配流

  • 高水基液压马达配流机构的研究
    达所采用的盘、轴配流机构及其密封技术等均难以适用于高水基介质工况。配流机构是液压马达连续稳定工作的关键,也成为了高水基液压马达应用而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目前高水基液压马达的配流方式原理上沿用传统油马达配流方式:轴配流和端面配流。学者们针对水介质的工作特点,仅对传统配流机构做出改进研究[3-4]。王震等[5]提出了流量、压力脉动更加平缓的U 型槽结构配流盘;侯亮等[6]研究了带表面纹理的配流盘表面,发现纹理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可提高配流盘表面高油膜承载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9期2023-11-24

  • 内曲线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机理分析
    相似原理建立了盘配流摆线马达的数学模型,对马达动态特性及各参数对马达低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袁兵[12]建立了考虑摩擦转矩非线性的仿真模型,并分析了轴向柱塞马达油液压缩性、转动惯量、黏滞阻尼等参数对低速稳定性的影响。林荣川等[14]通过动力学仿真和实验研究发现液压弹簧刚度和摩擦力非线性的耦合作用是液压马达低速波动的主要原因。谈宏华等[15]设计了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低速稳定性机理实验系统,研究了马达压力脉动、配流盘遮盖量、外泄漏等因素对低速稳定性的影响。

    液压与气动 2023年10期2023-10-28

  • 轴向柱塞泵球面配流副可靠性评估
    有重要意义。球面配流副具有结构紧凑、承载面积大、抗倾覆力矩能力强等诸多优点[4],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柱塞泵中。当前,球面配流副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油液及球面配流结构展开的。对于球面配流副间隙的油液,许贤良等[5]在N-S方程和连续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球面缝隙流的基本运动方程,进而求出速度分布。向伦凯[6]、李小宁和毕诸明[7]通过引入欧拉角表征缸体位姿,建立球面配流副油膜分布的数学模型,并且建立了基于N-S稳态层流的间隙流体动力学模型,获得了配流副密封区的

    机床与液压 2023年18期2023-10-12

  • 基于分形理论的柱塞泵/马达配流副润滑特性研究*
    统中的重要元件,配流副是其主要摩擦副之一,因其工作环境恶劣从而易发生磨损和失效,因此配流副的润滑性能是影响柱塞泵/马达的工作效率及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1]。由于受到加工精度以及材料成型技术的限制,配流盘的表面并非完全平滑,而是具有一定的表面粗糙度,高压工况下配流盘与缸体边缘处油膜厚度降低,配流盘的表面粗糙度可影响到配流副的润滑性能,故需研究配流盘表面粗糙度对配流副油膜厚度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均对柱塞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RICHARDSON等[2-3]在轴向柱

    润滑与密封 2023年4期2023-04-26

  • 某型液压柱塞泵壳体回油特性试验研究*
    ,并得出结论,即配流盘的磨损对泄漏量的影响程度最为关键;但该研究未考虑缸体倾覆对壳体回油的影响。在机理方面,航空液压柱塞泵的壳体回油是由配流副、柱塞副和滑靴副的泄漏造成的,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对三大摩擦副的泄漏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BAKER J E[8]研究了柱塞泵配流副密封间隙对其泄漏和黏性功率损失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可降低功率损失的配流盘微结构;但该研究没有分析配流副泄漏对泵壳体回油能力的影响。WANG Z等人[9]研究了柱塞泵倾斜缸体配流副油膜的形态

    机电工程 2023年2期2023-03-11

  • 曲轴摆缸式阀配流水液压马达工作特性研究
    的特殊性,传统轴配流、盘配流结构的低速大扭矩马达配流副磨损和泄漏严重,因此,马达结构、配流原理、材料配对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能进一步提升水液压马达工作性能和寿命[5-6]。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众多水液压马达的相关研究。在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方面,Düsterloh公司研发了一种七星轮端面配流高水基乳化液马达,其配流体具有双向液压压紧自补偿功能,通过配流体的磨损补偿提高马达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最大转速800 r/min,最大压力25 MPa[7]。文献[8-10]

    农业机械学报 2023年1期2023-03-07

  • 多弧槽球面配流副润滑特性分析与多目标优化
    的重要原因,其中配流副[5]作为轴向柱塞泵最重要的摩擦副之一,润滑性能对轴向柱塞泵的工况等级和寿命有着直接影响。针对配流副润滑性能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BERGADA等[6]基于流体微分方程考虑了配流副的力学特性、泄漏量、摩擦力矩,获得了不同位置下缸体负载及其波动。王凯丽等[7]分析了深海柱塞泵工作参数、水深环境参数等参数变化时油膜压力分布、温度分布变化规律。ZHU等[8]测试分析了柱塞泵配流盘和缸体孔接触间摩擦磨损影响。叶绍干等[9]利用多目标

    农业机械学报 2023年1期2023-03-07

  • 重载柱塞泵球面配流副承载特性研究*
    关键难题之一就是配流副的设计。为了保证柱塞泵在高PV值、重载工况下的可靠性,目前,市场上大排量柱塞泵产品均采用球面配流副结构。而与此同时,针对球面配流副特点的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出来[1]。BERGADA J M等人[2]对轴向柱塞泵的缸体和配流盘之间的压力分布、力、扭矩以及泄漏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了配流副的承载机理和泄漏特性。荆崇波等人[3]对球面配流副过渡区域的压力分布和预压缩结构处流量倒灌特性展开了研究,对力士乐A4VVG125型轴向柱塞泵进行了计算分

    机电工程 2022年12期2022-12-26

  • 锥形缸体球面配流副润滑特性建模及试验验证
    靠性[4-6]。配流副是轴向柱塞泵最重要的摩擦副之一,根据其结构特点,主要有平面配流副和球面配流副两种形式,其中又以平面配流副更为常见[7]。国内外学者对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开展了大量研究。BERGADA等[8]分析了油液的压力和温度对平面配流副油膜厚度和缸体动力学的影响。ACHTEN等[9]试验测试了浮杯式轴向柱塞泵平面配流副的油膜特性。孙亚楠等[10]分析了双介质双排量轴向柱塞泵配流窗处液体泄漏和渗混特性。ZHU等[11]试验研究了表面形貌对轴向柱塞泵

    中国机械工程 2022年20期2022-10-31

  • 基于配流盘表面形貌的柱塞泵空化现象研究*
    压方向发展,在其配流副工作过程中,由空化现象所产生的能量以及冲击无法忽视[2]。轴向柱塞泵空化现象的起因是液体介质在进入柱塞泵时夹带气体,当液体内的压力低于饱和蒸汽压时就会产生气泡,气泡溃灭则会侵蚀金属表面[3]。配流盘表面是轴向柱塞泵中发生空化现象的重要部位之一,因此,需研究配流盘表面形貌对空化现象的影响。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轴向柱塞泵的空化效应进行了研究。筑地彻浩等人[4]利用高速摄影机,从轴向和侧向两个方向拍摄了配流盘V型槽附近的空化现象,通过对比仿真

    机电工程 2022年10期2022-10-26

  • 某型锥形缸体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配流冲击研究*
    要成因是柱塞泵在配流时,柱塞腔与吸、排油窗口不断地切换,产生瞬时压力突变[4]。同时,这种压力突变也是导致柱塞泵发生空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柱塞泵的配流冲击对于提升轴向柱塞泵的性能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对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相关结构进行优化和设计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理论计算、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那成烈等人[5]建立了轴向柱塞泵预升压及预卸压过程中柱塞腔油液压力计算的微分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油液含气量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油

    机电工程 2022年8期2022-08-25

  • 旋转配流激振阀输出特性分析及试验验证
    工作时,主要通过配流阀来控制振动的幅度、频率和方向,配流阀的结构参数和动态特性对电液激振设备输出的振动效果有一定影响,面向电液激振设备的振动控制研究配流阀具有重要意义[1-2]。配流阀在结构上可分为2D数字式、滑动式和旋转式[3]。旋转式配流阀因其结构紧凑、流量辨识率较佳和可控程度高等优势逐渐引起机械制造基础装备行业的重视[4]。旋转式配流阀工作过程时,依靠阀芯与阀体的相对旋转运动,使得油口交替通流完成液体流量和压力的输出以及执行机构运动方向的改变[5]。

    振动与冲击 2022年11期2022-06-17

  • 闭式斜盘轴向柱塞变量泵配流副空蚀现象分析
    的综合性能,所用配流盘一般为正开口型式,该配流盘在上下死点过渡区吸、排油腰槽间常设置有双侧减振孔或槽结构.Seeniraj等[2]以泵排出流量脉动幅值、吸入流量脉动幅值、斜盘受力、力矩脉动幅值、平均受力大小以及容积效率为优化指标,对具有预压槽和正开口结构配流盘进行了优化设计.Ma等[3]在考虑摩擦副泄漏和流体惯性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柱塞泵的动态模型,研究了正开口配流盘错配角对柱塞腔压力瞬态变化和泵流量脉动的影响规律.Kim等[4]研究了配流盘正开口结构在变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3-05

  • 柱塞式能量回收马达配流副锥度角的分析与试验
    塞式能量回收马达配流副锥度角的分析与试验李少年1,梁 涛1,包尚令1,王 煜2,周致元1,李 曦1(1.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兰州 730050;2.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秦皇岛 066099)柱塞式能量回收马达是将液压马达与发电机一体化的新一代液压能量回收装置,缸体-配流轴组成的配流副是其关键摩擦副之一,配流副配合面锥度角的选择对马达的配流、承载和摩擦磨损特性有重要影响。该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的方法,探讨柱塞式能量回收马达配

    农业工程学报 2022年20期2022-02-06

  • 热流固耦合下柱塞泵配流副参数对摩擦性能的影响*
    航空航天等领域。配流副作为柱塞泵最重要的三对摩擦副之一,缸体与配流盘之间的接触润滑界面是配流副的关键元素,它的结构参数将直接影响柱塞泵的效率[1-3]和寿命[4-5]。国外学者YAMAGUCHI等[6-8]对配流副的研究很有代表性,他们将极坐标引入到配流副当中来求解雷诺方程,并将腰槽的圆形区域简化成矩形,得到油膜厚度与压力的分布规律,但是他们的工作并未将温度的变化纳入考虑。胡骁等人[9]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轴向柱塞泵的缸体和配流盘之间的压力分布。王彬等人[1

    润滑与密封 2021年12期2022-01-19

  • 柱塞泵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概述
    塞、转子、衬套和配流轴等组成。柱塞紧配在转子孔内,随转子一起旋转,而配流轴固定不动。当转子旋转时,柱塞在离心力作用下压紧在定子的内壁上。柱塞径向均匀布置在转子中,转子和定子之间有一偏心距。当转子旋转时,吸油区的柱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径向孔内的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通过配流轴吸油腔吸油;压油区的柱塞因受定子内表面的推压作用而缩回,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减小,通过配流轴压油腔压油。移动定子改变偏心距的大小,就可改变柱塞的行程,从而改变排量。由于径向柱塞泵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2期2021-11-27

  • 考虑弹性变形的柱塞泵配流副温度特性研究*
    20)0 引 言配流副是轴向柱塞泵中十分重要的摩擦副,也是最容易出现损耗的部件。目前针对配流副温度特性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要考虑不同工况参数发生变化时对配流副产生的不同影响[1-3]。为防止轴向柱塞泵配流盘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其配流副各部分需要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以保证整个柱塞泵的工作正常进行[4]。多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方向的研究人员针对配流副这一问题做了详尽全面的研究,且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5]。柱塞泵是工程机械系统领域中相当关键的部件,它常应用在大型精

    机电工程 2021年8期2021-08-23

  • 柱塞泵的分类、结构、工作原理概述
    塞、转子、衬套和配流轴等组成。柱塞紧配在转子孔内,随转子一起旋转,而配流轴固定不动。当转子旋转时,柱塞在离心力作用下压紧在定子的内壁上。柱塞径向均匀布置在转子中,转子和定子之间有一偏心距。当转子旋转时,吸油区的柱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径向孔内的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增大,通过配流轴吸油腔吸油;压油区的柱塞因受定子内表面的推压作用而缩回,密封工作腔容积逐渐减小,通过配流轴压油腔压油。移动定子改变偏心距的大小,就可改变柱塞的行程,从而改变排量。由于径向柱塞泵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8期2021-06-29

  • 转套式配流系统配流口与泵腔压力特性对比分析
    )0 引言转套式配流系统利用往复柱塞泵柱塞的固有往复直线运动驱动配流套单向转动,实现配流,克服了阀式配流系统在结构、压力损失、成本、容积效率等方面的弊端[1]。配流系统的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具体工作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徐威等[2-3]进一步完成了转套式配流系统的参数化设计和虚拟样机设计,并探讨了转套的3种凸轮槽型线与转套运动的关系;张延君等[4-8]以水为工作流质对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泵内的非定常流动进行了仿真,确定了配流口、减振槽结构及最佳闭死角;姜晓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21年2期2021-05-21

  • 轴向柱塞马达平面配流副油膜润滑特性建模及分析
    统[1- 5]。配流副作为柱塞泵/马达三大摩擦副之一,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早期磨损,对泵/马达的压力等级、转速工况及寿命具有直接影响[6- 9]。配流副端面之间须形成适当厚度的润滑油膜,以保证配合端面之间的充分润滑,避免油膜过薄或过厚导致的“烧盘”或泄漏量过大现象[10- 13]。配流副润滑特性对轴向柱塞泵/马达的容积效率与工作寿命有重要的影响[14- 16]。国内外学者均对轴向柱塞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Huang等[17]针对配流副油膜流场提出了一种关于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4-13

  • 基于车流接续代价最小的编组站配流计划优化研究
    ,而合理的编组站配流计划能够高效地组织货物列车的解编,大大减少在站作业和等待时间,有助于提高编组站解编效率、缩短车辆周转时间。编组站配流问题是在满足时间、设备、人员和车流接续约束情况下,确定列车解体顺序和编入出发列车的内容,即确定编组站的自编始发列车由哪些到达车流组成(到达列车、车辆数)。配流是编组站的核心环节,贯穿于整个编组站的作业计划。编组站配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合理组织车站的人员、设备及车流按要求完成编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王慈光[1]将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1年2期2021-03-20

  • 航空柱塞泵配流副磨损模型与寿命预测
    体[6]、缸体/配流盘[7]和滑靴/斜盘[8]三大摩擦副的润滑摩擦机理展开系统性的研究,主要分析流体弹性变形、热效应和多物理场耦合在三大摩擦副中的影响,并使用C语言编写的CASPAR工具[9]预测不同工况下柱塞泵摩擦副的压力场、温度场以及油膜厚度,为柱塞泵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LI等[10]针对9000 r/min,28 MPa EHA泵配流副多物理场耦合恶化问题,采用流-热-固耦合方法,揭示了配流副中流体的压力和温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在材料摩擦磨损试

    液压与气动 2020年12期2020-12-14

  • 往复柱塞泵转套式配流系统结构优化
    柱塞泵多采用阀式配流,传统阀式配流系统存在体积大、结构松散、局部节流损失大、噪声大等缺点。针对以上缺点,目前常见的优化方法是改进阀结构,如三单向阀配流电磁式往复柱塞泵是通过采用电磁阀的方式来减小泵体振动和噪声[5]。转套式配流系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往复柱塞泵的新型配流系统,其利用柱塞的往复运动驱动转套旋转,在柱塞泵内部直接配流配流系统中去掉配流阀结构后,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噪声小、容积效率高等优点,克服了阀式配流系统的诸多弊端。前期研究中,对转套式配流

    液压与气动 2020年11期2020-12-04

  • 入口压力对转套式配流系统空化的影响
    阀或者电磁阀进行配流,单向阀借助泵腔真空度开启,存在明显节流损失和滞后,降低了往复泵的容积效率;电磁阀式配流必须加装额外的测控装置,以保证阀芯与柱塞运动同步,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另外阀式配流系统的工作频率对容积效率影响较大[4-7]。转套式配流系统利用柱塞的往复直线运动,驱动转套单向转动实现配流,各种工作频率下转套配流口接通泵腔的时刻与柱塞的往复移动完全同步,且结构紧凑、节流损失小[8-9]。液压系统在吸油起始阶段存在较大负压,空气或蒸汽从油液中分离出来

    液压与气动 2020年9期2020-09-15

  • 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方案研究
    0 引 言技术站配流问题是铁路运输生产的核心工作之一,将两个技术站看作一个整体,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协同优化,必将获得更大的运输收益.在铁路市场化转型,提升铁路货物运输生产效率的背景下,研究技术站间货物列车协同配流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技术站配流问题多以单技术站进行研究.单技术站配流作业在于确定列车解编顺序及出发列车的车流来源.许多学者从优化列车解编顺序、动态配流等多方面进行研究.Yaghini等[1]通过构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优化列车解编顺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0年4期2020-09-01

  • 转速对转套式配流系统空化的影响
    )0 引言转套式配流系统利用往复柱塞泵柱塞的固有往复运动驱动转套单向运动,实现配流功能,结构紧凑,密封性好,克服了阀式配流系统的诸多弊端[1]。但柱塞往复移动时,液体压力在某处会低于空气分离压或者饱和蒸汽压,空气或者蒸汽从油液中分离出来,出现的两项共存的状态,即空化[2-4]。空化是影响该配流系统容积效率的重要因素,还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振动和噪声,造成空蚀破坏。传统的空化分析方法已有相当发展,但在工程实际应用方面有很大局限性[5]。本世纪初CFD空化模型发展

    流体机械 2020年5期2020-06-24

  •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的研究★
    结构进行改造,把配流盘由原来的对称双窗口结构改为非对称三窗口的结构(如图1 所示),根据单出杆液压缸两腔的面积比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配流盘结构,平衡单出杆液压缸两腔面积差引起的流量差[3],实现仅用1 台泵直接控制单出杆液压缸的目的,有效减小了因溢流损失带来的效率降低问题。图1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1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将非对称轴向柱塞泵的配流窗口A 与单出杆液压缸的无杆腔相连,配流窗口B 与单出杆液压缸的有杆腔相连,另外的配流窗口C 可以与油

    山西冶金 2020年1期2020-06-11

  • 双作用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油膜流场的数值分析
    50)引言叶片泵配流副由配流盘和转子构成,是液压泵中三大摩擦副之一。当叶片泵工作时会在配流副的转子和配流盘之间形成一层起润滑作用的油膜[1],当这层油膜被破坏时,会造成转子或配流盘的磨损,导致泵的正常工作性能受损,从而严重影响泵的正常寿命[2]。油膜内部油液的压力、速度、温度等参数对配流副摩擦特性、润滑特性和泵的性能都有重要影响,研究配流副油膜油液的这些参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情况,对改善配流副的摩擦失效和提高双作用子母叶片泵的工作性能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配

    液压与气动 2020年2期2020-02-18

  • 2D泵流动特性与配流窗口优化分析
    要一个独立设计的配流机构完成工作容腔吸排油的切换,其结构复杂、噪声大[1-3]。泵的噪声包括流体噪声和结构噪声。流体噪声主要由柱塞周期性产生流量脉动所引起,结构噪声由吸排油过程中压力冲击引起。研究表明,通过配流盘的优化可以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HARRIS等[4]分析了配流盘上阻尼槽对压力脉动的影响;德国IFD研究所通过在缸体上加入弹性环,利用弹性变形吸收或释放压力能,从而达到降低压力脉动的目的[5]。文献[6-8]主要通过在吸油槽和排油槽之间设置一个预压缩

    农业机械学报 2019年12期2019-12-31

  • 高压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油膜的温升特性
    铭高压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油膜的温升特性李少年,陈 龙,张 磊,赵 茹,胡振铭(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兰州 730050)为了改善高压叶片泵的性能,提升配流副的摩擦特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的方法,研究配流副油膜不同部位的温升情况。首先分析了吸油区和排油区的内、外层区域油膜油液运动情况,建立油膜温升的计算模型。然后从理论计算结果、温度场数值模拟云图和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发现,高压子母叶片泵配流副油膜的温升受到工作压力和油膜厚度的

    农业工程学报 2019年20期2019-12-19

  • 微观织构配流副热-流-固耦合润滑特性
    20)引言柱塞泵配流副的流-固耦合润滑特性研究的是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相互结合渗透的耦合计算,流场运动对固体变形的影响以及固体变形对流场运动的影响,在高速、高压条件下强大的流体作用使金属材料产生弹性变形,流体与固体相互作用达到相互耦合的瞬态分布[1-2]。缸体倾斜带来的流体动压效应导致配流副的压力变化,黏性流体在配流副表面间形成楔形间隙产生流体动压压力,考虑了2种金属表面之间的黏滞效应和弹性变形,形成了弹流润滑[3-4]。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对热-流-固耦合开展

    液压与气动 2019年12期2019-12-12

  • 高转速条件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
    领域。轴向柱塞泵配流副不仅要同时满足支撑、密封和配流多重功能,同时还需具备摩擦系数小、 磨损率低等特点, 以提高整泵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开展了大量研究[1]。赵存然等[2]采用 MMU-10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某航空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材料为PEEK-38CrMoAlA)在3#航空煤油介质中的摩擦磨损特性。ZHU等[3]研究了低速工况下表面形貌对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表面光滑的硬材料可以防止软

    液压与气动 2019年8期2019-08-19

  • 基于AMESim的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仿真研究
    后,提出了新的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结构。这种马达属于二次静液传动元件,二次元件具有在正反转和泵工况/马达工况之间进行组合工作的特点。从能量方面归纳,二次元件是将系统中机械制动或油液节流损耗的能量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执行元件。此马达可降低节能系统的复杂程度,同时已尝试开发样机,为节能研究方向提供新参考。1 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工作原理斜盘式四配流窗口轴向柱塞马达运动学原理及配流结构如图1所示,其运动学原理及马达缸体和柱塞结构同普通马达一样,同样是通过斜盘结

    液压与气动 2019年8期2019-08-19

  • 斜盘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流固耦合润滑机理研究
    01620)引言配流盘是轴向柱塞泵的关键零件之一,在高速高压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配流副零部件上的高压油产生的压力将使零件发生弹性变形[1]。配流副正常工作时,配流盘在高压条件下的弹性变形与油膜厚度属同一量级,配流盘接触表面的弹性变形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油膜厚度,而产生的弹性变形又会使油膜厚度和压力分布不均匀,势必对配流副的工作状态和润滑特性带来一系列影响[2-3]。WANG X[4-5]对类似于配流副工作机理的推力轴承进行了其密封带材料特性的研究以及弹性变形对油

    液压与气动 2019年4期2019-04-22

  • 非对称轴向柱塞泵斜盘力矩特性研究
    实验。1 非对称配流结构斜盘力矩数学模型对非对称配流柱塞泵斜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所示。斜盘主要承受柱塞对斜盘的液压力Fb、柱塞摩擦力Ffs、柱塞惯性力Fg、滑靴摩擦力Ffp等。图1 柱塞泵斜盘受力简图斜盘承受的力矩Ms主要包括柱塞对斜盘的液压力矩Mb、柱塞摩擦力矩Mfs、柱塞惯性力矩Mg、滑靴摩擦力矩Mfp,即:Ms=Mb+Mfs+Mg+Mfp为了准确得到斜盘承受的力矩,分别对斜盘承受的液压力矩、惯性力矩和摩擦力矩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1.1 液压力矩单柱

    液压与气动 2019年4期2019-04-22

  • 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楔形油膜温度特性
    中,滑靴、斜盘、配流盘、柱塞以及缸体所组成的摩擦副是完成轴向柱塞泵的吸油、压油、配流等工作过程的核心部件,也是功率损失的主要来源,摩擦副油膜温度特性直接影响泵的工作性能.配流副油膜的研究由来已久,2002年,美国Wieczorek等[1]对柱塞泵摩擦副油膜润滑特性进行研究,利用CASPAR程序计算出配流副油膜厚度和压力分布.2008年,Bergada等[2]通过实验分析表明,配流副间的油膜厚度主要与液压油压力、温度相关.2009年,杨华勇等[3-4]对阻尼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9年1期2019-04-02

  • 交通网络平衡配流模型算法研究★
    098)1 交通配流基本原理与常用模型1.1 交通配流问题的基本原理交通网络分配问题是将实测或预测的交通分布量按照特定的出行规则分配加载至具体的道路网中,并根据相应算法求解得到各道路路段与交叉口节点的交通流量。交通分布量,即OD交通量,是出行起讫点小区重心之间的交通量,即从出发起点至出发目的地之间的交通流量。通常情况下,对于特定城市或区域,任意出行端点之间具有多条出行路径,因而,通过科学的原则和高效的算法将OD交通量合理的分配在出行起讫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上(

    山西建筑 2019年3期2019-01-19

  • 基于货物运到期限的编组站动态配流优化研究
    安排,主要包括:配流计划、调机运用计划和到发线运用计划,其中配流计划与调机运用计划联系紧密,而到发线运用计划相对独立.配流计划确定出发列车的车流来源,是阶段计划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货物在编组站的中转时间.因此在配流环节对运到期限加以考虑,将极大地保障铁路货物运到期限.王慈光[1]将配流问题分为静态配流和动态配流,静态配流是在解编方案确定的前提下研究合理配流,动态配流的前提条件则是解编方案不确定.关于静态配流的研究中,薛锋等[2]建立了双向编组站静态配流的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8年5期2018-10-29

  • 基于资源可用度的编组站配流模型
    编组站资源利用及配流优化问题的研究比较丰富.在编组站资源利用方面,陈亚男[1]确定编组站固定设施能力协调评价指标,并构建了编组站固定设施能力协调评价模型;康健等[2]提出一种基于资源可用度的集群作业调度算法,为编组站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国外在解决编组站列车改编或排序时,通常将各资源视作约束,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3-4].在编组站配流方面,王慈光[5]将编组站配流问题转化为运输问题,建立了静态配流问题的网络模型并进行求解;薛锋等[6]在定义配流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8年5期2018-10-29

  • 高压轴向柱塞泵缸体铜层发黑探究
    解检查发现,缸体配流球面铜层出现非正常发黑,如图1所示。图1 拆解图该产品的额定压力为350bar,额定转速为1800rpm,试验时均按额定工况进行测试,产品工况极为严苛。1 表面发黑原因分析经对发黑的铜层表面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推断发黑层是铜层表面上的液压油由于受高温后碳化沉积所至。可能引起缸体铜层表面发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缸体与配流盘材料不匹配;缸体与配流盘的表面粗糙度和形状尺寸精度过低;缸体与配流盘间的压紧力系数不合理。现对以上列出可能引起发黑的原

    时代农机 2018年6期2018-08-23

  • 浮板配流泵用球面型连通套摩擦副的一种设计方法
    浩 朱 熠浮板配流泵用球面型连通套摩擦副的一种设计方法权云晴 李冀鹏 刘会祥 王宇浩 朱 熠(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北京 100076)针对浮板配流结构,采用剩余压紧力法进行球面型连通套环形摩擦副设计。对球面型连通套进行受力分析,给出了工程可用的压紧系数计算公式,并利用Fluent软件的流场仿真结果确定了球面型连通套环形摩擦副的压紧系数范围。浮板配流结构;剩余压紧力法;环形摩擦副;流场1 引言伺服泵是机电静压系统的关键元件之一,其液压性能的好坏一定

    航天制造技术 2018年2期2018-05-17

  • 转套式配流系统配流口结构及对工作脉动的影响
    亮,程前昌转套式配流系统配流口结构及对工作脉动的影响张延君1,张洪信1,赵清海2,王新亮1,程前昌1(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2.青岛大学动力集成及储能系统工程技术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转套作为配流系统的核心零件之一,其配流口的结构形状对整个配流系统的工作脉动影响较大。以配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方形配流口、圆形配流口、双配流口3种不同配流口结构转套。首先建立了3种配流口过流面积的数学建模,分析过流面积的变化特点与规律。为了研究不同配流

    流体机械 2017年11期2017-12-16

  • 基于TPr/T_系统的编组站配流研究
    T_系统的编组站配流研究张正坤,朱昌锋兰州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兰州 730070通过考虑分析编组站作业流程,根据Petri网理论,将Pr/T_系统扩展为基于时延性的TPr/T_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编组站TPr/T_系统模型。在模型中,以列车(车列)为元组,解决配流对资源的约束;通过谓词容量限制,解决配流在空间上的约束;通过变迁限制,解决配流对时间的约束。系统以满轴、尽量不晚点为优化目标,根据反向推理思想设计算法,以求得较为合理的配流方案。最后,通

    中成药 2017年11期2017-11-28

  • 车用柱塞泵配流副径向表面轮廓对稳态润滑特性影响的研究*
    1)车用柱塞泵配流副径向表面轮廓对稳态润滑特性影响的研究*许 路1,苑士华2,魏 超2,周俊杰2(1.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76; 2.北京理工大学,车辆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使用表面形貌仪实际测量了配流盘径向表面轮廓,同时假设缸体径向表面轮廓具有理想型、内凹型和内凸型3种类型,并使用倾斜方位描述法建立了考虑径向表面轮廓的油膜厚度模型;结合柱坐标系下稳态润滑控制方程,对比分析3种径向表面轮廓对偶形式配流副的动压力分布及其

    汽车工程 2017年7期2017-08-09

  • 配流系数对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扭矩的影响
    30081)满配流系数对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扭矩的影响刘晓滨,陈新元,湛从昌,刘 洋(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1)针对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配流配流窗口和柱塞腔配流槽结构,建立两者之间通流面积的数学模型,并提出满配流系数m的概念。建立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模型,进行了配流配流过程仿真和柱塞运动及液压力特性仿真,分析不同满配流系数m对液压马达输出扭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作用内曲线径向柱塞液压马达配流配流窗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7-07

  • 双排油轴向柱塞泵配流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
    双排油轴向柱塞泵配流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张晓刚1闫 政1权 龙1刘勇辰2(1.太原理工大学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与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太原 030024;2.厦门大学能源学院, 厦门 361005)通过改变缸体结构、柱塞数、端盖油路、配流盘形状等,设计了双排油内外环并联配流结构的轴向柱塞泵,实现了单柱塞泵两路高压供油。针对单环柱塞数减少,腔内压力冲击增大,脉动变大等问题,对配流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在排油腰形槽和吸油腰形槽过渡区取消卸荷槽,利用加大配错角,在

    农业机械学报 2017年6期2017-06-27

  • 基于博弈论的集装箱港口联盟模型构建与应用
    数集装箱网络优化配流模型来实现港口群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在港口联盟中各港口的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建立集装箱港口合作博弈收益函数,并进行联盟特征函数分析,从而得到集装箱港口合作博弈收益分配及其函数解。以珠三角沿海若干集装箱港口航线开辟联盟为例,验证了此联盟模型的有效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模型适合分析区域内距离较近、并且承担主干港及喂给港等不同的角色的集装箱港口之间的联盟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量化港口联盟的效用,从而为合理确定区域港口合作及一体化整合策略提供决策依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09

  • 基于液压力矩对非圆齿轮马达配流规律的研究
    矩对非圆齿轮马达配流规律的研究刘光辉,李殿起,魏 爽,陈平亮,尚志强(沈阳工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023)在研究非圆齿轮液压马达各容腔液压力矩的存在状态及作用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各容腔力矩存在状态的方法,结合配油盘的设计理论,对马达的配流规律进行研究,得到马达的具体配流规律。使得对配流盘的分析及配流规律的研究有理有据且结果更加直观,为非圆齿轮液压马达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非圆齿轮液压马达;力矩;配流规律0 前言目前,非圆齿轮液压马达是非圆齿轮应用较为成

    重型机械 2016年5期2016-12-13

  • 新型高速单柱塞轴向柱塞泵配流机构
    单柱塞轴向柱塞泵配流机构杜睿龙1, 陈英龙1, 周 华1, 王 佳2(1.浙江大学 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2.九江七所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 332007)针对单柱塞泵普遍采用的单向阀配流方式无法满足高转速的问题,提出新型的阀芯旋转式三通换向阀配流机构,可以满足单柱塞泵在高转速情况下的配流要求.通过建立单向阀配流和转阀配流单柱塞泵的AMESim模型,对比分析表明,单向阀在转速为2 000 r/min时已难以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年10期2016-12-05

  • 基于服务网络动态配流的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编制方法
    中的服务网络动态配流问题。具体方法是根据所有可能的直达开行方案构建服务网络;参考道路交通中车流与能力关系的BPR函数,进一步构建路段旅行费用与车流量的关系函数,从而将车流集结参数函数化;基于服务网络动态配流算法,实现服务网络流的平衡;此时服务网络中存在车流量的方案弧则表示对应编组站间需要开行直达列车,所有需要开行的直达列车即组成优化的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以某地区铁路网络为例,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 根据所有可能的直达列车开行方案构建服务网络的方法根据

    中国铁道科学 2016年4期2016-04-10

  • 编组站静态配流的约束传播和启发式回溯算法
    60)编组站静态配流的约束传播和启发式回溯算法马 亮1, 郭 进1, 陈光伟2(1.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31;2.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北京100860)为了提高阶段计划的编制效率,针对编组站静态配流字典序多目标累积调度模型,设计了迭代、约束传播和启发式回溯的混合算法.该算法根据多目标的字典序将模型分为3层:第1层为配流成功的出发列车优先级总和最大化,第2层为出发列车车流来源总数最少化,第3层为车辆平均停留时间最短化.每层先通过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1-07

  • 铁路编组站配流与调机运用的协调决策优化
    容和车流来源(即配流),第二个子问题确定每台调机的调车工作内容和时段,第三个子问题安排到发列车占用到发线计划。只有合理运用调机,正确地组织解编作业,才能加速调车场的车流集结过程,缩短车辆在站停留时间,实现列车的出发计划,因而调机运用与列车配流密不可分,而第三个问题则相对独立[1]。如何合理地运用调机全面完成配流计划,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技术站中,由于区段站调机设备少,往往使接续时间合理的车流因调机的繁忙而难于实现,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区段站的配流问题时都紧密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年5期2013-02-22

  • 规则分布微凹坑对配流副泄漏量的影响
    232001)配流副的泄漏量过大会导致轴向柱塞泵的容积效率降低,无法达到轴向柱塞泵要求的工作压力,是轴向柱塞泵不能正常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泄漏量过小会导致配流副润滑不充分,形成轴向柱塞泵缸体与配流盘的直接接触,形成固体摩擦,产生高温并加剧摩擦,大大降低了配流副的工作寿命.平行油膜的配流副泄漏量计算公式在很多液压传动教材中都有介绍,王彬[1]给出了楔形油膜的配流副泄漏量的计算公式,并与平行油膜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在摩擦副上加工规则分布的微凹坑是提高油膜支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水压柱塞泵配流阀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件。与常用的端面配流式水压柱塞泵相比,阀配流式泵的优点是减少了缸体与配流盘这对摩擦副的摩擦,从而减少了磨损和泄漏环节;同时,配流阀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抗污染能力强,容易实现高压,因而在泵送海(淡)水、污水、化学药品等低黏度、腐蚀和污染性强的流体以及在高压、大流量等场合,阀配流式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阀配流式水压泵的配流阀对泵的整体性能(如吸入性能、容积效率、抗污染能力、噪声、振动、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均有很大影响。配流阀的余隙容积、弹簧刚度及预紧力

    中国机械工程 2011年4期2011-05-31

  • 考虑道路景观效应的改进广义用户平衡和广义系统最优配流模型
    衡和广义系统最优配流模型方面来进行交通网络分析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模型的建立反映了随着交通事业发展,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问题。针对城市道路所附带产生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景观道路被相应地提出。景观道路在注重绿化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层次,使得人们的出行不仅成为生存需要而且能够有美的享受。客观地量化评价景观道路给人带来的舒适感、美感,以及其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和对路网交通流分配的影响,对整个城市绿化和文化环境的提升以及路网的规划建设,都有重

    四川建筑 2011年3期2011-02-02

  • 球面配流副二维稳态压力场的数值求解方法研究
    10 引言缸体与配流盘之间的平衡分析是轴向柱塞液压元件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精确求得配流副间油膜的压力场则是平衡分析的关键。国内外学者针对平面配流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Shute等[1]通过电模拟法计算了平面配流副上高低压油槽间过渡区域的压力分布,并给出了等效延伸角。Yamaguchi等[2-3]、Pan等[4]、陈卓如等[5]、王有荣等[6]利用不同形式的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平面配流副压力场分布的数值解。而针对目前应用较多的球面配流副的研究则极少,且多

    中国机械工程 2010年2期2010-12-03

  • 运用学习规则求解编组站静态配流问题的研究
    0031)编组站配流问题研究如何合理地安排列车的解编方案和配流方案,使车流在车站停留时间最短,同时使编组站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以保证整个路网的畅通[1]。配流问题分为动态配流和静态配流两个阶段。动态配流通过制定列车的解编方案,确定列车解编顺序,初步确定出发列车的车流来源;静态配流则通过确定出发列车具体的编组内容和车流来源得到最终配流方案。由于出发列车编组去向的多样性与交错性,即便列车的解编方案已经确定,车流的接续关系基本明朗,仍然存在多种配流方案,需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年1期2010-07-13

  • 基于时刻表的公交配流算法研究
    基于时刻表的公交配流算法研究刘志谦,宋 瑞(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 100044)目前公交配流多基于发车频率,配流结果时刻信息度不高。为促进基于时刻表的公交网络配流研究,建立了改进的Logit模型,在传统Logit模型中引入公交路径独立系统以克服多条相似公交路径的相互影响。同时,建立了容量限制下基于时刻表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VRT-SUE),该模型考虑了车次容量限制并实现了SUE模型在公交网络上的配流。实例公交网络配流结果显示,改进的Logit模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6-02

  • 缸体旋转式柱塞泵配油盘结构设计与分析
    2 柱塞式液压泵配流机构在轴向柱塞泵中,配流机构是泵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结构型式、尺寸材料及加工精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泵的工作可靠性、容积效率和寿命。柱塞泵配流机构根据使用的工况要求、结构特点以及工作压力不同,可以采用不同型式的配流机构。平面配流式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平面配流配流部件是配流盘,它沿轴向安装在缸体端面,与缸体端面紧密贴合。平面配流的吸油腔尺寸可以做得比轴配流的吸油腔尺寸大些,缸体与配流盘之间的间隙能自动补偿,故可以有较高的转速及较高

    中国舰船研究 2008年2期200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