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

  • 北宋这个名臣不简单
    ,这就是历史上的英宗皇帝。英宗为仁宗守孝期间,不方便处理政务,便命韩琦为宰相,韩琦拒绝了,便请曹太后垂帘听政。没过多久,英宗忽然生病,举止失常,有时甚至打骂内侍,内侍们就向内都知任守忠诉苦。当初仁宗想立英宗,任守忠觉得英宗太过英明,可能会对自己不利,很想立那个昏庸无能的幼主,这样就可以左右朝政,后来希望落空,十分失望。现在看见内侍来告状,任守忠觉得机会来了,就趁机挑拨离间太后和皇上,于是,好好的继母继子变成了一对仇人,曹太后甚至想要废掉英宗。眼看两宫矛盾不

    思维与智慧 2023年36期2024-01-03

  • 父子关系与新旧交替:再论北宋“濮议之争”
    时18个月,作为英宗初登皇位之大事,不仅影响当朝政事,更是为宋代后期朝政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学界对此事从多方面进行了讨论,其中具有代表性论述有程光裕《北宋台谏之争与濮议》重在论述台谏与宰执在濮议上的对抗[1];刘子健《欧阳修的治学与从政》指出“濮议”是曹太后与英宗的矛盾所导致的,朝中由此分成两派[2];张钰翰《北宋中期士大夫集团的分化:以濮议为中心》则是讨论濮议所引发的党争[3];张吉寅的《“水不润下”与北宋濮议》指出“濮议”中的两派,以“水不润下”的灾异理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30

  • 从英主到昏君:明英宗形象嬗变探析 ——兼论“清廷诋毁明朝说”
    最典型的案例非明英宗莫属。他在明清史籍中由最初近乎尽善尽美的英主,渐变为功过参半的中主,最后定型为始终昏聩、大权旁落的昏君。目前学界诸多先达的研究成果已在相当程度上解构了英宗的昏君形象。赵毅、罗冬阳指出英宗既非“昏君”亦非“英主”,而是一位“功罪相抵的守成帝王”[1]。毛佩琦认为英宗即位后更正了宣德朝以来的诸多弊政,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2]110-122。王玉祥认为英宗复辟后宠信曹吉祥、石亨只是其复辟之初立足未稳而表现出来的假象[3]。但迄今为止尚未出现系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2-03

  • 朱祁钰临危即位
    是无缘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即位后,朱祁钰被封为郕王。不出意外的话,朱祁钰此生都将是个王爷。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正统年间,瓦剌犯边。正统十四年(1449),年轻气盛的明英宗御驾亲征,留朱祁钰监国。不想此次出师不利,又加上英宗信用宦官,导致兵败被俘。一国之君成为俘虏,京城之中人人自危。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仅两岁。危急之时,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改元景泰。被俘的英宗被尊為太上皇。朱祁钰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王朝,内地的水患,连年的征战,早已饥民遍地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1年10期2021-11-05

  • 于谦与大明王朝
    关键是御驾亲征的英宗朱祁镇竟然也被俘虏了。面对危如累卵的形势,英宗的弟弟、负责临时监国的郕王朱祁钰紧急召见大臣们召开朝会,商讨战守之策。独挽河山明朝没有皇位突然空缺时紧急承继的定法。此时既无祖宗之法可寻,又无以往成例可依,以至于各方都显得手足无措。于谦急切感到朝廷必须拥立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这样才能安定民心、稳定政局,也才能粉碎瓦剌挟持明英宗犯边的图谋。于谦也未尝不清楚这种有悖礼法的举动,将使自己踏上一条不测之途,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从保全社稷生灵的大

    领导文萃 2021年12期2021-07-01

  • 明朝“奥特曼”,打跑小怪兽
    段有趣的记载,明英宗准备任用一个人做阁臣,就让宦官将此人召进宫里。这个书生挺拔如竹,不卑不亢,长须飘飘,十分潇洒。英宗见了,连连称好,然后问他年龄多大,对方回答40岁;再问及对方家住哪儿,当回答是北方人时,英宗抚掌称好;最后问及何年考中进士,听到对方是在自己登基后考中的,英宗再次叫好,井叮嘱道:“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政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朕。”这个在英宗看来恰到好处的人,叫岳正。但是,英宗并非明主,甚至很昏庸,他选择岳正,也是希望岳正对自己言听计从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1年6期2021-06-23

  • 英宗與佛教
    陳高華元英宗硕德八剌,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達的嫡子。仁宗延祐三年(1316)十二月立爲皇太子。延祐七年(1320)正月仁宗死,三月硕德八剌嗣位。次年改年號爲至治。至治三年(1323)八月,英宗在宫廷政變中被殺,在位不到四年。一、 尊崇藏傳佛教元世祖忽必烈崇尚藏傳佛教,尊奉藏傳佛教薩迦派領袖八思巴爲帝師。此后成宗、武宗、仁宗三朝相繼奉行帝師制度,在薩迦派中選任帝師。英宗嗣位時,帝師是公哥羅古羅思監藏班藏卜(今譯: 貢噶羅追堅贊貝桑布)。至治元年(1321)三月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20年0期2020-12-02

  • 皇帝管谁叫爹
    继承皇位,即是宋英宗。然而,宋英宗即位后,却决定追尊自己的生父,对于养父宋仁宗,只称呼为“皇伯考”。这立刻引发了诸多台谏大臣群起反对。追崇养父是礼法,追崇亲爹是人情。在礼法与人情的矛盾中,“濮议”爆发了。之所以叫“濮议”,是因为宋英宗的生父封号为濮王。按理说,英宗曾被认作养子,又继承了仁宗的皇位,这时候却改口不认养父,属实有点吃饭砸锅的意思。但追认生父,从人伦天性的角度来说也很合理。况且英宗才当了几年养子,就又被送出了宫。因此,对于“认爹”这个问题,朝中大

    小品文选刊 2020年15期2020-08-21

  • 皇帝管谁叫爹
    继承皇位,即是宋英宗。然而,宋英宗即位后,却决定追尊自己的生父,对于养父宋仁宗,只称呼为“皇伯考”。这立刻引发了诸多台谏大臣群起反对。追崇养父是礼法,追崇亲爹是人情。在礼法与人情的矛盾中,“濮议”爆发了。之所以叫“濮议”,是因为宋英宗的生父封号为濮王。按理说,英宗曾被认作养子,又继承了仁宗的皇位,这时候却改口不认养父,属实有点吃饭砸锅的意思。但追认生父,从人伦天性的角度来说也很合理。况且英宗才当了几年养子,就又被送出了宫。因此,对于“认爹”这个问题,朝中大

    小品文选刊 2020年8期2020-08-20

  • 《清平乐》中飒爽无双的曹皇后,历史上啥样
    诏,一气呵成完成英宗继位的权力过渡。英宗继位后,尊曹皇后为太后。可曹氏并没有倚仗着太后的名头作威作福,反而严厉禁止外戚干政,带动着宫中、朝中的风气焕然一新。一次,英宗因病无法理事,请曹太后代为处置军国大事。曹太后便在东门小殿听政,遇到大臣们迟疑不决的事,曹太后总是说:“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然而,每次下朝后,曹太后便会针对当天大臣们有疑问的事情,找出历代先贤们的处理方法,然后告诉英宗前人的经验,以便英宗参考学习。后来,英宗的病好了,曹太后马上就撤帘归政,倒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5期2020-06-28

  • 《清平乐》中飒爽无双的曹皇后,历史上啥样
    诏,一气呵成完成英宗继位的权力过渡。英宗继位后,尊曹皇后为太后。可曹氏并没有倚仗着太后的名头作威作福,反而严厉禁止外戚干政,带动着宫中、朝中的风气焕然一新。一次,英宗因病无法理事,请曹太后代为处置军国大事。曹太后便在东门小殿听政,遇到大臣们迟疑不决的事,曹太后总是说:“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然而,每次下朝后,曹太后便会针对当天大臣们有疑问的事情,找出历代先贤们的处理方法,然后告诉英宗前人的经验,以便英宗参考学习。后来,英宗的病好了,曹太后马上就撤帘归政,倒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15期2020-06-22

  • 英宗颁赐甘州卧佛寺《永乐北藏》原因刍议
    物馆珍藏有一部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于正统十年(1445)颁赐甘州卧佛寺的《永乐北藏》,大部保存完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在对这部佛教经典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明英宗颁赐甘州卧佛寺《北藏》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这部大藏经对于研究中国明代历史文化、宗教政策等的重要价值。【关键词】甘州;卧佛寺;明代;英宗;《北藏》;历史原因;价值【中图分类号】K877 【文献标识码】A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驻地在今张掖大佛寺,明代称“甘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4期2020-05-19

  • 蒙古人错失良机
    首领也先俘虏了明英宗,待以优礼。英宗可以留几个贴身随从,他们都是在战场上被抓到的明军幸存者。没有这些随从的帮助,英宗连马也上不了,像样的文书也写不了,脚也暖不热。也先的弟弟负责看管英宗。作为一名蒙古王子,他最出名的事情就是手中有一个汉家天子。英宗经常参加宴会和娱乐,但是拒绝迎娶蒙古妻子,包括也先的亲妹妹。英宗并没有为这段经历难过,回到北京,依然仿照在蒙古的方式举行宴饮,而且花样翻新。其实,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一旦也先决定不杀英宗,送还英宗就是迟早的事。问题

    领导文萃 2020年8期2020-05-15

  • 《石灰吟》里的修辞
    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人格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怀,但又不能直接写自己,于是就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为了表达这種情怀,诗歌采用了夸张、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不容易;“若等闲”,把在烈火中焚烧当成平平常常的事,显然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0年8期2020-04-28

  • 司马光:成功是熬来的
    仁宗病逝,继承人英宗因自己生父没能如愿追封而大闹情绪,装病躲在深宫里,不肯出面为养父仁宗送丧。愤怒的臣子或苦口婆心地游说,或破口大骂地攻击,英宗都不予理会一他装得了病,也装得了傻。这时,司马光非常巧妙地找了个发力点,他把太医院的医生都抓起来,查看相关医疗记录,并晒出英宗的体检报告一“六脉平和,体内无疾”。在铁打的证据面前,英宗装不下去了,不得不乖乖站到仁宗的灵前。最要命的是,面对不按常理出牌却又安分守己的司马光,英宗有苦说不出,有气也撒不出。这种温柔又致命

    百家讲坛 2019年5期2019-11-28

  • 英宗出猎与《雪猎图》的政治意涵
    大汗一样,年轻的英宗皇帝自然不会错过这样一个机会。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在距离大都不远的柳林狩猎,经过一番忙碌之后,收获颇丰,由此也为这位胸怀远大抱负的皇帝增添了几分好心情。在返回大都的时候,狩猎队伍驻扎在一个名为寿安山的地方宿营。或许是由此次狩猎想到了自己继位近两年来在逐步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或者是出于对自己接下来的施政计划的考虑,英宗觉得有必要借此机会采用一点文艺宣传的手段以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顺便也表现一下自己的皇权威严。于是,他命集

    中国书画 2019年8期2019-10-16

  • 房叔不是好当的
    高调。第一位是明英宗年间的忠国公石亨。石亨因对英宗有拥立之功,所以很受器重。但石亨有个毛病,不把自己当外人,没事总往宫里跑,跟英宗提各种要求。出宫之后,石亨马上开始炫耀,说我今天又进宫要了什么东西。英宗烦不胜烦,终于找到一个铲除石亨的理由。一天,英宗领着大臣登上一座高楼看风景,看到远处有一座豪宅十分奢华,且处在城市CBD。英宗一时没有想起是谁家的,就问旁边一个叫吴瑾的大臣:“这是谁的宅子?”这个宅子不是别人的,正是石亨的。也算石亨倒霉,吴瑾恰好是石亨的政敌

    百家讲坛 2019年7期2019-08-23

  • 明十三陵(中)
    文/史国成裕陵明英宗朱祁镇与钱、周二皇后墓。明英宗系宣德皇帝的长子。英宗年幼继位,年号“正统”。初期,有太皇太后加上三朝老臣“三杨”(杨士奇、杨中、杨荣)尽心辅政,基本还能按照仁宣的旧制行事,所以朝内大事尚能正确处理。后来,太皇太后因身体问题,很少过问朝廷的事了,再加上忠直大臣杨中、杨荣病故,杨士奇因儿子官司纠纷称病不出,只有老臣杨博一个人在阁办事,其余内阁新任臣僚资历浅、言无分量,于是司礼监太监王振倚仗英宗的信任,控制了朝政。后来太皇太后病故,杨士奇也于

    中老年保健 2019年7期2019-07-15

  • 皇帝换太子?要怼
    太子早已定下,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大家都知道,大明已经千疮百孔,禁不住折腾了。再说,朱见深也不错。可谁愿和皇帝过不去,那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因此,百官哑口无声。这时,胡濙、林聪提出反对意见。但两人个性不同,反对的方式也不同。胡淡性柔,因此劝谏皇帝时采取的是迂回曲折的方式。当时,瓦剌首领也先多次进攻明朝都大败,深感明朝国力强大,提出议和。议和成功后,也先送回英宗。迎接英宗,采取什么态度直接关乎太子的废立。景宗将英宗尊为太上皇,此时如果组织隆重的仪仗队出城远迎

    百家讲坛 2019年12期2019-07-14

  • 明朝人也爱八卦
    虏。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双方在和谈时有一条,也先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英宗。复辟时,英宗还问:“也先的妹妹呢?当时许给朕了啊,也先不会失信了吧。”手下人告诉英宗,也先的妹妹来了,但早已被大将军石亨夺去,随来的侍女也都杀了。英宗吃了大亏,好在人还冷静,赶紧嘱咐手下人别乱说。明朝的涉外婚姻挺多的,特别是藩室、官员,不少都娶了异族女人。最有名的当属朱棣的贵妃权氏,也是高丽女子。其实,最先娶高丽女子的是明太祖,他的后宫中有个硕妃,野史一口咬定是朱棣的生母,后因私通被

    百家讲坛 2019年6期2019-07-13

  • 一场关于皇帝应怎么称呼生父的争论
    吴钩宋英宗赵曙应该怎么称呼他的生父赵允让呢?许多士大夫都坚持要宋英宗称他生父为“伯”,以现代人的观念,确实会感到不可理解。但是,对于宋朝人来说,这却是必须明辩的政治原则,而且真的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辩——便是宋英宗朝的“濮议”。宰相首倡“濮议”赵曙是以宋仁宗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但他并不是仁宗的亲生子,英宗甫一亲政,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等执政大臣便上奏:“濮安懿王德盛位隆,所宜尊礼。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王典礼,详处其当,以时施行。”但其时仁宗逝世未

    领导文萃 2019年7期2019-04-19

  • 欧阳修《请皇太后权同听政诏》的“微言大义”
    》所代言的对象宋英宗亦对王言文字十分重视,《职官分纪》载,英宗“于制诰多亲阅,有不中理,必使改。常谓执政:‘如此人君谟训,岂可褒贬失处?’”《宋史·英宗本纪》中亦有关于英宗因学士草诏未尽己意而改诏的记载。再看《请皇太后权同听政诏》拟写的背景:嘉佑八年,仁宗暴崩,英宗在曹太后及韩琦等重臣的扶持下登基,于先帝谥号未定之时便染疾恙,无法上朝处理政务。曹太后作为辅佐过仁宗的贤后,被推到垂帘听政、暂理朝政的位置。正値政权交替之际,朝纲未稳,人心浮动,下达于此时的诏书

    长江丛刊 2018年18期2018-11-14

  • 北宋英宗朝的“濮议之争”
    仅仅在位四年的宋英宗,却经历了一场朝堂之上的“濮议之争”。在亲情与皇权之间,最终还是亲情败下阵来。英宗是北宋的第五个皇帝,上承仁宗,下启神宗。他在位时间极短,不足四年就因病亡故。在这数年中,英宗并没有像他自己的儿子神宗皇帝那样,锐意革新,掀起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举英宗一朝,最受世人瞩目,对当时政局影响最大的一桩事,当属“濮议之争”无疑。“濮议之争”,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纯属礼仪虚名之争。但在当时,却成为朝堂政争的中心、民间议论的焦点,上至皇太后、皇帝、宰执大

    看历史 2018年9期2018-10-18

  • 明朝亡于打屁股
    因文官集团集体向英宗与王振施压,才救回了刘中敷的性命。但刘中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被判决戴着罪人的枷锁,跪在紫禁城门外思过,整整15天后才被释放。同遭类似羞辱的还有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他因按照官员接待太监来访的正规程序接待了王振,而使王振觉得没面子。罗织罪名,让一帮太监拿着假圣旨去国子监对他“执法”。就这样,李时勉于三伏天在国子监门口跪了三天。国子监的学生们不忍严师受辱,全体前往紫禁城求见英宗,哭号之声震彻宫廷。最后,皇太后亲自出面责问,英宗赶紧命令王振

    百家讲坛 2018年2期2018-09-04

  • 《思悼》:邻居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康昊扮演的老皇帝英宗,即位时王朝已经存续了三四百年,英宗深感王朝命运孤悬于自己肩背,何况自己的即位在朝中还存在着巨大的争议,这更加重了他的危机感,雪上加霜的是,英宗册封的长子在九岁时突然被毒死,英宗感到家天下权力崩溃的导火索已经被点燃了,只是不知道这根导火索有多长,炸弹什么时候爆炸。及至英宗年过四十,又喜得一子,即本片中的世子李愃。在此政治环境下,我们可想而知英宗会对世子抱多大的希望,而且这希望纯属孤注一掷。“不成功,则成仁”,在英宗所处的环境,不是口号,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4期2018-08-03

  • 英宗:打“虎”手软反被“虎”害
    个年轻人,就是元英宗和他的宰相拜住。元英宗(1303-1323年),全名为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是元朝第五任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他虽然是元仁宗的长子,却并非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因为元仁宗与兄长元武宗有过“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也就是说,武宗死后传位于弟弟仁宗,仁宗死后传位于侄子(武宗的儿子)。然而,仁宗并没有信守这个约定,于延祐三年(1316年)将自己长子立为皇太子。延祐七年正月,元仁宗崩于光天宫,享年36岁。二个月以后,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登基,成为当

    领导文萃 2018年14期2018-07-31

  • 明朝亡于打屁股
    因文官集团集体向英宗与王振施压,才救回了刘中敷的性命。但刘中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被判决戴着罪人的枷锁,跪在紫禁城门外思过,整整15天后才被释放。同遭类似羞辱的还有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他因按照官员接待太监来访的正规程序接待了王振,而使王振觉得没面子。罗织罪名,让一帮太监拿着假圣旨去国子监对他“执法”。就这样,李时勉于三伏天在国子监门口跪了三天。国子监的学生们不忍严师受辱,全体前往紫禁城求见英宗,哭号之声震彻宫廷。最后,皇太后亲自出面责问,英宗赶紧命令王振

    百家讲坛(蓝版) 2018年1期2018-03-22

  • 明朝首辅:占星为仕途指方向
    皇帝面前露脸。但英宗年少贪玩,不大喜欢读书,他的课讲得再好也白搭,于是他又把精力全放在了占星上。数年后,大明宫廷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代宗即位后,被瓦剌人俘虏的英宗得以回国,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代宗病重,卧床不起。蛰伏多年的徐有贞终于等来了机会,他与大将军石亨、内宫太监曹吉祥结成死党,密谋拥立太上皇上位。起事那天晚上,他们齐聚徐有贞家里,个个神情紧张。徐有贞踱几圈步,低头沉思一会儿,突然急匆匆爬上屋顶,观察了一会儿星象,神神道道地

    百家讲坛 2017年14期2017-11-08

  • 英宗重回大明多亏了谁
    ◎任 艳明英宗重回大明多亏了谁◎任 艳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英宗真成了“孤家寡人”。幸而还有一人始终对英宗不离不弃,一直陪伴其左右,那人就是校尉袁彬。英宗被俘后,生活水准一落千丈,不要说锦衣玉食,连住的地方都变成了破旧的蒙古包。一到夜晚,塞外的凛冽寒风一阵阵吹入蒙古包内,冷得刺骨。袁彬便解开衣服,把英宗冻僵的脚裹在自己怀中取暖。英宗感动得泪流不止,而看到皇帝沦落到如此地步的袁彬也是一阵心酸,君臣二人在这凄冷的蒙古包里竟无语凝噎。塞外冰天雪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5期2017-10-10

  • 于谦:《石灰吟》后人生碎
    颇遭忌妒。但很受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于谦的意思办理。后来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1457年,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拥英宗复位,即日于朝班中逮捕了于谦,于谦被处死。这是于谦在公众眼中留下的印象,无论从诗词言语,还是举止行动,似乎都以一个伟岸高大的形象示人,甚至有人将他的死定位明朝由胜入衰的分水岭,评价之高,可见一斑。按说历史中的于谦,应该可以就此在一片大好呼声中被定格成一个光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2期2017-07-27

  • 王振·英宗·智化寺的相关史事探析 ——由《英宗谕祭王振碑》引发的思考
    文史论苑】王振·英宗·智化寺的相关史事探析 ——由《英宗谕祭王振碑》引发的思考金彩霞(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 100010)王振的负面形象已为人所熟知,“土木之变”的罪魁祸首、明朝宦官专权的“开创者”,俨然已成为王振的代名词。王振究竟是英宗谕祭的功德忠臣,还是后人眼中的“篡权害国”者,本文欲以智化寺内所藏《英宗谕祭王振碑》祭文为线索,在史籍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王振、英宗和智化寺的相关史事进行考证分析,以期还原历史真实的面目。王振;英宗;智化寺;土木之变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2017-02-20

  • 漆匠巧计惩奸
    英宗的时候,锦衣卫的头头是个宦官,叫门达。门达很嫉妒英宗所信赖的忠臣袁彬,一直暗中寻找袁彬的把柄,想把他置于死地。有个叫杨暄的漆匠,听说门达要陷害忠良,非常气愤。杨暄虽然身份低微,却有胆有识。他给英宗写了一封举报信,罗列了门达的二十条罪状,为袁彬申冤。可糊涂的英宗不仅没有撤门达的职,也不想公开这事,还把杨暄交给门达审问。那时锦衣卫的权力很大,严刑逼供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被锦衣卫审问,就等于进了鬼门关。然而杨暄一点都不害怕,就好像举报信根本不是他写的一样

    学苑创造·B版 2016年11期2016-12-07

  • 锦瑟年华老,衣裳伴梦长
    清俊的少年帝王。英宗温柔地牵过她的手,灼灼桃花飘落在两人肩头,那一刻她似乎在他眼中看到了“执子之手,与子白头”的渴望。那时,她是被父母呵护在掌心的大家闺秀,也是被明英宗宠在心尖上的钱皇后。泱泱后宫淹没了多少女子的风华,却让她在最好的年纪遇上了他,这对新婚宴尔的璧人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出缱绻深情。夏日的天空碧蓝如洗,她贪看荷花,英宗便在湖边安静地守着她,直到月亮透过树丫,照得四下如笼上一层轻纱。转眼间秋日流萤满天,她和英宗相携泛舟,身前是渺渺水烟,身后是繁星点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期2016-11-26

  • 英宗复辟之谜
    赵爽+苏生文明英宗朱祁镇(以下简称英宗)是明代唯一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其人生平极富戏剧性,经历了明代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故:“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前一次事变是受权监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俘,随行的五十万(一说二十五万左右)将士也因他的错误而成了冤死鬼。英宗本人先是作为人质被瓦剌裹挟着进攻北京,后又被挟持到塞北苦寒之地(“北狩”),过着缺米少菜的游牧生活,很受了些苦。所幸的是他没有像宋代的钦、徽二帝那样客死他乡,而是不久后

    蓝盾 2016年10期2016-11-21

  • 于谦没看清人性
    张德华明英宗年间,蒙古首领也先率大军入侵大明,明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名臣于谦力排众议,拥立英宗的弟弟成王为景帝。让也先“挟皇帝为人质以侵略中国”的策略无法得逞。当也先挟持着英宗攻到城下时,于谦披甲上阵迎战,击溃了也先的军队。也先大败,见挟持“前皇帝”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只好放了狼狈的明英宗,让他逃回北京。从这一段历史来看,文武双全的于谦是拯救明朝的功臣。可是,几年之后,于谦却被以“意图谋逆”的罪名处死,留下明朝历史上最让人沉痛的一声叹息。于谦如此效忠,

    做人与处世 2016年18期2016-10-22

  • 调皮哥哥vs捣霉弟弟
    、恭喜你当了皇帝英宗御驾亲征之前,委托弟弟朱祁钰留守,处理国家大事,名为“监国”。在兵败土木堡的两天之后,监国朱祁钰所领导的留守朝廷得到了英宗被俘的确切消息。一时间,朱祁钰想死的心都有了——京城人心惶惶,有人已开始逃命;后宫哭声震天,忙着打点一切值钱东西给英宗赎身;而朝堂上乱成一团,为迁不迁都吵得不可开交。迁都派的带头人是学霸徐珵,此人据说从正经的四书五经到不大正经的阴阳方术无一不通。他声称自己夜观天象,星象显示应该迁都南京,得到不少人的附和。北京城距离土

    学苑创造·C版 2016年8期2016-07-04

  • 淘气哥哥vs倒霉弟弟
    史爱好者来说,明英宗朱祁镇两兄弟与谈允贤的“穿越”恋情让他们恨不得自戳双眼——历史上,哥哥朱祁镇死时谈允贤才3岁,而弟弟朱祁钰在她出生前就已死了很久。其实栗子君也觉得奇怪,这兄弟俩的恩怨纠葛,就算按照史实来拍,亲情友情爱情、宫斗阴谋战争、英雄烈女、奸臣小丑,各种“狗血”元素也是无一不有,何必非要虚构一个“关公战秦琼”?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就让栗子君来八一八这段精彩程度不输电视剧的历史吧。一、正片开始前不做人物介绍是不对的明英宗(朱祁镇):9岁做皇帝;23岁

    学苑创造·C版 2016年6期2016-06-20

  • 聋子锄奸
    排挤为太上皇的明英宗复辟登基,做了皇帝。他们叔侄二人,也凭借这个功劳,开始独掌朝纲,陷害大臣,屠杀忠良。著名的忠臣于谦被他们冤杀,儿子于冕也被罚做官奴,由于于冕擅长绘画,就做了画匠。这天,明英宗见一处宫殿即将修好,一时清闲下来,背着手决定去参观一下。他带着一群侍卫高高兴兴地来到新宫殿的大门外,四处转悠着,只见宫殿金碧辉煌,十分美观。他挥挥手,让侍卫们站在宫门外,自己只带了石彪一人进去。走进宫内,明英宗想到自己独处冷宫近十年,现在发动兵变,终于夺门成功,并乘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6年8期2016-05-14

  • 英宗复辟的人物因素分析
    273155)英宗复辟的人物因素分析李庆勇(济宁学院社会科学部,山东 济宁 273155)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病重,英宗乘机复辟。英宗复辟的人物因素主要有三个:景泰帝贪位薄兄;孙太后拥护英宗,反对景泰帝;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倒戈相向。在这三大因素的作用下,英宗复辟并且取得成功。明英宗;复辟;人物因素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六日,面对瓦剌南侵的威胁,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率大军50万亲征,结果兵未交锋就撤退,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所袭,英宗被俘,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4-04

  • 英宗复辟之谜
    赵爽 苏生文明英宗朱祁镇(以下简称英宗)是明代唯一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的皇帝。其人生平极富戏剧性,经历了明代历史上的两次重大变故:“土木之变”和“夺门之变”。前一次事变是受权监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俘,随行的五十万(一说二十五万左右)将士也因他的错误而成了冤死鬼。英宗本人先是作为人质被瓦剌裹挟着进攻北京,后又被挟持到塞北苦寒之地(“北狩”),过着缺米少菜的游牧生活,很受了些苦。所幸的是他没有像宋代的钦、徽二帝那样客死他乡,而是不久后

    看历史 2016年2期2016-03-25

  • 北狩南宫之后明英宗心理变化之初探
    )北狩南宫之后明英宗心理变化之初探李华文,王鹏(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06)有明一代,计十六帝。英宗朱祁镇之生平,可谓九曲十折,诡譎纷呈。论及传奇,除太祖朱元璋之外,无帝可与之相比。待及“夺门”,重执权柄。复位后的英宗,较之诸前,已历经沧桑,心理上的变化不可不谓巨大且复杂,非一般帝王或寻常百姓可感同身受。基此,拟对北狩、南宫之后英宗复杂的心理举动进行探析,并从其念情感恩、人性之仁、老练成熟、自尊自卑四个方面进行逐一探讨,言辞浅析间,力图勾勒出一幅复

    邢台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2

  • 英宗的遗诏
    这正是当今皇帝,英宗朱祁镇。英宗经过土木堡之变和七年南宫囚禁,身体大不如前,才三十七岁就已经病骨支离。这几天精神稍微健旺点儿,带着心腹官员和太监出宫闲游了几次,今儿到了这柳家庄村口,他一时兴起遣开了刘渊众人,要自己走走,居然遇上了这档子事儿。那大夫人率领家人跪倒在地连声请罪。英宗是个慈善大度的人,一笑说道:“夫人,刚才我说看在我的薄面给俩孩子留下他们的亲娘,你说我的脸没那么大,是不是?”大夫人汗流浃背,哭丧着脸把头磕得咚咚响:“民妇该死!民妇该死!民妇有眼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5年6期2015-06-08

  • 看清人性再出手
    吴淡如明英宗年间,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某年,一位名叫也先的蒙古贵族率领大批兵马来犯。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一位更“天才”的臣子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这个地方遭蒙古人袭击,不但全军覆没,而且皇帝还被蒙古人俘虏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下子,北京群龙无首,皇太后准备了无数珠宝,想把儿子赎回来,可是也先拿了珠宝后,不但不放回皇帝,还想攻下北京,恢复他们的“大元江山”。许多臣子都建议放弃北京,大家一起逃难,搬到南京去避避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20期2015-05-08

  • 一代名臣于谦被害原因及历史地位评述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瓦刺也先掳去,“国不可一日无君”,明廷内部亟需办两件事,一是立一个新君,二是如何对付瓦刺的再次进攻,包括就地抗战还是国都南迁,那么由皇太后出面,将英宗的异母兄弟成王朱祁钰立为新君是顺理成章的事。反过来说,如果英宗尚在,成王恐怕连想也不敢想做皇帝的。由于形势的紧迫,国君就是王朝的招牌,就能召兵勤王,于是在英宗被俘后4天,成王即称监国,到第18天,就干脆真的做起皇帝来了。当瓦刺也先提出要将英宗送回时,景泰作了巧妙的回答,他说:“前因朕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期2014-11-25

  • 《奉使录》的版本和价值
    (1449),明英宗北征蒙古被俘,明朝派遣使臣与蒙古交涉[1]75,李实时任礼科都给事中,后升礼部侍郎,作为正使,出使瓦剌,为迎回明英宗作出很大的努力。景泰元年(1450)八月十五日,英宗顺利回到北京。为回报也先送回英宗,八月二十日,景泰皇帝再次遣李实出使,并让他转告也先说:“他好诚心送大兄皇帝回京,我十分欢喜,差来使臣都重加宴赏了,又送赏赐与他,可早回军马,依旧遣使往来买卖。”[2]163李实两次出使蒙古,返回后,对自己的历程和见闻进行了记录,是为《奉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调包明英宗
    京,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带兵亲征,结果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50万明军伤亡过半,明英宗成了俘虏。捉到天朝的皇帝,也先大喜,认为是奇货可居,就挟持着英宗想来闯边关,但守关将士却没有上当。明廷也采取紧急措施,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将英宗尊为太上皇,让时局稳定下来。也先带着英宗到处招摇撞骗,竟没骗到多少好处,一咬牙便率领瓦剌精锐骑兵直杀往北京,又被明军打败,只得狼狈逃回。看着手里的英宗,也先也感到为难,留着吧,又没多大的用处,明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2期2014-02-26

  • 残疾皇后缘何能被皇帝至死挂念
    禁城,成为15岁英宗的中宫皇后。虽然这门婚事是张太皇太后选定的,但钱皇后的端庄美貌、谦逊守礼也赢得了夫君英宗的敬重。二人婚后相敬如宾,恩爱缠绵。钱皇后大度宽和,身居皇后高位却不独占皇帝的恩宠,也从不阻拦英宗纳妃。正统十年,后宫女子周氏为英宗诞下一女,之后,周氏又为英宗生下皇长子。此外,后宫中的万氏、王氏等嫔妃也皆有所出。唯独钱皇后虽然深受宠爱,却没有生养。历朝历代,皇室奉行嫡长子继承制。皇后无子乃国之大忌。英宗生怕自己的爱妻日后因无子被废,迟迟未立太子,只

    百家讲坛 2014年19期2014-02-11

  • 后宫干政,不必那么血腥
    余飞鱼宋英宗不是前任元首仁宗的儿子。仁宗一直到闭上眼睛,膝下济济一堂的都是闺女,无奈之下,只能将宗室一子过继膝下,也就是英宗。虽迫于舆论压力这么做了,可仁宗心里仍有点不爽:自己偌大的家业,怎么能交给养子呢?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也鉴于英宗当时身体多病,仁宗在驾鹤西游前下了一道文件,让韩琦等一班老臣辅佐英宗,当他前进的拐杖(一说英宗身体弱,请求曹太后听政)。至于英宗,仁宗还给他加了个紧箍咒:让自己的皇后曹氏垂帘听政。仁宗带着一颗遗憾的心离世了,政局一下由元首独

    百家讲坛 2014年9期2014-02-11

  • 李显忠谥封顺惠王及庙祀辨疑
    考《府旧志》,明英宗北狩,夜梦一金甲神护行帏。帝问之,对曰‘臣宋将李显忠也,现居保安’。因封顺惠王爵命保安、安定、安塞岁时致祭”。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保安县志》庙祀篇中的记载与两种版本《安定县志》中的记载基本相同。我认为,明英宗封顺惠王之说是符合情理的。据《明史》英宗前纪、后纪载,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瓦剌首领也先入寇宣府大同英宗亲率大军征讨,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围,全军覆没,英宗被也先俘获。明在朝监国王朱祁钰,由兵部侍郎于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12-10

  • 试论李贤及其经世之行
    经世之行;来源明英宗时期(1436—1449、1457—1464)是明代历史上的重要阶段,也是明代进入中期的转折点。英宗复辟后,以曹吉祥、石亨为首的功臣侍宠专权,强预朝政,当时的政治形势极其严峻。在此背景下,李贤受命入阁,辅佐朝政,他抑权贵举人才,力挽时局,使明王朝终于转危为安。本文拟就李贤的经世之行略作探讨,以期对明代政治有更深刻的认识。一、经世之行的思想来源李贤,字原德,河南邓州人。宣德七年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成进士,授验封主事。正统初,迁考功郎中。景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看清人性再出手
    再出手□吴淡如明英宗年间,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某次,一位蒙古的贵族名叫也先的率领大批兵马来犯。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一位更天才的臣子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结果,在土木堡这个地方遭蒙古人袭击,不但全军覆没,而且皇帝还被蒙古人俘虏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下子,朝廷群龙无首,皇太后准备了无数珠宝,想把儿子赎回来,可是也先拿了珠宝后,不但不放回皇帝,还想攻打京城,恢复他们的“大元江山”。许多臣子都建议放弃京城,大家一起逃难,搬到南京去避避风头,跟也

    领导文萃 2010年1期2010-08-15

  • 看清人性再出手
    吴淡如明英宗年间,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一次,蒙古的贵族也先率领大批兵马来犯。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宦官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结果,在土木堡遭到蒙古人袭击,全军覆没,自己也被蒙古人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太后准备了无数珠宝,想把儿子赎回来,可是也先拿了珠宝后,不但不放回皇帝,还想攻打北京,恢复他们的“大元江山”。许多臣子都建议放弃北京,搬到南京去避避风头,跟也先讲和,只有于谦独排众议,从各地调集兵马到北京来,日夜打造兵甲武器、储备粮食以保卫京

    百家讲坛 2009年23期2009-12-31

  • 景泰帝:帝王中的非主流
    任,而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此时却成了瓦剌的阶下囚!他的这一低沉,仿佛预示着自己整个帝王生涯的阴闷与压抑。事情还要从朱祁钰即位前说起。这一年的七月,北方少数民族瓦剌(元朝灭亡后,北方的蒙古族主要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支)在其首领也先的带领下,侵扰明朝北方边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不料遭遇“土木堡之变”,不但明朝大军被瓦剌军打败,就连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国君被俘的消息传至了北京,大明上下举国震惊。稍作镇定后,明廷决定由郧王朱祁钰监国摄政,并立

    百家讲坛 2009年22期2009-04-19

  • 不可替代的代宗
    49年,23岁的英宗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讨伐北元。结果,几十万军队被也先围而歼灭,英宗也被也先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拍板的人没了,这自然不成,但英宗长子朱见深只有两岁。值此危难之际,我们墓地的主人——成王朱祁钰登场了,史称明代宗,年号景泰(故代宗又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而后朱祁钰重用于谦,令北京军民团结合作,抗击也先,即著名的北京保卫战,此战确保了明朝京师北京的安全,避免了宋朝南渡悲剧的再次发生,在明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

    时代先锋 2009年2期2009-02-19

  • 看清人性再出手
    吴淡如 明英宗年间,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某次,一位蒙古的贵族名叫也先的率领大批兵马来犯。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一位更天才的臣子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结果,在土木堡这个地方遭蒙古人袭击,不但全军覆没,而且皇帝还被蒙古人俘虏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下子,北京群龙无首,皇太后准备了无数珠宝,想把儿子赎回来,可是也先拿了珠宝后,不但不放回皇帝,还想攻打北京,恢复他们的“大元江山”。许多臣子都建议放弃北京,大家一起逃难,搬到南京去避避风头,跟也先讲

    国学 2009年12期2009-01-28

  • 看清人性再出手
    吴淡如明英宗年间,北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蒙古。某次,一位蒙古的贵族名叫也先的率领大批兵马来犯。高估了自己能耐的明英宗,竟然接受了一位更天才的臣子王振“御驾亲征”的提议,结果,在土木堡这个地方遭蒙古人袭击,不但全军覆没,而且皇帝还被蒙古人俘虏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下子,北京群龙无首,皇太后准备了无数珠宝,想把儿子赎回来,可是也先拿了珠宝后,不但不放回皇帝,还想攻打北京,恢复他们的“大元江山”。许多臣子都建议放弃北京,大家一起逃难,搬到南京去避避风头,跟也先讲和算

    意林 2008年21期2008-11-06

  • 英雄于谦;皇权斗争的牺牲品
    其很是信任依赖。英宗的宠爱和倚顺,使王振更加肆无忌惮,势力日益膨胀,后来甚至公开树党,去除异己。讨好者迅即高升,违抗者则罹惨祸。此外,他还带头破坏边防屯田制度,指使太监、亲王、将官侵占士卒和百姓的屯田为私田,并随意役使士兵。同时,还鼓动对广西瑶族用兵,三征麓川,劳师伤财,使国家难以安定。与明朝的政治黑暗、国力日衰相反,北方蒙古族的瓦刺部此时强大起来。瓦剌是北元部众的一支。元顺帝被朱元璋的北伐军驱逐出中原和大都,退到内蒙古达尔泊一带,史称北元。他们企图恢复元

    百家讲坛 2008年2期2008-07-25

  • 历史上的几次垂帘听政
    的高太后,她是宋英宗的皇后。英宗死,神宗即位,在位仅一年,即死,年仅10岁的哲宗上台。高太后“受英宗之托”,以太皇太后(皇帝祖母)的身份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咸淳十年(1274年),恭帝即位时被尊为太皇太后,垂帘主政。此外,与北宋对峙的辽国肖太后,在其子圣宗即位时,以皇太后身份垂帘摄政。统和二十二年(1004),与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澶渊之盟”。历史上的几次垂帘听政,以清代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间最长,其间两度引退,三次垂帘,前后达47年(1861—19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5年8期198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