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感

  • 内关穴的针刺层次研究现状述评
    内关”穴的层次性针感针感是指针刺穴位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包括患者机体出现的感觉与医生施术时手下的感觉。由于穴位具有层次性解剖的特征,故针刺时会有层次性针感现象。陈德成[14]将人体针刺的结构层次分为4层,各层产生的针感不同。第一层为皮肤层,主要表现为痛感;第二层为皮下浅筋膜层,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胀感,这种胀感可以沿着一定的方向传导;第三层是深筋膜和肌肉层,针刺深筋膜主要表现为重感,针刺肌肉主要表现为酸楚感;第四层为骨膜和骨层,主要表现为剧痛感。各层都分布着血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1期2023-03-21

  • 基于针刺后CT三维重建下的女性八髎穴针刺方法初探
    科疾病所需的理想针感而言,效应深度因人而异,经CT三维重建证实,在保证进孔的前提下,临床上以产生向小腹部或会阴区传导的理想针感为准,此时的针刺深度多数已经越过骶前孔,多数可越过骶前孔约20 mm方可出现小腹部、会阴区的传导感,并且几乎不会出现大于24 h的后遗针感,目前也未见出现盆腔脏器损害。一般而言,普通体型患者75 mm毫针几乎可以全部刺入,体型肥胖的患者则需要100 mm甚至更长毫针。临床上可在此范围内进行调针直至取得理想针感,详见图5。但目前多数文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9期2022-09-16

  • 健康人群针刺感应与气质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异影响研究对象的针感。之后对研究对象针刺合谷穴,体验针感。1.2.2 填写问卷 受试者体验后,填写《针刺感应问卷》及《人格气质类型量表》。1.3 统计学分析将问卷数据录入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针刺感应的强度、持续时间、感传范围、针感特点与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的相关系数。分析均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1.4 测量工具1.4.1 陈会昌版本的《人格气质类型量表》[1]其中包括60道题,每种气质类型15题,采取数字等级制计分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6-18

  • 针感量表的研究现状及新量表的设计思路
    300381)“针感”,即进行针刺时的感受,是针刺临床研究中可获取的重要主观信息。针刺的临床疗效不可否认,而针感往往是针刺发挥临床效能的重要反映,将针刺治疗时的主观反馈与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客观信息结合,能够较完全反映人体在进行针刺时内外的交互作用。在针刺研究时加入对针感的要求,并完整、准确地记录针感,不仅是对针刺预期效果的评价,同时也有利于学者对针刺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完善对人体的探究,提高针刺治疗的标准化和可行性,有助于临床的推广应用。刺激量是针刺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6期2022-03-18

  • 基于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研究得气针感调控机制的思路探讨❋
    重要依据[1]。针感则是近现代针灸学家提出的生理学概念,它包括针刺过程中医者的主观感觉和患者的自觉反应[2]。针感中包含得气针感和非得气针感(如痛感)。得气针感主要是指医者手下有沉紧感以及患者在针下出现的酸、麻、胀、重感或循经传导的蚁行感[3]。得气针感的形成机制复杂,一直以来都是针灸研究领域的重点工作,但其产生的物质基础至今尚无定论。考虑其作为一种复合感觉,必定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而神经广泛分布于穴区各层组织,故得气针感与各个组织层次都有关,是穴区多种组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2022-03-15

  • 李志道教授“驾驭针感法”治疗失眠经验撷粹*
    创新,行为世范。针感虽不等同于“得气”,但可作为“得气”的判定指征,同时影响着针刺的疗效[1]。“驾驭针感法”是李志道教授总结多年实践经验,观察针刺效应及反应,结合腧穴局部解剖与经络基础理论,在不断沟通和试探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笔者有幸师从李教授侍诊,钻之弥坚,攫其点滴,亟祈谅宥。失眠,又称“不寐”,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2]。长期失眠易引发诸多慢性疾病,且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也与睡眠缺

    天津中医药 2021年10期2021-12-09

  • 电针刺激双侧率谷穴脑激活效应fMRI研究
    志愿者有"得气"针感后,接通电针刺激仪,刺激采用华佗牌低频脉冲治疗仪(G6805-2),刺激强度以受试者能忍受强度调整。本研究采用fMRI的组块设计(BLOCK Design)范式(图1),总共8个组块,包括4次留针及4次电针刺激状态,其中留针时间为120 s,电针刺激时间为30 s,电针刺激与留针不刺激轮流进行,扫描时间为10 min。扫描时,受试者头颅两侧用海绵垫固定,同时带上眼罩及耳塞。扫描期间每个受试者被要求保持放松状态。针刺操作由一名具有丰富临床

    放射学实践 2021年11期2021-11-22

  • 基于现代文献浅谈针刺得气
    感应,现代也称为针感或针刺效应[1]。它是针灸临床起效的关键和标志,也是施以补泻手法的前提和基础。古代医家医籍中对得气多有阐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得气的因素较多,一般临床上得气与否可以通过主观感受或客观反应来判断。对于得气的程度如何量化及得气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不同针感有何特殊含义等问题,本文将通过检索现有相关文献进行简要论述。现综述如下。1 古今有关得气的论述“得气”一词,最早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以得气为故”。无论古今医家,对得气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1年8期2021-09-23

  • 基于现代文献浅谈针刺得气
    感应,现代也称为针感或针刺效应[1]。它是针灸临床起效的关键和标志,也是施以补泻手法的前提和基础。古代医家医籍中对得气多有阐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得气的因素较多,一般临床上得气与否可以通过主观感受或客观反应来判断。对于得气的程度如何量化及得气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不同针感有何特殊含义等问题,本文将通过检索现有相关文献进行简要论述。现综述如下。1 古今有关得气的论述“得气”一词,最早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内针,……,以得气为故”。无论古今医家,对得气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16期2021-03-28

  • 浅谈针刺“气至病所”与“针至病所”*
    定的补泻手法,使针感沿着病灶方向扩延和传布,最终到达病变部位。《针灸学辞典》将针刺过程中“气至病所”的现象解释为“针刺感应趋向病痛局部”[1]。《针刺手法一百种》中则提出“气至病所”是针感循经上下传导,甚至到达病位处,为一种较强的针感[2]。《素问·宝命全形论》将针刺感觉的快传导现象比喻为像鸟飞那样迅速,“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结合临床实践,笔者发现针感的传导方向、强弱与“气至病所”的最终疗效密切相关。针感沿经脉走行传导的现象称为循经感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2期2021-03-27

  • 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和超声造影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过程中技师可依据针感来判断结节的硬度,进而对其病变性质做出判断。本文探讨超声造影及US-FNA对良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的鉴别价值,同时分析US-FNA检查针感与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相关性,以了解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在诊断甲状腺微小结节性质中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无超声造影禁忌证;(3)术前行二维超声、US-FNA及超声造影检

    广西医学 2020年23期2021-01-22

  • 论针刺得气感成分与效应相关性
    刺时每个腧穴均有针感放射,芒针针刺患者在VAS及M-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陈四有[9]等研究发现,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时,秩边穴针感沿足传到下肢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轻。林莺[10]等研究发现,针刺关元诱导针感传至会阴部对绝经综合征血管不稳定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局部的得气患者。由此可见,针刺后传导感可提高针刺疗效。3 刺痛感与针刺效应的相关性当针刺到毛囊、血管及四肢末端敏感部位则多出现痛感。胡尚卿等[11]通过研究针刺治疗寒湿凝滞型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9期2021-01-06

  • 催眠在推拿和针灸治疗中的作用
    示,并测量患者的针感强度和针感长度作为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二、实验一 催眠对推拿治疗的作用(一)方法与被试随机选取52名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实验分三天进行,每一天只接受一种干预方式。三种干预方式分别是:第一种:被试只进行推拿治疗,不做任何催眠暗示治疗,称之为无催眠干预;第二种:被试在推拿过程中加入催眠引导,但无放松暗示,称之为催眠无放松干预;第三种:在推拿过程中加入催眠引导,加上有放松暗示,称之为催眠有放松暗示。每天都进行三种干预,被试根据随机原则分为

    长江丛刊 2020年23期2020-09-16

  •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应用注意事项及快速激发针感技巧
    系,强调快速激发针感,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现从醒脑开窍针法与传统针法的区别角度,浅谈杜宇征教授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注意事项与快速激发针感技巧。1 辨病论治,重科学性石学敏院士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总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多种致病因素损伤脑神则神智昏迷,神气不能布散于四肢百骸则肢体失用。醒脑开窍针法与传统中风针法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醒神”二字。传统针法多以中经络、中脏腑(闭证、脱证)论治中风病,仅在中脏腑闭证时应用诸如水沟、十二井穴等穴位启闭开窍,

    吉林中医药 2020年9期2020-02-14

  • 张卫华教授“合谷二六刺法”临证经验
    宫,针刺局部均有针感,牙痛有所减轻;再向阳溪方向斜刺并行捻转手法得气后,局部酸胀等针感向上经右侧腕、肘关节,最后到达了右侧肘肩关节,这时牙痛显著减轻。如此针法针刺3 次病愈。由此2 例针后现象启发了张卫华教授,意识到同一个穴位,针刺的深浅、方向不同,其刺激的组织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不同,临床疗效有别。随后他精研古代文献,并有目的地对常规“一点一线针刺模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探索,提出了穴位是以“立体结构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的观点,临床针刺应在正确选穴后“分层多向

    吉林中医药 2020年9期2020-02-14

  • 针感及其物质基础相关研究进展
    110847)针感一词是现代针刺研究及临床实践中提出的新名词,在古籍中并未出现过。纵观各版《针灸学》规划教材,大多都认为针感与得气、气至同义,书中记载:“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笔者查阅近30年来对针感、得气、气至三者论述的相关文献,发现30年来学者们对于三者关系的争论不断。有学者认为针感等同于得气、气至,也有学者认为三者不可一概而论。若不加强对针感及其物质基础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6期2019-02-26

  • 针刺治疗上斜肌不全麻痹1例
    ,反复探寻,促使针感到达眼底,若针感达到额部,可将针体退出约0.5~1 cm,针尖方向再稍向下刺入,行上述手法,多可使针感传至眼底,探寻后如针感仍未达眼底,不可强求。新明1穴向同侧瞳子髎穴方向透刺,使针感传至目外眦。眼周局部腧穴应用透刺法,攒竹向睛明方向透刺1 cm,四白穴透刺承泣穴,瞳子髎透刺至丝竹空,均可使针感向眼周放射。上睛明穴应用轻刺缓压,不捻转,徐徐进针法,针尖有阻碍感即停止进针,直刺1~1.5 cm,局部有酸胀感。承泣穴沿眶下缘进针,自外下向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1期2019-02-23

  • 梁丘穴联合足三里穴电针刺激时的fMRI研究
    。1.4 受试者针感记录 电针操作完成后拔针,询问每位志愿者各穴的针感并记录、评分。参照相似试验[7]设定得气针感,包括酸、麻、胀、钝痛、重、热、压和冷。针感强度的判定标准:0为无感觉,1为轻微,2为轻度,3为中度,4为中重度,5为重度,6为不可忍受。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刺激时两穴各针感出现的频率、感觉强度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针刺穴位时针感出现频次、强度的比较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1期2019-02-13

  • 针刺关元穴不同得气状态对绝经综合征Kuppermann评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科其他病症有强调针感传至会阴部[5-7],亦有不强调者[2]。那么,针刺关元穴得气感传至会阴部与下腹部局部得气在针刺治疗绝经综合征疗效上是否确有差别?查阅文献,尚未见相关报道。Kuppermann量表是国际通用的客观评估绝经期症状的量化评分表,对绝经综合征生殖泌尿道症状、血管舒缩不稳定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4大类别的13个症状进行分级量化评分。因此,笔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比观察了60例绝经综合征患者针刺关元穴不同得气状态治疗前后Kuppermann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5期2017-06-21

  • 视觉针感量表在脑卒中手痉挛状态治疗中的应用※
    王军王铁刚视觉针感量表在脑卒中手痉挛状态治疗中的应用※王军1,2王铁刚2,3(1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推拿学在站博士后,哈尔滨150000;2大庆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大庆163311;3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154001)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主观针感强度与改善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疗效的关系以及视觉针感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住院的脑卒中伴随手痉挛的患者中,在合谷穴进行针刺,观察病人手痉挛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用视觉针感量表对主观针感强度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7期2017-04-06

  • 陈跃来运用温通针法治疗感冒后失嗅证1例
    施关闭法可以控制针感的传导方向,并通过押手指腹感应气至与否。气机已至,刺手补法守气,气至病所产生温润通畅的感觉,起到驱寒通络开窍的作用。陈跃来 郑魁山 失嗅证 嗅觉障碍 针灸 验案 名医经验陈跃来教授师承针灸大家郑魁山教授,擅长运用经络脏腑理论针治各种疑难疾病,辨证准确,选穴精妙,针法独到,疗效显著。陈氏临证注重针刺手法的运用,讲求气至病所而有效,认为行针手法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兹就其临证治验感冒后失嗅证1例解析如下。徐某,女,40岁,于2015年2月3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3期2017-01-14

  • 新型安慰针产生“安慰针感”的随机对照试验*
    安慰针产生“安慰针感”的随机对照试验*闫 鏐,孙 娇,徐 敏,管素梅,马丽虹△(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目的:初步探索由新型针刺安慰针引发“安慰针感”的现象及对针感的再思考。方法:利用笔者设计的针刺双盲安慰针装置对64位健康志愿者进行真/假针刺随机对照试验,针刺穴位为右侧合谷、右侧天枢和右侧三阴交,并让受试者于试验过程中报告是否产生针感。结果:新型安慰针可使受试者产生“安慰针感”,有针刺史者产生率与无针刺史者产生率相比,有显著差异(RR2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0期2016-12-19

  • 分层针刺足三里得气点和针感探究
    刺足三里得气点和针感探究赵正恩,汪玲绵竹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四川绵竹618200目的:探究足三里得气点个数和针感性质。方法:将30例健康青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男女比例为1∶1,分为浅层组、中层组、深层组。针刺足三里于不同深度研究该处是否得气和具有针感。结果:各层均可得气,但中层组较浅层、深层组针感更强。结论:分层针刺足三里,各层均可得气,得气点针感具体感觉以胀、酸为主。足三里;分层;针感;得气足三里是临床治疗腹部脏腑疾病的主要穴位,也是常用的保健

    新中医 2016年8期2016-09-21

  • 韩氏针法配合中药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16例
    3~3.5寸,以针感向会阴部生殖器放射为佳,小幅度提插捻转1 min,留针20 min,期间每隔4 min作小幅度插捻转1 min,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起针;嘱患者仰卧,常规消毒进针点,取2.5寸毫针,直刺中极穴,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取2 cm艾条1个,点燃插入柄上,灸2壮。1次/d,治疗5次,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1.2.2 中药治疗采用舒肝散结方(自制)治疗。药物组成:柴胡10 g,丹参15 g,赤芍15 g,当归15 g,生牡蛎30 g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8期2016-04-04

  • 刘喆教授运用搓针手法的临证经验
    ,促使出现热、凉针感的针刺手法[1]。搓针手法是针灸传统手法,以其操作方便、针感强烈而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搓针法能显著激发经气,促使气至病所,是一种很实用的针刺手法。刘喆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早年曾跟随“西北针王”郑魁山教授学习针法,对郑氏针法颇有心得,刘教授善于将传统针刺手法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尤擅运用搓针手法。余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本文通过介绍搓针手法,并列举刘喆教授临床治疗病案,对刘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9

  • 浅析环跳取穴与针刺特点
    、伸下腿取之,其针感不易传导至足部[3]。环跳穴针刺时患者有触电感由臀部到达腿或足部,并出现似弹跳样的抽搐,临床治疗效果更佳,“环铫”由此改为“环跳”。《标幽赋》载:“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可见,针感对疾病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针刺环跳穴要快速得气,就要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而针刺的深度和角度尤为重要[4]。环跳穴针感可向3个方向传导:①针尖略向下方斜刺2.0~3.0寸,局部出现酸胀感,并有触电感延下肢传导至足部,可治疗坐骨神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0期2016-01-29

  • 张唐法主任“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证经验*
    进入肌肤时,术者针感可由轻松虚滑,慢慢变为沉紧,继而出现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患者亦可有明显针感,如不自主的肢体活动、酸胀疼痛、或特殊触电感向指端、掌心、前臂乃至上臂等传导,后溪穴针感要求局部酸胀并扩散至整个手部,针刺过程中如觉针体坚硬难入或向下刺入时针体有上弹感,则针体可能刺到骨面,宜调整方向,否则造成弯针或断针。针刺得气后,先行提插法催气、行气,达到循经感传、气至病所。后换捻转法,使针下有紧张感,促使针感进一步循针尖方向扩散,促进和加强针感,久之,尚可保留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12-09

  • 浅谈针灸之得气、针下感和候气
    气即我们常说的“针感”,包括医者的针感与患者的感觉。1.医者的针感:医者的针感包括抽象和具体的针下感觉两部分。最早的古籍中,更多描述医者手下抽象的针感,如《灵枢·终始》曰:“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1],“紧”与“和”都是比较抽象的感觉,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再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2],古人将“得气”形容为乌之集,稷之繁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理解空中飞鸟之往来,忽而积聚,拍打着翅膀的“得气”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3期2015-01-24

  • 从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谈对经络的认识
    能的认识。2 从针感传导来认识经络2.1 祖国医学记载,经络在人体有它一定的循行路线。在临床实践中以针感的传导路线,对几百个病例的数百条经脉进行了观察,结果针感的传导路线与祖国医学记载的基本相符。例如:用当归液在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注射,随着药液的注入,其针感循经下行到足第二趾外侧缘;循经上行顺着腿前面,经腹股沟传到上腹部,继而到口唇部、颧骨,过眼外眦,上达头维穴止;其他经的针感也基本按照其本经循行路线传导。其中引人注意的是有2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2014-10-15

  • 浅析痛针感的作用
    导:盛燮荪浅析痛针感的作用张爱军 陈峰(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指导:盛燮荪痛针感作为针感之一,其内涵丰富,包括针刺四肢末端、掌心、颜面等部位穴位产生的刺痛,以及深刺四肢背腰肌肉丰厚处穴位产生的酸痛、胀痛等复合针感,前者多适用于急性病症,后者多适用于各种虚、实证。痛针感的引发尚需掌握因病情虚实、因病而施,以期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疼痛 针感 中医学术发掘在临床上,针刺四肢末端穴位多产生刺痛感,而针刺阳陵泉、承山等至一定深度多产生胀痛感、酸痛感

    江苏中医药 2014年2期2014-04-15

  • 平衡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8例
    生局部酸麻胀痛的针感,以针感放射到小腿部为佳;选取疼痛对侧咽痛穴,若两侧均痛,则两侧同时取穴,向掌心方向直刺1~1.5寸,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的针感,当针感向中指放射后出针;取对侧牙痛穴,直刺0.5~1寸,以面部下颌出现针感为主,若针刺入后无感觉,可上下提插直至出现针感;取对侧颈痛穴,进针1~1.5寸,以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酸麻胀痛感为佳,若无则可以用上下提插法增强针感;取对侧明目穴,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向对侧内眼角方向直刺0.5~1寸,以局部出现酸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7期2014-03-07

  • 阎润茗针刺手法和取穴特点探究*
    3次,得气后加强针感,使“气至病所”,疾出针急闭针孔是为补法;泻法:毫针进针于地部,拇指向后捻转将针提至人部、天部,如是反复3次,得气后加强针感,使“气至病所”,摇大针孔,缓慢出针不闭针孔是为泻法。这种针法针感强,易传导感应经气,临床疗效卓著。2 取穴特点2.1 擅长取背俞穴阎润茗主任医师认为,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脉背腰部的腧穴。《素问·长刺节论》云:“迫藏刺背,背俞也”,《难经·六十七难》云:“阴病行阳,……俞在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5期2014-01-25

  • 环跳穴临床取穴方法的改进
    取穴正常体形患者针感传至足跟者仅4.0%[4]。由于环跳穴治疗作用广泛,而传统取穴方法使得针感只能沿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下传,不能通过术者的操作而自如的改变针感传导方向,从而达到一针治多病的目的。而且传统取穴法需要患者侧卧曲腿,术者在一侧施治,现在患者多需要双侧针刺,常取俯卧位。侧卧曲腿取穴法还影响到其他腧穴的针刺治疗。3 环跳穴取穴方法的技术改进通过技术改进采用以下取穴法:患者俯卧,平第4骶后孔,在骶骨下角外旁开一横指,刺入2.5~3寸,针尖偏向外侧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6期2013-10-11

  • 高频超声引导下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初步研究
    进针的深度层次和针感的相关性,同时提高埋线进针和线体植入的安全性。1 临床资料健康成年人志愿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36±9)岁。2 方法2.1 器械一次性微创埋线针,直径0.9 mm,江苏镇江高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PGLA线体,规格2/0,10 mm,上海天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2.2 仪器采集条件使用ALOKA彩色超声SSD-a 1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3 MHz,选用小器官预设条件模式下进行。2.3 操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8期2013-09-25

  • 浅谈针灸的治神与得气
    和平之人,针刺后针感出现比较及时,故说“气与针相逢”;少阳之人,神情灵活,容易出现感应,故说“神易动,气易行”;太阳之人,神情灵活不安定,感觉过敏,针未动就出现感应,说是“神动而气先针行”;少阴之人,较安定,不灵敏,针过后才可能出现感觉,说是“针已出,气随其后”;太阴之人,最迟钝,经过多次或多针之后才有所感觉,故说“数刺乃知”。由此察神,可以判断该患者是否容易得气,为医者选择针刺手法,针刺强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太阴、少阴之人,不容易得气,所以在针刺时宜用针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3期2013-08-15

  • 欧阳群教授针感传导、保留、消减技法总结
    总结出一套对激发针感传导、控制并保留针感强弱的有效技法。兹将欧阳群教授之独到见解整理如下,以飨读者。1 针感针感,在针灸中也称为得气,亦即针刺的感应。古人对针感反应多有所记载。《素问·针解》[1]:“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明代针灸家杨继洲认为:“若气不朝,其针为轻滑,不知疼痛,如插豆腐者,莫与进之,必使之候。如神气既至,针自紧涩,可与依法察虚实而施之。”[2]由此可见,针感反应的指征,是医患双方同时对针刺作出的有效反应,即包括患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5期2013-04-07

  • 平衡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75例
    指掌侧固有神经。针感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法],肩痛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最高点连线的上1/3处,即阳陵泉或足三里外1cm。局解: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针感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针刺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肩背穴(位于尾骨旁开4~5cm处。局剖:布有臀大肌、梨状肌下缘、股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7期2013-01-24

  • 水道透刺中极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60例
    刺至中极穴,调节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三阴交用1.4寸毫针针刺催气使针感向上传导,足三里用补法,阴陵泉平补平泻。最后水道安装HM6805-Ⅱ经穴治疗仪,用断续波,留针30min,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治疗1次小便排出。显效:治疗2~3次小便排出。有效:治疗4~6次小便排出。无效:症状无改善。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痊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体会产后尿潴留多因难产或分娩产程过长损伤膀胱、压迫尿道、紧张心理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3期2013-01-24

  • 阴-阳配穴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腧穴的阴阳配伍和针感的互补,强调阴经腧穴的主治作用。在此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病人均来自甘肃省中医院针灸科和灵台县皇甫谧中医院针灸科,多数患者在接受中、西药物及多种物理疗法疗效不满意后前来就诊。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表法将病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重等资料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一般资料及其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2期2012-09-08

  • 利用MoorFLPI激光血流成像仪等观察不同针刺手法的效应
    同时记录受试者的针感,以研究穴位、非穴位及同经络穴位之间的相关性。3 方法3.1 志愿者的选择选择20岁~35岁青年志愿者15人(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平均年龄25.4岁±2.61岁。要求志愿者身体健康,1年内未有过大病就医史,均有接受过针刺经历,可以准确描述针感,耐受针刺手法刺激。3.2 针刺刺激方法采用华成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0×40mm针刺右下肢足三里穴。提插法:进针一定深度后手下得气,同时询问受试者是否有针感,进行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2012-08-21

  • 李志道教授用分经辨证和气至病所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经验
    、委阳、阳陵泉使针感传至小腿外侧、足踝和足背。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悬钟使针感传至足背。腓骨后缘排刺的4穴局部酸胀。每日1次,每周5次。2.1.2 太阳少阴型 处方:环跳、殷门、委中、三阴交、太溪。操作:毫针刺,以上诸穴均使针感传至小腿后侧、足跟、足掌和足趾,每日1次。每周5次。2.1.3 混合型 处方:环跳、殷门、委中、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操作:以上诸穴的针感如上所述。每日1次。每周5次。2.2 局部配穴 双侧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L2~L

    天津中医药 2012年6期2012-05-16

  • 李志道教授互动式针刺法临床应用阐微
    意守病所,体会针感,治疗痹证患者,女,65岁,2010年10月20日就诊。左小腿外侧疼痛3年,初起5~7 d发作1次,痛似电击,感寒则发。近日天气冷暖无常,着凉后复发,左小腿疼痛加重,左足外侧三趾偶感麻木。诊断为痹证(寒痹)。嘱患者意守左小腿外侧及左足小趾,采用长40 mm毫针予委阳(左侧)直刺1.2寸,施以提插泻法,再次向患者强调闭目细心体会针感,得气后慎守勿失,询问患者针感之走行,务使针感直至左足小趾;然后刺足三里、丰隆(均左侧),施法同前,针感也要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7期2012-04-13

  •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操作技术关键及相关问题分析
    天凉”手法得气,针感的问题,应以得气状态下医者针下感受为基准,在此基础上阐述取凉、取热针感更具有普遍性。4 基础针感关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取热、取凉基础针感的研究,医家多认为取热的基础针感为酸胀感。取凉基础针感有学者认为取麻感,有学者[4]认为取沉重感等。针感与得气的关系,严格来说,得气不能等同于针感。得气是医者针下的感觉(沉紧),病人可以有感觉,也可以无感觉;针感是针刺后病人的感觉,医者可以有得气针下沉紧的感觉,也可以针下无任何感觉。“烧山火、透天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4期2012-03-31

  • 浅谈押手的重要性
    气血经气的盛衰,针感的变化,以决定手法的运用。3.控制针感方向,气至病所。欲使气至病所,除了使用循经的一些叩摄手法外,还可以使用押手截按的方法帮助控制针感方向。即针刺得气后针感扩散,欲令针感上行,可用押手拇指紧压在针刺穴位下方1寸左右处,并可做小幅向上推按动作,以闭其下气,令气上行;刺手边行针边将针尖指向上方。正如《金针赋》所说:“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走至疼痛之所。”4.正确把握针刺的方向。在进行透刺时,这一点尤为重要,如下关透颊车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3期2012-01-25

  • 平衡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刺手法,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放射;胃痛穴,平刺,进针约1~1.5寸,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获得针感后立即出针,一般操作在3 s内完成;每日针刺1次,1次为1疗程;如效果欠佳可连续针刺3 d。1.3 疗效标准[1]治愈:呃逆消失,愈后2周无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愈后2周内偶有复发;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2 结 果2.1 操作统计 32例患者中单纯针刺胃痛穴者15例,单纯针刺腹痛穴者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7期2012-01-25

  • 王登旗教授治疗中风经验*
    位后,机体出现的针感对临床来说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王教授每针一穴,必求满意针感。如针刺入足三里时,令患者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且从局部扩散到足背、足趾;环跳给以强刺激手法,使针感从局部沿大、小腿扩散到足背外侧的足趾上,并呈线条牵扯样或线条样徐徐波动的感觉等。在临床实践中,凡是机能亢进性的中风患者,王教授认为一定要施以足够的刺激量,才能控制病情,适用平补平泻手法;对机能衰退的体虚患者,则需讲究适当的刺激量,太过、不及都会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医者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4期2012-01-25

  • 刘会生教授针刺治疗青盲经验
    状突后侧面,出现针感后,捻转并小幅度提插,使针感传至眼区,以眼区出现热胀感为宜。再刺太阳、球后、风池3穴,刺太阳穴用0.35 mm×65 mm毫针,向内下方呈15°角,刺入40~50 mm,以眼部发胀为度;刺球后穴左手轻压眼球向上,用0.35 mm×40 mm毫针,针尖沿眼眶下缘,缓慢直刺25~30 mm,不提插捻转,产生针感即出针,并轻压针孔1 min,以防出血;刺风池穴用0.35 mm×40 mm毫针,向同侧眼球方向刺入30~40 mm,小幅度捻转,使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7期2012-01-24

  • 计算机控制式电针刺激脉冲装置的研制及其应用检测
    则度高、普遍产生针感快速减弱或消失的缺陷,研制新型电针刺激脉冲输出装置。方法 以计算机编程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制作可通过人机界面精准地控制电脉冲串频率组合的装置。检测该装置输出的一种不规则性脉冲串,以视觉评分法评价和比较此种脉冲串和规则脉冲串刺激志愿者足三里及合谷穴位30min的针感变化。结果该装置可设置任意多种规则或不规则电脉冲波,且具有储存和复现所输出的刺激波的功能,与规则脉冲刺激波比较,适中度针感明显延长(P电针仪;微机控制脉冲装置; 针感;针刺疗法0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5期2011-11-16

  • 导气法在中极穴应用举隅
    否达到气至病所(针感下传至阴部或针感扩散至整个小腹)往往是取得疗效的关键。笔者在针刺中极穴时应用导气法,每使气至病所,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中极穴由深至浅再至深导气法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尿淋漓不尽案李某,男,57岁,2007年6月初诊。主诉:解尿淋漓不尽6个月。现病史:5年前曾患前列腺炎,经中西医治疗1年后痊愈。6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解尿淋漓不尽,自觉解尿无力,尿线变细,尿后仍有不尽感,尿频、尿急不明显,无尿后滴白,无腹痛、尿痛等,夜间起夜1~2次。经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7期2011-08-15

  • “振阳穴”的临床操作规范
    针刺得气获得特殊针感时,对针刺的深度和角度又进行了测量,希望能确定“振阳穴”的针刺临床操作规范,以提高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 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立信综合门诊、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门诊部男性阳痿患者共计6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抽签法)分为2组,即特殊针感组和一般针感组,每名患者左右“振阳穴”均取,共计120个。年龄33~57岁;病程在1年以下12例,1~2年者11例,2年以上7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1.1.1 纳入标准 (1)青壮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7期2011-08-04

  • 李静茁“诸气为病”理论针刺治疗呃逆临证撷要
    之升降。针时令其针感下行。2 气机郁滞,横逆犯胃,酌取上、中、下气海,贯通三焦气机郁滞所致呃逆,常见于忍气郁结积怒之人,因情志不畅而引起。肝失疏泄,气机不顺,津液失布,痰浊内生,影响肺胃之气,逆气动膈;胃之和降,有赖于脾气健运和肝之条达,肝气克脾,或忧思伤脾,运化失职,逆气夹痰浊上逆动膈,出于喉间,发生呃逆。八会穴中气会膻中,能治一切气分之病。《针灸大成》列此穴为禁针。李静茁教授认为实证可浅刺,虚证可灸。在临床治疗中常由鸠尾刺向膻中,可起到宽胸解郁、开发上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2011-04-09

  • 蜂针与二乌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
    阳白、太阳穴,使针感透射到额部;第二只疼痛(上颌痛),主穴取位于眶下神经孔的四白穴,针感透射眶下孔中、配颧髎、下关穴,使针感透射到上唇;第三支疼痛(下颌痛),主穴取位于颏孔的夹承浆穴,针感透射入颏孔中,配颊车、地仓穴,使针感透射到下唇。不论何支疼痛,远端均可酌情取合谷、后溪、内庭、丰隆、太冲等穴,强刺激。泻法每日1次,7次为1疗程。三、药物治疗通络止痛,久痛入络,瘀滞甚者,多因病程日久所致。表现为痛如锥刺,日轻夜重,痛点固定,面部皮毛粗糙,肌肤甲错,或面肌

    中国蜂业 2011年5期2011-02-11

  • 痛点对刺结合局部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200例
    ,反复捉插,寻找针感,患者感到酸麻垂胀的感觉,然后突行泻法,均应产生较强针感,留针20 min,起针后,局部加拔大罐,留罐3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视察疗效。1.3 疗效判定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好转:疼痛有所减轻,无效:疼痛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变。2 结果200例中,痊愈140例,显效25例,好转25例,无效10例,总效率95%。3 讨论坐骨神经痛按经络辩证其疼痛部位大多在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循行线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毕福高研究员新夹脊穴配环中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心得
    斜向下,针时注意针感,待气至足趾端即停止提插捻转,一般针感过膝即可,不可过于追求之。毕氏行针,调气为先,笔者侍诊毕老时,观毕老每针时,必聚精会神,神色凝重,以意为先,手如握虎,针刺、调气、出针一气呵成,不留针,效果极佳。腰椎键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退变、小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挤压神经根引起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外侧疼痛的一组症状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在本篇讨论范围,本篇所讨论毕氏新夹脊穴,环中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指神经根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2010-08-15

  • 提高烧山火的成功率及验案举隅
    九阳数补法,带着针感再插入人部,此时患者一般都感觉针感较强,再施重插轻提九阳数补法,插入地部,再施重插轻提九阳数补法,此时患者感觉针感更强烈,在穴位局部都有胀感,如在足三里施手法时,整个小腿都有胀感,有时还会循经感传到头顶、脚底,而医师也感觉针下沉紧,如当时有热感则用推法守气,促其热感放射传导,但当时很难立即产生热感,只要一直有针感,可以用推法守气 1 min,促其针感放射传导,约 3~10 min后患者自觉有热感,有时可触到体温升高,有时体温无明显变化但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5期2010-02-10

  • 电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5例
    能获强烈气至病所针感的针刺手法结合脉冲电刺激,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5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70.8%。针刺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基础视力、视野有关。本法能促进眼底和眼球周围的气血运行,疏通眼底脉络,起到濡养作用。主题词电针视网膜色素类视网膜变性/针灸疗法气至病所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进行性视网膜损害的疾病,属中医"高风雀目""高风内障"范畴,是眼科中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西医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从1994年2月

    中国针灸 2000年10期2000-06-13

  • 浅谈临床常用的几种补泻手法
    ,反复数次,可使针感增强。反之,捻转角度小,飞旋手法轻为补法。2提插捻捣法进针得气后,针在天与地部之间,进行间歇性的边捻边捣,或持续性较长时间的捻捣。间歇性一般每隔几分钟捻捣一次,每次根据不同病情捻捣数秒至数分钟。可反复数次,多用于泻法,适用于一切痛症,有镇痛、镇静和消炎等作用。3进退震颤法〖HTSS〗〖STBZ〗〖WTBZ〗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作较快速的小幅度震颤动作,使针身发生轻微颤动,多用于补法,可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及面神经麻痹等症。4三才补泻

    中国针灸 2000年6期2000-06-13

  • 针灸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40例
    意感为好。三阴交针感向下传至足部即可,如有触电感也可。有上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期间,拿艾条用悬灸法灸气海处,并每10分钟行针1次。针灸时应拔出导尿管。每日针灸1次。3治疗效果3.1疗效标准:经针灸治疗后自行排尿者为治愈;针灸3次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的,为无效。3. 2效果:如下表。总有效率为90%4典型病列李某,女,27岁。1998年6月10日入院。系第一胎足月妊娠,于6月13日平娩一女婴,产后即小便不能自解,给予保留导尿,6月15日导尿管去

    按摩与康复医学 1999年5期199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