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

  • 环境法视域下中小企业强化节能减排策略研究
    林洋【摘要】环境法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环境法的分析框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视角,聚焦企业、行业、社会三个维度,探究我国中小企业强化节能减排的价值与具体实施策略。研究认为: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可以赋能自身业务高质量转型,支撑所在行业跨越式增长,助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节能减排的策略上,应该坚持公力实施主体和私力实施主体并行的策略,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方的力量,全面强化环境法的法律约束与威慑,促进中小

    支点 2023年7期2023-07-13

  • 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中国环境法的法典化研究
    摘 要】 中国环境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内容结构从单一变为多元,发展到现今,已逐渐趋于完善。但与此同时,环境立法内容中还存在大量法律法规相互分散、重复、矛盾的情况,为进一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还需建设更具系统化、一致性的环境法律体系。因此,就需要将环境法法典化。本文阐述了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中国环境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环境法法典化进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中国环境法法典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8

  • 环境法的性质定位:认知焦虑、理性回归及归位效应
    门法说”等有关环境法性质定位的传统学说,造成了环境法的性质定位认知焦虑。基于对传统部门法理论下环境法性质定位困局的反思,又形成了“行业法说”“边缘法说”“交叉法说”等有关环境法性质定位的新兴学说,同样给环境法的性质定位造成了认知焦虑。其中,“领域法说”提出的“领域法”概念则为纾解环境法性质定位的认知焦虑提供了必要而妥适的解决思路,从而使得环境法的性质定位认知有了真正的理性回归。对环境法的领域法性质定位之归位效应的思察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法作为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9

  • 环境法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讨论。关键词:环境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运行机制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在此情况下,各个企业对于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能否有效地处理好目前环保项目所投入的资金,保证已经投入实施的项目得到充分的内部环境审计将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能够将环保隐患排出、达到项目节能设计的同时,还能够让项目得到良好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环境法视角下企业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的完善,将间接地决定项目的完成程度,提升其企业内部环境审计

    时代商家 2021年20期2021-09-10

  • 农业碳汇交易之法律问题探究
    汇;碳汇交易;环境法;气候变化应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要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①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需要改变传统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碳汇,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与固定。2016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

    鄱阳湖学刊 2021年3期2021-08-26

  • 环境法视角下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s.【关键词】环境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运行机制【Keywords】environmental law; enterprise internal environment; audit operation mechanism【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志码】A                                                 【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1年8期2021-08-17

  • 从还原论、整体论到系统论:环境法学方法立场的省思
    高颖摘要:当前环境法学秉持何种方法论仍比较混乱。學界存在环境法学还原论与整体论的重大分歧,以致影响环境法律问题的研究。还原论的优势在于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与体系性,能够在价值纷争中保持中立,但它的缺陷在于自下而上的个体主义取向,无法有效关照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需求。从法律的演化理论来看,整体论有其必然性。整体论的本质在于体现生态系统整体性需求价值观的建构,在方法上整体论更加强调多学科交叉,强调对跨学科知识的转移。但整体论同样存在先天的缺陷,即对法律规范性的相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5-25

  • 历史哲学视角下环境法独立性之阐释
    济法、社会法和环境法。在这一视角下,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属于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所产生的基本问题域,其内在逻辑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界限。在此意义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次生部门法在法律体系上具有完备性。作为次生部门法的环境法,其具有独立性的根据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属于环境基本问题域。关键词:部门法分类;原生部门法;环境法;历史哲学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3-0043-07自197

    中州学刊 2021年3期2021-04-30

  • 浅析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
    定。本位主要对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进行了浅略的分析,以供实践参考。关键词:环境法;民事责任;免责条件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不仅具有一般民事责任的共性特征,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是民法中民事责任中的一种。笔者主要从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以及构成条件、和无过失责任的免责条件以及民事责任承担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以助于人们能够对环境法中的民事责任有着正确地认识,并且能够通过环境法对环境污染以及破坏行为的实施者进行准确的民事责任追究,进而能够有效维护被害者的合法权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2021-03-24

  • 中国环境法的形成及其体系化建构
    法,促成了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体系框架的生成。然而,当前部门利益主导的分散式环境立法,造成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碎片化。为探究环境法体系化路径,借助实证分析和比较考察的方法,根据环境法规范的属性特征和环境法的生成演进历程,明确污染控制法、自然资源法和循环再利用法为环境法领域的主要范围。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环境法立法体系的样态,检视与评价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的实然构成,以找寻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进程中的结构性难题。参考域外环境立法模式与体系化趋势,为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的方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2-15

  • 论新时期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型
    存在一些问题: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不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执法过程中的“理解”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健全环境法体系,从生活领域、“两化”融合、种际和谐和乡村发展这四方面落实生态环境的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唤醒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实现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型,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键词 人与自然 环境法 生态化作者简介:张浪,湖南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政治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2期2020-11-20

  • 环境法的公众参与探讨
    十分严峻,而在环境法中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公众参与的制度。研究发现公众参与到环境活动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的环境。通过公众监督环境现状能够更有效的推进治理工作。如果只靠政府部门的力量,那在现阶段来说,解决我国环境环保问题还是相当困难的。因此,环境保护要与公众的作用结合在一起,通过公众的监督来共同治理环境问题。所以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并且全面改善公众参与体系,使环境保护能够有效的推进。本文重点阐述了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并且提出了比较完善的公众参与策略

    锦绣·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7-09

  • 生态修复的环境法属性探讨
    摘要:在环境法中,要了解生态修复的属性。目前,业界关于生态修复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掌握生态修复的含义,了解生态修复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探讨生态修复的环境法属性。在生态修复上,政府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使生态修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严格依据环境法的要求及时追究侵害人的责任。关键词:生态修复;环境法;属性中图分类号:[X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4-00-01DOI:10.16647/j

    环境与发展 2020年4期2020-06-03

  • 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改进探索
    作用。本文对于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概述进行分析,探究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的保护发展。【关键词】环境法  公众参与制度  完善改进引言:所谓公众参与制度,其是公众和其代表根据我国环境法律规定,所给予的权利参与到环境保护制度的相关制定之中,这是政府依据公众的智慧,对于环境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的一项发展制度。在当前世界中很多国家都将该制度作为自身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也并不例外。但是就目前的情况分析,我国在环境立法、

    商情 2020年15期2020-05-26

  • 论“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的展开
    范围。关键词:环境法、侵权责任、绿色原则、民法典在《民法总则》的第九条中规定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该条规定被称为“绿色原则。”其主要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规定。将“绿色原则”作为民法总则的原则之一,是在民法规则体系下对中国现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一项制度回应。“绿色原则”的基本功能包括立法准则功能和规范效力功能。從立法准则功能方面来讲,主要是突出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各项民主规章和制度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2020-03-03

  • 规制内涵变迁与现代环境法的演进
    域的环境规制与环境法,学界通常将建立在上述不同规制内涵基础上的环境规制和环境法用“代”进行表征,其所折射的是不同发展阶段对环境保护目的和手段的认知差异。各代环境法之间并非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基于社会变迁对既有规制手段进行的限制、修正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环境规制的目标。从形式上看,中国环境规制和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同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并且也呈现出由以命令控制为主的“监管之法”向强调多元共治的“治理之法”的演进趋势,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性的理论和制度体系。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年12期2020-02-22

  • 层次性重叠,抑或领域性交叉?
    摘 要: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在表面上似乎存在一种领域性交叉关系,但其实质是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在调整同一社会关系时的层次性“投射”重叠。作为环境法的核心范畴,环境法权结构是环境法区别并独立于其他部门法的质的规定性和功能依据。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和环境污染侵权救济的分层建构、公众环境权的实现路径以及环境刑法的刑法本质等逐渐清晰的研究趋势和结论是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层次性重叠关系的确当例证。以层次性重叠关系审视,环境立法法典化、环境司法专门化等当下环境法学研究中

    社会科学 2019年12期2019-12-23

  • 试析我国第二代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世纪开始以后,环境法的代际划分就逐渐兴起,并且在我们国家也得到初步的形成。而目前的第二代环境法是否具有相应的价值,是否能够顺承第一代环境法,并且可以在其基础上有所独特的发展,是环境法代际划分的主要探讨内容。第二代环境法在基础范畴与价值导向和其他国家的环境法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和独特的明显特征,也就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属性与功能的第二代环境法。但是我国是否拥有其法制实践的基础,或是独立存在的显著标志是否形成等等问题,就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出相关的探析,将我国第二代环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4期2019-12-14

  • 环境法律移植本土化问题研究
    摘 要:在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环境法律移植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法律移植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可行性,其带来的环境制定法与传统法文化不兼容问题,造成了现行环境法律民间运行效率不佳的现状。传统的法文化应当得到传承,而長期不被关注的环境习惯法恰好承担着这一作用。在环境法律移植这一过程中,发挥环境习惯法的作用,弥补移植的制定法之不足,在移植的基础上实现与本土资源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环境法的“本土化”。关键词:环境法;法律移植;本土化;习惯法学界认为,本国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2019-10-21

  • 论环境标准的法律属性
    属强制性使其和环境法产生本质区别,环境标准的制定机关与规章相似,但内容、结构、体例等都不符合规章的要求,其制定程序也远没有法律规范严格、谨慎,故其属性更适合判断为行政规范性文件,既能保证具有一定强制性,又不必强行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之中。关键词:环境标准;法律属性;环境法目前我国学界对环境标准没有准确定义,综合而言几乎都认为国家是其制定主体,保护环境为其根本目的,其本质是技术或活动规范。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受到广泛关注,环境标准的法律属性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2019-10-12

  • 论风险预防原则在我国的适用问题
    基本原则纳入到环境法中。风险预防原则由于其科学的不确定性,在特定的指导和使用过程中往往面临三大问题即启动时间点迟延问题、政府机构缺乏法律依据而难以启动补救措施的问题,以及原则不确定性引发的弊端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首先要在立法中确立风险预防原则,其次引入一些基本方法来减少风险的不确定性。最后还应明确,风险预防原则并不普遍适用,应结合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风险预防原则有限适用的领域。关键词:环境法;风险预防原则;科学不确定性;有限适用1 风险预防原则大多数学

    炎黄地理 2019年3期2019-09-10

  • 环境法基本原则批判分析
    要 我国多数环境法学者认为我国环境法应当有自己的基本原则,鲜有文献对环境法基本原则进行批判性研究。本文认为基本原则与立法目标相比,环境法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更需要立法目标。环境法学更需要关于立法目标的理论研究。在环境法中,原则不是规则的模式、原则不制造规则;立法目标是规则的模式、立法目标制造规则;原则的审判准则的功能可以由立法目标来发挥。通过解读我国2014年《环境保护法》,本文认为规定的“原则”实质上是立法目标,环境法需要科学地设置立法目标,以目标替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9期2019-07-26

  • 地方政府不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可诉性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法一、问题起缘(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现状近些年学术界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热情依旧不减。国外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发展成熟,而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整体呈现起步晚、有发展但不完善的状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环境公益诉讼的一种,甚至有学者认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这里所说的“前置程序”并非从一般法律意义上来理解,而是指基于生态环境公共利益属性之特点,发生生态环境损害之结果,可首先考虑能否以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鄱阳湖学刊 2019年2期2019-07-01

  • 民法总则与环境法中“绿色原则”的差异
    词:民法总则;环境法;“绿色原则”一、体现方式不同民法总则中的绿色原则是以一副十分直接的形式出现的,民法总则的第九条清楚地写到:“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极其简明、直接地阐述了绿色理念,是绿色原则最本质的表达。但与民法总则中绿色原则直接、具体的体现方式不同,在环境法中,绿色原则常以一种间接、抽象的方式体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绿色原则”为了称呼这次民法总则第九条而量身定制的概念,因此贴合度最高。而环境法本身就是以保护环境和自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3期2019-06-12

  • 论新时代环境法目的及修正
    基本目标之一。环境法是直接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制工具,但我国环保法的生态立法目的并不明晰,本文呼吁对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目的进行修正,修改为以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为第一目的,为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关键词 环境法 立法目的 生态系统 生态人作者简介:张黎平,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3期2019-05-16

  • 论党内法规对环境法的拓展与突破
    规定方面弥补了环境法的缺失,环保督察制度是对环境监管制度的拓展;党内环保问责制是对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突破,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政同责突破了环境行政首长责任制的局限性;二是终身追责制突破了环境法追责的时效限定。这些创新制度充分体现了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环境治理责任。分析党内法规拓展、突破环境法的正当性,以期深入理解党内法规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起的重要促进作用。关键词: 党内法规;环境法;环保督察;党政同责;终身追责中图分类号: D922.6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5-12

  • 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统一性的分析
    摘 要: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很多相同属性,在法务实践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相互依赖的特征。本文从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主要内容概述与发展适应情况入手,分析了两部法律在基本的立法背景与立法基础上的相似性、在调整与适应对象上的统一性。指出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两部法律展现出的统一融合的趋势。关键词:环境法;自然资源法;统一性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5-0264-01作者简介:张湘莹(

    法制博览 2019年2期2019-05-10

  • 环境法对传统法学的挑战
    受到广泛关注。环境法的兴起对传统法学理论产生挑战。对于传统法学理论如公法私法部门法划分方法、法具有阶级性、权利义务统一性、法律责任认定传统理论等,环境法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而提出不同的理论要求。首先,环境法的公益性使得它对传统部门法划分产生挑战;其次,环境法环境保护的任务目的对法律传统的调整对象之范围提出是否扩大之观点;之后,环境法的公益性对传统的法具有阶级性产生疑问;再次,环境法为保护环境提出环境权并赋予各主体的义务增多也是对传统的权利本位观点产生挑战;面对

    法制博览 2019年2期2019-05-10

  • 社会冲突功能视角下的环境污染型邻避冲突研究
    型;邻避冲突;环境法一、引言社会冲突由于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特征,往往被视为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其中隐藏的一些积极功能常常被忽略。事实上,“冲突是几种有限的人类互动的基本形式之一”①。社会冲突的一项积极功能是创建新规则、新制度②。一定条件下,在冲突过程中会自发生成解决问题的制度化手段,社会冲突的这一积极功能为环境污染型邻避冲突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思路。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型邻避冲突逐渐呈多发态势,此类事件的处理大多为民意所牵制,未能摆脱“一闹就停”的治理困境。中国

    鄱阳湖学刊 2019年6期2019-04-15

  • 环境法的边界
    和发展的基石。环境法作为一门后起之学科,要想名正言顺,就必须明确自身之所及才能有所建树。本文拟通过对环境的概念出发,以经济学的视角,探究引起环境的原因所在以及对外部性和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划分出环境法的边界。关键词 环境法 生态经济系统 产权作者简介:韩星,北京林业大学。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法制与社会 2019年7期2019-03-25

  • 环境法对传统法学理论影响
    话题,深入探究环境法和传统的法学相关理论的关系,加强构建管理和监控的结构,在这个前提下努力融合自身的特点。可以提升部门之间的效率,实现组织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从相关理论中民事诉讼的一些影响进行解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键词:环境法 法学 传统法学理论引 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进步是在人类自身不断进取时候发生的。很多时候社会的发展都会引导知识的相关领域的革新和创造,尤其是在社会领域表现的十分突出。例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垄断催生了《反垄断法》的“诞生

    西部论丛 2019年6期2019-03-08

  •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微探
    高志丹摘 要:环境法调整对象是否包含人与自然关系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者观点的归纳总结,梳理出两大学派对此观点论据的质疑与反驳过程。据此,笔者认同环境法调整对象不包含人与自然关系,而是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目的的观点。关键词:环境法;调整对象;人与自然;环境伦理;人类中心主义一、引言对于环境法调整对象的讨论共有两个层次,首先,第一层为环境法调整对象是环境社会关系,还是环境利用行为,对此存在“关系说”和“行为说”。公丕祥教授

    青年时代 2019年34期2019-02-14

  • 环境法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思考
    分析绿色经济与环境法的关系,提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明确绿色经济的概念,从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转向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法政策安排,这是一个从内部和内部进行的过程,有利于将绿色经济变为现实。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环境法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11月30日引言皮尔斯首先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的角度倡导建立“廉价经济”,经济发展必须能够为自然环境和人类所承受。今天,绿色经济的发展作为对金融危机、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4期2019-02-01

  • 从反思到重塑: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
    明;法律体系;环境法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9)12-0054-0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了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发展

    中州学刊 2019年12期2019-01-17

  • 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
    的社会背景下,环境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法律之一。环境法为我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和坚实的保障,从而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策略和制度能够较好的实施,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此可知,环境法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在环境法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环境法的正当性,从而使得环境法能够符合我国发展的基本国情。一、环境法的正当性的概述(一)环境法的正当性的内涵所谓法的正当性,就是该法律的建立能够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使得人们按照法律履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2018-11-15

  • 我国传统村落的环境法保护研究
    本文对如何根据环境法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进行研究。关键词:传统村落;环境法;保护传统村落是历史发展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它的样貌和形态代表了中国的农耕文明,是不可再生和创造的文明。但是传统村落没有在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中受到重视,村落衰败的现象在逐渐加剧,尤其是从2000年到2010年的这十年间,从原来的363万个锐减到271万个,仅仅十年的时间我们的传统村落就减少了90万个。因此,保护传统村落的工作迫在眉睫,必须重视起来。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从法律上入手,

    卷宗 2018年19期2018-10-24

  • 三峡工程生态问题的环境法分析
    决议这一做法同环境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联系在一起便会产生客观上的法律规避的效果,如三峡工程的环评问题无法从现行环评法予以评价。这一方面是现行环境法立法存在缺失的体现,更为深层次地反映的是环境法与行政法理念冲突的问题。关键词 三峡工程 环境法 审批程序作者简介:张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140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围绕其兴建的利弊之争此起彼伏,未曾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1期2018-09-19

  • 环境法律诊所在法学教育中的定位与改革路径
    节和组成部分。环境法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应用型法律学科,其不仅与民法商学、刑法学、行政法学和诉讼法学等法律学科有交叉性,而且还与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环境法律诊所的准确定位对于有效开展环境法教学、落实法学实践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环境;环境法;法律诊所;法学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146-03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lega

    高教学刊 2018年8期2018-09-10

  • 论我国环境法的科学上不确定性
    日益凸显。我国环境法针对科学上的不确定因素规制十分缺失,研究也相对落后,主要问题是基础理论的缺失、政府应对的懈怠以及我国环境法律的某些弊端。应该通过加大对学术领域的研究投入、完善我国的法律规制体系、完善环境行政诉讼制度、明晰政府职权等来更好的应对环境法所面对的科学上不确定性。关键词:环境法 科学上不确定性 预防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环境问题与科学的关系愈加紧密,科学上的不确定性问题在环境法中也日益凸显,虽然从古至今不确定性问题就一直存在,但以现在的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2018-09-03

  • 论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
    的。【关键词】环境法;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一、现行立法未赋予公民主体资格1989年底我国正式公布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的实施标致着我们保护环境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法律的约束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013年我国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写进了《民事诉讼法》,并对其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①2015年最高院出台了《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更详细地制定了审判规则。2015年最高检制定的《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2018-09-03

  • 浅论中国环境法的形成与发展
    【摘 要】中国环境法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通过回顾中国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发现当前环境法已经出现价值观念从个体主义转向整体主义、价值目标从代内关怀转向代际关怀、治理机制从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模式转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三方面的转向。在此基础上,中国环境法的未来将发生整体主义视角下的域际法拓展、治理机制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本土化日益加强三个发展趋势,最终形成一个能够满足中国环境法治需求的主导制度工具。本文分析了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架构及发展历

    智富时代 2018年6期2018-08-06

  • 生态文明建设角度下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分析
    定会被形式要求环境法的生态化,这是发展的必然。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只是为生态的保护提供了一个衡量标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环境法存在的不足是我们针对为之努力完善的目标,让其对外平衡、对内协调,从而更加适应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环境法 生态化 法律作者简介:赵勇宾,榆林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法。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236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就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8期2018-08-03

  • 浅析环境行政执法
    构成。关键词 环境法 行政执法 方式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码:A1环境行政执法的内涵和特征1.1环境行政执法的内涵环境行政执法,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将环境法律规范中抽象的权利义务变成环境法主体具体权利义务的过程,或者说是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将一部分环境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环境法主体的过程。政府之所以负起保护环境的职责,是基于市场本身的缺陷致使其难以通过市场调节有效保护环境。政府保护环境的目的和范围是通过管制性手段克服利益外溢与损失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期2018-06-06

  • 浅析环境法律文化
    摘 要:环境法律文化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环境法律文化的概念、内在结构、作用等基本理论,认为环境法律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加强环境法律文化建设。关键词:文化;环境法环境法律文化一、文化的概念对于文化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的界定,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見智”的。《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2018-04-27

  • 环境法案例教学改革初探
    境科学专业中的环境法课程的教学实践,阐述了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其中包括精选案例、提出案例、组织讨论以及点评总结等,为案例教学法在环境法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环境法;案例一、引言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引入我国,近年来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并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推广应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控制、学习者作为主体进行参与,依据真实的案例、围绕案情发展而不断展开的特殊的教学方法

    新一代 2018年1期2018-04-23

  • 我国《环境法》对环境利益消极保护及其反思
    题状态紧张。《环境法》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力求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法律体系关键内容的缺失、执行力度的缺乏、保护格局的不合理等问题的暴露,体现了《环境法》对环境利益的消极保护,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反思。关键词:《环境法》;环境保护;保护态度;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利益的重视是《环境法》产生的前提,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环境法》提供了方向。从《环境法》的制定方面看,它是当代与后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纽带,理应承担着积极保护环境利益的责任。但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1期2018-01-31

  • 关于环境法中的生态安全观分析
    序手段。本文以环境法为研究对象,通过生态安全观的视角分别从生态安全观的定义与基本目标、生态安全在法律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对环境法的反思,以期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为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关键词:环境法;生态安全观念;分析法律作为自由、秩序与正义平等的象征,其本身就是一种多元价值的具象体现。从本质上来看,秩序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的某种稳定和谐的关系,而安全的定义则更是倾向于主体而言的。换句话说,法律保护的是谁的正义

    卷宗 2017年31期2017-11-28

  • 环境法的生态化思想变革及其理论教学革新
    理论为基础进行环境法学理论教学已经不符合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需要根据现代伦理观念进行革新。提出了环境法学理论教学应当避免走功利地法学教育道路,应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法治精神和崭新环境法人才的目标、注重环境法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化设置,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服务,以适应时代之变迁与社会之需求。关键词:环境法;生态化;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90227031 引言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较为

    绿色科技 2017年19期2017-11-03

  • 环境法融贯式教学的理论设计与实践应用
    摘 要:环境法的融贯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和完善。融贯式教学是通过老师对环境法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一种批判性的融会贯通的境况。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防止“碎片化”和“机械性”的教学,还能预防“横截面”式的学习方式,对于环境法学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融贯式教学方法的践行需要通过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和透过表意把握背后深意的训练,以及批判性性互动提问的教导来完成。关键词:环境法;融贯式教学;批判性思考;互动提问中图分类号:G642 文

    学理论·下 2017年6期2017-07-10

  • 环境法研究专题
    环境法研究专题编者按:新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从立法理念到制度都有很大变化,这对于从事环境法学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契机。本期我们编辑整理了“环境法专题”,旨在展示环境法学者对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对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的完善、农业面源污染规制、环境污染禁令和程序性违法行为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等问题,以期对我国环境立法和环境法执法实践有所裨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年4期2017-02-24

  • 我国环境法对环境利益消极保护及其反思
    可忽视的问题。环境法是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一部法规。但是现行的环境法的并未把环境利益转化为环境权利,而是作为一般的社会义务,缺乏执行力度,环境得不到相应的保护[1]。环境法的消极保护导致人类在改造活动中破坏环境的行为频繁出现,给子孙后代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将环境法上升为对环境的正面、直接保护刻不容缓。一、环境法消极保护态度的形成原因(一)陈旧的立法指导思想我国最初的环境法成立的背景是在1989年国内环境问题频现,国外上掀起一股环境保护浪潮的形势下应运而

    法制博览 2015年35期2015-02-06

  • 环境基本法:环境法治建设的必需品
    生环境基本法:环境法治建设的必需品徐祥民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 宏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自2011年《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法》)修订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以来,业界专家以及公众对其的争论就不绝于耳。而人们在审视现行《环境法》之后,往往更关注于具体的法条是否全面,立法目的是否恰当,以及现行环境管理体制是否合适,却忽略了修订后的《环境法》在整个环境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但后者恰恰是重点。在当前的环境法律体

    中华环境 2014年6期2014-03-08

  • 从人性化的角度看环境法的精神
    人性化的角度看环境法的精神林龙(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环境法的精神是环境法所欲达到的目的及其采用手段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对环境法的精神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对环境法中具体的法部门进行系统的整合和统一。从人性化的角度看环境法精神,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是环境法契合人性化的需要。环境法环境法的精神;人性化;可持续发展一、环境法精神概说法律作为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规矩或者尺度,它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9期2012-08-15

  • 环境法原则之思考* ——比较法视角下的共通性、差异性及其规范性建构
    70年代以来,环境法是国际法和国内法中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法律部门或法学领域之一。环境法原则的产生与发展,则是伴随着环境法不断演进而出现的一个重要法律现象,并与国家、地区环境法以及国际环境法的演变具有内在的联系。不同的法律传统和文化是比较法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比较法“意味着观点的逐渐接近,同不幸的自我估价过高诀别,摆脱教条主义的僵硬,并且使人们洞察各种法律制度的形态,即可能根据一定的规律出发的平行发展”①。本文尝试从比较法的视角出发,对环境法原则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