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体

  • 胃也有“高矮胖瘦”:你属于哪种
    力中等。其胃底、胃体等各部宽度大致相当,多见于体型在正常范围内的成年人。牛角型胃胃底和胃体几乎呈横位,整个胃上宽下窄,呈牛角型,在矮胖型人群中较为常见。瀑布型胃胃底呈囊袋状向后倾,胃体窄小、胃泡偏大,多见于身型瘦高的人或胃下垂患者。长型胃呈垂直位,外观如水袋形状,多见于消瘦人群。日常饮食做到以下六点,就可善待你的胃。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推荐一天摄入30 克膳食纤维,可再增加些细粮、豆制品以及薯类等食物的摄入。少吃高油、刺激

    新传奇 2022年51期2023-01-04

  • 同时性多原发早期胃癌合并深在性囊性胃炎一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体中部后壁黏膜肿胀,病理提示“胃体”黏膜慢性活动性炎伴中-重度肠化及LGIN。患者未予重视,未就诊治疗。其后症状反复。1 周前患者再次出现上腹部不适,伴有持续性腹痛腹胀、恶心嗳气,为求进一步诊治,由门诊收住入院。二、入院后辅助检查入院后于2020 年8 月24 日查肺CT 示右肺下叶炎症,右侧胸腔内少许积液。2020 年8 月26 日查腹部增强CT 示肝内胆管少量积气,胆囊缺失。2020 年8 月28 日行精查胃镜检查,镜下见胃体小弯侧胃

    新医学 2022年8期2022-08-24

  • 胃肉瘤样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1例
    /L。胃镜:贲门胃体小弯处见巨大隆起,中央凹陷伴溃疡;提示贲门-胃体恶性肿瘤BorrmannⅢ型。腹部增强CT:贲门胃体小弯侧胃壁黏膜下6.8 cm×4.6 cm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尚清,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分别为65、77及54 HU(图1A~1C),邻近浆膜面毛糙,周围多发小淋巴结;考虑胃癌。行全麻下近端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贲门近胃体小弯侧8.0 cm×5.0 cm×5.0 cm肿瘤,无明显包膜,边界尚清,侵及浆膜,D2组淋巴结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7期2022-08-07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功能、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研究
    )Ⅰ/PGⅡ]与胃体萎缩程度和胃酸分泌减少相关,且PG是反映胃体黏膜形态和功能状态的指标,已被应用于胃癌风险的评估中。CAG的萎缩程度、部位、范围与胃肿瘤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其中广泛CAG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更高[1]。研究[4]表明,胃炎评价系统(OLGA)及基于肠化的胃炎评价系统(OLGIM)高分级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发生显著相关。本研究根据萎缩范围评估结果进行分型,比较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远端CAG、广泛CAG患者血清PGⅠ、PGⅡ、胃泌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2期2022-07-09

  • 自身免疫性胃炎23例临床病理分析
    龄54岁,发生于胃体17例,胃底7例(其中1例为胃体、胃底均有)。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6例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2例伴甲状腺疾病。2.2 内镜下特征23例的内镜下部位均包含胃底、胃体、胃窦等部位,活检组织1~3块不等,部分为黏膜切除标本,内镜下13例伴黏膜隆起,多为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3.5 cm),10例呈慢性浅表性炎改变。2.3 病理特征胃体/胃底黏膜活检结果表现为黏膜慢性炎伴壁细胞不同程度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6-28

  • 胃孤立性髓系肉瘤一例
    均匀增厚,胃底及胃体周围多发结节影,诊断为胃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入院查体阳性体征: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左上腹可触及大小约5 cm×6 cm 包块,质硬,压痛,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入院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肝功能示: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升高(428.90 U/L,正常范围120.00~250.00 U/L),胆碱酯酶(CHE)明显降低(3622 U/L,正常范围5000.00~12000.00 U/L),天门冬氨酸AST 轻度升高(46.70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2年2期2022-04-28

  • 原发性胃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经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巨大溃疡,大量坏死组织覆盖(图1)。留取组织病检,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考虑活检标本取材局限,炎症较重,影响判断,不能排除更高级别的病变。故再次行胃镜,剥离大片坏死组织后,留取活检。结合镜下表现,考虑良性溃疡可能性大,给予抑酸、抗感染、补液、降压等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好转出院。院外长期口服雷贝拉唑,出院1个月后复查胃镜提示:胃体病变性质,慢性萎缩性胃炎。两次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未见异常。2020年5月18日再次因“上腹胀伴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5

  • 普通胃镜检查中贲门胃底检查顺序的临床研究
    贲门部,然后顺着胃体-胃窦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再逐步退镜依次拍摄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幽门、胃窦、胃角切迹和胃体,取活检后吸气退回食管拍照。见图1。后拍组进入胃腔后充气,直接顺着胃体-胃窦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然后逐步退镜,依次拍摄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幽门、胃窦、胃角切迹和胃体,再继续退镜吸除黏液湖胃液后拍摄胃底贲门部,活检后吸气退回食管拍照。见图2。如果后拍组胃液较多,为避免反流误吸,在进入胃腔后先吸除部分胃液。图1 前拍组胃镜拍摄图Fig.1 Gast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2期2022-03-08

  • 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价值
    [11]研究发现胃体萎缩性胃炎的血清PG Ⅰ平均浓度为88.9ng/mL,明显低于黏膜正常组的PG Ⅰ水平。Bornschein 等[12]研究发现胃黏膜萎缩组的血清PG Ⅰ、PGR 水平均低于胃黏膜非萎缩组。Tong 等[13]纳入2014年1月-2015年6月连续定期体检的患者,采用胃镜检查、Hp 感染监测、PG 检测等方法,探索PG 在萎缩性胃炎筛查中的诊断准确性,研究显示与非CAG 组、中度CAG组相比,重度CAG 组的PGR 显著降低。Loong

    智慧健康 2021年28期2021-12-01

  • 不完全性Carney三联征一例
    。门诊胃镜检查见胃体、胃底散在多发半球形隆起,最大1枚位于胃体上部后壁,大小为2.5 cm×2.0 cm,表面光滑,质地硬。初步诊断:胃多发黏膜下隆起,间质瘤可能。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724、骨胶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检查,结果均为正常。胸部CT提示两肺多发占位,伴钙化,结合既往病史考虑肺多发性软骨瘤(图1);腹部CT提示胃小弯侧占位,间质瘤可能;肾上腺未见占位。图1 胸

    上海医学 2021年8期2021-09-06

  • 透明帽辅助实施内镜下钛夹钳夹止血对急性胃体后壁溃疡出血的疗效
    科 516100胃体后壁溃疡出血属于消化系统中的危重病症,病因多是因原有消化性溃疡,服用NSAIDs药物或饮酒、饮食不佳所致,疾病典型的表现主要是有慢性腹部不适病史,近期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胃镜检查显示在溃疡出血部位可见血管出血或裸露血管头,对这一疾病需要给予科学有效的方法治疗[1]。在具体对高危胃体后壁溃疡出血(ForrestⅡa-Ⅰa)的治疗上,常用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实施内镜下钛夹钳夹止血,该治疗方法可让医师在内镜的协助下钳夹以有效止血[2]。但是经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2期2021-06-24

  • 胃部异位胰腺的CT增强表现及误诊分析
    部位:14例位于胃体,5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胃底。病灶LD为(1.98±0.59)cm,SD为(1.34±0.50)cm,LD/SD为1.52±0.31;19例病灶LD<3 cm,1例>3 cm,16例LD/SD>1.4。12例病灶呈卵圆形,5例为扁平状隆起,3例呈圆形。15例病灶边界清晰,5例边缘模糊(图1~6)。2.3 病灶与正常胰腺的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比较 异位胰腺动脉期CT值与正常胰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6,P<0.05),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5-26

  • 品管圈活动在规范化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者左侧卧位时胃底胃体大弯侧处于最低位,充分暴露和观察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因产生紧张恐惧情绪造成不适感等。(3)确定目标,缩短胃镜的检查时间,提高检查周转率,提高患者满意度。(4)制订对策并实施,通过胃镜检查术中变换患者体位快速充盈胃体中上段,患者先左侧卧位,双腿微屈曲,松解腰带,注气充盈胃体中上段时,嘱患者头部保持左侧,身体平卧(图2)。胃镜检查结束后嘱两组患者填写可视化舒适度评分表。图1 左侧卧位图2 头偏向左侧身体平躺卧位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

    微创医学 2021年1期2021-04-28

  • 内镜下胃黏膜病变不同发病部位临床病理分析
    为胃角193例,胃体149例,胃底85例。①黏膜慢性炎:胃窦760例(85.97%),胃角57例,胃体40例,胃底27例。②黏膜慢性炎伴肠上皮化生:胃窦523例(78.18%),胃角103例,胃体23例,胃底20例。③息肉:胃体62例最多,其次为胃窦41例(30.60%)、胃底28例,胃角3例。④低级别上皮内瘤变(4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部位:胃窦35例(58.33%),胃角17例,胃体7例,胃底1例。⑤胃癌发生部位:胃窦24例(38.10%)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1期2021-04-02

  • 自身免疫性胃炎关联疾病3 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性炎症反应所导致胃体底黏膜的分泌酸腺体萎缩和化生,进而出现胃酸减少或胃酸缺乏症。关于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由免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遗传等多机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由CD4+T 细胞介导的针对胃壁细胞质子泵的免疫反应,刺激了B 淋巴细胞产生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等特异性抗体,促使胃底胃体黏膜进行性萎缩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涉及胃体黏膜广泛萎缩的病理改变,以及是否可检出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此外,胃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5期2021-03-06

  • BMP4蛋白及其受体在不同发育期大鼠胃肠道的表达分布
    备好的8周龄大鼠胃体、结肠升段组织冰冻切片,用含1% BSA+0.5%Triton的PBS液封闭40 min,加一抗(BMP4抗体按1 ∶100稀释,α-SMA抗体按1 ∶200稀释)。一抗4 ℃孵育过夜。经PBST漂洗5 min×3次,后加二抗(Alexa Fluor 488荧光标记二抗或,Alexa Fluor 594荧光标记二抗均按1 ∶1 000稀释)室温孵育2 h,DAPI工作液室温孵育5 min衬核。PBST漂洗后,50%缓冲甘油封片,荧光显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2021-02-10

  •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同型半胱氨酸在萎缩性胃炎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
    缩性胃炎患者中,胃体萎缩组14例,胃窦萎缩组57例,全胃萎缩组20例;三组血清G-17比较,胃窦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胃体萎缩组(P0.05);胃体萎缩组、全胃萎缩组血清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胃窦萎缩组(P表3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萎缩部位组血清G-17、PGⅠ、PGⅡ、Hcy水平比较3 讨论PGⅠ、PGⅡ均由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分泌,其中PGⅠ主要由胃体及胃底黏膜分泌,PGⅡ可由胃窦、十二指肠、幽门等黏膜分泌,故在胃肠黏膜炎症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5期2020-11-19

  •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的相关性
    约2 cm 处、胃体距贲门约8 cm 处、胃角;若有可疑病灶则在可疑病灶处再取1 块活组织。Hp检测采用14C 呼气试验,以呼气试验阳性为Hp现症感染。1.4 ELISA实验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后收集血清置于-20 ℃冰箱中。按照ELISA检测说明书进行,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G I、PG II、G-17 水平,并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PG I/PG II)[7]。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20期2020-11-10

  • 完全腹腔镜切除胃巨大间质瘤伴重度贫血一例
    T检查(图1):胃体大弯侧见一巨大肿块影,上缘达胃底部,下缘达胃大弯下份,病灶表面凹凸不平,大小约17×12×8 cm,动脉期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表面线样强化的黏膜,病灶不均匀强化呈混杂密度改变,肿块沿胃壁浸润增长,并向胃腔内外突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并可见多发小淋巴结影,胰体尾部受压明显,胰胃间隙消失,脾外缘亦可见2枚淋巴结影。肝脏轮廓光滑,其内可见多发大小不一囊性密度影,考虑为多囊肝。胃镜检查(图2):胃体巨大溃疡。胃镜病理检查提示胃体溃疡及溃疡旁黏膜。行腹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7期2020-08-18

  • Imaging findings of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in stomach: Case report1例胃肝样腺癌影像学表现
    平扫+增强CT:胃体下部与胃窦交界区前壁见约2.6 cm×4.0 cm×5.0 cm不规则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晰欠光整,基底部缩窄呈宽蒂样,瘤体凸入胃腔内(图1A、1B),胃壁局限性凹陷而形成“脐凹征”(图1A、1B);平扫CT值约42 HU,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欠均匀强化,CT值约78 HU,静脉期持续不均匀强化,CT值78~88 HU,其内未见明显钙化、坏死、囊变;胰头周围见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影像学诊断:胃体与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7期2020-08-06

  •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胃淋巴瘤1 例
    保守治疗。胃镜:胃体大弯II 型病变、胃体前壁IIb 型病变、胃体后壁溃疡型病变(图1、2)。病理:胃体前壁、胃体大弯侧:黏膜组织显慢性炎,淋巴组织弥漫性增生,散在少许浆细胞。免疫组化:AE1/AE3,CD3(T 细胞+),CD43(T 细 胞+),CD79a(B 细 胞+),CD5(T 细 胞+),CD23(残留FDC 网+),CD38(散 在)Kappa(-),Lambda(-),Ki-67index 约10%(图3、4),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输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3期2020-06-15

  • 不同部位原发性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
    。按照胃底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分成三组,其中肿瘤位于胃底贲门部为A 组,位于胃体为B组,位于胃窦幽门为C组。其中A 组529例,B组737例,C组875例。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术前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胃癌;②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行手术治疗;③患者或家属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④所有病例均符合外科手术指征并行胃癌根治术。2 研究方法 统计每组中患者人数、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术后转移情况及5年内患者的生存月数,每组间并进行比较分析。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6-06

  •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清晰显示胃底、胃体及胃窦,以胃角为界将胃分为胃体部、胃窦部,应用容积探头分别对胃体和胃窦行三维容积成像,连续观察胃窦部蠕动波3 min,并实时录像。检查完毕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腹部超声诊断经验的医师应用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器官分析(VOCAL)技术测量胃体和胃窦的体积;于胃窦中部测量胃壁蠕动波幅度、胃波凹陷时的胃腔直径(D1)、胃波两侧约1 cm 处非凹陷处的胃腔直径(D2、D3)、胃角部出现两次蠕动波的时间间隔(T)、蠕动波由胃角移动至幽门的距离(△x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2期2020-03-08

  • 异时性双原发胃癌合并胃肠道间质瘤1例
    胃镜诊断示:1.胃体病变性质待查;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示:(胃1体大弯)胃低分化腺癌,部分区为印戒细胞癌。2018年12月10日患者于外院复查电子胃镜诊断示:1.慢性萎缩性胃窦炎;2.胃体后壁溃疡型癌;3.食管炎。病检示:(胃体后壁)印戒细胞癌。2018年12月18日我院查全腹平扫+增强CT示:胃窦癌,影像学分期(T3N0M0),请结合胃镜病检。2018年12月20日在我院气管插管全麻+连硬外麻下行“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D2淋巴结清扫、根治性远端胃切

    甘肃医药 2020年12期2020-03-04

  • 黄颡鱼消化道不同部位6种重要酶的分布和组织定位
    于食道、胃贲门、胃体、胃幽门、前肠、中肠和后肠等7个部位分别取样,用磷酸缓冲液(PBS, pH7.4)快速漂洗后,对样品进行修整,继而使用OCT包埋。最后,在冰冻切片机(Leica CM1900)上切出约8μm的切片,置于 -20℃ 冰箱保存备用。2 酶组织化学染色黄颡鱼6种重要酶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酶反应的主要底物见表1。其中,药品试剂的全称、配制方法、染色的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谢毓玲等[4]的报道。3 酶活力的光密度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在Olympus B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9年4期2020-01-16

  • 胃少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腹部CT平扫示:胃体部占位,考虑恶性肿瘤伴浆膜面浸润(与胰腺体部关系密切),肝胃间隙和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胃底部结节灶。于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体、胃底部占位,胃体部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病理学检查提示“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伴急性活动。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胃多发占位”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侧颈部可触及淋巴结肿大,大小约2.0 cm×1.5 cm,质地硬,无触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腹部平坦,无压痛和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

    上海医学 2019年8期2019-10-29

  • 根据H.pylori培养药敏治疗H.pylori感染无效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萎缩,细菌定值于胃体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患者根除率低,其中,H.pylori定值于胃体以及C14 DMP值>400为根除失败独立危险因素.0 引言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被认定为一种感染性疾病[1],目前治疗方案多采用四联抗H.pylori方案,但随着H.pylori的耐药率呈逐步上升[2],根除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根据H.pylori培养及药敏结果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9年8期2019-05-09

  • 胃体神经内分泌瘤合并胃窦早癌1例
    为少见。本院现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瘤合并胃窦早癌1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0+年,再发加重2周”入院,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上腹部疼痛,无发热、大汗、恶心。于本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10+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多次于本院及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息肉、胃食管反流病”,对其进行抑酸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2周前上述症状复发加重,性质同前,现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7 ℃,脉搏79次/分钟,呼吸20次/

    重庆医学 2019年7期2019-04-25

  • 不同时辰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和4导联分别对应胃体和胃窦。SDZ-Ⅱ型华佗牌电子针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苏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70366号]。一次性使用针灸针(北京天宇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 232150728)。2.2 EGEG-8D记录方法胃经旺时(上午7时—9时)或非旺时(上午9时—11时)实验时,嘱受试者于检测前1~2 d禁食烟、酒、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紧张的精神活动。受试者进入实验室后安静仰卧,裸露受试部位10~20 mi

    中医研究 2019年4期2019-04-08

  • 内因子及壁细胞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胃炎1例及文献复习
    点:(1)胃镜示胃体萎缩明显,胃窦无萎缩;(2)合并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3)羟丁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4)内因子抗体(internal factor antibody,IFA ) 及壁细胞抗体(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阳性[1]。虽然AIG发病机制和IFA及PCA有关,但在ANTICO的一项血清学胃活检对AIG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发现,AIG中PCA的阳性者占45.8%,P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3-27

  • 超声胃功能检测诊断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弯、胃角、胃窦、胃体前后壁;平卧位,扫查十二指肠球部、降部、水平部及升部,检查胃及十二指肠壁有无水肿增厚、溃疡、肿瘤等异常超声表现。胃功能检测:胃底容受性扩张及胃排空功能检测,平卧位,左侧腹扫查,显示食管腹腔段、胃底,描记胃底最大横断面A1(图1),30 min后,重复测量1次A2(图2),胃底面积缩小率=(A1-A2)/A1,60 min后再次测量A3(图3),胃底面积缩小率=(A1-A3)/A1;胃体下部+胃窦运动及排空功能检测,探头指向右肩方向,清晰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1期2019-02-22

  •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标特征分析得出,胃体镜像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坦糜烂、胆汁反流、充血、黏液附着、隆起糜烂、出血、皱襞结节, 胃窦镜像由高到低依次为黏膜红白相间、黏膜白为主,血管显露;胃大弯侧镜像由高到低依次为皱襞变平、皱襞消失、粗大黏膜皱襞。2.3 胃镜像与四诊观表现Logistic回归分析2.3.1 胃镜像与症状 结果显示(P值均小于0.05),与胃镜像相关的症状有便秘、口苦、腹泻、饱胀、抑郁、疼痛、烧心、上腹部不适、健忘、嗳气。2.3.2 胃镜像与脉象 结果显示(P值均小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12期2019-02-11

  • 胃黏膜肥大细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的关系研究
    ×400)2.2胃体黏膜MC与症状的关系 比较FD患者各症状组与对照组患者胃体黏膜MC数目、脱颗粒情况,除早饱组外各组较对照组胃体黏膜MC密度均增加,各组胃体黏膜脱颗粒MC比例、MC脱颗粒程度较对照组均增加。其中胃体黏膜脱颗粒MC比例、MC脱颗粒程度餐后上腹胀组较对照组增加(t=-3.508、-3.168,P=0.002、0.004);胃体黏膜MC密度、脱颗粒MC比例、MC脱颗粒程度上腹痛组较对照组增加(t=-2.740、-4.607、-3.825,P=0

    重庆医学 2018年32期2018-11-28

  • 泥鳅消化道过氧化物酶、三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酶的分布与组织定位
    的食道、胃贲门、胃体、胃幽门、前肠、中肠、后肠等7个部位进行精确分离取样,样品于0.01mol/L磷酸缓冲液(PBS)中漂洗干净后,OCT包埋,进行冷冻切片,厚度为8μm,置于-20 ℃冰箱中备用。2 酶组织化学染色6种酶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酶反应的底物见表1,药品试剂的配制及实验操作步骤参考谢毓玲等[6]的方法进行。表1 6种酶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主要底物Tab.1 Histochemical staining techniques and main s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11-07

  • 胰腺炎相关区域性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
    见患者的有重度的胃体底静脉曲张并伴有试管静脉曲张3例,B超、CT/MRI的检查结果显示:胰腺-脾门-胃体底部相互粘连成团,且脾肿大、胃体底静脉曲张以及脾静脉迂曲扩张。1.2 治疗方法实施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行脾切除和胃体底周围血管联合的离断术的患者有25例,行单纯的胰腺囊肿胃引流患者有5例,行急诊脾切除+胃体底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有10例。2 结 果有13例患者发现有发热、反应性左侧胸腔积液,及时施予治疗后的7~10天消失。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有1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2期2018-01-13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的临床分析
    痛史等;胃窦部和胃体部病变轻中度萎缩较多,胃窦合并胃体部病变中度萎缩较多;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按照病变部位分为62例胃窦部、8例胃体部、22例胃窦合并胃体部,内镜检查结果显示57例胃窦部、17例胃体部、18例胃窦合并胃体部,诊断符合率为91.94%、47.06%、81.82%。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应以病理诊断为其重要诊断标准。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因素;内镜诊断;病理诊断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当代医学 2017年29期2017-10-19

  • 胃息肉临床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肉的部位主要位于胃体(47.5%,370/779)和胃底(28.0%,218/779),其次是胃窦(18.0%,140/779)、贲门(4.9%,38/779)、胃角(1.7%,13/779);其中直径≤1.0 cm的息肉患者694例(89.1%),直径1.0~2.0 cm的息肉患者69例(8.9%),直径≥2 cm的息肉患者16例(2.0%),不同部位的胃息肉大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3 胃息肉的病理类型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 本组资料中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7年6期2017-06-29

  • 36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内镜和病理分析
    9%的病变分布于胃体部。内镜下病变可表现为息肉样隆起、溃疡性病变、黏膜凹陷。以息肉样隆起最为多见,其中73.9%为单发病变,平均直径小于10 mm。病理分级包括G1~G3级,以G1级居多(55.6%)。65.2%于胃体行活检的患者病理证实存在胃体黏膜萎缩或肠化。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内镜和手术根治。结论 GNENs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变以胃体分布居多,在内镜下多表现为息肉样隆起。对于合并萎缩性胃炎,尤其胃体萎缩的息肉样病变,应警惕GNENs的可能性。胃神经内分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5-09

  • 胃体息肉钛夹止血术的护理配合
    463000)胃体息肉钛夹止血术的护理配合李 敏(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目的探讨胃体息肉钛夹止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胃体息肉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胃镜下采取金属钛夹止血术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给予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胃体息肉治愈率97.9%,术后3~12个月内随访,3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情况,再出血发生率为6.3%。结论钛夹止血术治疗胃体息肉效果显著,对患者给予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5期2017-01-16

  • 普通窄带成像在组织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预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活检中的应用
    普通窄带成像判别胃体黏膜分型,利用配对卡方检验及Kappa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体黏膜糜烂组:中性粒细胞浸润预测H. 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0%,98.87%,100%,P>0.05,Kappa值=0.942);胃体黏膜非糜烂组:①非萎缩肠化黏膜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检出率100%;②萎缩黏膜及肠化黏膜病理均未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NBI糜烂胃体黏膜及非萎缩肠化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预测H. pylori感染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0期2017-01-15

  • 乌鳢消化道黏膜 6种重要酶的组织化学定位
    鳢食道、胃贲门、胃体、胃幽门、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和后肠等8个部位取材,利用冰冻切片进行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光密度定量分析。结果 ACP主要分布于中肠和后肠黏膜上皮细胞底部,食道、贲门和胃体酶活力微弱。ALP主要分布于前肠和中肠黏膜上皮细胞顶部和基底部,胃中酶活力明显较弱。ATPase主要分布于胃腺中,食道中酶活力明显较弱。NSE主要分布于胃体上皮细胞和腺体中,后肠中酶活力明显较弱。POX在贲门和胃体的腺上皮细胞中活力最强,食道和胃幽门中活力明显较弱。SDH在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12-12

  • 胃窦部神经鞘瘤致胃套叠1例
    亢进。CT检查:胃体明显扩张,胃窦部胃壁增厚水肿、胃腔狭窄,胃窦部见大小约3.8 cm×3.5 cm类圆形团块,CT值约35 HU,增强后CT值约70HU,浆膜层大部较清楚,部分胃体及周围血管部分套入胃窦部。胃周及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像诊断:胃窦部肿瘤性病变,伴胃套叠可能(图1,2)。图1 胃窦部胃壁增厚水肿,胃体部肿块及周围血管部分套入胃窦部。图2 胃体部部分套入胃窦部,套端见杯口状充盈缺损及螺旋形黏膜。 图3胃体呈逆钟扭转,黏膜折叠,表面微充血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4期2016-11-28

  •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1例
    良嗜好。CT检查胃体大弯侧见一直径约2.0 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物,边缘尚规整,密度不均,其内见斑点状钙化,增强后病变呈轻度不均质强化改变;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病变CT值分别约为58HU、66HU、65HU、60HU(图1)。CT诊断:胃体大弯侧异常强化病变,考虑为良性肿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胃体部黏膜充血,胃体上部后壁见一约2.2 cm×2.0 cm的黏膜下肿块,表面光滑,境界清楚(图2)。胃镜诊断:胃体隆起(考虑间质瘤可能性大)。超声内镜检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4期2016-11-28

  • 胃神经鞘瘤一例
    适。行超声胃镜示胃体固有肌层隆起(疑似GIST)。临床常规实验室血液检查无明显异常。CT示胃体大弯侧粘膜下一类圆形不规则肿块,大小约4.6 cm×2.8 cm,突向腔内,动脉期及门脉期(图1~4)均轻度均匀强化,动脉期CT值58 HU,静脉期CT值73 HU,其相邻胃大弯侧系膜可见数个类圆形肿大强化淋巴结影,大者直径约0.9 cm。术中见胃肿块位于胃大弯胃体近胃窦处,约4 cm×3 cm大小,活动可,临近胃大弯似可见肿大淋巴结。完整切除肿块。病检示(胃体)

    放射学实践 2016年10期2016-11-19

  • 探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在6-OHDA大鼠胃体中的表达变化
    6-OHDA大鼠胃体中的表达变化任沁展郑丽飞*刘玮朱进霞(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 100069)目的 研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在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 6-OHDA)大鼠胃体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神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胃轻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6-OHDA 损毁大鼠中枢黑质多巴胺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11-10

  • 乙醇对大鼠胃不同区域环行肌M受体和5-HT受体介导收缩反应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备大鼠离体胃底、胃体、贲门和幽门环行肌标本,观察卡巴胆碱(carbachol,CCh)或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诱发的收缩反应及乙醇的作用。结果体积分数为0.000 05~0.000 5的乙醇不影响CCh诱发的胃底和贲门环行肌收缩反应以及5-HT诱发的胃底和胃体环行肌收缩反应(P>0.05)。但是0.000 1和0.000 5乙醇明显抑制了CCh诱发的胃体环行肌收缩,Emax值(g)由对照组的12.18±0.33降至1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6年9期2016-09-28

  • 胃同时性三重癌1例
    性体征。胃镜示:胃体大弯侧后壁见一直径约4.0cm大小的溃疡性病变,周围粘膜堤状隆起,质脆、易出血。胃体后壁中部见一巨大溃疡性病变,表面污苔附着,质脆、易出血。胃窦前壁见一直径约5.0cm大小溃疡性病变,表面污苔附着,周围粘膜堤状隆起,质脆、易出血,侵及胃角。三个病灶之间有少量正常组织。①病理组织:(胃体大弯)低分化腺癌;(胃体后壁、胃窦前壁)中分化腺癌。②CT描述示:胃体、胃窦部胃壁增厚,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胃体小弯侧可见约2.8cm×2.2cm大小的圆形

    甘肃医药 2016年2期2016-09-20

  • 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
    部位(胃窦、胃窦胃体)CAG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下慢性胃炎活动性、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分级的H.pylori阳性率。结果CAG组的H.pylori阳性率高于非CAG组(70.6%vs 35%,χ2=30.552),CAG组中胃窦胃体均萎缩患者的H.pylori阳性率高于仅胃窦萎缩患者(82.6%vs 65.4%,χ2=4.578),随着慢性胃炎活动性、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分级的加重,其H.pylori阳性率增高(χ2分别为

    天津医药 2015年1期2015-12-21

  • 胃神经鞘瘤误诊为息肉1例
    未见异常;胃镜示胃体下部大弯侧见一约0.8 cm×0.8 cm山田Ⅱ型息肉样隆起,表面充血(图1),病检示胃体息肉(图2)。考虑胃体息肉,行胃镜下切除,术后病检示(胃体)黏膜下层见梭形细胞肿瘤(图 3、4),免疫组织化学:S-100(+)、CD117(-)、CD34 灶性(+)、SMA(-)、desmin(-)、GFAP(-)、Ki-67 极低表达,结果支持胃体神经鞘瘤(图5、6)。患者拒绝转普外科进一步手术,嘱患者出院密切随访。图1 胃镜下呈息肉样隆起图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5期2015-12-02

  • 急性切口痛大鼠血浆及上消化道胃动素表达的变化
    切口痛大鼠血浆、胃体及十二指肠胃动素(MTL)水平的变化。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56只,6~8周龄,体质量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78):对照组(C组)和切口痛组(P组)。P组行右足跖肌切口。2组先随机各取6只大鼠,于术前24 h(T0)、术后1 h(T1)、6 h(T2)、24 h(T3)、48 h(T4)、72 h(T5)测定机械缩足阈值(PWMT)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并于上述每个时点,2组分别取12只

    天津医药 2015年3期2015-08-23

  • 高原地区农牧民消化性溃疡特征分析
    胃多发溃疡定义为胃体、胃角、胃窦三个部位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部位存在溃疡。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结 果共309例拉萨高原地区农牧民P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27例(73.5%),女82例(26.5%),年龄18~88岁。青年组96例(31.1%),中年组169例(54.7%),老年组44例(14.2%);GU 156例(50.5%),DU 129例(41.7%),复合性溃疡24例(7

    胃肠病学 2014年6期2014-09-08

  • 牵拉对毒蕈碱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介导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大鼠离体胃底、胃体、胃窦、贲门和幽门环行肌标本分别给予1.0,1.5,2.0,2.5和3.0 g的前负荷,除胃窦环肌给予单浓度卡巴胆碱(CCh)(0.3 μmol·L-1)外,其余标本采用累积给药法给予CCh 0.001~30 μmol·L-1,5-HT 0.0001~30 μmol·L-1,记录收缩反应。结果 大鼠胃底、胃体和幽门环肌在1.0 g前负荷下,CCh诱发收缩反应的-Log EC50值最大,-Log EC50值随前负荷升高而显著减小(P<0.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4年4期2014-03-22

  • 消化不良病人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
    镜下消化不良患者胃体同胃窦的症状表现和病理检查的区别,对该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32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探讨在内镜下消化不良患者胃体同胃窦的症状表现和病理检测的差异,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该院收治的132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总计72例,女性患者总计60例,年龄跨度为19~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6)岁。其中所有患者均经

    中外医疗 2014年9期2014-01-26

  • 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1例
    腹胀痛半年,发现胃体隆起病变1月”入院。患者自述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剑突下腹胀痛不适,无恶心、呕吐,无便血等其他特殊症状。我院2013年12月2日胃镜提示:①胃体溃疡(A1期),②胃体粘膜隆起病变;镜下组织活检提示:胃体粘膜浅表性炎伴灶性腺体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查体:腹平软,未扪及明显包块,上腹部轻压痛,肠鸣音正常。血常规:Hb 101 g/L;腹部CT示:胃体大弯侧胃壁占位。考虑间质瘤或胃癌。超声内镜示:胃体交界处粘膜下隆起,考虑间质瘤或脂肪瘤。完善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4年6期2014-01-08

  • 消化不良患者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
    镜下消化不良患者胃体同胃窦的症状表现和病理检查的区别, 选取2012年~2013年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有26例为男性,年龄在19~7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5.21±11.42)岁, 占39.39%;有40例为女性, 年龄在18~9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4.37±10.68)岁, 占60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1期2013-12-01

  • 138例高位胃溃疡临床分析
    ,其中20个位于胃体下部,78个位于胃体中上部,12个位于底体交界处,41个位于胃底。73个溃疡位于小弯侧,36个溃疡位于大弯侧,22个溃疡位于前壁,20个溃疡位于后壁。结论高位胃溃疡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不典型,溃疡分布以胃体中上部、胃底多见,活检恶变率高。高位胃溃疡;临床分析胃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胃病,主要是出现在胃窦、胃角等位置。但是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胃镜的进一步普及,目前在胃体、胃底等高位出现胃溃疡的数量却在日益增多[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8期2013-01-30

  • 不同吻合技术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肿瘤部位:贲门和胃体15例,胃体和胃窦16例,单纯胃体9例,贲门、胃体、胃窦3者均存在6例。I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59.63±10.13)岁。患者肿瘤部位:贲门和胃体16例,胃体和胃窦15例,单纯胃体11例,贲门、胃体、胃窦3者均存在5例。I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59.86±10.82)岁。患者肿瘤部位:贲门和胃体17例,胃体和胃窦18例,单纯胃体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2012-06-20

  • 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双胞胎胃体、胃窦黏膜组织病理学比较*
    学检查,对比分析胃体和胃窦组织病理学变化,为进一步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胃癌前病变和癌发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0对双胞胎病例均来自河南食管/贲门癌高发区(林州、安阳、鹤壁等),其中同为男性104对,年龄33~71(49.8±1.9)岁;同为女性86对,年龄34~76(51.6±2.2)岁。190对双胞胎中同卵双胞胎147对,异卵双胞胎43对。1.2 调查方法 经过大规模现场普查、入户面谈调查和电话随访,与接受调查者签订知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5期2012-06-20

  • 胃癌多层螺旋CT的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门胃底部13例,胃体部20例,胃窦部18例,全胃受累2例。采用Borrmann分型,其中蕈伞型18例,局限溃疡型5例,浸润溃疡型13例,浸润型17例。2.2 CT表现2.2.1 胃壁增厚:胃壁厚度>5 mm(充盈良好的状态下)而无明显肿块影者(图3、4)。6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或不均匀胃壁增厚,为肿瘤组织侵犯粘膜层和肌层所致。1)范围:局限性增厚41例,占68.3%,表现为仅累及一个部位;广泛性增厚19例,占31.7%,表现为累及两个部位(胃底胃体部或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6期2012-03-20

  • 禁食对东方蝾螈胃肠道5-羟色胺细胞形态和分布型的影响
    直肠最低。禁食组胃体和空肠的比值高于喂食组,回肠低于喂食组,其余部位无组间差异。喂食组幽门和直肠的分布密度最高,胃体最低;禁食后,十二指肠的分布密度最高,贲门和回肠最低。禁食组胃体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喂食组,其余部位无组间差异。结论 东方蝾螈可通过胃体、空肠和回肠开放型5-羟色胺细胞数量的调整及胃体分布密度的增加来调节禁食后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禁食; 东方蝾螈; 胃肠道; 5-羟色胺细胞; 分布密度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1年3期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