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吻合技术在胃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2-06-20 07:43金德华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
关键词:胃体贲门胃窦

金德华

(河北曲周县中医院 河北曲周 05725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43例胃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患者均为腺癌,病理分期在II~IV期之间。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I组患者4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在29~77岁之间,平均(59.11±10.55)岁。患者肿瘤部位:贲门和胃体15例,胃体和胃窦16例,单纯胃体9例,贲门、胃体、胃窦3者均存在6例。I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在28~76岁之间,平均(59.63±10.13)岁。患者肿瘤部位:贲门和胃体16例,胃体和胃窦15例,单纯胃体11例,贲门、胃体、胃窦3者均存在5例。I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59.86±10.82)岁。患者肿瘤部位:贲门和胃体17例,胃体和胃窦18例,单纯胃体7例,贲门、胃体、胃窦三者均存在8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胃癌部位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毕I氏手术方法。I组患者给予单层吻合:Albert单层吻合术,进行全层间断的缝合。不缝合浆肌层。II组患者给予双层吻合:Abert-Lembert双层吻合术,进行全层和浆肌层吻合。III组患者给予吻合器吻合:采用吻合器的机械钉代替临床手工缝合方法。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表1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例(%)]

表1 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s,例(%)]

注:与I组比较,t=17.66,#P<0.05与III组比较,t=19.82,#P<0.05与I组比较,t=8.76,△P<0.05与I组比较,χ2=4.47,*P<0.05与III组比较,χ2=4.18,*P<0.05与I组比较,χ2=1.06,☆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吻合口漏 吻合口狭窄 并发症合计I组 46 198.76±41.37 1 1 2(4.35)II组 47 (221.31±47.88)# 6 8 14(29.79)*III组 50 (173.65±35.61)△ 1 2 3(6.00)☆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双层吻合组患者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和吻合口狭窄率均明显高于单层吻合和吻合器吻合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层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吻合器吻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2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采用吻合器吻合方法与单层吻合方法在临床应用,均有一定的优点,其相对于双层吻合方法,术中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医生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Giannakis,M,Chen,SL,Karam,SM 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evolution during progression from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o gastric cancer and its impact on gastric stem cell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8,105(11):1422~1429.

[2]张驰,张平,马春峰,等.远端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3种吻合技术的评价[J].中原医刊,2007,34(6):36~38.

猜你喜欢
胃体贲门胃窦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胃同时性三重癌1例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探讨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在胃窦变形中的应用
消化不良患者胃窦胃体内镜表现及病理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