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态

  • 生态批评视角下《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解读
    的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思想,意在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增强人们的生态危机意识。【关键词】《乞力马扎罗的雪》;生态批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9-0019-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9.005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今古文创 2023年39期2023-10-30

  • 精神生态学视阈下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新解读
    体际遇,结合精神生态学理论,剖析其精神生态的失衡征候。以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角色为例讨论精神生态问题,可从新角度发掘出德布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深厚人文关怀。关键词:精神生态 德布林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集体 失衡德国文坛巨匠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鸿篇巨著《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被视为德国文学中最重要的大城市小说之一[1]64,作者通过诸多反传统的叙事艺术描写了魏玛共和国时期刑满释放人员弗兰茨·毕勃科普夫在现代大都市柏林的种种遭遇。毕勃科普夫遭受三次命运打击的同时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生态批评视域下《太古和其他的时间》中的生态危机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010-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4.003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模式,生发于文艺创作者和评论者对现实生态危机的忧虑以及对消除生态危机这一任务的介入冲动,并通过挖掘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来使人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以寻找现代人和谐的社会和精神家园。我国学者鲁枢元在《生

    今古文创 2023年4期2023-05-31

  • 论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小说中的生态思想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对福斯特小说进行透视,阐述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我和谐的生态思想,从而实现构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心愿。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和谐;生态思想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22)03-0053-05一、引言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批评家和散文家之一。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07

  •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虹影小说分析
    自然的关系、精神生态下人与自我关系的书写,社会生态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描述,强化了作家主体精神、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之间和谐共融的生态审美观。关键词:生态批评;《孔雀的叫喊》;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22)3-0054-06享誉世界文坛的英籍华人女作家虹影,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饥饿的女儿》《孔雀的叫喊》《K-英国情人》等。她的这些长篇小说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中国生态美学思想的大融合

    华文文学 2022年3期2022-06-30

  • 小说《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的生态理论分析
    生态危机导致精神生态失衡的结果;小说的宗旨是反思“核灾难”构建健康的三态关系。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内心世界,拥有开阔的视野,不要局限于物质利益,避免精神危机,通过健康的精神生态来建构和谐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3 — 0131 — 03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

    理论观察 2022年3期2022-06-14

  • 鄂温克族的多维生态解读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语言生态四个方面可以思考少数民族的发展变迁及生态文明的发展。关键词:鄂温克族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语言生态黑龙江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反响巨大,小说讲述了从雅库特州的勒拿河迁徙至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百年的生存状态,这个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少数民族在迟子建的笔下向我们展示了其多维生态。一、自然生态作为长期生活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山峦与河流与他们常伴。河流大都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月亮睡了》的精神生态探析
    从人与自然的精神生态失衡、人与自我的精神生态失衡、毛利人与白人的精神生态失衡等三个方面解读其作品中蕴含的精神生态,指出构建与自然的纽带、构建与自我的链接及构建族裔沟通桥梁是毛利作家帕特里夏·格雷斯在其作品中期许毛利人与白人在新西兰这个双民族、双重主流文化交织的国家实现民族身份认同与族裔回归的路径。 关键词:身份认同 族裔回归 《月亮睡了》 精神生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拉开了毛利英语文学写作的帷幕,迄今仅有60多年的历史,虽然其发展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04-02

  • 昆德拉小说中的生态美学意蕴
    美学意蕴; 精神生态; 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一、引言《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两部小说均创作于“布拉格之春”后至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流亡法国前,在昆氏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两部作品都描绘了政治环境混乱不堪,知识分子理想破灭的生存境况,从而展现了捷克社会荒芜衰败的精神生态面貌。昆德拉长期生活在集权统治压迫下的捷克,强烈地感受到人的自身存在受到威胁和重创,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土崩瓦解。在遭遇政治驱逐后,昆德拉这一时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0-20

  • 生态批评视域下《海蒂与爷爷》的精神生态主题
    活时所遭受的精神生态失衡。影片结尾,借由克拉拉在自然奇迹的力量下解除精神危机、重拾正常生活的转变,传达出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的理念。【关键词】 《海蒂和爷爷》;生态批评;精神生态;失衡;和谐共生【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25-02一、引言德国温情电影《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约翰娜·斯比丽著的同名长篇生态小说《海蒂和爷爷》。该影片于2019

    今古文创 2021年31期2021-09-10

  • 一场自然的革命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找到发起“背包革命”的来源——自然,探索出一条有可能改变美国社会的革命之路。【关键词】 流浪者;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0-0013-02一、引言《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1958)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1922-1969)继《在路上》(On

    今古文创 2021年10期2021-09-10

  • 生态批评视阈下《摩西, 山之人》之解读
    、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摩西》中表达的敬畏自然、回归自然和融入自然的生态自然观及此小说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摩西,山之人》【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0-0024-04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 1891-1960)是20世纪美国哈莱姆文艺复

    今古文创 2021年30期2021-08-28

  • 精神生态学视角解读《柏林,亚历山大广场》
    面前。本文从精神生态学视角切入,对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逐渐疏离乃至对立的状况进行探讨,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精神危机,进而思考当下的生态问题,反思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道路。关键词:生态批评 精神生态 城市 异化阿尔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不仅是享有世界声誉的现代德语经典作家,而且凭借其对德语文学的杰出贡献,成为国际公认的语言大师和文坛巨匠。其最为著名的小说是1929年发表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这部小

    文学教育 2021年1期2021-02-04

  • 我与“精神生态”研究三十年
    学实践,对“精神生态”“生态学三分法”的来由、内涵、意义、价值及今后的研究去向进行了详细论述。文章指出:地球生物圈内,除了“自然生态”之外, 还应该存在着“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界的生态危机与人类社会的精神危机是同时发生的,解救生态危机还必须引进一个与人类自身内在价值系统密切相关的“精神维度”。文章还将法国哲学家菲利克斯·加塔利的“生态学三重性”与“生态三分法”加以比照,指出东方文化中原本存在着“精神救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有可能更多地参与到构建当代

    当代文坛 2021年1期2021-01-03

  • 建设后工业化时代的香格里拉
    现代性、力倡精神生态的学者,鲁枢元是中国本土生态批评、生态文化研究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人类精神与地球生态交叉领域持之以恒的探索,对充实环境人文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立足于中国现实社会、从后工业时代的视野对中国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东方文明的生存智慧、生态理想,为“边缘环境话语”的论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也为构建人类生态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充满诗意的选项。鲁枢元也因此确立了他在当下中国生态批评界的学术地位。关键词:生态批评;

    当代文坛 2021年1期2021-01-03

  •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格林童话》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旨在激发当今社会的人们重新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键词:《格林童话》; 生态批评;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95X(2020)03-0238-06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3.007Abstract:As one of the worlds classics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12-14

  • 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个维度对小说进行分析。关键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了不起的盖茨比》一、生态批评理论依据生态批评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美国家,旨在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国生态学者鲁枢元将生态划分成三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其中自然生态主要探讨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社会生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构成的整个社会的状态,而精神生态则是挖掘人内在的精神状

    西部论丛 2020年1期2020-10-13

  • 精神生态视角下维·托卡列娃女性形象
    ·托卡列娃;精神生态;女性文学;女性形象特点;精神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121 — 04维·托卡列娃作为与塔·托尔斯泰娅、柳·彼得鲁舍夫斯卡娅齐名的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三剑客之一,与其他两位女作家不同的是:那两位作家文风冷峻、残酷,而维·托卡列娃却可以温柔而细腻的以生活重现生活,所有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对生活琐事的细致描写使读者有真实的代入感与强大的共鸣。维·托卡列娃女性文

    理论观察 2020年7期2020-09-14

  • 建筑设计专业文化精神生态教学设计
    设计中的文化精神生态的相关问题,以及专业创新性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以此阐述了艺术化的精神生态设计,人情化的精神生态设计,多元化的精神生态设计等相关内涵。建筑设计作为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既能够调和并设计着人类的生活形式,又引领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与生活行为。建筑设计与人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群众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对环境和艺术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所以,环境和艺术的存在应当呈现出互相辅助、互相配合的形态,建筑设计应当按照当代群众的需求(主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2020-09-05

  • 《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的生态批评研究
    社会生态学和精神生态学,分析塞拉斯在追求物质财富中,与自然、与他人和与自我的复杂关系。对财富和地位的渴望使得塞拉斯逐渐与自然、与整个社会甚至与自我内心世界疏远,精神受到污染。此文深刻反思人类精神危机,寻求人性的回归。关键词:《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3-0222-03作为19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威廉·迪恩·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

    现代交际 2020年13期2020-09-02

  •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白比姆黑耳朵》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领域皆有着丰富的蕴涵。这些丰富的蕴涵在作者诗意的叙述中一一展现,这种叙述体现了诗意的自然美,为作者生态思想的传达赋予了和谐的形式。关键词:生态批评;白比姆黑耳朵;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10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0)21-0011-04加夫里尔·特罗耶波尔斯基是苏联农村题材的作家之一,他生于十月革命前12年,与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特罗耶波尔斯基于1971年发表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21期2020-06-29

  • 论张炜《九月寓言》的 精神生态重建
    ,却毅然踏上精神生态的追寻、重建之旅,“寻找野地”是一辈子的精神寻找,是重建精神生态的努力。关键词:张炜;野地;精神生态;重建《九月寓言》是张炜展现其“寻找野地”①这一精神追寻过程的力作。在小说中,他真正地告别逃离了被恣意修改的城市空间,将细腻的笔触伸进一个即将因煤矿开采而塌陷的小村里,为我们展现了小村众生的精神物质生存的境况。描述了他们巧妙地通过“忆苦”这一政策环节来延存自身的精神文化传统;呈现出他们面对采煤工区的现代文明气息带来的物质上、精神认知上的冲

    当代文坛 2020年3期2020-05-14

  • 艾略特《荒原》的生态解读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角度对《荒原》进行阐释性地分析,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关键词:艾略特;荒原;社会生态;精神生态T. S. 艾略特是英国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诗人的先驱,在1948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荒原》曾经轰动一时,在现代西方诗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自1922年完成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和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生态角度对《荒原》的生态危机,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进行了解读,具有很多的精神要素以及文明要素。一、艾略特和《荒原》简介(一)艾略特简介英

    雨露风 2020年8期2020-04-26

  • “自由联合体”:试论萨特《禁闭》中的精神生态
    自我和社会的精神生态,从而将萨特戏剧的空间程序表现为关于本质、关系、精神的研究,进而构建具有审美内涵的“自由联合体”。关键词:自由联合体;荒诞;精神生态;萨特;禁闭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18SCXYB02)阶段性成果。“人是自由的”这一哲学命题是萨特存在主义的本质。像他在《不惑之年》中对玛塞尔怀孕的描述一样:“在玛赛尔的肚子里,那个小水泡正在膨胀,此时此刻它正在黑暗中努力,拼命要摆脱粘连,要从黑暗里脱身。

    美与时代·下 2020年1期2020-03-18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威尔逊形象的生态解读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威尔逊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透过对于威尔逊的解读,得到对“爵士时代”中的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关系的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关键词:威尔逊; 生态批评;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95X(2020)04-0345-05DOI:10.13256/j.cnki.jusst.sse.2020.04.008Abstract:Since 2007,the a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1-11

  • 马丁·艾米斯《夜车》中现代精神生态危机
    内容摘要:精神生态危机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相比被摧残破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病态畸形的精神危机更是导致现代生态危机的主因。现代人苍白的情感、冷漠的人际、堕落的生活、荒谬的身体暴行等,都是精神生态危机的种种表征。马丁·艾米斯善于利用自己周围看到的荒诞可笑与凄凉可怜的事情来刺痛读者,正是他的从不掩饰,让读者在思想精神上直面丑陋的世界与自己,进而自省如何净化人类精神生态,力图规避更普遍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这是阅读马丁·艾米斯的价值所在,也是他想在小说《夜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1-26

  • 亘古律动 现实回声
    及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态危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论文试从生态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作品试图展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方面的问题,以及鲍尔斯力图建构的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的和谐状态。关键词:理查德·鲍尔斯;回声制造者;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美国当代作家理查德·鲍尔斯(Richard Powers, 1957—)是美国文坛“X一代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已问世的十部长篇小说中,《回声制造者》(The Echo Maker, 2006)被公认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2019-09-10

  • 侯良学诗歌的现实主义生态观
    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着力于现实批判的生态审五写作,倡导诗歌的生态观念。关键词:生态审五;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山西诗人侯良学是中国当代诗坛重要的生态诗人,于2010年、2011年先后出版生态诗集《让太阳成为太阳》和生态诗剧《圆桌舞台》,2018年出版第三部生态诗集《自然疗法》。侯良学的诗歌积极践行生态观念,以奇崛、荒诞的审丑艺术想象,不断探索生态诗歌的多重意蕴和表现技巧,通过对现代生活中反生态一面的反思和批判,着眼于人类的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给人以深刻启示,

    雨露风 2019年1期2019-09-10

  • 解读安·贝蒂短篇小说的精神生态危机
    世界与迷失的精神生态。【关键词】安·贝蒂;精神生态 《换挡》;《两面神》;《燃烧的房子》【作者简介】郑冬临(1971-),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教育学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20世纪的美国文学流派纷呈,个性鲜明,大胆创新,在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小说。20世纪初的部分作家,如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继续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深刻揭露美国社会的

    校园英语·月末 2019年8期2019-09-10

  • 原乡意识与生态思维
    的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关怀。他在追寻原乡的过程中关注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试图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者、人与自我之间的新型的和谐关系。人类的精神困境迫使非马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来探索出路,他希望用诗歌弥合现代人的身心分裂和消除生命与精神的二元对立。关键词:非马;精神原乡;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美华诗人非马的诗歌为美国华文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被认为是重要的美华诗人之一。非马在书写原乡的基础之上寻找人类精神困境的出路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2019-09-10

  • 荣格集体无意识视角下侗族古歌研究
    ,呈现出一种精神生态学的意义。这不仅对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也将对人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新的启发。【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原型;侗族古歌;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识码]A心理学与文学之间尽管不能进行方方面面的比较,但它们之间无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原型等理论与侗族古歌的集体特征、侗族古歌中原始意象的表达、侗族古歌中民族精神的传承方式等天然契合。荣格在《论分析心理学与诗歌的关系》这本书中明确阐释了艺术作品所表

    艺苑 2019年2期2019-07-01

  • 生态哲学:引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观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有机联系的三个层面。[关键词]生态学;生态哲学;精神生态一、生态哲学产生的背景与过程生态学(ecology)的创始人为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 H. Haekel,1834—1919)。英语生态学“ecology”的字头“eco”,其希腊文的原意为“居所”“家园”“栖居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交互关系及生物彼此间交互关系的学科。其中,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栖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空气、水

    鄱阳湖学刊 2019年1期2019-04-08

  • 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态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主力军,其精神生态必然影响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选择及社会风貌。艺术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部分学生精神生态失衡的原因,研究优化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态的对策。[关键词]艺术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态;调查;对策[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1-0111-04艺术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生力量,也是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引领时代风尚的未来主力军,其精神生态平衡与否,

    大学教育 2019年1期2019-02-14

  • 尤金·奥尼尔的《漫漫回家路》精神生态意识研究
    他具有超前的精神生态意识,当代许多的评论家都热衷于从精神生态角度对他的剧作进行评论,但是多数评论都是针对于他的中晚期的作品进行评价,本文从精神生态角度对尤金·奥尼尔的早期作品A Long Voyage Home进行评论,解读剧中人物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状况,并分析剧中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最终指出解决资本主义精神生态危机的出路。关键词:漫漫回家路;精神生态主义; 早期作品;尤金·奥尼尔;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

    理论观察 2018年6期2018-11-12

  • 精神生态视域下的《金翅雀》解读
    反思,文章从精神生态的,主要分析主人公西奥,因为一系列变故,其精神受到了极大影响,内心出现了真空化,行为也体现出无能化,但最终他在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帮助下逐渐走出空虚,重建精神世界,内心世界得以平衡。关键词:《金翅雀》;生态批评;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2-0087-04一、引言唐娜·塔特(Donna Tartt),1963年出生,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是“十年磨一剑”,

    三峡论坛 2018年2期2018-09-10

  • 《战神阿瑞斯》的生态意蕴
    理论,特别是精神生态理论来分析该影片,展示影片中城市生态、科技以及人物的精神生态的相互冲突和影响,这正是影片中生态意蕴的体现。关键词:阿瑞斯 城市生态 精神生态 生态意蕴★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 欧美科幻电影中的生态意蕴研究(项目号17jsyw-30)部分成果一首先,影片展示了21世纪20年代年经济崩溃,各行各业开始萧条崩溃,城市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城市的发展并没有使得人们获得幸福的生活,经济的持续恶化,最终导致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4期2018-05-28

  • 海明威小说中的精神生态美学意蕴探析
    威洞察到人类精神生态的错位。在其作品中,海明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精神支柱的崩塌,精神世界的日益失衡。审视现代文明,海明威意识到现代文明使人类丧失了自然这个精神家园,人类成为灵魂无所依靠的流浪者。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海明威体悟到宇宙万物与人类具有同一性,人应回归自然,与自然完美融合,最终达到精神上的契合,实现诗意地栖居,重塑心理平衡与安宁。当今时代,我们日益沉浸在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中,满足于人类自身的不断强大,满足于与自然斗争中的不断胜利,满足于现代化带来

    知与行 2018年1期2018-05-14

  • 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变奏
    及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建构,无不使作品呈现出摇曳多姿的生态文学景观。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经典蕴藏着如此深邃的具有反叛意识的生态思想,使其独立并超越于当时的文学主流之外而具有了未来指向的现代意义。关键词:《呼啸山庄》;艾米利·勃朗特;自然生态;精神生态中国分类号:I10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8910《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艾米莉·勃朗特短促一生中唯一问世的一部作品。小说出版后,曾一度遭到普遍的漠视甚至是严厉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年5期2018-02-26

  • 《冠军早餐》中人物的精神生态分析
    现代社会人们精神生态的崩塌。身处大众文化泛滥和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当中,人们失去信仰,沦为精神虚无的“空心人”;一味追逐欲望,成为“单向度的人”;与自然、他人和自我内心疏离,变成冷漠的“机器人”。面对这些人物精神生态失衡的困境,冯内古特开出救赎的药方,希望通过文学艺术激活人们的意识,帮助人们找回精神生态的平衡。《冠军早餐》体现了冯内古特对后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深切关怀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关键词]《冠军早餐》;精神生态;生态批评;大众文化一、引言冯内古

    鄱阳湖学刊 2018年6期2018-02-11

  • 环境艺术设计与精神生态
    重环境艺术与精神生态的完美结合,大家都在追求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并且拥有精神生态的艺术堡垒。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精神生态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为显著的是大家的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变得更加乐意去享受舒适的生活、去亲近和谐的大自然。另外,大家对于居住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室内装修设计师们逐渐将环境艺术与精神文明等元素融入到住房当中去,真正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所居住的房子更具时代发展特色、更加能够体现生态精神文明特点。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2期2017-09-10

  • 科幻小说中的生态思想研究
    会生态思想和精神生态思想,以期对现代社会有所启示。关键词:生态主义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基金项目: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2013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028603)研究成果多丽丝·莱辛,英国女作家,生于1919年10月22日,多次获得世界级文学奖项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于2007年也就是其88岁高龄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孜孜不倦,在50多年的时间里,写了几十部题材不同、风格相异的作品。以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简述地狱之行》和《幸存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8-05

  • 流行语滥用对精神生态的破坏
    流行语滥用对精神生态的破坏》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了当代流行语对人们的精神生态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人们语言生活产生的影响、《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评论分析与阐述》阐述了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评论的必要性和作用,再如《新媒体视角下国学文化媒介奇观化现象探骊》以新媒体视角剖析了国学文化媒介奇观化现象及其文化建构,探讨这些问题力图促进我们进一步认识新媒介及传媒现象,拓展研究视野。摘 要:滥用流行语是当前语言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不过应把热词和流行语分开,两者都被高频使用,但流行语是

    今传媒 2017年6期2017-07-12

  • 生态忧虑和人文关怀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匿名》
    然、 社会和精神生态的忧虑, 又不乏现代视角下的人文关怀。 王安忆在其《匿名》的写作中将自然生态恶化、 社会生态失衡以及精神生态危机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更进一步地对其揭露和批判。 当然王安忆并非一味否定和批判, 在揭露生态的恶化、 失衡和危机的同时也表达出深刻的内省态度, 更充分地展现出对当下生态的关怀和精神救赎的希望。 探索《匿名》下的实名存在, 传达给读者的是对人类自然、 文化、 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这也正是作品背后隐含的潜在力量。 关键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3-12

  •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美国当代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包括《骏马》、《穿越》和《平原上的城市》)是其西部小说中的典范之作。“边境三部曲”向读者展开的是一副恢宏的历史画卷:在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地带,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牛仔们不得不放弃世代相沿的田园生活,背井离乡,甚至跨越边境,到异国他乡去寻找失去的乐园。雄浑、壮美的大自然是人类生息、劳作的所在;而人类的生息、劳作恰恰又毁灭着大自然。挪威著名生态哲学家阿伦·奈斯于1973年提出了“深层生态学”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9期2016-12-20

  • “走出”与“返回”的精神之殇 ——从生态批评的视域解读《喧哗与骚动》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失衡状态,挖掘作家福克纳的生态人文主义情怀,以及他在“走出”与“返回”的两难选择中经历的精神之殇和精神探索。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走出”;“返回”《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经典文本,本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其观审,挖掘文本潜隐着的三个层面的生态世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所呈现出来严重失衡状态,并借此反思现代生态问题。一、故乡“幻影”与自然生态的失衡福克纳对故乡情有独钟,他曾说南方“是美国唯

    大众文艺 2016年10期2016-07-12

  • 论唐·德里罗小说中的生态思想
    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及其根源,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等,发出对回归自然、绿色消费、健康艺术与性、文化多元、技术生态等的强烈呼吁。关键词:唐·德里罗;城市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1008105唐·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其小说世界堪称美国后现代社会的万象城。德里罗的小说蕴含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思想,从不同层面研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5-30

  • 《等待野蛮人》中的精神生态危机解读
    折射出对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忧虑。本文拟选取生态批评视角,从文本出发,探讨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态危机。关键词:库切;生态危机;生态批评;精神生态库切的布克奖获奖小说《等待野蛮人》讲述的是一个在边陲小镇上发生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老行政长官原本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以乔尔为代表的帝国及其军队的到来却打乱了他的生活。帝国军队打着镇压野蛮人叛乱和保护小镇居民的幌子,疯狂地抓捕野蛮人并对其进行严刑拷打。期间,老行政长官也因为送被遗弃在小镇的野蛮女孩回家而被冠以“通敌罪”,受

    科技风 2016年9期2016-05-30

  • 蓝色乌托邦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水孩子》
    义;乌托邦;精神生态引文格式:张杨.蓝色乌托邦—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水孩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3(2):60-63,77.1974年,美国学者密克尔(Joseph W.Meeker)首次将生态学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领域,在其所著《幸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一书中提出“文学生态学”(literary ecology)这一术语。四年后,另一位美籍学者鲁克尔特(William Rueckert)在《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4-13

  • 论唐·德里罗小说中的生态思想
    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及其根源,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等,发出对回归自然、绿色消费、健康艺术与性、文化多元、技术生态等的强烈呼吁。关键词:唐·德里罗;城市生态;文化生态;精神生态唐·德里罗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其小说世界堪称美国后现代社会的万象城。德里罗的小说蕴含着强烈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思想,从不同层面研究当代美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社会、精神、文化等生态状况和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所引起的人性扭曲、死亡恐惧、精神颓废、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24

  • 论戈迪默小说《邂逅者》中的生态美学意识
    “在家感”,精神生态处于失衡状态。只有与自然建立亲密的共生关系,人才能摆脱“无家可归感”,最终达到精神生态平衡。关键词:纳丁·戈迪默;邂逅者;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生态美学是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美学概念,即“生态文明”时代的产物。1994年,李欣复教授发表《论生态美学》,自此开启了中国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研究生态美学的学者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徐恒醇《生态美学》、鲁枢元《生态文艺学》、陈望衡《环境美学》、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彭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23

  • 诗意地栖居——生态视域下的《与狼共舞》
    、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深深感染着邓巴尔中尉,引领着在战争中丧失生存信念的邓巴尔中尉找到舒适的心灵栖居地。影片中印第安人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存状态,正是诗意地栖居的真实写照。关键词:《与狼共舞》;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电影《与狼共舞》改编自美国作家迈克尔·布莱克的同名小说,由凯文·科斯特纳执导并主演,于1990年搬上荧幕。影片讲述了美国白人约翰·邓巴尔中尉在南北战争中伤痕累累,痊愈之后主动请愿到西部驻守边疆,结果却与传说中“野蛮的印第安人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黑猫》《白猫》《地狱灵猫》之生态危机阐释
    关注人的内在精神生态。只有回归内部自然,才能使处于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栖居之地,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关键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0 引言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人类社会在收获颇丰的同时,自然的有机完整也遭到破坏,人性的健康发展有失偏颇。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外向型、功利型的社会,现代精神推崇的是善于经济和精于算计的人格,而不是情感、诗情与灵魂。科学技术思维和工具被推向极致,道德审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5期2016-03-15

  • 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生态书写的演绎及其价值探析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嬗变,并进一步探寻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和价值。关键词: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异化★基金项目:此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结项成果,项目批准号:2015-QN-359中国著名的生态批评学者鲁枢元先生认为生态学包括三个层面,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1]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他人的关系;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自我的关系。三者属于生态危机的不同表现层次,而人是连接这三个层面的关键。本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2期2016-02-27

  • 生态文学与人的精神生态征象
    学活动状态。精神生态是自然生态的延伸或派生论域,由自然生态到社会生态再到精神生态的演化呈现出人的生命有机化过程。生态文学与精神生态的互动,基于人的存在的整体性、有机性而合理展示文学体验的精神品质。生态文学需要展示人的生命活动有机性,不仅将人的活动及艺术体验对象放置在人的存在的多重生态关系中,着力阐释及评价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而且致力于促合精神生态运行的有机性,在激情涌动中促成人的生存的生态健康。[关键词]生态文学;精神生态;生态体验性;有机性;健康性[基金

    鄱阳湖学刊 2016年1期2016-01-28

  • 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精神生态思想
    短篇小说中的精神生态思想叶 敬 霞(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作为一个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十分关注现代文明对人性的异化,在其中短篇小说中生动地再现了人的自然本能与现代机械文明之间的冲突。劳伦斯小说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对扭曲人性的机械文明的鞭挞和对自然人性回归的呼吁。他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恢复两性的本来面目,才能使人类摆脱文明的梦魇,远离机器的摧残。关键词:劳伦斯;短篇小说;精神生态;工业文明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2-17

  • 网络生态微观:以民间网络反腐为例
    同时,大众的精神生态也随之发生嬗变。由于制度安排尚未完全跟进,网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逻辑都存在不少问题。在民间网络反腐过程中,举报者主观的肆意、被举报者对网络的恐惧都表明了网络反腐主体的精神生态已发生病变。这需要从提升网络治理意识、完善制度措施等方面来修复精神生态系统。【关键词】网络时代 精神生态 网络反腐【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大众的话语表达、政治参与和互动模式之变化必然驱动精神生态嬗变。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拥有“麦克风”。这种话语表

    人民论坛 2015年8期2015-09-10

  • 论《惟妙惟肖的爱情》中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
    文以知识分子精神生态为研究重点,阐释了小说文本中知识分子精神的萎缩、价值的贬损,分析了造成知识分子病态灵魂的历史文化语境,指出了知识分子恶质化及被社会边缘化的社会现实,肯定了小说创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分子 精神生态 精神 价值 社会 《惟妙惟肖的爱情》是方方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以大学教授禾呈一家两代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揭示了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突出了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内心困惑和文化焦虑。小说文本聚焦“知识分子”,写出了生活在当下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6-15

  • 论魏晋风度对当代生态美学的启示
    ,建立和谐的精神生态观。中国古代魏晋士人的风度可以概括为独立的人格、觉醒的生命意识和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三种特征,这些对于当代精神生态美学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关键词:魏晋风度  精神生态  生命意识  审美化一、 精神的独立、人格的自觉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写到魏晋风度之时,开篇便以“人的主题”为标题,魏晋风度最为耀眼的地方正是在于人的自觉,具体表现在士人们精神上的独立与人格的自觉。在魏晋之前,受政治—社会—伦理紧密结合的思想风气的影响,人们普遍追求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5-30

  • 精神生态学角度分析《啊,拓荒者!》
    物在欲望面前精神生态的失衡,而且突出描写了亚历山德拉在自然的陶冶下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境界。本文从精神生态角度出发分析小说中人们精神生态失衡的现象,并探讨亚历山德拉的救赎之路带给我们的启示,期待能够引发人们关注自己的精神家园。关键词:薇拉·凯瑟  《啊,拓荒者!》  精神生态★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Support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5-30

  • 生态视野下亚历山大德拉和郝思嘉的比较研究
    、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具有许多相似性也存在着些区别。关键词:亚里山大德拉;郝思嘉;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哦,拓荒者!》和《飘》这两部作品分别出自女作家薇拉·凯瑟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之手,都是在美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哦,拓荒者!》发表于1913年,描写了女主人公亚历山大德拉在美国西部内布达斯加草原拓荒经历和生活遭遇。1922年薇拉·凯瑟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被许多评论家誉为是“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女作家”。《飘》出版于1936年,1937年获得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6期201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