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 共情、割裂与凭依 ——对《牡丹亭》中母女关系书写的观照
    个层面来看,《牡丹亭》中由杜母和杜丽娘共同构成的母女关系正是一种他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既充满了强烈的父权文化色彩的印记,又流露出女性主体的自我意识,可以视作封建观念与天然情感所冲突、融合后的产物。一、共情与认同——母女同体的独特体验社会学家乔多罗认为,母女间早期的亲密关系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长期的共生感和自恋的、不分彼此的同一感。由于母亲和女儿都是女性,因此,她们相互之间有着亲密的认同感和相似的强烈的情感特点。“母亲会主动地体验女儿的感受,就仿佛体验和

    名家名作 2023年17期2023-10-22

  • 《坠钗记》对《牡丹亭》的创作接受研究
    还是在场上,《牡丹亭》无不谓之绝唱,是后世竞相学习、效仿的典范。鉴于《牡丹亭》强大的影响力,吴江派领袖沈璟在《坠钗记》的创作中接受了《牡丹亭》的情节结构,在故事蓝本的基础上,增设袭自《牡丹亭》的情节,并构思与其相同的“感情而亡,亡魂再生,托物还生”的叙事结构。在误读的影响下,沈璟又在情节中嵌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话语诉求,从而传达出异于汤显祖的主旨,呈现为三种转变:从“情”为根本到“情”合于“理”,从“情”超生死到“情”难胜天,从性别意识的觉醒到男权社会的复归

    艺术科技 2023年17期2023-08-25

  • 牡丹亭》在英语世界译介传播的 历史、问题及其反思
    闹学》一出,《牡丹亭》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中蔚为壮观的风景。本文力图对《牡丹亭》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传播史况进行系统梳理和建构,并通过各个时期的不同中外译者所持的翻译理念、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对译本的影响去丰富和深化其译介史的微观内涵,进而在宏观和微观的发掘和建构中剖析其译介传播所存在的问题,反思中国古典戏剧在英语世界译介传播的优化策略。【关键词】《牡丹亭》;英语世界;文本传播【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10期2023-05-30

  • 转叙在古代戏曲作品中的多样化运用 ——以汤显祖《牡丹亭》为例
    观众入戏。在《牡丹亭》第一出《标目》中,由“末”来代替副末开场,用第一阙词【蝶恋花】讲述作者的创作意图,用第二阙词阐述故事梗概。这一特殊的角色体制可以让行当充当故事外的叙述者,为作者“代言”,这是一种零聚焦叙事。(二)利用“自报家门”作者可以利用“自报家门”进入文本,评判人物,表达心事。自报家门是戏曲表演的固定程式,人物上场后先唱一支引曲,接着念上场诗、定场白,主要内容是自我介绍、吐露心事,引出后面的情节。例如第三出《训女》中,作者在自报家门中交代杜宝的身

    戏剧之家 2022年10期2022-11-13

  • 从《牡丹亭》英译本看译者的翻译心理
    和许渊冲三个《牡丹亭》的英译文进行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影响,旨在对《牡丹亭》译作进行更全面的解释。关键词:翻译心理学;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作者简介:齐晓天,张轶前,华北理工大学。一、我国翻译心理学研究现状我国翻译理论分为两个派别,即语言学派和文艺学派。两个学派翻译理论多是研究译作或者研究原文和译文间关系,却很少研究翻译过程,比如研究过程中的原作或译者的心理,因此心理学角度的思考对于翻译研究很重要。翻译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傅斯年先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6期2022-07-20

  • 明传奇曲式的创变与音乐叙事功能研究
    灌园记》 ;《牡丹亭》中图分类号: J6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22)03-0029-09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2.03.004早期宋元南戏《小孙屠》中已使用南北合套的曲式,元末高明《琵琶记》以及宋元南戏“明改本”,如世德堂本和汲古阁本《白兔记》等,均不乏南套中吸收北曲,或以北套为基础吸收南曲进行改编的范例。进入明代,随着传奇叙事的宏大、情节的复杂以及人物形象多样化等的发展,原先

    音乐探索 2022年3期2022-07-11

  • 译者主体创造性文化阐释的翻译实践与研究
    阐释性角色。《牡丹亭》融合了诗、文、乐、舞等多种文化元素,其英译研究对于理解与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许渊冲的英译《牡丹亭》在结构上对故事进行了大篇幅的删改,在形式上注重保留原语读者的美感体验,在具体内容上注重深浅结合的归化与异化,总体上达到了文化交流的目的。关键词:译者主体;文化阐释;许渊冲;英译《牡丹亭》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3-073-06戏曲作为融合文学、音乐与表演的综合体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7-02

  • 昆曲对艺术传统与当代审美的兼顾
    摘要:青春版《牡丹亭》的优势就是体现出了昆曲艺术价值和现代受众的审美文化。留存了传统表演方式,并进行一定的优化和完善。青春版《牡丹亭》,不只重新排列傳统的折子戏和经典折子戏,此外对普遍被忽略的男主人公柳梦梅的个人形象也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塑造,在新和旧之间保持了相应的平衡。但是,当前昆曲界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传统剧目缺失、传统艺术韵味受损等现实问题。笔者分析青春版《牡丹亭》典型案例,得出下述结果,目前昆曲艺术发展必须将传承经典作为主要根基,拯救即将失传的剧目

    艺术评鉴 2022年11期2022-06-30

  • 女性主义理论视角下《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及成因研究
    ”,其代表作《牡丹亭》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是古典戏剧的瑰宝。本文基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分析《牡丹亭》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产生这些形象的原因。关键词:女性主义理论《牡丹亭》女性形象成因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代表作《牡丹亭》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是古典戏剧的瑰宝。学界基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对《牡丹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产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视角探讨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牡丹亭》与《红高粱》中的生命原欲
    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以一场惊世骇俗的少女春梦打破了明代社会的沉闷与乏味,无情撕开了封建礼教当中的禁欲主义面纱;1988年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处女作《红高粱》以“我爷爷”和“我奶奶”自由奔放的爱情故事和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一举夺得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研究发现,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生命原欲的肯定和张扬,且都运用了仪式化手法来呈现,但仪式化呈现本身存在诸多差异,体现了戏剧艺术深刻反映社会时代心理和文化需求的跨越时空的传承、嬗变与发展。关键词:生命原欲 仪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道具在戏曲中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 戏曲道具 杜丽娘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士,清远道人,晚号茧翁,是江西临川人。汤显祖一生坎坷,据邹迪光《汤显祖传》记载,万历八年(1580)的春试,张居正为了缓和儿子屡屡高中的局面、朝野上下对他操弄科举的指责,便希望有名重一时的青年才俊同科中举,以堵悠悠之口。于是邀约汤显祖与沈懋学,企图将他们纳入门下。岂料汤显祖不肯合污,只有沈懋学前来,这便使得张居正大为不满。发榜之后,沈懋学高中状元,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得中榜眼,而汤显祖落第。直至张居正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牡丹亭》对晚明社会的讽刺与批判
    进科关键词:《牡丹亭》 明代社会 讽刺 批判《牡丹亭》的主题是标举为情而死、为情复生的至情。它奇幻的故事情节、凄婉缠绵的意境、典雅优美的曲辞,往往令读者和观众为之击节叹赏,甚至明代沈德符评论道:“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汤显祖除在《牡丹亭》中表现至情主旨之外,还以插科打诨和幽默的方式融入了对晚明社会的讽刺与批判。一、讽刺晚明的科场与官场《牡丹亭》第六出《怅跳》,汤显祖借柳梦梅与韩子才自述身世遭遇批评了晚明科场。柳梦梅与韩子才分别是柳宗元、韩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明清传奇作家的女性意识
    品。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成为女性意识觉醒最具特色、最典型的代表形象。杜丽娘虽出生于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但她强烈追求个性自由,反抗封建伦理,最终与心爱之人终成眷属。关键词:牡丹亭;中国古代女性意识;自我觉醒我国封建礼教关系对妇女有着严酷和不人道的欺压,迫使女性长期处于从属地位,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刘熙曾认为封建社会的女性不能按照自己意愿生活,她们的一生中付出诸多努力却未得到社会尊重,间接促成了其悲剧性命运。尤其是明清时期,妇女的生活和婚姻自由

    雨露风 2022年9期2022-05-30

  • 人文主义思想下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女性观之比较研究
    思考。文章以《牡丹亭》和《驯悍记》为例,比较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思想下产生的女性观,并明确造成异同的根源,以期在比较中更深刻地了解、认识他们的作品。关键词:汤显祖;莎士比亚;《驯悍记》;《牡丹亭》;女性观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30 引言首先,文章的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在以《驯悍记》和《牡丹亭》为例,比较研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人文主义思想下产生的女性观,有助于加深读者对这两部文学作品内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2022-05-30

  • 牡丹亭》对女性情欲的认可和诗意书写
    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看到了女性情欲的存在,也从道德上肯定了女性情欲,还用诗意的文字美化了情欲。这种对事实的承认和尊重,是《牡丹亭》最为伟大之处,也是大量女性读者为之痴狂的原因。关键词:女性情欲 物化 伦理否认 美学认可 情死《牡丹亭》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并不仅仅是因为它用美丽的文字赞美了爱情,而是它冲破了封建伦理道德的限制,看到了女性情欲的存在并且尊重它,认可它,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它。正是这份尊重和爱护,使得《牡丹亭》问世之后,便拥有了很多女性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5期2022-05-12

  •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梦境书写
    内容摘要:《牡丹亭》作为“临川四梦”的扛鼎之作,是汤显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曲审美观的生动体现。“梦”作为汤显祖理想化的审美空间,承载了他以“情”为内核的生存审美化的思考。这“梦”既是以杜丽娘为代表的晚明女性的“情欲之梦”,也是汤显祖作为晚明文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自身道德碰撞产生的“闲情之梦”,还是晚明时期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任情之梦”的沉思。在对梦的书写建构中,彰显了汤显祖一再强调的“至情”理念以及他对人的生命意识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杜丽娘 梦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2022-04-27

  • 论《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存在意识”
    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书中的主人公杜丽娘令人印象深刻。杜丽娘的“死而复生”是明清时期所禁锢的“人”的绝望反抗。在反抗中,“生死”与“存在”,“情欲”与“理性”的对照,反应了当时的女性对于“存在”的思考,其人物所具有的“存在意识”更是具有跨时代地影响。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存在意识1.“存在意识”之内涵“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意识”则是“被感知的意识”,是指人能够对自身的存在有一个现实而又确切的体会,而不是虚无不实的。这与普遍意义上人们所讲的“

    民族文汇 2022年2期2022-03-21

  • 明清传奇戏曲叙事视角再现方式研究 ——以《牡丹亭》英译为例∗
    转变。经过对《牡丹亭》及其3 个英文全译本进行文本细读与手动识别后,发现4 种经常用以再现原文叙事视角转变的方式,并对它们在再现原文叙事视角转变时的力度进行比较,旨在找出有效再现明清传奇戏曲叙事视角的可行路径,为在英语世界讲述好“戏曲典籍故事”提供一些借鉴。1 引言明清传奇戏曲“在中国戏剧史上与元杂剧可谓双峰并峙,而且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郭英德1996a:9)。目前有关明清传奇戏曲①翻译的研究整体上分为文本内研究和文本外研究两类。前者主要

    外语学刊 2021年4期2022-01-26

  • 中日传统戏剧中的“狂者形象” ——以《牡丹亭》与《松风》为中心
    例如明代传奇《牡丹亭》里《玩真》一折中的柳梦梅则与能乐作品《松风》中的主角松风便是如此。柳梦梅因为对所拾得画中杜丽娘形象的强烈爱慕而产生癫狂之意,直将画中肖像当做是真人,要“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而另一方面,《松风》的主人公松风因为对死去的情人在原行平的强烈思念而陷入狂乱的状态,将远处的松树错认为是在原行平而对其倾诉衷肠。由此可见,两部作品的共通性在于,主人公都因为强烈的爱意而陷入一种“狂”的状态,从而产生了二人“执幻为真”的举动。但更重要的是,即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11-28

  • 古典美学与现代“青春”的对接
    了“青春版”《牡丹亭》,在海内外巡演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广泛关注,一度引发 “昆曲热”。本文试从青春版的命名、宗旨,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和对昆曲传承的启示等层面对“青春版”《牡丹亭》进行解析,以期对昆曲的传承发展有所助益。关键词:“青春版” ;《牡丹亭》;昆曲;传承2001年5月,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距今已满20周年。在这20年中,无数昆曲传承者与爱好者为昆曲的传承与发展付出了巨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2021-11-10

  • 对立统一,“虚实”相映—以《牡丹亭》选段《皂罗袍》复调改编分析为例
    段改编自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原唱词部分为“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后。笔者选择以昆曲进行改编创作的原因,一是作为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民族音乐中颇具代表性,集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为一体,艺术价值极高;二是对于昆曲进行复调改编的作品数量相对于同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歌曲较少,是冷门的改编创作领域;三是笔者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20世纪西方作曲技法能否有机结合的大胆实践。二、背景与材料该片段

    名家名作 2021年10期2021-10-30

  • 诗书礼乐 情为何物
    的家庭教育。《牡丹亭》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认为杜丽娘“可谓之有情人耳”[1]1,杜丽娘的情感包括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男女之间天然的爱慕之情、对父母的血缘亲情等,当这些情感在现实中无法满足时,爱情就成为她生命的唯一寄托。然而,爱情也是她在现实中无法得到的,她只能去梦中寻找、实现爱情,在梦中得到精神慰藉,导致她情感饥渴的原因恰是她的家庭教育缺失。【关键词】 牡丹亭;家教缺失;爱慕之情【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2021-10-26

  • 由“现实模式”之梦到“幻觉模式”之梦
    《紫钗记》和《牡丹亭》都是举世闻名的爱情剧,两部作品都以“梦”为创作核心,都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佳作。但是,《紫钗记》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叙写“现实模式”之梦的传统,创造了在现实生活中的霍小玉因为与丈夫李益久别,而相思成梦,是典型的被压抑愿望的想象性达成。而《牡丹亭》则创造性地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同梦”,进而以梦为真,最终梦想化为美好的现实,这是典型的“幻觉模式”的“梦境”创作。两部名剧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梦文化”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关键词:《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9期2021-09-26

  •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对文言小说的阅读
    通过仔细梳理《牡丹亭》的具体文本,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汤显祖文言小说阅读行为及阅读效果的认识。关键词:汤显祖 阅读史 文言小说 《牡丹亭》明代中期以后,小说的创作与阅读开始逐渐兴盛起来。文学家汤显祖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其一生求学、为官、创作的阶段恰与明中叶以后小说勃兴的时期相重叠。在梳理《牡丹亭》的文本时,我们注意到他对前代文言小说的内容十分熟稔,运用之妙,存于一心。阅读史理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视角,注重考察真实人物在特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9期2021-09-26

  • 中国传统戏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烨【摘要】 《牡丹亭》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以女性为主角的描述爱情与人生的戏剧瑰宝,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情爱意识的歌颂其中均有体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心中的渴望与追求均被肯定,最终得到团圆结局。本文以《牡丹亭》为例,对杜丽娘的形象及女性自我意识进一步剖析,并且通过与其他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女性对比,达到对杜丽娘形象的再认识,以点概面,探究中国传统戏剧的女性自我意识成长以及未来戏剧及影视的发展。【关键词】 女性意识;传统戏剧;觉醒;《牡丹亭》【中图分

    今古文创 2021年35期2021-09-22

  • 牡丹亭》元素在当代电视剧中的艺术功能刍议
    明代戏曲名作《牡丹亭》的相关元素,并构成剧情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艺术功能。本文对此试作析论。【关键词】电视剧;《牡丹亭》;昆曲【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5-0039-02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成果。一、推动剧情发展《甄嬛传》 《如懿传》《杀寇决》等电视剧,都存在穿插、引用《牡丹亭》戏曲元素

    今古文创 2021年15期2021-09-10

  • “罗浮梦” 的流传
    包含经典剧作《牡丹亭》,而《牡丹亭》对这个典故则有所继承与发展。【关键词】 罗浮梦;流传;苏轼;牡丹亭【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11-03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清代岭南诗歌的岭南书写与岭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YCSW2020088)。“罗浮梦”这一典故源自隋赵师雄于罗浮遇梅花美人,记载于《龙城录》中的《赵师雄醉憩梅花下》:隋开皇中赵师雄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2021-09-10

  • 牡丹亭》园林动植物意象研究
    【摘要】《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其以主旨之妙、人物之妙、心理刻画之妙、语言之妙成为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园林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其园内的动植物,通过比德的手法联系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和品格,从而具有丰富的生命意味。【关键词】《牡丹亭》;动植物意象;生命意味【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23-02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最伟大的戏剧家

    今古文创 2021年12期2021-09-10

  • 论《牡丹亭》《红楼梦》中女性意识觉醒
    的生命意识在《牡丹亭》中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以情抗理的艺术形象,丽娘对至情的讴歌感动了一代读者。《红楼梦》主要叙写贾府由兴到衰,作者曹雪芹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富有人文内涵的叙事策略,凸显宗法制下女子的苦情以及宝黛爱情悲剧。在文学创作上超越了当时的俗见。本文主要以《牡丹亭》和《红楼梦》中女主角杜丽娘和林黛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关键词】 《牡丹亭》;《红楼梦》;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2021-09-10

  • 传统剧目创新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创作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都是经典的爱情悲剧剧作,两部剧目分别在中西方有着几百年的深远影响,至今也仍然活跃在现代舞台上。汤显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然而这两部剧目的现状和境遇却大不相同。文章从两部剧目的21世纪新版本分析中西方古代经典剧目与现代艺术的不同结合,寻找中国传统剧目更多的创新方向。关键词:《牡丹亭》;《罗密欧与朱丽叶》;创新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作家,《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

    大观 2021年2期2021-08-04

  • 牡丹亭》中的禅佛思想探微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历来以“情”的传扬与解放活跃于文人视野,而其中蕴含的禅佛思想则起着隐微的贯通作用。本文拟以《牡丹亭》为文本分析对象,从汤显祖的禅佛思想发端及对作品的形塑入手,进一步探究《牡丹亭》中的禅佛思想。关键词:《牡丹亭》 佛教思想 禅宗哲学汤显祖的“四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这“四梦”传奇中,影响最为深广的当属 《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汤显祖以“人生而有情,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宜黄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7期2021-08-03

  •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借他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一时。按说朋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隋,陈文茜是应该多加关注的,但實际上,她对此却是一点兴趣都不感。白先勇发现以后,非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很少在陈文茜面前提《牡丹亭》的演出情况,更不会请她发表意见。但这完全不妨碍两人继续做朋友。 陈文茜后来表示:“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也许,这就是最高级的修养,接受别人的“不喜欢”,也尊重别人的“不同意”。据《做人与处世》

    北广人物 2019年8期2019-03-21

  • 关于中国乐文化传统视域下的《牡丹亭》评价问题 ——兼与朱恒夫等商榷
    牡丹亭》历来被视为明清文人戏曲的代表作。它在以“妙处种种,奇丽动人”而不断为人称颂的同时,其主题思想的矛盾与剧情关目之不足甚至戏词中之淫词亵语也常常为人所诟病。朱恒夫教授等数年前发表了《作品的缺陷与评论的缺陷——读汤显祖的及其评论》一文(以下简称《缺陷》),该文认为《牡丹亭》“具有很大的思想及艺术价值”的同时,“它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一一列举了《牡丹亭》剧情构造的“芜杂”、关目编织的“松散”以及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的矛盾;指出了当代评论界对于《牡丹亭》思

    社会观察 2018年8期2018-11-18

  •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的特点
    30011]《牡丹亭》除了在昆曲舞台上大放光芒之外,《牡丹亭》的剧本也被人反复阅读、欣赏和评点。在这些阅读、欣赏和评点的读者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女性读者,这形成了古典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些女性读者为这部文学作品所写下的相关文字和评论,也成为《牡丹亭》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这些女性读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当属清代文人吴吴山的三位妻子,她们三人合力点评《牡丹亭》并最终刊刻出版,留下了一段佳话。一、《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介绍

    名作欣赏 2013年32期2013-08-15

  •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
    蔡正仁《牡丹亭》确是中国戏剧文学宝库中的珍珠,是昆曲久演不衰的剧目。而今,它在上海昆剧团正呈现着“百花齐放”的局面—昆曲几代人都深情于它,着迷于它,并探索于其中。“上昆”《牡丹亭》的演出版本有好几种,如交响版、二本、三本、艺术家版、青年版……不一而足。2008年底,“上昆”推出“纪念上昆成立三十周年岁末压轴大戏”,又一次隆重推出《牡丹亭》,我在其中出演《牡丹亭·幽媾》一折,与北方昆曲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魏春荣合演。我有说不出的幸福!幸福的是我有幸学了这个戏,我

    上海戏剧 2009年3期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