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书

  • 潜心钻研 厚积薄发 ——评马重奇先生主编《清代民初方言韵书整理及研究丛书》
    0108)闽方言韵书数目之多居全国首位,而种类繁多正与闽方言十分复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三十多年来,马重奇先生不断从民间去发掘文献资料来探讨闽方言语音史的新问题。方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规模挖掘、整理和研究闽方言文献十分有必要。马先生所主编的《清代民初方言韵书整理及研究丛书》陆续出版,这是福建省服务海西重大研究项目《海峡西岸濒危语言学文献及数据的挖掘、整理与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动态比较研究》的子课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1期2023-09-0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简介
    行汉语音韵学最要韵书的专题研究,这对汉语音韵学、汉语语音史、语言学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一、项目研究价值为加快汉语语音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与推动汉语语音史的发展,我们提出《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这一重大项目的选题。东亚汉字文化圈是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与朝鲜、韩国、日本四个国家、三个地区。仰观往史,俯察当今,就会发现,现在有好些学问濒临绝境。音韵学中隋唐五代韵书之学就处于濒危状态。隋唐五代宋

    东疆学刊 2022年3期2022-08-31

  • 音韵与气韵:宋代韵书的文化意涵
    11400)宋代韵书是中国传统音韵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更是音韵文献史上绕不开的高峰。作为一个整体,宋代韵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意涵。俗语云“尝一脔之肉,可知一鼎之味”,宋代韵书文化是宋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宋代韵书的文化意涵发掘出来,有助于更具体地感知宋代文化的气象和神韵,推动“宋韵文化”研究的深入。目前学界关注宋代韵书,主要还是看重其语音史研究价值。其实宋代韵书的价值远远溢出于语音研究之外,从宋代韵书看宋代文化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正如李文泽先生所言,宋代政治、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27

  •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46册同形字辑释
    多俗字的用法与字韵书已收录的字的用法不同,特别是有一些用法是《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没有收录的。本文以《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以下简称英藏)第46册为材料,旁及相关佛经文献,辑录、考释20则同形字,以期有利于佛经文献的整理与释读,沟通相关字际关系,并对《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大型字典的编撰与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字韵书中另有“枹”字。《说文解字·木部》(以下简称《说文》):“枹,击鼓杖也。”《广韵·尤韵》缚谋切:“枹,鼓槌。”《龙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7-06

  • 《集韵》音系与字音来源的相关性分析
    上非常有名的一本韵书,是在继承了前代韵书基础上编纂形成的能够代表中古音韵的重要韵书之一。[1]通过具体分析,发现《集韵》在《广韵》的基础上增加了比较多的字数,具体增加了2836个字,并且新增了672个小韵。相比于《广韵》,《集韵》的字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字音也有了明显的增加,这種情况使得异读的数量有了显著的提升。综合分析《集韵》音系,并讨论其和字音来源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字音来源分为4个大类:第一类是对前代韵书的承袭。《切韵》《广韵》是比较有名的前代韵书,《集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1期2022-01-17

  • 论四种敦煌韵书残叶之性质*
    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韵书,是上推上古音与下联近代音、现代音的重要座标。《广韵》是在唐五代韵书的基础上编纂的,但现存唐五代韵书多为残卷。对残卷研究首先要确定其性质,大多数残卷性质已为定谳,但还有部分的性质各家观点不尽相同。周祖谟先生的《唐五代韵书集存》把三十九种《切韵》残卷分为七类,七类的先后应是按成书时代来排列的。第一类为“陆法言《切韵》传写本”,第二类为“笺注本《切韵》”,第三类为“增训加字本《切韵》”,第四类为“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1]7-9周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30

  • 金代字书《新修玉篇》的音韵文献价值 ——兼评《〈新修玉篇〉及相关韵书研究》
    十多部不同字书、韵书的注音材料以多重音切之形式列于每个字头下,广泛运用不同音切分列不同义项的多音多义排列方式(这一方式与《类篇》类似),使得《新修玉篇》中字的音义材料比《集韵》还多。例如:“玟”字《新修玉篇》三组音义,《集韵》两组;“彷”字《新修玉篇》四组音义,《集韵》三组;“孳”字《新修玉篇》三组音义,《集韵》两组。显然,邢准的《新修玉篇》汇集音义是求多求全且多于《集韵》的。《新修玉篇》注音材料是多层次累积而成的。从成书和音义累积过程出发,赵晓庆《〈新修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12-03

  •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金代北方字书、韵书编撰蔚然成风,且成效卓著。《切韵》系韵书很多富有开创性的革新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学术传承不断,著作推陈出新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金熙宗皇统年间荆璞的《五音集韵》以五音三十六字母改造旧韵,开创了基于声、韵、调排序辞书之先河。然自韩道昭《改并五音集韵》面世以后,荆书便不再为人所关注,终至亡轶。后世文献关于这部辞书的记载甚少,往往语焉不详,且分歧较大。合并韵书取字、标注小韵声纽及开合等第、合并同用韵部这些革新之功到底是发端于韩道昭还是荆璞,抑或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9-26

  • 《古今韵会举要》 研究综述
    》处于《切韵》系韵书代表的中古音和《中原音韵》代表的近代音之间,上承《五音集韵》《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改订隋唐韵书字纽、分部之例,下开字韵书收纳近代音之先路,是汉语语音史上一部重要韵书。该著自成书至今,历代学者多有探讨,除古典学术时期目录书著录、解题、序跋论及外,可分三个时期。一是民国初年学者的初步关注和研究,主要是论《广韵》后韵书时旁及之,大率以《四库全书总目》 为出发点,以马宗霍(1933)、姜亮夫(1933)、王力 (1936)、张世禄 (1936)等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3期2021-01-28

  • 《康熙字典》的文化传承意义
    中俗字中所引用的韵书跨越了600 多年,所引用的第一本韵书为唐朝孙愐著的《唐韵》,所引的最后一本韵书为明太祖洪武八年宋濂等人编撰的《洪武正韵》。其次,《康熙字典》的注解极为丰富,对汉字有着详实而丰富的解释,几乎把每个所收录的单字各自不同的意义都完整地阐释出来,并且在所列举的意义之后都引用某古籍中的例句,其体例之严谨、引用之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的广泛梳理与传承作用,堪称古代汉字辞书之翘楚。如《康熙字典》通过对注解词义理清了词义历史的变化。因为《康熙字典》

    科教新报 2021年49期2021-01-18

  • 永岛荣一郎藏“原本”《五方元音》论考
    分别是卷首一卷、韵书分为上下两卷,不著版藏及著录、刊刻等信息。全书按内容分为目录、图说、韵释、等韵略和韵书五部分,按卷次可分为卷首、韵书上卷和韵书下卷三部分。今按卷次依例说明如下:第一部分为卷首。卷首没有序言,目录页后是图说,包括河图、字学源流图、五声掌图、五声字母图、十二韵应十二律图、十二韵释、五方释、五声释、经纬释、十二韵目图、二十字母图、唇音水肾羽、舌音火心徵、齿音金肺商、牙音木肝角、喉音土脾宫、身备五音诗;其次为韵释,包括反切要法、取字法、俗讹字类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09-27

  • 明代官方制作系韵书的生成
    武正韵》在明代对韵书创作的影响。相较于对《洪武正韵》的研究,迄今为止对在《洪武正韵》影响下编撰的韵书研究并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也并不完备,仍有重新梳理和研究的必要。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查找相关文献,共得到9部韵书,即《正韵便览》《洪武正韵注疏》《正韵统宗》《洪武正韵玉键》《洪武正韵玉键释义》《洪武正韵傍音释义》《正韵汇编》《正韵翼》《正韵笺》,对9部韵书作出较详细考索,考证作者、序跋作者及存佚情况,探寻9部韵书的发展脉络、出现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8-25

  • 《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述评
    )陆本《切韵》是韵书史上划时代的产物,前承六朝诸家韵书,后为唐宋韵书典范。陆法言编纂《切韵》一书,兼顾“古今通塞”的时代差异与“南北是非”的地域差异,以“捃选精切、除削舒缓”的标准审定语音,韵字归部较为科学,使得《切韵》成为了风靡一时的诗文用韵参考书。陆本《切韵》的语音系统相对缜密,但因其服务于诗文用韵,收字有限且注解简省,后人为使其适应后世的诗文用韵需求,主动为其增益。唐有王仁昫、长孙讷言、裴务齐、孙愐等为其刊谬且增字加注,宋有官方组织为其扩充增修,使得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5-18

  • 中国韵书的起源及发展
    摘  要:中国韵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韵书是根据声、韵、调的关系组织汉字的字典,韵书的产生和反切的出现,四声的发展密切相关。在韵书的发展中,出现了一部部智慧的结晶,而这些后世的韵书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撰修改,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关键词:韵书;切韵;发展作者简介:何甜(1995-),女,汉族,重庆万州人,重庆三峡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中图分类号]:H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

    青年文学家 2020年9期2020-05-06

  • 女仙吴彩鸾与唐代功令的民间语境
    和她因为擅长抄写韵书而闻名的故事,更加绘声绘色:女仙吴彩鸾,自言西山吴真君之女。太和中,进士文箫客寓钟陵。南方风俗,中秋夜,妇人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为盛集,箫往观焉。……箫拙于为生,彩鸾为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千钱为糊口计。然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钱囊羞涩,复一日书之,且所市不过前日之数。由是彩鸾《唐韵》,世多得之。历十年,箫与彩鸾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余,全不类世人笔,当于仙品中別有一种风气。也有后世文人怀疑

    读书 2020年4期2020-04-10

  • 《赵荫棠珍藏明清官话等韵文献十种通考》述评
    均是如此,这些等韵书在赵荫棠所著的《等韵源流》里只列过书目。赵荫棠之后,明清韵书韵图研究日益兴盛,赵先生的藏书在台湾尘封了半个多世纪,本书作者研究之前并没有学者有针对性地研究过。至今,台师大所藏的这批书还存在研究者没提到过的古书或古书版本,如《谐音摘要字母》 《音韵画一》 《等音新集》 《万籁中声》 《切韵枢纽》 《万韵新书》 《同音字辨》。可以说,是书研究所用资料以古籍或古籍版本的罕见且价值高为突出特色。作者从文献版本价值入手,選取赵荫棠珍藏的十种明清官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2020-02-21

  • 诗词格律中的“韵”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摘自《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09年版,题目为编者所加)EC981DC7-23FF-4121-99F7-27456F8637B4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19年10期2019-09-10

  • 粤语韵书《方音韵谱》及其声母系统
    0世纪初粤方言的韵书,全名《新体通俗方音韵谱》。书前封面题“台山梅乔甫编”。梅乔甫(1884-1946),号淳迺,广东省台山人,毕业于广州光华医学专科学校,长期在台山端芬镇西廓墟及大同市行医。梅氏在书前《叙》中称自己“素习虫鱼之学,喜涉考据”,遂“时阅十年,稿凡五易”。1923年《方音韵谱》撰成,1929年由广州光东书局印行出版。一、《方音韵谱》编撰目的、内容和体例(一)目的《方音韵谱·凡例》云:“本书专就吾粤方音编辑而成,以求切合一方民俗适用而设。俾普通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5-17

  • 音韵学研究的他山之石——朝鲜时期的韵书
    谚汉文编撰了一批韵书韵书所记汉字之音,或侧重于东音(朝鲜音),或侧重于华音(中国音),或华音東音并重。这些语音材料因其异域性、时代性、典范性等特点,成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音韵学不可多得的材料。由于资料获得不易,这些韵书的价值目前在中国尚未引起更多的关注。以时间为纲,选择经典性韵书,分析其内容体例,介绍其版本概况,概括其价值特点,梳理其研究目录,将朝鲜时期代表韵书的信息首次呈现给学界。关键词:朝鲜时期;韵书;域外文献;音韵学研究;价值一、引言本文中的朝鲜时期

    现代语文 2019年10期2019-01-13

  • 新诗用韵与现代韵书关系考察
    步发现和总结现代韵书在编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普通话新韵书编写的质量。一、新诗用韵与现代韵书的关系考察百年新诗用韵在分期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诗用韵的渐变期(即通常的旧国音时期);新诗用韵的发展期(新国音至普通话推广前后的时期);新诗用韵的开放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新时期)。与这三个阶段相应,学界编写出版了数量众多且各具特点的现代韵书,有的还颇具影响力。(一)“五四”前后新诗用韵的渐变和旧国音时期的韵书编写“五四”之前,多数诗词作者作诗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10-10

  • 新诗押韵与新诗韵书的编纂
    诗歌的押韵传统与韵书编纂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我国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产生了包括上古歌谣、先秦诗歌、楚辞、汉代乐府、古体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时曲与剧曲等丰富的文学经典。诗歌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一种诗体的发生大多与特定时代的音乐形式相结合,由于乐律的要求,诗歌语言讲求字音的节奏、轻重、高低和回环,这样就形成了诗体的格律。古体诗之前的诗歌,讲求直抒胸臆,律出自然,格律的要求没有强制性。自五言与七言古体诗兴起之后,格律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诗歌创作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4期2018-10-10

  • 浅谈传统歌曲的押韵
    ,以至编写了各种韵书,从而证明了歌词押韵的重要性。【关键词】传统歌曲;押韵;韵书【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诗与歌是孪生的。谈到诗与歌就必须谈到押韵,有关韵这门学问从古至今,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特别是传统歌词押韵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歌词,又叫作诗。其中的《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歌曲,通过文人收集整理记录下来。《国风》的意思是土风,土风即是乡土之风,是散发着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的民间歌曲。它的歌词

    北方音乐 2018年15期2018-05-14

  • 《汗简》称引两种韵书音切考
    《汗简》称引两种韵书音切这一微观视角对《汗简》音切问题作另外一番探究。二、《汗简》称引两种韵书音切辑佚《汗简·序》云:“臣顷以小学蒞官,校勘正经、石字,繇是咨询鸿硕,假借字书,时或採掇。”〔1〕《汗简》一书征引的资料十分丰富,由《汗简·序》列郭忠恕修《汗简》所得凡七十一家事绩可见一斑①。据考,《汗简》引用书目有两种目的,或者说明字体出处,或者说明字音出处。《汗简》一书保存了大量的战国古文字体,《汗简》于这些古文字体下分别列出后期不同字体,并注明后期字体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20

  • 论《切韵》系韵书体制之流变
    琳论《切韵》系韵书体制之流变仝 小 琳(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成都 610066)《切韵》系韵书的体制研究,前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其基础上,对《切韵》系韵书共43种卷子的体制进行详细的考察,试着勾勒出《切韵》的原貌,并从注释体例、韵字数目表示方法、又音表示方法、异体字表示方法、释义特点等方面对其后来的一系列体制演变进行阐述,并根据各卷的体制特点对《切韵》诸卷重新分类定名。《切韵》系韵书、体制、流变《切韵》系韵书包括《切韵》、及其唐五代各种修订增订本王韵

    语言研究 2018年2期2018-03-08

  • “慕华事大”思想对朝鲜朝韵书编撰的影响
    别是李氏朝鲜自编韵书也打上了“慕华事大”思想的烙印。一、 朝鲜半岛对中国韵书的引进朝鲜半岛有着悠久的推崇儒家文化的历史,因而十分“重视中国书籍的引进与传播”[1],包括中国传统“小学”书籍。对于最早传入朝鲜半岛的“小学”书籍,任少英认为是《龙龛手镜》[2]158。但是,据《旧唐书·高丽传》记载,到高句丽末,“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晔《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1-31

  • 峡江县第二实验小学开展“舞韵书扇操”大课间活动
    了大型集体操“舞韵书扇”活动展示。大型集体操“舞韵书扇”,容韵律操、武术、太极扇、舞蹈等为一体。瞧,各个班级列队入场、步伐整齐、口号洪亮。数千名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舞起功夫扇,做起韵律体操,动作如舞蹈一般,时而柔美、时而欢快。气势恢宏的音樂,别具一格的舞蹈形式,演绎着动感的韵律,令人赏心悦目。此次活动的开展,是对学生风貌的一次大检阅。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身体的锻炼,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陶冶了情操,更达到了“书香陶冶情操,运

    江西教育A 2017年11期2017-12-16

  • 《汇集雅俗通十五音》的渊源及其价值与不足
    系构拟上,我们从韵书中发现某些字音受邻近方言的影响,这些字音为方言间异同提供共时的语音比较,从而说明了语言交际接触中的横向渗透作用。《汇集雅俗通十五音》;渊源;价值;不足2013年4月,我们接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项目《古代方言文献丛刊》主持人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的任务,校勘漳州韵书《汇集雅俗通十五音》下文简称《雅》,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已完成任务送审。此次校勘采用音韵学、方言学、训诂学的观点逐韵、逐字校勘,查字音反切,分析其字音在中古音的音韵地位是否符合漳州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3期2017-11-30

  • 韵在嘴上,不在书上 ——关于古体诗词创作用韵的问题
    读出来的,而不是韵书上写出来的。古体诗词 诗词创作 用韵 平水韵近几年,古体诗词创作队伍不断壮大,频繁遇到朋友们关于诗歌押韵问题的讨论。格律诗创作依据什么韵,是平水韵还是新诗韵?依据何书为是?在以前,我不觉得这是问题,可现在却成了问题。我想,一些问题只要理论上搞清楚,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不会在创作中再纠结。故在这里谈一点意见。秦汉以前有诗无韵书韵在嘴上,是读出来的,而不是韵书上写出来的。它是人发出的声音形成的一种自然节律,前面发出的声音与后面发出的声音相应,

    名作欣赏 2017年28期2017-11-15

  • 《音韵清浊鉴》曲韵谈要
    种程度上讲,清初韵书《音韵清浊鉴》的作者便受这文化氛围的启发,遂在编制其韵书框架时,选取了广为人所熟知的《中原音韵》十九韵部,并作了些合乎时音的增益,形成二十一韵部的综合格局。虽然该书更多地是在强调字音的正读,但作者对当时戏曲元素的渗入和对民众口语的采纳,无疑使得《音韵清浊鉴》一书带有浓郁的曲韵和口语化色彩。该书所体现出来的韵部协和性、闭口韵的保留和尖团音的分辨严整等特征对我们研究清初北方的地方戏曲文化还是有参考价值的。《音韵清浊鉴》;戏曲文化;曲韵价值一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10-11

  • 朝鲜时期韵书与明初韵书之比较 ——以《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为中心
    孙莹朝鲜时期韵书与明初韵书之比较 ——以《东国正韵》和《洪武正韵》为中心孙莹(辽东学院韩朝学院,辽宁丹东118001)《东国正韵》是朝鲜半岛继“训民正音”创制后编纂的最早的一部官修韵书,而《洪武正韵》作为明初的官修韵书对当时朝鲜李朝时期音韵学的发展影响甚大,对之后包括《东国正韵》在内的《洪武正韵译训》《四声通考》《四声通解》等韵书都是借鉴于《洪武正韵》的音韵学基础发展变化编纂而成的。本文与以往对两部韵书分别进行孤立的研究不同,通过对两部韵书的序文,分韵法,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9-18

  • 《字学集要》韵母相关问题研究
    54035)明代韵书《字学集要》韵书表面以《洪武正韵》七十六韵为主线,实际则处处彰显当时的吴语特点。论文重点讨论韵书韵部的排布、韵母来源及吴语特点。《字学集要》;韵母;吴语;特点《字学集要》的著者,齐鲁书社出版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本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标为“不著撰者”,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收本标为“陶承学、毛曾”。这两套所收的版本实际上都是周恪校正本,韵书的每卷前都题有“宛陵后学周恪校正”、“越人宾山毛曾删集”、“莆阳后学林大黼仝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11-22

  • 论《广韵》训释的编排特点
    作为《切韵》一系韵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是音韵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广韵》中还收集了大量训释,这些训诂材料在选择加工上具有一定特色,在体例编排上多有创新之处。《广韵》的编排体例不仅体现了当时编者对汉字形音义关系的理解,也实现了各种语言关系与辞书实用性的统一、平衡,其训释编排上的思路,对今天的辞书编纂有一定的启发。关键词:《广韵》训释训释编排辞书学《广韵》是我国宋代的一部重要的官修韵书,它在《切韵》和《唐韵》的基础上增广而成,是《切韵》系韵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也

    辞书研究 2016年5期2016-05-14

  • 《音韵阐微》的编撰特点——兼论康熙皇帝的文化思想
    督问进程。其中,韵书《音韵阐微》(以下简称《阐微》)始撰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雍正四年(1726)完成,历时十一年。该书由通晓多种语言且熟悉汉语音韵的康熙皇帝亲授编撰宗旨,精通音韵学的大学士李光地奉敕承修,其弟子翰林院侍讲王兰生编撰完成。一、 《阐微》的版本、内容及编撰体例今见《阐微》的版本主要有: 雍正六年(1728)武英殿刻本、清扬州诗局刻本、四库全书本、四库荟要本、四库全书珍本、淮南书局本、清末四川刻本。武英殿刻本为最早的官方刻本,今藏国家图书

    辞书研究 2016年2期2016-05-06

  • 《笺注本切韵》三种之体例比较
    生编著的《唐五代韵书集存》(下文简称《集存》)把三种《笺注本切韵》*本文每一种敦煌韵书残卷的命名沿用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分类的命名。残卷归为一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文字和训解有增加,注文中兼有案语,大抵都是依据许慎《说文解字》笺注形体异同,或增广义训*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73页。。这三种残卷是:《笺一》S.2071,《笺二》S.2055,《笺三》P.3693、P.3694、S.6176、P.3696。关于三种《笺注

    古籍研究 2016年2期2016-03-20

  • 黄辑佚魏晋六朝隋唐韵书研究
    产生过社会影响的韵书大抵散佚,黄奭拾其断句、采其遗篇、辑佚成书,使文献原貌部分得到恢复,从中清楚地认识到中古韵书及其与后世韵书之间的传承关系,为探寻早期韵书的发展脉络提供颇富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黄;《黄氏逸书考》;韵书;辑佚表一表二一、魏晋六朝隋唐韵书亡佚情况概述根据文献资料记载,魏国李登编写的《声类》和晋朝吕静编写的《韵集》传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可惜均已失传。及至沈约、周等人南朝齐梁时期始创四声之说,于是韵书峰出。主要有周研《声韵》、段弘《韵集》、刘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1-22

  • 昆曲字音刍议
    唱曲应该严格遵照韵书的注音来唱。可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昆曲既然起源吴门,就应该尽量保持其吴语音系唱念的特色。尽管昆剧在明晚期成为了全国性剧种,并非吴中地区地方戏,然而昆曲形成于吴中地区,通过长期艺术实践,歌唱与念白势必受到了吴语的深刻影响,渐渐形成特有的风格。带有吴语口音的中州韵念法,南曲界称为“中州韵姑苏音”。有关昆曲语音“标准”的争辩至今仍然存在,即使是在昆曲清唱界也是如此。昆曲起源于吴中地区,后来渐渐脱离地方性而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笔者认为,从“根

    上海戏剧 2014年5期2015-04-20

  • 金代河北字书韵书编纂繁荣探因★
    2)金代河北字书韵书编纂繁荣探因★张社列(河北大学社会科学处 河北保定 071002)金代河北籍学者编纂了五部重要的字书和韵书,在中国字书和韵书编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概述了这五部字书和韵书的特点及其联系,并对金代河北字书、韵书编纂繁荣局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金代;河北;字书;韵书1 金代河北字书韵书的编纂情况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尽管其存在时间仅120年,但在中国字书和韵书编纂史上却具有可与宋代相媲美的地位。这

    河北科技图苑 2015年6期2015-03-28

  • 《切韵》韵目小注反映的五家分韵之推测
    是一种按韵编排的韵书,分为五卷(以四声分卷;平声分上平声、下平声两卷,韵序相承),分韵193。各韵内再分若干小韵。小韵是以声纽分别开的,所以又称“纽”。小韵头一字下注反切,同一小韵的若干字声韵全同。193韵大约有3600多小韵,即有3600多个音节(包括区别声调)。《切韵》今已不存,可从有关传世和出土文献了解、推求它的有关情况,现在也可根据敦煌一些韵学残卷及《王三》等的分韵及韵目下小注得知《切韵》分韵情况。《切韵》是前有所承的。陆法言《切韵序》说:“吕静《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2015-01-02

  • 《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241《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曹 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241《切韵》系韵书发挥了字书的作用,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并有所创新。后续增补本中注重在形、音、义方面融入著者个人见解,不断补充与修订前人成果,丰富韵书的训释功能。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词汇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上的反映:(1)早期韵书诠释词以单音词为主,《广韵》则使用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双音节词汇。(2)与《说文》作比,韵书与《说文》或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2014-08-16

  • 从“平水韵”到《中华通韵》
    汾)人写的又一部韵书,我甚感惊喜。开卷展读,头脑里产生了一连串关于诗、韵的想法:诗文与音韵有什么关系?“平水韵”在诗词史上是什么地位?《中华通韵》好在哪里?诗词如何实现复兴之梦?等等。无诗不韵 无韵不诗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合辙押韵是诗词歌赋有韵之文的基本特征。它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语音上的回环美,是增进语言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诗必有韵,无韵不成诗,诚如《中华通韵》所言:“韵乃诗之门槛”。远在“诗”“歌”“韵”“律”概念尚未建立的时候,民间就有如“日出而作,

    中关村 2014年5期2014-05-15

  • 再论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的编撰蓝本
    003)再论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的编撰蓝本卢一飞(江苏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并音连声字学集要》是一部明代韵书。该书由明代官员陶承学根据“按行吴中”所得的一部韵书改编而成,成书于嘉靖辛酉年间。该书改编时的原则主要是“扬榷异同,芟繁剔冗”,因而确定其改编的蓝本就尤为重要。根据研究比较,《并音连声字学集要》的编撰蓝本应为《并音连声韵学集成》。《并音连声字学集要》 明代韵书 编撰蓝本明代的韵书大多承袭前人的韵书,《并音连声字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2014-02-09

  • 论四声相承的演变
    须严格做到,至于韵书韵目的四声相承有宽严之分,严格意义上的韵目四声相承与单个字字音的四声相承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一般说来,做到四声叙次相应,韵母相同(入声韵韵尾的发音方法不同,以下谈到入声韵韵母时不再一一说明),我们也认为四声是相承的。单个字字音的四声相承和韵书韵目的四声相承,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后才走向成熟和完善。韵书的出现有几个条件,一是反切的出现和大量使用,二是韵部的区分,三是四声的区分。以四声做纲领来类别字音的体例,是早期韵书的主要形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11-20

  • 明清五种韵书中的射字法
    下明清时期的五种韵书关于射字法的记载为证,按照五种韵书时间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一一解读。一、《戚林八音》的射字法《戚林八音》是《戚参军八音字义便览》和《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声》的合订本,它是一部反映四百年前福州音的闽方言韵书。在《戚林八音·戚参军例言》中提到了“标射韵法”,在射字之前,需先熟记这本韵书的“三十六字母(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釭。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十五声纽(柳边求气低,波他曾日时,莺蒙语出非)”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9-22

  • 闽台漳州腔四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兼论台湾漳州腔韵书《增补汇音宝鉴》音系性质
    有三种漳州腔方言韵书:即《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增补汇音》和《渡江书十五音》。据马重奇考证(2004),它们分别反映了19世纪漳州府漳浦、龙海、长泰三地方言音系。《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发表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比黄谦《汇音妙悟》(1800)晚十八年,五十韵。作者是东苑谢秀岚。《增补汇音》的著者不详,书首有嘉庆庚辰年(1820)“壶麓主人”序,三十韵。《渡江书十五音》的著者、著作年代皆不详,手抄本,四十三韵。1958年李熙泰先生在厦门旧书摊购得,198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1期2013-08-25

  • 《切韵》系韵书中的清浊音相混现象分析
    而成的唐五代一系韵书,所跨时期正是汉语音韵史上最重要的中古音时期。历来对唐五代《切韵》抄刻本的研究,总是着眼于利用它们来补充、参证中古音系。实际上,这些韵书在保持着音系基本一致的情况之下,内部沉淀着不同时期的语音层次。诚如徐朝东在《从例外音切看〈切韵〉系韵书中的语音层次》一文中所述:“即使在非常保守的《切韵》音系代表材料切三、王韵、《唐韵》、《广韵》等中至少存在两个语音层次:一个是保守的《切韵》音系,另一个是代表创新形式的口语语音。”[1]144清浊音相混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8-15

  • 汉语方言文献为基础的晋方言共时历时研究
    与《中原音韵》系韵书、《青郊杂著》系韵书比较,与今中原官话核心地区方言、汾河片方言比较后,得出该韵书音系“反映的是清代平阳府临汾县及其周边地区一带方言”的结论,为该韵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山西北部、中部方言植株个体量词“[puɔɁ]”考》一文在乔全生教授考证晋南“树”读[po]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山西北部、中部各方言点植株个体量词[puɔɁ]的读音和用法,参照多种汉语方言及日汉译音资料所反映的古明母字读为[mb-]声母的事实,从语音演变的特殊规律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韩道昭与《五音集韵》
    上编修的一部大型韵书。它继承了荆氏《五音集韵》将五音三十六声母引入韵书的做法,又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在韵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一、韩道昭其人古代文献中对韩道昭并无确切的记载。人们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其撰写的大型字书《四声篇海》序中的点滴记载。明成化本《四声篇海》前附有韩道昇于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作的序,其序曰:复至明昌丙辰(1196年)有真定校将元注《指玄》。韩公先生孝彦,字允中,……改《玉篇》归于五音,逐三十六母之中取字,最为妙绝。……又至泰和戊辰,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期2013-04-08

  • 中国音韵流变及当前实行“双轨制”的必要性(上)——兼谈皖北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
    争中发展的历史;韵书也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例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历史和发展的观点对当代实行的近体诗的用韵和格律标准进行了探讨,以矫正用韵不规范的现象。音韵;历史;双轨制;平水韵;新韵一、中国音韵流变纵观音韵学的定义,我们借助罗常培先生的说法,“音韵学就是分析汉字或汉语里所含的声、韵、调三种元素,而讲明他们的发音和类别,并推究他们的相互关系和古今流变的”,(罗常培1936)[1]而诗词的格律用韵,正是以音韵学为基础的。1.上古、秦、汉、魏、晋音韵——用韵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8-15

  • 音韵学术语英语翻译初探
    语,比如“韵文、韵书、韵图、韵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等等,且它们常常作为关键词出现在篇章中,但是翻译成英语时,同一个词的翻译五花八门,不够统一,这种情况所引起的后果往往是消极的,会导致读者对这类词的正确认识产生障碍。术语的形式和语义应当是确定的,因此英译句也应当是确定的。英译词如果不统一,人们思维的确切性就无法得到保证,从而限制了他们的认识和研究语言的能力。本文着重讨论汉语“韵母”、“韵文”、“韵书”、“韵图”、“韵类”的含义及英语译名。一、韵母(一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今之词,古之乐?——读《中国古代乐府音谱考源》
    引发宋先生对古代韵书的思考,他认为古代所有“韵书”中的声韵排列,看起来似乎是目录第次,其实是以五声结合十二律的音阶次第。(二)对常规说法的新认识在上述这种设想下,宋先生就关于译谱中遇到的障碍一一重新进行理解,这些理解提供了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待常规性的问题。1.关于韵书的认识今人研究古代韵书之旨要,多从语言、语音及“近体诗”创作的角度着眼,如语言学家从中研究开口韵合口韵,诗学家从中讲求“四声、平、仄”的差异。宋先生对其的研究与今人的看法截然不同,着眼于对于古代

    艺术评论 2011年12期2011-11-21

  • 在Excel表中匹配《广韵》和其他韵书的方法*
    配《广韵》和其他韵书的方法*艾红娟广西大学文学院 南宁 530004说明在Excel表中匹配《韵略易通》和《广韵》的方法,据此可在半小时内查出《韵略易通》中每个字在《广韵》中的所有反切和音韵地位。这种方法与普通查找方法相比,大大节省时间。《广韵》;Excel表;音韵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method of matching Guangyun and other rhyme book in the Excel t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9期2011-10-23

  • 《曲韵骊珠》编例发微*
    《中州全韵》等曲韵书的结构。在小韵的编排上,一反旧曲韵的没有章法,独创了“音阶排序法”和“韵目定序法”。它既继承了以往曲韵书的优点,又针对度曲歌唱的目的做了改革创新,编排巧妙而周密。曲韵骊珠 韵书 编纂体例 音阶排序 韵目定序沈乘麐的《曲韵骊珠》(又名《韵学骊珠》),成书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这部书是专门为唱曲而作的曲韵书,行世以来,被度曲家奉为圭臬,后渐渐成为昆曲界遵奉的经典,数百年而不衰。这固然是因为它的注音析韵准确严格,同时,与它在编纂体例上所

    辞书研究 2011年2期2011-10-19

  • 《洪武正韵》遇冷探因
    》作为明代的官修韵书,“不仅在国都、中原地区得到了刊行,连山西、四川,甚至甘肃这些相对偏僻的地区也得到了刊印”①,足见其影响之远、政府推广力度之大。然而《洪武正韵》在明代所起的作用却和其官修韵书的地位并不相符。它在明代的最大的功用主要是正字而非正音,除此以外,人们更多地将其“束之高阁,不复省视”②。为什么一部官修韵书会遭受如此冷遇?要揭示其中的原因,应该从《洪武正韵》的音系性质及其在韵文检韵时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一《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了《洪武正

    名作欣赏 2011年35期2011-08-15

  • 文献校勘方法
    法。反切校勘是就韵书的注音部分进行校勘,它不管韵书其他方面的内容。总的来说,它与文献校勘有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它与文献校勘又有些不同之处。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将反切校勘方法归纳为三类:1.互证法。这是勘正讹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不同版本的《切韵》系韵书、反映《切韵》音系的韵图、反映同时期语音的音注书等进行相互考证,确定其讹误进行补正。《切韵》流传已久,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韵书数量不少。据周祖谟统计:现在所编録的韵书包括唐五代的

    群文天地 2011年10期2011-08-15

  • 善本古籍《广韵》版本考
    29)中国古代的韵书是按照声、韵、调的关系将汉字组织起来的,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林林总总的韵书中有一部值得华夏子孙骄傲,它就是现存最早且又最为完整的《广韵》。《广韵》实际上是一部用“韵目”分类检字的字典,它完全具备辞书或同音字典的功能。1 《广韵》简介1.1 关于《广韵》《广韵》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是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更早的《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这使得《广韵》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由政府主修

    图书馆学刊 2010年3期2010-05-03

  • 俄藏敦煌韵书考释
    过对俄藏敦煌4种韵书残卷的韵目次序、体例等方面研究后,基本确定ДX2391是《切韵》原卷或者笺注本《切韵》;ДX1267+ДX3109、ДX1372+ДX3703与S.2055是同一种韵书,可能就是长孙讷言的笺注本《切韵》;ДX1466与P.2018非常相似,是《唐韵》类韵书。关键词:俄藏敦煌韵书残卷ДX2391;ДX1267+ДX3109;ДX1372+ДX3703;ДX1466;考释中图分类号:J207.99文献标识码:A目前所见俄藏敦煌文献(藏于俄罗

    艺术百家 2009年5期2009-10-10

  • “鉴别性显著特征方音对照法”在《中原音韵》研究中另辟蹊径
    法借助方音来讨论韵书的基础方音、语音特征的演变规律等问题,大有可倡之处,刘淑学先生对《中原音韵》基础方音的论断正可见此法的功用。关键词:鉴别性显著特征方音对照法 《中原音韵》 理论依据一、 引言《中原音韵》是古代韵书发展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对现在研究汉语史或词曲史,特别是研究普通话语音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用来分析《中原音韵》的方法主要有八种(详见黎新第《20世纪音系研究进程与方法回顾》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这些在近

    现代语文 2009年3期200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