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性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其开门角度与疗效及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
    ,ODLP术后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可达37%~80%[2-4],而关于微型钛板固定ODLP手术中椎板开门角度对手术疗效和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较少引起学术界关注。因此,本研究以本科于2018年3月~2021年3月采用微型钛板固定ODLP手术治疗的106例多节段C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术中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手术疗效和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106例CSM患者均存在典型的CSM临床症状,包括:颈肩部酸痛,四

    颈腰痛杂志 2023年2期2023-05-05

  • 早期颈部静力性抗阻运动对改善颈椎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效果分析
    合术后并发症中,轴性症状非常常见,患者会感到颈部、肩背部长期疼痛、酸胀、僵硬、沉重感、肌肉痉挛等[3]。研究指出,颈椎融合术后辅以康复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4]。本文就早期颈部静力性抗阻运动对改善颈椎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自2020 年7 月至2022 年2月在我院行颈椎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中筛选出124 例进行研究。病例纳入标准:1)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颈椎病,且采用颈椎融合术进行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期2023-02-28

  • 颈椎病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后椎旁肌的MRI 表现
    活动受限为表现的轴性症状,其发生率高达45%~80%,症状可持续3 个月甚至更长[5-7]。目前关于轴性症状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对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椎旁肌MRI 表现的变化,探讨椎旁肌面积变化与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0 例,其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58.7 岁。均由同一专业组医师完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1期2023-02-07

  • 抗阻训练改善颈椎后路术后病人轴性症状的效果
    种术式导致的术后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给病人带来了较大影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其发生率为52.0%~61.5%[2],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颈椎后路手术的综合疗效。轴性症状的概念由Kawaguchi等[3]于1999 年首次提出,是指颈椎术后病人长期出现肩背部及颈项部的慢性疼痛、肌肉痉挛、酸胀及僵硬感,甚至会导致颈椎活动受限,对病人术后恢复和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4]。因此,对于此类病人术后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临床

    护理研究 2022年23期2023-01-09

  • 影响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者在术后仍可发生轴性疼痛而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基于此,我们通过本研究探讨影响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对术后轴性疼痛的认识,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降低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02—2022-02于我院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依据外伤史、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6]且符合相关手术指征。排除既往有脊柱骨折手术史、轴性疼痛史,以及合并疼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6期2023-01-03

  • 颈椎病术后并发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530000)轴性症状又称轴性颈痛或轴性疼痛,是指在颈椎病术后无脊髓症状加重的情况下,患者主观疼痛感受加重或新发颈项部和/或双肩臂部疼痛、僵硬,是颈椎病术后康复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40%~80%[1-2]。近年来,以颈椎退行性变、颈肩部疼痛为主的颈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严重时可出现肢体麻木、瘫痪等。手术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颈部血管神经解剖结构复杂,术中可能对椎板、肌肉、韧带等解剖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10期2022-11-25

  • 经皮椎间盘成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轴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530199)轴性腰痛是常见的一种腰椎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针对轴性腰痛的具体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可能与腰椎失稳、骶骼关节源性疼痛、假关节形成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等有关〔2~4〕。目前,针对轴性腰痛患者主要采用手术、理疗及口服药物治疗等〔5〕。近年来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不断应用于临床,且获得良好效果〔6〕。本文探讨经皮椎间盘骨水泥成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老年轴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广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14期2022-07-30

  • 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夹脊穴电针治疗脊髓性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颈椎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僵硬和沉重感的轴性症状[2-3]。因此,如何缓解术后轴性症状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西医治疗以口服非甾体镇痛药物和加强患者活动锻炼为主,但镇痛药物长期服用存在较多不良反应,效果有限[4-5],因此,目前临床多采用中医疗法。脊髓性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痹症”“痿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术后气血亏虚,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且存在外感风寒的风险,可进一步加重经络瘀阻,导致颈部气血瘀滞,继而出现沉重、麻木、酸胀等症状[6-7]。目前临床多采用电针夹

    中医研究 2022年6期2022-06-22

  • 比较保留C7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和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的Meta分析
    形术可以降低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1-3],然而,改良手术方式在临床疗效方面是否更具优势,是否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目前仍有争议。为了更全面地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笔者基于所有保留C7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以期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1 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由2名评价员检索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RC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2年3期2022-06-18

  • 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原因的研究进展
    系列并发症,包括轴性颈痛、C5麻痹和颈部活动减少等。其中颈部轴性疼痛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以持续疼痛,僵硬、沉重感为典型症状,主要分布在颈区、肩胛周和肩区,以颈区为主。轴性疼痛在坐位或站立位时加重,在仰卧位时减轻。多数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颈肩疼痛,后期症状会逐渐消退,然而,顽固性轴性疼痛可持续10年以上。据报道椎板成形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发生率高达30%~60%[1],是影响患者满意度和相关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轴性症状的原因仍未完全阐明,可能疼痛来源包括术后骨骼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4期2022-02-17

  • 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板“再关门”以及轴性症状等术后并发症,随着微型钛板代替丝线悬吊进行固定支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2-4]。但现有研究关于椎板开门角度对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轴性症状的发生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椎板开门角度大小对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检查及颈椎MRI、CT、X 线片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2)脊髓受压的椎间盘节段不小于3 个;(3)首次接受本病治疗的患

    实用医学杂志 2021年18期2021-10-11

  •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下为差)[3];轴性症状判定:采用日本Tsuji[4]轴性症状评分表(表1),分别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再关门、颈5神经根麻痹、后凸畸形、轴性症状等方面。表1 轴性症状评分(分)2 结果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改良组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62.47±10.03)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平均(57.33±8.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西部医学 2021年8期2021-08-26

  • 基于VAS评分的规范化疼痛管理对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疼痛的影响
    背部疼痛为特征的轴性疼痛,其发病率为5.2%~80%,对患者术后恢复及手术疗效产生了极大影响〔1〕。关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轴性疼痛机制临床尚无确切解释,且对其影响因素缺乏统一认识,多认为其与韧带复合体损伤、背根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2〕。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是临床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基于数字0~10描述疼痛程度,数字越大,则疼痛越剧烈〔3〕。本研究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应用基于VAS评分的规范化疼痛管理,旨在探讨其对术后轴性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4期2021-08-05

  • 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对颈椎融合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轴性症状,具体表现为肩背部或者颈项部疼痛、僵硬、沉重、活动功能受限、酸胀等[3],有些患者甚至可能存在长达数十年,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和手术疗效[4]。所以术后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轴性症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静力性运动属于等长运动,具体是指于关节活动范围内对肌肉或者关节进行牵拉,通过肌静力收缩让肌肉张力得以增强[5]。颈部静力性运动训练则是在颈椎维持中立位的情况下,对椎旁肌肉进行牵伸、抗阻、收缩等运动[6]。本研究将其应用于颈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10期2021-05-26

  • 改良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但研究报道,术后轴性症状有较高的发生率[1],并且恢复周期长,治疗效果差。目前认为手术对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破坏过多是导致轴性症状的因素之一[2]。传统术式不考虑脊髓受压范围均行C3-C7节段手术。临床上发现,部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狭窄部位仅限于C3-C6节段。本研究对这部分病例仅行C3-C6节段手术,并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2017年5月-2018年8月手术治疗的4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9例,女22例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8期2021-05-21

  • 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铰链侧断裂后采用新型棘突悬吊法固定的临床疗效
    以及术后并发症(轴性疼痛、感染、C5神经根麻痹、术后6 个月椎板未愈合)发生情况。JOA 评分改善率(%)=(术后JOA 评分-术前JOA 评分)/(17 分-术前JOA 评分)×100%。根据患者术后6 个月横断面CT 判断铰链侧骨折愈合情况,若椎板铰链处内外层骨皮质均连续连接则判断为骨折愈合;若椎板铰链处内外层骨皮质未连接或仅有内层皮质骨连接则判断为骨折未愈合[6]。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5-17

  •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但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情况依然存在,发生率约为42%[4-5]。改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此进行探讨,以期通过围手术期处理,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1 资料和方法1.1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正规保守治疗无效[6];②颈椎MRI检查示颈脊髓受压节段≥3个;③无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禁忌证;④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排除标准:①颈椎存在畸形或明显生理异常;②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11-02

  • 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关研究报道,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患者多伴有视网膜变性、晶状体悬韧带变长脆弱等病变,相应增加手术难度,且术后容易发生屈光不稳定及囊袋收缩等并发症[2]。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不受屈光介质的影响,可清楚显示眼前节结构、晶状体赤道前的悬韧带及其周围结构,分析悬韧带及其周围组织的相关关系[3]。又有研究指出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可决定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偏移、倾斜甚至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2期2020-05-18

  • 早期颈部静力性运动对颈椎融合术后患者轴性症状的影响
    往不敢随意活动。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是颈椎融合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45%~80%[3]。表现为颈椎融合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长时间的颈部僵硬、疼痛、酸胀、痉挛等症状,导致颈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静力性运动是指在关节活动范围内牵拉关节或肌肉,以增强肌肉张力做肌静力收缩的一种等长运动[4]。颈部静力性运动是颈椎在保持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椎旁肌肉的收缩、抗阻或牵伸运动等[5]。本研究对120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护理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4-30

  • 单开门椎板成形钢板内固定术后轴性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症等,但术后多见轴性疼痛症状,发生率为6%~60%[1]。本研究纳入2016年2月~2018年6月行单开门椎板成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135例患者,探讨术后发生轴性疼痛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纳入标准:(1)诊断为多节段颈椎椎管狭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2)均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术前无轴性疼痛症状;(4)随访6个月以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颈椎肿瘤、结核;(2)既往有颈椎骨折史、手术史;(3)合并颈肩部其他疾病

    颈腰痛杂志 2020年1期2020-03-27

  • 加味身痛逐瘀汤对多节段脊髓性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术后轴性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
    往遗留一定程度的轴性症状,如何减少高发生率的术后轴性症状仍然是困扰患者和医生的一大难题,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办法来预防或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手术方式的改进、内固定的选择及术中解剖结构保护上[3]。然而对于改善CSM术后残留疼痛、麻木等症状和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西医治疗手段有限,以口服非甾体镇痛药物和康复锻炼为主[4]。这些年中医药治疗在颈椎术后的应用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及肯定,在临床、实验研究中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为了探讨加味身痛逐瘀

    陕西中医 2020年1期2020-01-14

  • 科普
    ,青少年近视都是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过正常发育长度导致远处物体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视网膜成像模糊形成近视),基于目前的医疗技术,轴性近视不可逆转,只能控制发展。近视而不戴眼镜,必然导致眼睛过度调节去努力看清楚,其结果只能使眼调节痉挛,视力疲劳加重,进而促进近视度数不断加深。孩子发生近视的年龄越小,意味着他发展成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而一副及时又合适的眼镜对控制近视十分重要。发现儿童近视,及时到医院验光配镜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视疲劳,再通过改善用眼习惯,近距

    中学时代 2019年10期2019-11-13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椎板扩大成形术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
    持续疼痛为特点的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成为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2%~80%[2],严重影响手术疗效。有学者[3]认为术中对颈后肌肉及韧带复合体的保护可以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因此,改良的椎管扩大成形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本资料采用保留C2、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结合早期功能锻炼,以期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7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8期2019-09-17

  • C3椎板切除并重建C4-7棘突的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在着诸多问题,如轴性疼痛症状(axial symptoms,AS)、术后开口侧的再关口、颈5神经根麻痹、颈椎节段失稳、颈椎活动度减少等等[5-11]。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之争仍在继续,但对于多节段狭窄多数医生倾向于后路,随着多次改良,保留颈2棘突处的半棘肌附着称为多数医生的选择[12-15],术后合并症逐步减少,但仍有一些轴性症状顽固存在。因此,在保持颈椎稳定性和活动度的前提下,如何能减少术后合并症,更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能否在改良的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7-25

  •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曲度指数变化;④轴性症状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JOA评分(17分制)等指标。其中,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神经根麻痹,脑脊液漏,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JOA评分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17-术前)×100%。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围手术期两组CSM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长

    颈腰痛杂志 2019年3期2019-06-19

  • 面向药物不良反应发现系统的多源数据融合研究
    形成了层级的、多轴性的、更为全面的、按系统器官分类的症状库。本文的研究内容强化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现与呈报系统的设计性能,使其具有从电子病历涵盖的不良反应信息中得到对应的疾病术语及医学术语表示的能力,并可通过筛选得到不良反应所涉及的系统器官类别。多源异构是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之一,多源数据融合成为了大数据分析处理的关键环节,多源数据融合也成为大数据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与热点方向[1]。本文所涉及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通过对相同领域但不同结构的数据集的融合,提高数据集的完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19年2期2019-05-16

  • 光与近视研究综述(一)
    分为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5]。根据近视的定义,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6]。折射光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可能是因为屈光系统(主要是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度过大,也可能是屈光系统到视网膜之间的距离(眼轴长度)过长。因此,按照屈光成分,近视可以分为屈光性(角膜屈光度过大)和轴性(眼轴长度过长)近视。对于这两种近视,引起它们的成因是不同的。2.1 屈光性近视人眼屈光系统主要为角膜和晶状体。在正常人眼中,视远和视近

    照明工程学报 2019年6期2019-01-12

  • 轴性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度数误差研究
    江 212001轴性高度近视是一种由于眼轴异常变长,与眼屈光力不匹配导致的近视,通常认为眼轴大于26 mm才能称之为轴性高度近视[1]。轴性高度近视患者随年龄增加,白内障成为其危害视功能的并发症之一[2]。与屈光指数性近视和正常人相比,轴性近视患者的眼轴明显增长,眼底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值加大,影响植入晶体的度数选择,从而导致屈光度数误差。SRK/T和Haigis两种人工晶体度数计算公式都拥有更

    中外医疗 2018年27期2018-11-13

  •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术中恢复椎间隙自然高度对术后疗效的影响
    的恢复情况与术后轴性症状、颈椎曲度、邻近节段退变、神经功能等具有一定相关性[6-8]。但是目前对于椎间隙高度恢复的标准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对100名健康志愿者颈椎椎间隙高度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椎间隙高度与C2/C3椎间隙高度的比值,然后对在本院接受短节段ACDF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进行分析,探讨椎间隙高度恢复与轴性症状、神经功能等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颈椎各间隙自然高度与C2/C3椎间隙高度比值的确定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拍摄颈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5期2018-11-02

  • 综合治疗对颈椎术后轴性症状及软组织张力的影响*
    海 200437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是由 Kawaguchi首先提出,是指患者在颈椎板成形术后出现长期的颈项及肩背部疼痛,伴有酸胀、僵硬、沉重感和肌肉痉挛等症状[1-2]。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术后颈肩痛及僵硬,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轴性症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术后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轴性症状属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气滞血瘀,闭阻经络,应以疏通气血经络为治疗原则,治当活血行气、祛瘀定痛、舒筋活络[4]

    西部中医药 2018年6期2018-09-11

  • 颈后路单开门保留颈7韧带复合体并造“穹窿”减压的术后比较研究
    );A组术后术后轴性症状出现时间显著迟于 B 组(P<0.05),且初始的轴性疼痛显著轻于B 组(P<0.05)。两组 6、12个月时的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和颈椎活动度等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s)表1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s)A组 B组 P值术前JOA 评分 8.5±1.9 8.9±1.3 0.82颈椎活动度(°) 33.7±10

    颈腰痛杂志 2018年4期2018-08-08

  • 单开门术中锚定法与Arch钛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1.5 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以P2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等情况;术后随访25-31个月,平均26.4个月。相关指标对比如下:2.1 围手术期指标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内容。表2 两组CSM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2.2 JOA评分改善率对比

    颈腰痛杂志 2018年3期2018-07-04

  • 颈椎手术患者护理中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
    3 观察指标两组轴性症状比较结果。判定标准[2]:优秀:颈部无异常;良好:着凉或过度劳累后出现轻微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也无需服用止痛药;一般:轴性症状不时出现,对日常生活工作存在影响,需服用止痛药;差:症状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服用止痛药效果不明显。轴性症状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1.4 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SPSS 20.0统计处理文中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对照组轴性症状优良率为8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7期2018-05-02

  • SLAC术式的改进及疗效评价
    中C5神经麻痹,轴性症状等日益成为研究重点。双开门的黑川法经田伟教授改进定型为SLAC(spinous process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术式即棘突纵劈珊瑚人工骨植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为减少轴性症状发生,进一步为改进保留伸肌装置的SLAC-Ⅱ术式[1]。C5神经根麻痹是指术后发生的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瘫痪,但脊髓原有症状没有加重。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麻木、迟钝,

    当代医学 2018年11期2018-04-19

  • CSM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预后分析
    开门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预后分析巩 腾1,2,苏学涛1,夏 群1,王景贵1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ten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后,影响术后颈肩轴性痛(postoperative axial pain,PAP)病程长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2至2010-02,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市天津医院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联合连续节段开门侧Centerpie

    武警医学 2017年11期2017-12-20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单开门成形术后轴性痛相关诱发因素研究
    症单开门成形术后轴性痛相关诱发因素研究巩腾1,2,苏学涛1,夏群1,王景贵1(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脊柱科,天津 300162;2.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mutiple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tiudinal ligament,MOPLL)患者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痛发生特征、病理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单开门椎板成形和连续节段Ce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11期2017-12-13

  • ARCH钛板应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近期疗效
    能改善情况及颈椎轴性症状,并进行JOA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8.6±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4.0±3.1)分,平均改善率68.2%±13.5%。2例术后发生颈部轴性症状,VAS评分分别为3分和2分。患者骨性愈合时间 3~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患者均未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结论应用ARCH钛板固定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疾病操作简单,固定牢靠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11-15

  •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时颈椎总活动度及轴性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有升高趋势;改良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颈椎病;改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颈椎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慢性病,颈后路单侧椎管扩大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是目前临床上一种经典的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方式,自Hirabayashi在20世纪70年代描述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11-02

  • 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
    痛丸治疗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赵继荣1赵生鑫2△张海青1赵 宁1慕向前1朱 宝2马 同2(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20)目的 观察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腰椎术后轴性下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消定膏联合杜仲腰痛丸治疗,对照组采用云南白药气雾剂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2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9期2017-09-28

  •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和疗效分析
    经功能改善情况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于术后1、3、6、12个月,由独立的评估人员进行严格随访,对手术整体疗效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改良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方面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改良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改良组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轴性症状;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sis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7年4期2017-09-03

  •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后巩膜葡萄肿患者眼轴的测量
    ·临床研究·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后巩膜葡萄肿患者眼轴的测量龙波 赵国平目的 比较研究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后巩膜葡萄肿患者的眼轴测量方式。方法 纳入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有黄斑区后巩膜葡萄肿的患者进行研究,共48例(72只眼),分别采用IOL-Master、注视下接触式A型超声和普通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其眼轴,并依据IOL-Master测量值将眼轴分为A段(26.0~28.0 mm)和B段(≥28 mm),比较各种方式测量下眼轴的差异。结果 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8-27

  • 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在颈椎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式对颈椎手术患者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颈椎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颈椎手术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年的轴性症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出院时,实验组轴性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PDCA循环; 护理管理; 颈椎手术; 轴性症状; 生活质量; 满意度目前,颈椎疾病的发生逐渐增多并趋于年轻化,主要是由于人们姿态不正且未引起较多关注而引起[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14期2017-07-21

  • C6棘突形态的临床意义
    较为理想,但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2%~61.5%,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并发症之一[2]。目前轴性症状困扰着骨科医生,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虽然预防措施很多,但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仍然很高。因此,如何降低颈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仍是骨科医生追求的目标。C2棘突相对长且粗大,是颈后肌群附着的主要部位;破坏C2的肌肉附着,容易导致轴性症状出现;这是共识。尚存争议的是C7、还是C6与C7的棘突是另一个颈后肌群附着的主要部位。一般情况下C7棘突相对长且粗大,但部分C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06-29

  • C3~C6与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对比
    颈椎活动度、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脊髓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和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3~C6与C3~C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疗效相当。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目前被应用最多的术式是C3~C7与C3~C6术式,但两种术式的疗效还存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3期2017-04-10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度过大可导致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上升,开门角度过小则减压不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差,对于合适的开门角度目前尚无“金标准”。该术式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和再关门,术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规范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开门角度;手术并发症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突出、骨赘形成、小关节及黄韧带增生肥厚等造成脊髓机械性压迫,此外颈椎退变引起的

    山东医药 2017年27期2017-04-05

  • C3~6节段单开门椎板成形联合C7穹窿减压对术后轴性痛的影响
    7穹窿减压对术后轴性痛的影响杨 挺, 陈 刚, 夏建龙, 蔡 平(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轴性痛; 改良JOA评分; 颈椎;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颈椎单开门成形术作为能够避免因颈椎板切除术引起的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首先是由Hirabayashi[1]提出,其具有相对安全性和较低的并发症率。但是,根据其常规的C3~7手术范围,报道[2-3]称,此类手术有较高的术后轴性痛发生率,可高达30%~60%。椎板成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3期2017-03-15

  • 颈围领使用时间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
    Cobb角丢失、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术后门轴侧融合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的疗效,对两组颈围领使用时间不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近期与远期JOA评分、Cobb角丢失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曲度得到良好的维持;同时术后A组出现轴性症状患者(5例)比例明显小于B组(12例)(P颈椎病;颈围领;椎管成形术;轴性症状【DOI】10.3969/j.issn.1002-0217.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14

  • 益气活血方治疗颈后路术后轴性痛的临床观察
    方治疗颈后路术后轴性痛的临床观察周陈西夏建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00)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颈后路术后轴性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颈后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中药组服用自拟益气活血汤,对照组予口服塞来昔布,治疗4周,分别于服药后1周、2周、4周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及颈椎功能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5期2016-08-29

  • 红外偏振光治疗空军飞行人员轴性颈痛的疗效观察
    治疗空军飞行人员轴性颈痛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比较推拿+牵引、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和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对空军飞行人员轴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轴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人。Ⅰ组(推拿+牵引),采用推拿、牵引疗法,1次/d,7 d为一疗程;Ⅱ组(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组),给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1次/d,7 d为一疗程;Ⅲ组(红外偏振光组照射组),给予红外偏振光治疗,1次/d,7 d为一疗程。3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病情改善情况,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4期2016-07-31

  •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
    椎管再狭窄以及“轴性症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微型钛板技术[3]逐渐成熟,微型钛板安装方便,且固定牢靠,可提供有力支撑,并能有效保护其下方的硬膜,促进门轴侧骨缺损处的骨性愈合,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本研究将微型钛板用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均于术前行颈椎CT、MRI检查确诊,且经X线检查显示存在

    山东医药 2016年3期2016-04-06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的疗效
    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的疗效王素景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的疗效。方法86例(110眼)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均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45%(17/110)。结论超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可促进其视力恢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7期2016-01-26

  •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
    再狭窄及术后顽固轴性症状等并发症。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倡使用微型钛板固定维持开门状态。本文旨在比较传统丝线悬吊法与微型钛板内固定法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应用中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12年2月,我科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52例,均采用C3~C7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其中22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法(微型钛板组),30例应用传统丝线悬吊法(丝线悬吊组)。微型钛板组男14例,女8例;年龄48~72岁,平均(59.1±6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4-26

  • 颈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例患者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1例糖尿病患者伤口延时愈合。结论颈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钉棒内固定增强了颈椎稳定性,减少了轴性症状的发生,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脊髓型颈椎病;轴性症状;钉棒系统;并发症颈后路减压是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手术方法,其主要适用于脊髓多节段受压、严重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以及前路手术术后疗效不佳者,单纯的全椎板减压因术后出现颈椎不稳定而一度被摒弃,随

    海南医学 2014年10期2014-04-02

  • Twinfix 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
    部活动减少及顽固轴性症状等缺点而限制了其推广。近年来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且疗效满意的改良单开门术式成为研究热点[2-4]。2008年3月~2011年3月,本研究采用Twinfix 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2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传统单开门术相比,早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传统单开门组(传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5~74 岁,平均(65±5)岁。均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RI 显示:3个节段受压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8期2013-09-14

  • 传统单开门术式对颈椎术后轴性症状影响的临床观察
    于术后出现的颈部轴性症状以及术后关门等情况,针对门轴固定等方式不断更新,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9年12月因颈椎管狭窄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单开门手术患者发现,应用传统缝合关节囊方法与应用侧块螺钉锚定方法病例的术前术后JOA评分及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术后效果及轴性症状发生率差异不大,依然可以作为一种术式选择。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在2008年2月~2009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5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

    吉林医学 2013年15期2013-04-02

  • 不同类型近视眼高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性质不同改变分为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曲率性近视是屈光性近视中的一种,是由于角膜面或晶状体面的曲度增强而形成的近视[2]。国内外针对这些不同结构异常近视类型的比较研究少见报道。为将研究细化,我们选择因角膜曲率增大形成的前段异常为主的近视与因眼轴增长形成的后段异常为主的近视利用波前像差技术进行对照分析,以了解眼的不同结构变化对视功能的影响,探究不同类型近视波前像差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完善波前像差在人眼视功能方面的研究,并探寻高阶像差可能会较为明显的人群特质,为

    眼科新进展 2012年11期2012-11-13

  • 椎板支撑钢板对颈椎单开门轴性症状的影响
    泛应用,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病例也越来越多[1]。为探讨轴性症状的发生机制,笔者对ELAP中应用缝线悬吊固定技术和辅以椎板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探讨椎板支撑钢板固定对颈椎单开门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1年2月行ELAP的患者,分为两组,采用缝线悬吊固定技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1例为A组,缝线悬吊辅以椎板支撑钢板固定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为B组。入选标准:①均为脊髓型颈椎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0期2012-09-13

  • 轴性疼痛及颈后路单开门术式改良的研究进展
    31)·综 述·轴性疼痛及颈后路单开门术式改良的研究进展孔凡磊,聂志红,侯市宾(邢台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河北 邢台 054031)颈椎轴性疼痛是一种常见但缺乏特异性定位特征的主诉。颈部疼痛常伴有肩部及上肢的放射痛,但是多数并不符合神经皮节分布。在现代社会中,颈部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变得越来越高,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颈椎手术的广泛开展应用,轴性症状这一常见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其主要发生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

    海南医学 2012年13期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