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子

  • 甘子的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522000)余甘子,又名油甘、滇橄榄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果实,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广泛分布。我国是余甘子的主要产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余甘子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研究表明余甘子维生素C 含量超过1.6 g·kg-1,超过柑橘类水果维生素C 含量的5 倍[1]。余甘子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同时富含多糖、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开发前

    现代食品 2023年21期2024-01-29

  • 惠安县余甘子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文/ 庄冠雄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小乔木或灌木[1],果色碧绿,圆形或椭圆,富含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我国首批药食同源植物之一。余甘子果实是一种低能量、高膳食纤维、富含钙质及维生素、低钠高钾的水果[2],营养价值较高。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余甘子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和免疫调节的功能,可预防高脂血症、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常见疾病[3]。余甘子是福建省特色水果,惠安县的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具福建省首位。惠安县余甘子栽培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9期2023-12-17

  • Spontaneous isospin polarization and quantum Hall ferromagnetism in a rhombohedral trilayer graphene superlattice
    hao Gan(甘子钊), and Jianming Lu(路建明),‡1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esoscopic Physics,School of Physic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2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3University of

    Chinese Physics B 2023年11期2023-12-02

  • 甘子对肥胖大鼠的安全性评价
    100089)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也叫油甘子、滇橄榄、牛甘果及回甘子等,属于大戟科叶下珠属,是药食两用的传统药材[1],作为一味重要的传统民族药被载入1974年版《云南省药品标准》,1978年版《藏药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被广泛应用于我国中医药、民族医药及保健食品[2-3]。其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消化不良、慢性肝炎、高血压、肥胖症、热性水肿和尿频等[4]。余甘子含有丰富的多酚、没食子酸、多糖等活性成分,作为抗氧化、护

    食品工业 2023年10期2023-11-07

  • 中药余甘子对猪腹泻病原菌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此,本研究采用余甘子等藏药来探讨中药治疗猪腹泻病的作用,以期寻找到更加有效的办法来防治猪腹泻病,满足生猪饲养业发展的迫切需求。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中药余甘子、诃子、螃蟹甲、多刺绿绒蒿购自西南中草药批发市场。参试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ETEC)为四川某猪场分离纯化而得。1.2 中药制备方法1.3 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1.3.1 药物贮存液制备根据提取药物溶解性等特点确定其浓度,并在4 ℃环境下保存备用。1.3.2 培养基猪霍乱沙门氏菌、大

    畜禽业 2023年9期2023-10-27

  • 响应面法优化余甘子汁澄清工艺研究
    611731)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俗称油甘子、印度醋栗,是大戟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1-3]。余甘子营养丰富,含有钙、维生素C、矿物质等成分[4]。现代研究表明,余甘子具有保肝、抗糖尿病、 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5-8]。目前,余甘子主要被加工成饮料、蜜饯、糖果等产品[9]。而较常见的加工方式是将余甘子榨汁,但在果汁的贮藏过程中,由于部分悬浮物和大分子物质的存在,果汁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极易出现沉淀[10-11]。针对这一问题,

    中国调味品 2023年9期2023-09-11

  • Labor Is the Most Glorious
    甘子涵“Labor is the most glorious.” My mother taught me this slogan(口号) when I was young. Previously(过去), I only recited it, but today I really gain joy from labor.I have no written homework today, so I plan to make my bed. First, to

    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 2023年5期2023-05-26

  • 甘子金银花复合饮料的研制
    52100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大戟科落叶小乔木,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等国家。作为中草药常见的药食同源资源,余甘子在我国多分布于广东、海南和广西地区,其果实肉质,球形,成熟时呈赤黄色或淡黄色,可以生吃,也可用糖或盐腌制后食用,它具有去油、助消化、化痰、润肺清嗓、生津消渴之功效[1-2]。古人常用余甘子果实治疗消化不良、胃腹痛、感冒、牙疼、咽喉痛,疝痛、痢疾、咳嗽等疾患。现代医学试验显示,

    食品工业 2023年3期2023-03-29

  • 甘子精深加工现状、难点及对策
    361021)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又名油甘子、庵摩勒、滇橄榄等,属于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中唯一可鲜食的水果,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亚热带省份[1]。余甘子品种丰富,被记载在册的有玻璃余甘、凤珠余甘、白玉甜余甘等[2],果皮较薄,果实饱满,口味酸涩但回味甘甜,“余甘”二字也因此得名。余甘子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在余甘子维生素总量中有较大的占比。有研究表明,余甘子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2期2023-02-14

  • 不同产地、不同提取方法对余甘子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510006)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是一种热带、亚热带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球属(Phyllanthus),果实呈球形,浅绿色,光滑而坚硬,俗名滇橄榄、油甘子、庵摩勒、庵婆罗果、喉甘子等,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印度和中国产量最高,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1]。余甘子果实可加工制作成营养保健品、药品、饮料、喉片等,具有清热止咳、健

    食品工业科技 2023年2期2023-01-13

  • 中国余甘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99)0 引言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是分布在中国南方的特色经济树种,为大戟科叶下珠属热带、亚热带落叶小乔木,又名滇橄榄(云南)、油甘(柑)子、山油甘(广东)、安(庵)摩勒(乐)(福建)[1],主要分布在华南(两广)、东南沿海(福建)及西南(云贵川)各省,是首批列入中国“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中药材,在中国作为中药使用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在南方作为水果食用也有几百年的记录[2]。余甘子作为中药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32期2022-11-28

  • 响应面法优化余甘子果渣没食子酸的提取工艺
    611137)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的果实,主要生长于亚洲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1-2],也是具有特色的药食同源品种与经济作物。现代大量研究证明,余甘子具有大量的多酚、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活性成分,并具有预防肿瘤、降血脂、降血糖、抗菌消炎及其他多种人体特殊的生理功能[3-5]。余甘子中的主要药用生理活性物质成分中又以没食子酸含量居多,研究已证明没食子

    食品工业 2022年11期2022-11-28

  • 甘子的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
    51061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的果实,原产于印度,是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南亚、中国、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地区[1-2],在我国又名为油甘子、滇橄榄、余甘果、庵摩勒等。余甘子果实肉质丰满,呈扁圆形,有深棱纹,果皮黄绿色,酸甜微涩,回味甘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鲜食、加工以及药用[3]。余甘子在我国已有1 800 多年的栽培历史,种质资源丰富,在广东、广西、福建、贵州、云南、海南等地均

    广东农业科学 2022年7期2022-11-19

  • 基于多酚质量传递规律视角下的余甘子质量标准研究思路
    610072)余甘子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的成熟果实,是我国西南地区特色药食同源品种。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口干、咳嗽[1]。余甘子风味独特,初食苦涩,回味甘甜,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活性物质,营养丰富,保健功能显著,在降糖、调节血脂代谢、预防牙龈炎等方面作用突出[2]。目前,以余甘子入药的中成药近80种,相关专利(中国)超过3 00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9期2022-11-19

  • 甘子多酚纯化工艺研究及组分分析
    130000)余甘子又称为庵摩勒、望果、久如拉等,是大戟科落叶灌木的干燥果实[1],作为药食同源的材料[2],含有氨基酸[3-4]、油脂[5]、糖类物质[6]、维生素[7]及多酚类物质[8]。其中多酚类物质包括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诃子林鞣酸等[9-11],具有抗癌、消炎、抗菌等作用。余甘子多酚经超声提取后,纯度较低,对其后续研究影响较大,需进行纯化处理,而大孔树脂作为吸附分离介质,具有吸附性好、稳定性高、可再生等优点,在工业脱色、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21期2022-10-31

  •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解余甘子汁的工艺
    611137)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大戟科叶下珠属余甘子的果实,又名“滇橄榄”[1-2],是主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机酸、糖类、蛋白质的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3]。研究表明,余甘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维生素C、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衰老、抗癌、抗炎、抗菌、降血压、降脂减肥等作用[4-6]。余甘子中含有果胶质、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等物质,导致余甘子的果肉不能在经过一次压榨后充分破碎,出汁率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19期2022-10-18

  • 甘子的本草考证及其现代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烨,龚普阳*余甘子的本草考证及其现代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李雪冬1,潘烨华1,田雨闪2,杨 烨3,龚普阳1*1.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 3. 贵州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余甘子为药食两用的传统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及多民族医药中具有广泛且悠久的应用历史。不同医药体系、民族、地域及时期对余甘子的药用方式及功效认识存在差异。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考证,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余

    中草药 2022年18期2022-09-20

  • 采后褪黑素处理对余甘子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英卿摘  要:余甘子( L.)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的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在中国也被列为药食两用的水果,具有营养丰富,保健价值突出的特点。然而采后余甘子果实易发生失水皱缩、腐烂变质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其商品价值。褪黑素(melatonin)是一种小分子吲哚胺类物质,在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其在植物中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在植物的抗逆抗病中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采用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处理果蔬可以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有效延缓果蔬腐败变质,提高采后耐贮性。为

    热带作物学报 2022年6期2022-07-21

  • 海南岛余甘子野生资源分布调查及现状分析
    57110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别名油柑、庵摩勒、余甘、油甘子、滇橄榄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十余米,花期为7 月~10 月。余甘子分枝能力强,根系发达,主根有极强的穿透性,能扎入地下4m~5m,耐贫瘠、耐干旱,能适应瘠薄地区栽培[1-2]。中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四川等地,人工种植多集中在广东和福建两地[3]。目前关于海南岛内余甘子分布情况鲜有报道。为了更好地收

    热带林业 2022年1期2022-07-09

  • 基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网络药理学的余甘子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和网络药理学的余甘子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陈静梅1, 2, 3,郝二伟2, 3, 4,杜正彩2, 3, 4,李思维1, 2, 3,王星圆1, 2, 3,侯小涛1, 2, 3*,邓家刚2, 3, 4*1.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2.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200 3.广西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 4.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

    中草药 2022年5期2022-03-03

  • 甘子多酚对油炸方便面品质的影响
    戟科乔木的果实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是我国药食同源植物品种之一[3],在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份的亚热带地区都有余甘林分布[4]。余甘子多酚(EP)是余甘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且含量丰富[5]。产于广东惠州、四川凉山、云南楚雄等地的野生余甘子干果中多酚含量均在200 mg/g以上[6-7]。余甘子多酚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用于食品加工[8]。REDDY等[9]将余甘子多酚用于饼干生产,对加工和贮存过程

    食品工业科技 2022年3期2022-02-11

  • 甘子果核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53220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别名喉甘子、庵罗果、牛甘果等,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等地区,其果实入口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1-3]。余甘子果实具有清热利咽,生津止渴,润肺化痰等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咽痛、白喉、烦热口干[4-6],降糖、调节血脂代谢等作用显著[7]。余甘子是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且在17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8],为药食两用植物。目前

    中国酿造 2021年10期2021-11-10

  • 酸性电解水处理对余甘子采后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100083)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落叶小乔木,又名油甘子、滇橄榄、庵摩落迦果等,原产于印度、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和四川等省区的丘陵、山地等地带[1-4]。余甘子的鲜果质地爽脆,刚入口时稍感酸涩,但其回味甘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等,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保肝护肝、保护心血管、降低血糖和预防肿瘤等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年20期2021-11-04

  • 不同产地的余甘子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含量测定
    510665)余甘子是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1]。余甘子提取物是以余甘子为原料,经水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序制成的提取物[2]。余甘子提取物中含有没食子酸、鞣花酸等成分[3-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余甘子提取物具有提高免疫力[6]、抗氧化[7]、辅助保护肝损伤[8-9]等作用。目前在国内外未有余甘子提取物的官方质量评价方法[10]。本研究建立了余甘子提取物的没食子酸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不同产地

    现代食品 2021年14期2021-09-01

  • 甘子中有效成分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651300)余甘子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nanthusLinn.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的成熟果实[1],俗名橄榄子、油甘子、滇橄榄。余甘子源产于缅甸和印度,现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在中国的产量较多[2]。余甘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性凉,味酸、涩、甘,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消食健胃等功效[3]。现代研究表明,余甘子具有抗菌消炎[4]、

    江西农业学报 2021年7期2021-07-30

  • 不同品种油甘子果实营养成分评价
    529231)油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热带果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和台湾,以及印度、马来西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1]。油甘子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含有12种维生素、16种微量元素、16种氨基酸、有机酸、蛋白质、糖类等[2],具有保肝、抗癌、健胃、抗诱变、抗衰老等多重药用保健功效[3—4]。目前有关油甘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果实各营养成分测定、果实品质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1年2期2021-07-20

  • 新茶饮中余甘子原料的安全监管
    ,新茶饮企业以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为原料开发的余甘子新茶饮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导致市场上余甘子原料价格快速攀升,余甘果、柠檬的价格较往年增长2~4倍[1],刺激了余甘子种植和初加工产业的发展。但在余甘子原料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标准不完善、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本文对影响余甘子原料质量的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余甘子原料的安全监管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1 余甘子原料食品安全现状余甘子是大戟科叶

    现代食品 2021年12期2021-03-30

  • “热农1号”余甘子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50201 )余甘子又名滇橄榄,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故名“余甘子”。因余甘子果实中维生素C的高含量、高稳定性和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高度阻断性,并富含氨基酸、有机酸、酚酸、鞣质、果胶等营养物质,兼具药食两用[1-2],是传统藏药之一。余甘子所含SOD活性物质具有耐热、耐贮藏特性,并具抗氧化、抗衰老等特性[3],在食用、药用等诸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余甘子起源于亚洲热带区域,因其植株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较好的水土保持功效,在我国南部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1期2021-02-05

  • 甘子贮藏与加工研究进展
    36200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又名Amla,生长在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的果实[1],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等省份[2]。余甘子形状为扁圆形,直径为5~10 cm,单果重量在8~15 g左右。余甘子营养物质丰富,如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12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含量比猕猴桃高出3~5倍、含有18种氨基酸、16种微量元素[3]。化学成分有没食子酸、鞣花酸、

    食品工业科技 2021年11期2021-01-21

  • 甘子药理作用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541012)余甘子也叫油甘子、滇橄榄、牛甘果及回甘子等,属于大戟科叶下珠属,是一种药食两用型经济资源植物。余甘子具有较佳的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抗氧化、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及肝脏健康等作用。余甘子中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的活性物质,是联合国卫生组织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1]。祖国医学认为,余甘子味涩、酸、甘,归胃经和肺经,具有生津止咳、消食健胃及清热凉血等作用,适用于治疗喉痛口干、咳嗽、腹胀、消化不良及血瘀等证。余甘子属于清热解毒类中药,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12期2020-12-13

  • “拍马屁”也是体力活
    流的七品芝麻官叫甘子布,其实他也算博学多才之士,可惜官运不行,起点即巅峰,混了多年也没晋升的迹象,愁出了一身的病。这病来得太不是时候了,因为这年武则天要去嵩山封禅,按惯例,文武百官表现的机会来了——凡是能靠歌功颂德、溜须拍马讨得皇帝欢心的,都有可能获得封赏。这对官瘾极大的甘子布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于是,卧病在床的他决定拼死也要赶上这趟“仕途快车”。甘子布的出行方式很特别——把自己牢牢地捆在驴车上,时刻紧跟皇家队伍的步伐。等赶到嵩山时,他的小半条命都快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45期2020-12-07

  • 甘子果冻加工工艺
    王建超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株属落叶乔木。在我国栽培约有1800年的历史,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台湾等地区。余甘子果实风味独特,初食酸涩后回甘,含有大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鞣质、维生素C、黄酮和多糖等营养物质,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但余甘子鲜果口感酸涩,且加工产品类型不足,制约了余甘子产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开发余甘子深加工产品,丰富余甘子产品类型,充分发挥余甘子营养优势十分必要。余甘子果冻的制作工艺,以提

    农村百事通 2020年16期2020-09-21

  • HPLC测定余甘子茶中3种多酚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511400)余甘子是一种亚热带植物[1],源于缅甸和印度,现在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在中国的产量相对较多,被列为我国“药食同源”的品种之一[2]。余甘子富含多酚、维生素、多糖、有机酸等多种活性物质[3-5],其中最具有特征的成分是多酚,约占余甘子的20%左右,主要有效多酚成分有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柯里拉京(Corilagin,CO)、鞣花酸(Ellagic acid,EA)等[6-8]。近几年大量文献报

    食品工业科技 2020年13期2020-07-20

  • 酶法提取余甘子总多酚的研究
    611137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常用藏药,同时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位列国家卫计委首批药食同源中药名单。其含有没食子酸、鞣花酸等多酚类主要药用成分,具有降血糖、抗氧化等药理活性,在糖尿病、肝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因此,藏医药经典著作《蓝琉璃》记载“治尿频”,《晶珠本草》记载“治赤巴病”[2-3],在三果汤、十八味诃子利尿丸等藏成药中应用[4-5]。目前,余甘子多采用传统溶剂提取法[6-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3期2020-05-07

  • 甘子多酚的化学组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510440)余甘子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热带果树,广泛种植于我国南部,以及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1]。余甘子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酚类、多糖类、黄酮类、三萜类及各种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同时对肝脏、胃黏膜、心脏和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2-5]。由于传统医学的应用及现代科学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余甘子及其活性成分在食品、营养品及个人护理品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余甘子多酚是对

    食品工业 2020年10期2020-04-17

  • 甘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提升的研究进展*
    611930)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的干燥成熟果实,是我国藏医药和印度传统医学中的常用药材。余甘子又名摩勒,《新修本草》记载余甘子主风虚热气,而《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主补益、强气力。现代中医药认为,其性凉,具有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渴作用,目前已被开发为余甘子喉片,用于燥热伤津引起的咽喉干燥疼痛。现代研究表明,余甘子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抗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但目前对余甘子的质量控制多以单一成分含量为

    中国药业 2020年7期2020-01-11

  • 甘子新品种‘盈玉’的品种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①
    65130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又名油甘子、滇橄榄、回甘子、牛甘果,是一种生长在中国亚热带、热带部分地区,特别是干热河谷地区的落叶小乔木。余甘子富含鞣质、酚酸、维生素C、黄酮、果胶、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和SOD等成分,是一种传统藏药。医学证明余甘子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脂血压等作用[1],余甘子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2]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8期2019-09-19

  • 重要食药同源植物余甘子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
    650224)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是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从喜马拉雅山到斯里兰卡、马六甲海峡以及中国南部等广大地区[1]。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食药同源经济树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2]。其叶片、茎皮、根和果实因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如维生素C、鞣质、羽扇豆醇、没食子酸、余甘子酚和超氧化物歧

    植物研究 2019年2期2019-03-19

  • 新品种余甘子盈玉和糯种的果实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67550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油柑属)植物,果实初食味酸涩,回味甘甜爽口,所以称其为余甘,别名有油甘子、牛甘子、滇橄榄、庵摩勒及喉甘子等,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台湾、四川及贵州等8 个省区,作为药食两用植物,余甘子同时也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3 种保健植物之一[1-2]。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余甘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多酚、蛋白质、黄酮、维生素等营养成分[3-5],具有

    食品科学 2019年2期2019-01-28

  • 云南野生余甘子保护及开发利用
    05)0 引言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又名滇橄榄、油甘子等[1],同时具备食用和药用功能[2],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热带经济树种,在现阶段系统总结回顾云南干热河谷余甘子的保护和利用现状,对有效保护和利用余甘子种质资源,制定余甘子可持续发展策略有着积极作用。余甘子在藏药和古代印度医疗体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利用历史,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富含维生素C、类黄酮、单宁、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有效成分,在糖尿病、癌症、溃疡及贫血等疾病治

    农学学报 2019年9期2019-01-04

  • 甘子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抗衰老作用
    130012)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是我国少数民族的常用药材[1], 具有抗炎、 抗氧化、 降压、 补益等多种生物活性, 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2].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 简称线虫)是一种无毒无害、 可独立生存的线虫. 因其个体小、 生命周期短、 繁殖迅速等特点, 常作为模式生物广泛应用. 线虫经历4个阶段的幼虫期(L1,L2,L3,L4)后变为成体. 其生活环境温度恒定, 20 ℃时生命周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8年3期2018-11-06

  • 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524091)余甘子核仁油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果籽中得到的油脂,关于余甘子核仁油的研究报道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核仁油提取及脂肪酸组成方面[1-3],经前期研究发现,余甘子核仁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80%左右,其中仅α-亚麻酸质量分数就在50%左右[4-5]。脂肪酸中双键数目越多、不饱和度越高的油脂其氧化稳定性越差[6-7],由此可以推断,余甘子核仁油的稳定性较差,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氧化酸败[8-9],变质的油脂不仅会产生难闻的气味,酸败过程中产生

    食品科学 2018年20期2018-10-31

  • 甘子多糖体外降血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57000)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余甘子的果实,主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余甘子性凉、味甘,可清热凉血、生津止咳、健胃消食、保肝、降压等。余甘子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余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黄酮、皂苷、多酚及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制病毒、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生物活性[1-6]。云南是全国余甘子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省份之一,年产鲜果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年17期2018-08-24

  • 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研究
    663099)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乔木。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南美也有栽培。我国产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南方省(区)。余甘子用途广泛。其根系发达,可保持水土,可作产区荒山荒地酸性土造林的先锋树种。树姿优美,可作庭园风景树,亦可作为果树栽培。果实富含丰富的丙种维生素,供食用,可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3期2018-05-18

  • 甘子固态调味品生产工艺研究
    521041)余甘子固态调味品生产工艺研究黄俊生1,邱晨晨2,陈耿廷2(1.韩山师范学院 烹饪与酒店管理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2.韩山师范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以余甘子为主要原料,研制潮州菜特色余甘子固态调味品。通过感官评定为优化目标,以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余甘子固态调味品的最佳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余甘子提取液>柠檬酸>麦芽糊精>谷氨酸钠。最优组合为A2B2C2D2,即食盐71.9

    中国调味品 2017年12期2017-12-13

  •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法优选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亓 旗,崔雅萍,梁文仪,李 师,梁林金,叶 婷,吴玲芳,张兰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目的:优选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以总酚、诃黎勒酸、没食子酸和粘酸-2-O-没食子酸酯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提取溶剂、溶剂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等并进行验证,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余甘子总酚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min。结论:本文优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9期2017-12-01

  • 席上珍馐余甘果酸尽甘来保健康
    有宋代程敦厚《余甘子》诗云:愁苦人意未相谙,率以初尝废后甘。王氏有诗旌橄榄,可怜遗咏在巴南。最后一句道出在古代此果甚不易得,而它的美味又令人垂涎,足见其珍贵。民间传说余甘子又称庵摩勒,这个名称同佛经一起由印度传人我国,古印度僧侣尊其为“圣果”。传说,两千多年前,一位印度高僧和一中国商人在穿越一片沙漠时遇到风暴,迷失了方向,水尽粮绝,靠高僧随身携带的一袋小果子充饥,这小果子就是余甘果。然而,当他们即将走出沙漠时,流沙淹没了两人,高僧奋力救助商人,并将那小袋余

    养生月刊 2017年8期2017-03-23

  • 甘子,君之蜜糖吾之砒霜
    潮汕人,因而对余甘子有特殊又温暖的好感。这种好感一源于自小便对它古怪味道的适应,二缘于远离故乡后,它已逐渐升华为我心目中乡情的象征物之一。余甘子,乃叶下珠科、叶下珠属成员。果实为小圆球状,熟时呈黄绿色。在广东,余甘子亦称“油甘子”,它的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作为一款特定区域的乡土水果,“余甘子”一名更能传达它带给人舌尖上的奇妙体验:初食味酸涩,良久乃甘,余味沁心。品新鲜余甘子需强大的耐心和毅力。许多没有生吃过余甘子的人,首次吃都会露出一副痛苦的表情,仿佛吃

    知识就是力量 2016年10期2016-10-13

  • 甘子褐变过程中没食子酸等四种成分含量变化及分析
    )·基础研究·余甘子褐变过程中没食子酸等四种成分含量变化及分析陈平1,龚建瑜1,左晓霜1,华杰1,马定乾1,范源2*(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学院 临床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目的:测定并分析在相对恒温密闭贮藏条件下新鲜余甘子褐变过程中没食子酸、单宁酸、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β-PGG)、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方法:将余甘子果实20 ℃条件下用棕色广口瓶密封避光储藏,每3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11期2016-09-25

  • 基于现代药理研究的余甘子藏医药理论分析*
    现代药理研究的余甘子藏医药理论分析*梁文仪,陈文静,吴玲芳,李 师,崔雅萍,亓 旗,张兰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目的:基于现代药理研究对余甘子传统藏医药理论进行分析,为余甘子研究及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藏医药典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中的应用,探讨余甘子的藏医药理论基础与现代药理研究的相关性。 结果: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临床实践中主要用于治疗血病、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压、消化不良、腹胀、咳嗽、骨节不利等消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7期2016-04-05

  • 甘子根致急性肝损伤1例报告
    653100余甘子根致急性肝损伤1例报告台琪瑞 张 松 何 琴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目的:分析1例余甘子根致急性肝损伤的可能原因及机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余甘子根致急性肝脏功能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自行服用余甘子根水煎液后,在伴有严重腹泻、呕吐及肝脏功能损伤的情况下出现血压下降。结论:大剂量的余甘子根水煎液对肝脏功能有损伤作用。余甘子根降压作用的药理机制尚不明确。余甘子根;急性肝脏损伤;降压余甘子别名油甘子、庵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1期2015-06-05

  • 闪式提取法提取余甘子籽油
    530007)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滇橄榄(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在我国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四川、重庆、贵州等9省市[1]。余甘子含有多酚类、有机酸、黄酮类、还原糖、多糖、幽醇、挥发油、维生素、SOD、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硫胺以及微量元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菌、保护心血管等作用[2-5]。目前,国内外对余甘子的化学成分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7期2013-05-18

  • 甘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71101)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王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1)对近几年余甘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一综述,以其在开发新药和保健品方面更好地开发利用。余甘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等热带和亚热带国家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

    中国现代中药 2011年11期2011-11-06

  • 甘子提取物对尿酸钠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研究Δ
    危害人体健康。余甘子又名山油柑、油甘子、余甘果等,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lanthusemblica)的成熟果实[1]。民间一直有服用该药治疗痛风的习惯,并且与其他药材一起配制成复方使用,如藏药十五味乳鹏丸,对于关节红肿疼痛、发痒、痛风、黄水积聚就有良好疗效[2]。本文研究余甘子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PV-200型足趾容积测量仪(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水浴箱(浙江金坛市白塔金昌实验

    中国药房 2011年47期201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