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

  • 全民健身视阈下广西“三月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和纾困思路
    环节。广西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历年来,广西举办的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成为了展示广西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名片,呈现了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以及人文景观,也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推广的重要力量。根植本土的广西“三月三”传统节日已经融入广西人民的生活中,从最初的山歌节发展到现在包含抛绣球、民族舞蹈、打陀螺、打铜鼓、三人板鞋等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文化盛会,以其浓郁的民族气息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引起了政府的重视。2014 年,该节日被正式列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21期2023-12-15

  • 侯道辉啵咧协奏曲《印象·三月三》的艺术性分析
    协奏曲《印象·三月三》是当今乐坛中广西民族音乐的一道靓丽风景,其特点令人关注,也给人以启示。本文聚焦于音乐家侯道辉根植本土传统文化、面向世界音乐舞台的创作理念,走进其作曲家与演奏家双重音乐创作视角,探究其浓郁的南方地域风情与当代音乐审美完美结合的具体创作手法与思维方式,寻求其在当代音乐审美背景下,能够让传统音乐文化依然云兴霞蔚的成功所在。关键词:民族音乐创作  啵咧  《印象·三月三》  本土民族特色  当代审美需求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艺术评鉴 2023年3期2023-06-21

  • 基于“三月三”民俗的小学跨学科绘本创作探索
    】本文以壮乡“三月三”民俗活动下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论述通过融合学科特点打破课堂界限开展绘本创作的方法,从而达成“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的目标。【关键词】多学科整合 主题 绘本 三月三 绘本创作【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119-0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第三届“三月三”民族电影文化周开幕
    主办的第三届“三月三”民族电影文化周于4月28日在南宁开幕。本屆电影文化周通过开幕式、民族电影展映、圆桌论坛、民族电影海报展、主创见面会等活动,让广大观众在光影中感悟民族文化魅力,推动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三月三”民族电影文化周作为广西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自2021年创办以来,每年“三月三”期间在绿城南宁举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旨在以民族电影展映为纽带,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团结奋进力量。本届电影文化周共

    综艺报 2023年9期2023-05-18

  • 最炫民族风之壮族“三月三
    歌,又是一年“三月三”。“三月三”是我国壮族、侗族、黎族、畲族、苗族等各民族欢聚的盛大节日,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壮乡广西,“三月三”已成为法定假期。每逢“三月三”,壮族民众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唱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祝福。按照中国传统历法,三月初三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名“上巳”,亦称“上巳节”。相传这一天是西王母的诞辰日。周代,上巳日是举行“兰汤辟邪”巫觋之术与“祓除畔浴”的日子。缘于此,上巳日又名“修禊节”。《周礼·春官·女巫》载有“女巫

    百科知识 2023年8期2023-04-14

  • 创新视域下壮族“三月三”文化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视觉转化与应用研究
    统文化元素及“三月三”概述2014 年习近平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这是对传统文化地位和作用最本质的概括,它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青年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拥有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且博大,是中国文脉的根基,也是文艺工作者在创新之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指被大众认同的、而且经历了几千年文明洗礼的传统文化形式,凭借自身独有的特点、蕴含着文化

    西部皮革 2023年3期2023-03-22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探索 ——以海南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为例
    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其民族传统文化以特点突出、文化形式多样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和应用价值。深度挖掘海南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民族风俗的文化内涵和特殊性,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 传承机制与开发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历史进程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发生巨变的情况下,民族传统文化受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4期2022-12-31

  • 体验经济环境下民俗节庆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探析 ——以广西“三月三”为例
    力导向,广西“三月三”的巨大发展潜力在于合理的开发并利用好当地的体育旅游优质资源且扩大其对人在生理、心理上的价值以及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三月三”节庆文化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加大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扩大“三月三”的影响力。“三月三”与旅游活动的融合推动了节庆活动与旅游资源的资源整合,产业线被延长,产业附加值增加,实现了节庆文化与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将广西“三月三”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实现了民族节庆活动与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两者优势互补,将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7期2022-12-03

  • 壮族“三月三”定向越野赛事品牌开发研究
    1.3、壮族“三月三”定向越野赛事品牌开发的意义(1)促进广西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体育产业领域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西各类体育赛事如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广西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而将传统节庆与新型现代体育运动进行融合,开发出具有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体育特色赛事品牌,无疑是能够推动与赛事相关的旅游服务、休闲娱乐、产品消费等方面经济价值的提升。(2)丰富广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0期2022-11-20

  • 论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广西“三月三”为例
    渐演变成在农历三月三这天举行的民族节日“三月三”。2014年,“壮族三月三”(以下简称“三月三”)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广西自治区政府决定将“三月三”确定为广西传统节日并放假。自此,广西“三月三”民族节日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全民共享节日,其囊括了民俗、游乐、文化推广和旅游推广等诸多活动内容。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已有学者以广西“三月三”节庆活动为例,分析总结了广西在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经验。有学者提出,“三月三”作为一种节日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10-24

  • 乡村振兴战略下黎族婚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以黎族“三月三”为例
    黎族婚俗文化“三月三”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语言障碍导致文化交流受限、宣传渠道单一、经典代表作品稀缺、黎族民俗文化传承人青黄不接、文化价值深度挖掘不够、产业链条不完整。据此,针对性地提出突破困境的建议。乡村振兴,文化先行。2017年10月,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国乡村发展提出了整体规划。其中,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通过挖掘、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厚重底色。2021年

    文化产业 2022年25期2022-10-15

  • 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发路径创新研究
    6)1 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文化开发的时代意义1.1 承载和展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三月三”是壮族特色的文化习俗形式,集祭祀、祈祷的信仰性节日,又是集歌舞、娱乐于一体的文化节日。“三月三”民族习俗文化代代传承,已经彻底融入壮族世代相传的爷孙祖辈身上,成为壮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民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融入世世代代人的生活之中,带着烟火气深入老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当地人民习以为常的生活一部分。从“三月三”的山歌对唱等一些极具生活化的场景中,感受壮族当地的淳朴民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6期2022-08-02

  •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
    文对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关键词: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幼儿园;传承发展前言学前教育不仅要做好基本的常规教育工作,而且要按照《学前教育理念》的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成为学前教育的终极目标。如何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同时更要注重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孩子们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民俗文化传承可以更好地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孩

    民族文汇 2022年47期2022-07-16

  • 五色“三月三
    密蒙花开,三月三至。当山谷里的清风携着密蒙花独有的香味吹来,我不由得闻香驻足,找寻这股清香的源头。几树密蒙花开得正旺,从灌木丛中探出头来,白花花的,一簇簇的,让人不禁莞尔。春分前后,是密蒙花的盛花期。密蒙花不大,小小一朵如米粒,花瓣雪白,花朵的中心有一点金黄。花儿在枝头集聚成簇,远远望去,一团团白色,在绿色的山野中很是亮眼。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这一天,壮家人必吃五色糯米饭。五色糯米饭在壮家人眼中是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传统的五色糯米饭用天然植物染

    三月三 2022年2期2022-06-13

  • 洪洞“三月三”:“走”出来的亲戚
    ,逐渐形成了“三月三,接姑姑”“四月二十八,祝寿、迎娘娘”的走亲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二至初五,羊獬村民从当地的神庙里,隆重地抬出两位姑姑的驾楼(神轿),在锣鼓和铳炮声中,一支走亲队伍仪仗齐备,越过汾河,经过跋涉,涌上历山,从历山神立庙里接回两位姑姑的神像,回到羊獬;四月二十八,历山的走亲队伍则以参加尧帝过寿活动为契机来到羊獬,再将两位娘娘的神像迎回,途中的热闹场面一如三月。历史上,洪洞走亲习俗形成于何时已无法确知,目前可见相关的最早记载是明万历九年(158

    百科知识 2022年7期2022-04-18

  • 畅游侗乡“三月三
    徐 志说到“三月三”,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广西的山歌对唱和绣球盛装,想到长桌宴和五色饭,想到斗牛斗马和竹竿舞……这个节日,意义非凡,与春节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柳州三江、融水一带度过“三月三”。这里是侗族、苗族的聚居地,“三月三”期间都会举办很多极具民族特色的活动,还有那充满民族风情的侗寨和苗寨,也很是吸引人。在柳州三江,我们慕名来到全国闻名的程阳寨。进入寨子,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恢宏的古迹——程阳风雨桥,这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领导月读 2022年4期2022-03-18

  • 繁荣发展民族节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月三”节为例
    要途径。黎族“三月三”节,在政府参与并成为完全行为人以前只是黎族同胞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几乎没有其他民族同胞的参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如今,“三月三”节已经不再是黎族群众自发组织的民间活动了,“三月三”节更是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加强各民族之间“三交”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要节庆活动,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一、“三月三”节的现状(一)传统的“三月三”黎族群众举行“三月三”节历史悠久,在古代为了庆祝“三月三”,黎族同胞要提前半个月做好准备工作,人们上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2022-01-01

  • 民俗活动认同变迁研究
    :本文以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的认同变迁为视角,分析了壮族“三月三”活动在当代认同变迁过程的特征与其在生产力发展、民族政策推行、市场经济扩张和传媒技术的影响下,表现出了由自在到自为的认同变迁趋势,体现为由区域族群认同逐渐转向民族国家认同、由单一宗族认同逐渐转向公民身份认同、由专属仪式认同逐渐转向现代活动认同的变迁方向。关键词: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认同变迁;自在;自为壮族“三月三”是壮民族在长期的稻作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对于自然、祖先、集体活动等的共识和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5期2021-12-02

  • 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发展探析
    以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为例,探讨黎族苗族“三月三”传统节庆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分析发展现状与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以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旅游产业;三月三一、问题的提出新时代下,产业融合是提高我国产业效率及竞争力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方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及其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和耦合度,两者相近的属性和特征使其共生共荣,文

    国际经济与管理 2021年3期2021-11-01

  • 大传统与小传统:城市节庆活动对在地性文化的重构
    年来所推广的“三月三”歌节为例,试图分析文化话语权如何利用官方和民间的力量传播,探讨一个起源于“歌仙”刘三姐传说的少数民族节日如何借助文化行政的背景和文化语境的扩张,来对区域内传承广府文化的城市中的在地性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最后对地方文化进行重构从而影响地方居民的社会生活文化,一个大传统自上而下地实行并贯彻,由于文化的在地性,其到了地方上又拥有了有地方属性的与大传统似是而非的小传统。【关键词】 三月三;文化在地性;传统;城市节庆;文化话语【中图分类号】J60

    今古文创 2021年5期2021-05-05

  • 基于农耕文化背景的园本课程探究
    以幼儿园壮族“三月三”主题活动探究为例,论述基于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开展园本课程活动的策略:以壮族文化生成园本课程主题,以适龄活动形式优化园本课程,坚守儿童立场深化园本课程,以多元理念引领园本课程,促进园本课程的开发,传承壮族优秀的传统民俗及地方特色文化。【关键词】农耕文化 幼儿教育 园本课程 壮族“三月三”【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146-0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2021-04-01

  • 用适合儿童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陈慧敏【摘要】三月三迎神賽会是泽国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更是一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火种。如何将这一火种点燃?在核心素养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学科文化中的诗词、体育、音乐、绘画、民间工艺等元素,构建校本课程框架,创新传承体验路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研发出“记忆泽国——非遗传承三月三”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和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唤醒学生的文化自觉。【关键词】传承非遗;传统文化;三月三

    教育界·A 2020年13期2020-12-21

  • 张家界土家族“三月三”节庆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张家界土家族“三月三”节庆旅游产品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内涵深远。它具有较好的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开发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张家界土家族“三月三”节庆旅游产品存在开发层次不高、市场开发不够、宣传力度不大、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系列问题。为此,有必要强化“三月三”节庆旅游产品定位,加强旅游产品宣传力度,完善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促进张家界土家族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关键词] “三月三”节庆旅游产品;开发价值;开发问题;开发路径;张家界土家族[中图分

    商业经济 2020年9期2020-12-14

  • 让“三月三”风俗文化走进校园课堂
    学习阶段开展“三月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非常具有现实性意义。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想要保存并传承地区优秀文化,从学校处入手,在学校内、在课堂上营造特色文化的氛围,是一条非常具有可行性的道路。通过在特殊设计的语文课程中教授学生“三月三”风俗,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去、并且主动去接触传统文化,培养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水平,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素养,这从根本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一、“

    魅力中国 2020年12期2020-12-08

  • 旅游开发背景下壮族“三月三”民族节日的变迁与重构
    构。以壮族的“三月三”民族节日为例,分析旅游发展对这一传统节日所产生的影响及民族节日发生的变化。关键词:旅游开发;壮族;“三月三”;民族节日文章编号:1004-7026(2020)19-014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全国经济共同崛起,以民族文化带动地区旅游成为少数民族地区优选的致富路径之一。同时,伴随着外界文化频繁流入,还能促使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发展

    山西农经 2020年19期2020-11-23

  • 从信仰在场到国家在场
    型的节日——“三月三”。关于“三月三”的起源,传说众多,其中一说与道教神灵诞辰有关。与道教圣地武当山相邻的鄂西北房县地区,现今仍有与道教信仰相关的“三月三”庙会活动,是有别于少数民族,典型的汉族民俗节日。但随着社会变迁、国家在场,现今房县“三月三”的庙会活动又呈现出有别于传统的不同样态。由此,出于学界对“三月三”民俗节日及其音乐的研究多聚焦在少数民族,而对汉族观照相对较少,以房县“三月三”庙会活动为研究对象,在呈现传统、现代庙会活动及其音乐的同时,进一步探

    歌海 2020年5期2020-11-16

  • 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文化失真现象调查研究
    【摘要】“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最重要的民族节庆活动。近十年来,黎族苗族“三月三”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文化失真”现象,为此,笔者对其“失真”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建议。【关键词】黎族苗族三月三节;文化失真;文化遗产保护【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9年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项目“海南黎苗族‘三月三节‘文化失真现象调查研究”(编号:Hys2019-178)。1984年,尚未独立建省的海南迎来了来自广东省人大和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2020-10-21

  •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畲族馆。农历“三月三”是畲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三月三”,杭州畲族馆都热闹非凡。从邀请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祭祀礼仪传承人现场表演畲族祭祖文化,到邀請畲族彩带编织、畲族男女歌手等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畲族非遗文化;从举办“畲族秘境——百名摄影师看畲族非遗”活动,到以花为媒策划“桃花节——《爱我中华》三月三民族歌会”。杭州畲族馆通过展览、活动、课堂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少数民族的现代风情,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互相团结、互为了解,成为大运河畔的“最美驿站”

    杭州 2020年16期2020-09-28

  • 壮族“三月三”民歌节的演唱形式及文化特征
    :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民歌节历史悠久,以壮族民歌为代表的民族歌曲在民歌节期间得到充分展示,表现了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广西“三月三”民歌节为切入点,通过对民歌节自身历史的发展和广西民歌演唱形式的介绍分析,对“民歌节”传统文化背后的仪式民俗特征和文化隐喻意义进行探究。关键词:三月三;演唱形式;文化特征;节庆仪式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发展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三月三”民歌节是广西众多少数民族活动中最盛大的民歌集会,每年举办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3期2020-09-10

  • 又是一年“三月三
    坤“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重温歌词,伴着苏红煽情的演绎,童年与风筝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今天,校园外的上空飘着几只色彩斑斓的风筝,可惜真应了那句“好看不中用”的话,没有哪只风筝能够长久地待在天空,升上去不久就铩羽而归——纷纷落回地面,看得我真有些着急。记得小时候,我们的风筝都是自己或者家人做的。自己做的一般都是用芦苇扎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称之为“白果”型,糊的纸就是破旧的报纸。最重

    参花·青春文学 2020年9期2020-09-01

  • 进一步打造壮族“三月三”民族节庆品牌的思考
    烈烈开展“壮族三月三  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系列活动至今已有七年,有力地推动了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和壮美广西首府的民族文化建设,但仍存在主题不够鲜明,立意不够新颖、社会参与度有待提高、活动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层次的对策建议,并期望以此不断开创壮美广西首府新境界。关键词:壮族“三月三”;南宁市;民族文化一、引言壮族“三月三”活动,是壮族人民的民族节日,南宁市充分发挥这个具有浓郁民族

    青年时代 2020年13期2020-08-14

  • 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的营销策略研究
    要]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是广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丰富了广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但是,该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活动没能有效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活动时间较短且后续活动偏少、景区门票和纪念品价格总体偏高、宣传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为此,从4Ps营销组合策略的视角提出了一些解决和完善的建议: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创新活动形式、大力加强地方政府对价格的监管、充分利用新媒体的

    对外经贸 2020年7期2020-08-06

  • 广西三江“三月三”对歌节旅游精准扶贫效益混合研究
    究对广西三江“三月三”对歌节旅游精准扶贫的效益进行评价和分析,既为地方扶贫工作建言献策,也为这一领域研究抛砖引玉。二、研究方法基于精准扶贫的内涵要求,本研究将聚焦贫困人口及其家庭发展,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展开微观研究。数据收集采用并行方式,将主观封闭式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收集贫困人口对“三月三”对歌节旅游开发的实践、感知和态度。数据分析采用顺序策略,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样本所反映的各维度扶贫效益作总体量化评价;其次,运用民族志方法聚焦微观个体,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5-29

  • 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仪式的文化解读
    度的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节,其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化招牌,承载着壮族人民的宝贵记忆。“三月三”的文化溯源“三月三”即夏历的三月初三,许多人认为可追溯到古代的上巳节。《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至汉代,上巳节被确定为官民共同参与的节日。魏晋时,官方正式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晋书·礼制》记载“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当今,壮族的“三月三”是一个山间对歌、郊外踏春以及祭祀先祖的隆重节日。广西壮族

    寻根 2020年2期2020-05-07

  • 贵州望谟布依族“三月三”文化节变迁与重构
    俗习惯,其中“三月三”是望谟县布依族重要的民族节庆之一,并以其特有的节日仪式、文化内涵保持了布依族传统的集体记忆,使得布依族集体成员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共享了一场“民族文化盛宴”。布依族“三月三”民俗节庆是布依族“集体成员文化共享与记忆延续的有利时期”[1](P43),独特的仪式和活动,凝聚着布依族的团结和族群认同。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中认为:“民族是被想象的,因为即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们大多数的同胞,不过民族成员彼此之间相互联结的意象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12期2020-01-14

  • 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分析 ——以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节传播为例
    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文化节在新媒体平台也推出了一系列包含浓郁桂林元素的民俗文化、艺术、摄影及美食文化活动,鼓励受众在参与活动的同时,用手机记录活动的精彩瞬间,并将其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形成文化节的线上线下互动,通过广阔的线上网络空间实现更大规模和范围的传播。受众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参与文化节的用户拍摄的民族服饰、民族舞蹈以及糍粑等小视频,这也吸引了其他地区受众对文化节的关注,燃起了受众重新关注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新媒体平台对“三月三”文化节的推广,让广西原本

    传媒 2019年15期2019-12-17

  • 2019年“壮族三月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综述
    019年“壮族三月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壮族三月三”在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方面,应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并整合资源,促进优势转化;“壮族三月三”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应激活创新创意,提升市场价值,积极与新兴创意产业融合,打造民族节庆典范;“壮族三月三”在全域旅游开发方面,应注重资源开发的整体性、应对节庆旅游的时令性,通过项目带动,以点及面扩散;“壮族三月三”在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应主打特色牌,多业态融合;“壮

    歌海 2019年4期2019-11-04

  • 广西壮族“三月三”对外传播的英译原则
    ,以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民俗资料英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和传播特性,从一个全新和动态的视角探讨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史料的英译原则和方法。关键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英译一、引言中国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除春节之外的又一个盛大节日,尤以广西壮族为代表。2014年,广西壮族“三月三”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华文化、中华文明、中国特色再次引起世界惊叹。因地制宜、丰富多彩、淳朴自发、自得其乐的“三月三”活动也将广西壮族及中华民族的历史轨迹

    西部论丛 2019年28期2019-10-21

  •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民族节庆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居地,每年在“三月三”壮族文化节会举行多样的活动。在新媒体语境下“三月三”壮族文化节的传播面临着传播渠道单一、文化氛围有待提升、建设力度需要加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三月三”文化节广告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推广“三月三”文化节,加大“三月三”文化节创新开发力度。关键词  “三月三”;传播策略;广告宣传;新媒体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7-0029-041  引言我国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7期2019-10-18

  • 新媒体环境下广西“三月三”主题曲的网络传播研究
    通过分析广西“三月三”主题曲的传播现状,针对主题曲存在的问题,在内容、渠道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更好地达到传播效果,以及在主题曲MV传播壮族文化方面的影响力。关键词:广两“三月三”:渠道:网络传播被称为“三月三”的歌圩节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也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从2014年开始,壮族“三月三”被自治区政府确定为广西的少数民族习惯节日,现如今已经成为广西地区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特色品牌。为了更好地推广“三月三”节日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度,以及宣传壮族形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2019-09-10

  • 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13天上演31场民俗表演
    ——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精彩纷呈,让市民享受到一场场文化饕餮盛宴。本届庙会以“寻根、传承、共享”为主题,以“喜歌喜舞喜庆、民风民情民乐、绝活绝技绝伦、传统传承传神”为理念,融合了各类独具西乡本土特色的民俗,尽显西乡独特的文化魅力。精彩表演演绎千年古香风韵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是深圳目前规模最大的传统庙会,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有近500年历史。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的北帝诞辰,西乡人都会举行庙会庆祝。目前,“三月三”庙会活动已列入深圳市非物质文

    南风·中旬 2019年4期2019-09-10

  • “互联网+”三月三信息平台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
    014年将 “三月三” 定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并设为全区假日。随之带动了”民俗旅游热”,与此同时作为壮族的名片和壮族文化传播的窗口,我们旨在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通过研究实现资源整合,归纳分类广西各地“三月三”的起源、发展和庆祝方式来普及和传承民俗文化,以及造势中国广西对外形象品牌。关键词:三月三;信息架构;互联网+一、壮族嘉年华1.“三月三”的由来三月三,又被称之为歌圩节,圩有集市之意,通俗来说便是人们聚集在一起欢快的唱歌度过的节日。少数民族壮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0期2019-08-13

  • 歌剧与民族形式感的互融
    ——民族歌剧《三月三》,正是中国歌剧如何“民族化”的探索与尝试。关键词:民族歌剧;歌剧《三月三》;民族形式感;“渗透式”歌剧是以音乐为手段的戏剧,或是通过音乐展现的戏剧,属于音乐戏剧(music theatre)的范畴。它是一种外来的艺术体裁,400年前就已经在意大利产生了。歌剧作为一个舶来的艺术样式引入中国,至今发展了近百年的时间。如果我们把20世纪初期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作为中国歌剧的雏形: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秧歌运动创作的《兄妹开荒》、中国“新歌

    歌剧 2019年3期2019-07-12

  • 歌舞欢庆“三月三
    近jìn日rì,南nán宁nínɡ市shì民mín主zhǔ路lù小xiǎo学xué五wǔ个ɡè校xiào区qū共ɡònɡ5700多duō名mínɡ师shī生shēnɡ欢huān聚jù在zài该ɡāi校xiào五wǔ象xiànɡ校xiào区qū的de操cāo场chǎnɡ,举jǔ行xínɡ了le“三sān月yuè三sān”庆qìnɡ祝zhù活huó动dònɡ。活huó动dònɡ当dànɡ天tiān,操cāo场chǎnɡ四sì周zhōu各ɡè挂ɡuà着zhe一y

    学苑创造·A版 2019年6期2019-07-11

  • 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谢盛钜“三月三”里婆王诞,送花赐子家家欢;年年感恩求保佑,花婆庙前把愿还。这首仫佬族山歌流传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的真实写照。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禊节”),最初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广西“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也把“三月三”当作情人节或者是对歌节。可在仫佬族地区,“三

    三月三 2019年2期2019-06-28

  • 一起相约“三月三” ——我省多地壮学会创新工作方法纪实
    三届中国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暨昆明地区壮族“三月三”庆祝活动在云南民族大学举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身穿壮族服饰的少女为走进活动现场的来宾挂上“壮家彩蛋”,表达祝福,打跳、做绣球、唱山歌、舂“粑粑”……一系列具有壮族特色的传统习俗在现场进行展示。云南省各个壮学、壮文化研究学会的研究成果,如《壮族服饰图案大观》《句町神韵》系列丛书等书籍也搬到了活动现场,不少人驻足阅读。前来参加活动的壮族老人王琪祖说:“今天的活动和我小时候过的‘三月三’是一样的。”

    今日民族 2019年5期2019-06-2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开展欢庆“三月三”民族特色活动
    019年欢庆“三月三”民族特色活动。市第三小学组织三年级师生及家长代表集聚操场,通过壮族服饰亲子秀、跳竹竿舞、对唱壮乡歌、壮乡文化有奖问答、五色糯米饭大比拼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姿多彩的节目,为大家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活动氛围。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其乐融融。此外,东兴市老年大学的学员们还精心准备了具有爱国情怀和民族特色的舞蹈《不能忘却的记忆》《壮族敬酒歌》。一场充满桂风壮韵的视听享受,让在场的嘉宾、师生、家长都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氛围。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尽情

    中国火炬 2019年5期2019-05-13

  • 幼儿园少数民族节日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儿园实施壮族“三月三”节日教育的现状,对园长、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壮族“三月三”节日教育存在幼儿园缺乏相关的节日教育培训,教师以节日的传承为主、形式缺乏创新性,重视节日的形式传授、忽视节日的内涵弘扬等几个问题,论述幼儿园少数民族节日教育的实施对策,即在壮族“三月三”节日来临之际开展主题活动,并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与环境创设等方式进行节日教育活动。【关键词】幼儿园 少数民族 节日教育 壮族“三月三”【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2019-04-22

  • 浅析五龙壮族“三月三”中的泼水节仪式
    价值的民族。“三月三”作为壮族民俗仪式中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最早旨在祭祀、祭祖,如今成为壮族人民游玩的活动,在广西最为著名。另外,泼水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仪式,在傣族和壮族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传承。后来,泼水节逐渐被添加到壮族“三月三”节庆仪式中,并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关键词】五龙壮族;泼水节;三月三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000-01一、五龙壮族“三月三

    戏剧之家 2019年6期2019-03-28

  • 地方媒体“三月三”报道呈现对区域节庆文化形象的建构
    □ 黎 鲜“三月三”是壮、瑶、苗等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历三月三也被定为全广西的假日。从2014年开始,该节庆的传统活动更为集中、盛大和多样。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信息传递快捷,“三月三”节庆文化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影响力倍增,其媒体呈现也颇受关注。由于节庆文化形象是区域文化形象乃至区域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试图以地方代表性媒体《广西日报》及其微信公众号2019年的“三月三”报

    视听 2019年11期2019-02-20

  • 论提升海南黎苗传统节日“三月三”品牌形象的重要性研究
    候,海南黎苗“三月三”民俗节庆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在每年的“三月三”,都会吸引很多游客来参加,它现在不再是自己举办活动,自己族内参与民俗活动,而是让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都能参加进来,并且向外地人展示自己的民俗文化和娱乐的节目,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旅游、观赏。三月三”主会场每年轮流在五指山、昌江、保亭、琼中等黎苗地区主办,主办方对每次的活动都很注重,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非常盛大和隆重,能够向世界各国宣传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也能吸引游客,有更

    山西青年 2019年8期2019-01-15

  • 海南“三月三”考释
    往昔,更知海南三月三传统延绵的可贵。黎族先祖于万年前即繁衍于此,三亚学院旁落笔洞内古人类遗址,生活堆积层可推至旧石器时代。黎人无字,三月三从何而来无从考证。仅有昌化、东方、保亭、五指山几处远古神话可得略闻。最为著名的是昌化美孚传说,谓大洪水时代,观音(南音)与天妃兄妹以葫芦渡难,后为繁衍后代,天妃自刺面容,于三月三与与兄结为夫妇,后人以此纪念。大洪水在古巴比伦、印度、玛雅和美索不达米亚等的上古神话均有出现,也为美孚神话增添了几分神秘。另苗族也同有三月三之节

    魅力中国 2019年30期2019-01-13

  • 从广西壮族“三月三”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民传承”
    的故乡,相传“三月三歌圩节”是为纪念她而产生。2008年武鸣的“三月三歌圩节”入选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下,每年的“三月三”都是当地的重头戏,热闹场面可以想见。歌圩节作为传统文化遗产,之所以被相对完整地传承下来,这与当地政府的政策保护和当地居民的全民传承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当地居民,不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年幼的孩童,皆为文化传承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广西武鸣的“三月三歌圩”自2008年起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当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6期2018-12-03

  • 浅析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活动中祖神祭祀的仪式和特点
    词:娥皇女英;三月三;祖神羊獬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西南方向,距离洪洞县11公里,村里有一个唐尧故园庙群,主要供奉的是尧王夫妇和娥皇女英。位于洪洞县城20公里处的历山,传说这里就是舜的住处。由于娥皇女英与舜的一段姻缘,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羊獬人都会敲锣打鼓去往历山接娥皇女英回家省亲祭祖,直至四月二十八尧王大寿之后,历山人再来把二位女神接走。一、娥皇女英被尊为祖神的由来祖神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祖神就是祖先神,他介于祖先与神明之间,对某个宗族或者地域而言,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2018-11-06

  • 浅析民俗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传承方式
    李云丽摘要:三月三走亲习俗是山西省南部洪洞县两个村民聚落羊獬和历山的重要民俗活动,这个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办,活动的主角是娥皇和女英(羊獬人称姑姑,历山人称娘娘)。走亲活动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交功能;其传承方式主要是群体传承和神授传承,这对我们研究民俗活动的传承不无裨益。关键词:洪洞县;三月三;走亲活动;社会功能;传承方式洪洞县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坐落于山西省的南端,隶属于临汾市。相传位于洪洞县西南20公里处的羊獬村是娥皇女英的娘家,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