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

  • 审慎方能得“道”
    郭浩充《庖丁解牛》是一则家喻户晓却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短短几百字的文章竟能衍生出“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等意义深刻的成语。文中对于庖丁“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的心理及动作描写最能引起我的深思:技艺如此高超的庖丁也有放缓动作才能果断出刀的时刻,可见他早已将“审慎”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审慎”何尝不是圣贤于千年之前留给我们的财富,至今仍然引导着我们探求人生的真谛。审慎可探尋技艺之道。庖丁从起初的“所见无非牛者”到“未曾见全牛也”

    雨露风 2023年7期2023-09-10

  • 谈《庖丁解牛》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
    杨咏卉在《庖丁解牛》教学中,通过四个任务,整合课内资源,补充道家学派主张,引导学生从表象理解逐步进入深度思考,从而准确深入理解作品内涵,达成“学习提示”里设定的目标。任务一:阅读思考——技艺提升的要素对文惠君“技盖至此乎?”的提问,庖丁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某同学由“始”“三年以后”“方今之时”三个时间段得出了“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就能提升技艺”的结论,你同意吗?设计这个问

    中学语文 2022年35期2023-01-24

  • 从破“解”悟“道”读《庖丁解牛》
    赵文建《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题目是后世读者从文章首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中截取的。这一截独具眼光,直接把文章的文眼给择取了出来。全文紧扣“庖丁解牛”这四字展开,描绘了解牛的场面、阐述了解牛的境界、解牛的理念、解牛的态度、解牛的切入点、解牛的方法。可以说,“解”字是窥探本文主旨的一扇窗户,庖丁因解牛悟道,文惠君听庖丁谈解牛获得养生之道。但也有不少人因此质疑:生活中常说“杀猪宰牛”,为什么庄子却用“解牛”?文惠君究竟获得了怎样的养生之道?今天我们

    中学语文 2022年22期2023-01-11

  • 例谈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以《庖丁解牛》为例
    中语文必修下册《庖丁解牛》的教学实录,探寻文本深层的意蕴。一、教学实录任务设置(一):熟悉文本 解读名庖课堂导入(PPT展示):今有“故事大王”郑渊洁为我们讲述神奇故事,古有“寓言故事家”庄子为我们书写传奇寓言,“奇”深耕于情节之中,请同学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复述《庖丁解牛》“传奇”的故事情节。(情境设置意图:课堂导入需要创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激发他们对课堂学习的热情。)生1:庖丁凭借着“解牛”的技艺赢得了文惠君的赞美,在庖丁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

    中学语文 2022年16期2023-01-11

  • 庖丁遇到犟牛
    布置命题作文《当庖丁遇到犟牛》,我一看就乐了:这个作业好!牛,可以比喻为我们面对的世界、社会、工作、班级、学生,包括做一次周到的服务、弹一曲优美的旋律、组装一件复杂的机械设备……庖丁解牛的关键,在于熟悉牛身,顺势而为,能游刃于骨缝,避免刀子和骨头硬碰硬。这里的“骨头”可以说是困难,也可以说是犟牛的顽劣个性与不配合——纵然你有千条计,我有我的“牛”主意。不说世界,不说社会,仅仅从教师的工作层面上讲,我们遇到的“犟牛”多吗?好多也!不过,有的教师天生温顺、懂事

    江西教育 2022年24期2022-12-03

  • 《养生主》:“缘督以为经”(上)
    论证这个观点,“庖丁解牛”“泽雉”都是正面比喻,断了一只脚的“右师”则属于反面比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微礙],而况大軱乎!良

    名作欣赏 2022年19期2022-09-28

  • 2文惠君怎样从“解牛”而悟“养生焉” ——“如何识别”会引导我们生活的思维模式
    卢锡泽一、读《庖丁解牛》也,非《养生主》也我们学习《庖丁解牛》,印象深刻的有“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等成语;有庖丁“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解牛神技;有庖丁解牛的“三种境界”;有超越技艺层面“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解牛之道”……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美国教育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特别强调“成长”,所谓成长就是教学生“如何识别”会引导我们生活的思维模式。但上文所述常规的教学内容还不是“引导我们生活的思维模式”,并没有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7-31

  • 从《庖丁解牛》看庄子的人生智慧
    胡旭东《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后人对此文有着不同的解读。文惠王从庖丁解牛中悟出了养生之道,这也是庄子的本意——意在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养生的道理。其实,除了养生之外,我们还能从这个故事中领会处世之道,探寻人生智慧,不断拓展生命的内涵。从表面上看,庄子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庖丁解牛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学解牛之时,靠蛮力劈砍骨头;第二阶段:按照牛的生理结构分解,但在筋骨连接之处仍靠刀割;第三阶段:依照牛本来的组织,小心处理脉络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10期2022-05-30

  • “养生”究竟养的什么“生”
    个宏大的命题就是庖丁解牛。一把刀伸进牛的身体里面,这头牛居然没有感到疼痛。我认为只有三种可能:第一,庖丁是从牛身上没有痛点的地方入刀;第二,庖丁的刀法速度非常快;第三,庖丁用刀插入的角度非常巧,力度非常妙。试想一下,如果这头牛是我们面临的纷繁人世间,而你是那把刀,你会如何以别人还没有来得及理解的无创方式进入人世间呢?一些五十多岁的人,他们的身体、精神和外貌,看起来都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如何做到就像刚刚磨出来的刀一样,在类似一头牛的人世间扮演着一把既锋

    中外文摘 2022年8期2022-05-17

  • 教《庖丁解牛》 学素材引述
    ,以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为例。上这篇课文,疏通文义,落实重点实词、虚词、语法之外,我引导学生对寓意作多角度解读。经过充分的思考、讨论,我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四个寓意:(1)熟能生巧;(2)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可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3)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中,要把握社会规律,避开危险和困境,以求保身、全性、养心、尽年(庄子本意);(4)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享受过程。接着,我让学生练习片段写作,要求各寫四个段落,反过来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为素材分别论证这四个观点。很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3期2022-04-19

  • 1从“庖丁”到“文惠君”到“我们” ——《庖丁解牛》教学之逻辑思维
    徐 江 冯真真《庖丁解牛》是一篇经典课文。我们常规的阅读教学,大多仅仅止于明白庖丁从自己的解牛实践中总结出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解牛之道”;止于文惠君能将庖丁的话迁移到“养生”,从“牛”转向人,从中汲取要尊重事物的运动规律,要按规律做事的道理。其实,这种阅读教学仅仅完成了文本所传达内容的认知,停留在文本本身。因为将这些内容逐字解通之后,学生就明白了,但阅读还停留在对文本本身表层的认知上。语文教学的低效乃至无效源于此也。本文标题《从“庖丁”到“文惠君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3-03

  • 3用归纳思维读《庖丁解牛》
    中语文课本中的《庖丁解牛》的教学应该怎样做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呢?用教育家戴维·乔纳森的话来说,就是“让学生会怎样推理、决策和解决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复杂问题,换句话说,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沿着这个思路,思考《庖丁解牛》的教学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文惠君从“庖丁之言”中“得养生焉”,我们应该从《庖丁解牛》中学到什么呢?有人说学到文言基础知识,也有人说学到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的含义,还有人说学到庄子用寓言表达思想的技巧,等等。这些内容是不是属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1期2022-03-03

  • 庖丁解牛》考释三则
    476000)《庖丁解牛》是《庄子》中一则寓言故事。庄子借“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事,喻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同时揭示了一个普遍的道理: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就能够得心应手。“庖丁”作为生活的智者为人津津乐道,但是,庖丁到底姓甚名谁?他是哪国人?文惠君又是何许人也?这三个问题,虽然前人业已有所论及,但是,因为解释有歧义或模糊其词,致使后人多有误解或疑问,故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庖丁”姓名诠释最早对“庖丁”作解的是唐朝人成玄英。《庄子·养生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2-22

  • 庖丁解牛如何转向未来
    津有味地讲解了《庖丁解牛》的文字之美和道理之深:进乎于技,好乎于道。这倒唤起我一个印象,似乎近些年通过媒介耳闻目睹过好几篇以庖丁解牛来解释技术思想的文字。今天我也凑个热闹,码篇小文回馈同事。庖丁的本领如果放在今天,多半会被称为丁神庖。丁神庖解牛如合着古典音乐舞蹈一样优美,文惠君说“技盖乎此乎”道出了旁观者对其“技能”之高的惊叹式评价。然而庖丁不以为然,详细说明自己掌握的不仅仅是解牛之技,而是追求在过程中求“道”,与卖油翁“惟手熟尔”完全不同。放在今天来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24期2022-02-11

  • 庖丁解牛》中的美学与人生智慧
    张晓娟《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主要讲述了庖丁通过宰牛为梁惠王解释自己是如何通过解牛这一过程领悟“道”,从而实现人牛合一,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的过程。作为典型的庄子思想,《庖丁解牛》以一种日常可见的通俗事物展现出深刻的养生之道,这种养生之道可分别体现在美学、道技合一与人学三个方面。一、 《庖丁解牛》养生之道中的美学从对于老庄的研究来看,目前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庄之学应“以庄解庄”,即庄子的学问实则不导向哲学,而是导向美。然而,以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看,屠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0期2021-10-21

  • 牛的断想
    路,被一代代新型庖丁的刀刃之光一直映得血亮……最糟糕的是2300多年前梁惠王的养生之叹,至今勖勉着一代代庖丁执著于屠宰这个古老的职业。在距离石塔般伟岸的水牛一公里之外的地方,庖丁们总是弯腰扯起一把青草,然后,虔诚地给它喂草,让一行行泪珠静静地洒落……水牛低声说:“我乐意以我的身体改变你们的面貌。”于是,他们放下了屠刀,最终,屠刀们在血水中銹蚀而亡!是的,所有屠刀的挥起无非都是因为肉欲,而所有屠刀的放下无非都是为了立地成佛,为了一条洗手回家的归途……

    散文诗 2021年8期2021-09-05

  • 遵“道”养生,方得无病无灾
    则养生事半功倍《庖丁解牛》是庄子创作的一则寓言故事:庖丁用刀沿着肌肉的纹理与骨缝为文惠君宰牛,如同跳舞一般就将牛宰好了。好的厨师用割的方法宰牛需要一年换一把刀,一般的厨师用砍的方法需要一个月换一把刀,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仍然像新的一样。庄子借庖丁之口,用其杀牛的道理讲出了到底什么是正确的养生,“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是说,庖丁之所以杀牛能达到如此境界,是因为他遵循了“道”,这里的“道”是指自然规律。这段话的意思是,若将养生比喻成庖丁解牛,那么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7期2021-07-17

  • 形象分析与意蕴解读
    摘要:“庖丁”是先秦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庖丁的形象特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可以说是多重性的,在“庖”的总体形象之下,包含着“优庖”“艺术达人”和“得道者”三重形象,与作者在其身上寄寓的“养生”思想相比,形象特征的发展变化给文本的意蕴解读带来了更为丰富的可能性。关键词:庖丁;三重形象;文本意蕴众所周知,《庖丁解牛》是《庄子》中最为经典的寓言故事之一。一般来说,寓言故事多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既能以鲜明、具体的形象让人感动,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2期2021-03-12

  • 以道解物:庄子“庖丁解牛”思想辨正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这则著名寓言,古今诠解者可谓多矣,但问题依然存在:其一,在思想主题方面,“庖丁解牛”确指“养生”,然郭象机械释为“以刀可养,故知生亦可养”,(1)郭象注、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67页。实不得其要领;今论者则多强调养生非“养形”,而为“养性”“养心”或“养情”云云。(2)较集中的论述,参见陈少明:《“庖丁解牛”申论》,《哲学研究》2016年第11期,第60页;高柏园:《论庄子养生观》,《淡江人文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22

  • 魏向辉:扫黑队长当“庖丁
    他才刚40岁呀!庖丁解牛,得熟悉牛的生理结构,刀口得准。枯黄的芦苇终于点燃了魏向辉的灵感,他决定,就拿“开设赌场罪”祭刀。唯有这个罪名,可以把他的骨干成员都网罗进来。他们有的提供赌博场所,有的给赌徒借钱“放马粮”,还有的看场子、望风,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且,在这些人眼里,赌博能算个多大事儿呢?警察就是抓去,也就罚些款、顶多关上几天拉倒。从抓一名涉赌村支书开始,魏向辉带领专案民警以十天抓一两个嫌疑人的速度,刀口向下,开始解剖骆小弟涉黑组织这头大牛。>>侦破高

    民主与法制 2020年23期2020-08-01

  • 我将努力变得更轻(外二首)
    进天空的薄命……庖丁之刃冬夜,像庖丁之刃冷静无声肢解我的肉体一些抛向长空一些留在原野一些寄给春剩下的随烟波飘摇我抱满灯光像抱着很多人灯光转瞬即逝我的怀抱依然空无一物你生命的炉火完整无损地为我坚硬的魂灵添柴留下你,来淡薄天色擦净面具上的阳光和灰尘我,安心睡下在某个纯粹的山坳放两间木屋一溪荷舟十万亩紫丁香所有的树枝仰面朝天等待月光的朗读我会将每一只黑蚂蚁放进沙地也会小心掩盖所有裸露的草根然后,把一身無尘的自己流放到宁古塔我的归途没有指示标志一些忽略不计的人和事

    诗歌月刊 2020年5期2020-06-01

  • 庖丁解牛”中的自由劳动新解①
    张 潇“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脍炙人口的寓言,义理颇丰。但当前学界更多的是在艺术或美学的角度对“庖丁解牛”进行解读,而忽视了庖丁解牛所蕴含的另一个层面:对进入人类视野的意义世界的把握。“庖丁解牛”的过程不仅是庖丁在解牛的劳动过程中所得到的养生之道与幸福、自由的精神体验,更是“解牛”这一劳动本身所展现出来的客体向度和主体向度的有机结合。“庖丁解牛”的过程包含着三个方面:庖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认识过程、“乐之”“好之”“藏之”的情感支撑、在认识和情

    劳动哲学研究 2020年0期2020-03-02

  • 浅谈庖丁解牛与当下生活的思考
    10000)一、庖丁解牛下所隐含的关系一头牛,一把刀,再到养生理论,庄子或许成为了当中的穿针引线的人物。庄子所写的故事结构比较奇特,常常用简单缥缈的词会就将事物交代的很清楚。庖丁解牛的故事就用一些动作词将庖丁解牛的过程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通过——手之所触,肩之所椅,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短短28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庖丁解牛的全过程,刀进刀出,游刃有余动作纯熟 犹如跳舞一般。这无不体现出庖丁技术的高超以及他对牛的结构的了解,假如

    大众文艺 2019年21期2019-01-29

  • 庖丁解牛”对学习的启示
    ·养生主》有个“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当年庖丁为文惠王宰牛,他手所触及的,肩所依靠的,脚所踩到的,哗然响声,井然有序;进刀割解所发出的声响,全都合于音率和音节……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然解体了,如同一堆泥土溃散落地一般。令文惠王拍案叫绝。庖丁解释说:开始宰牛的时候,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不过是整个一头牛。三年之后,所见到的就不再是一头头整个的牛了;到现在,只是用心神来领会,而不是用眼睛去观察,宰牛时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劈开筋肉的间隙,导向骨节的空隔,于是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2期2018-07-23

  • 灶王爷秀逗记(八)
    张菱儿十六 庖丁解蛇庖丁走到双头蛇身边,说:“我想摸摸你们的肋骨!”两个蛇头相互看了一眼,有点忸怩。这时,庖丁注意到蛇的尾巴比较短,根据“雄长雌短”的说法,他知道眼前是条雌蛇。“你们就别不好意思啦!”灶王爷催促说,“如果能够分开你们,以后做什么事情就方便多了!”“是呀,是呀!方便多了!”大公鸡附和说。庖丁弯下腰,屏住呼吸,神情专注地用手指从上往下一点一点地按摸双头蛇身体连接的部分。“怎么样?能分开吗?”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凑过来,几乎同时问。双头蛇也紧盯着庖丁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8年4期2018-05-14

  • 灶王爷秀逗记(七)
    道了,你说的是找庖丁吧!”细心的灶王奶奶终于猜到了大公鸡的意思。大公鸡说的丁丁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厨师,他对牛的身体结构非常熟悉,杀牛的时候,薄薄的刀片能够准确自如地在牛身上骨节的空隙间游走。大公鸡曾经着迷地听灶王爷给灶王奶奶讲过《庖丁解牛》的故事,糊里糊涂的灶王爷讲完就忘记了,倒是大公鸡还记得这件事情。“好,你们稍等一会儿,我这就请庖丁!”灶王爷饭也不吃了,立刻推开饭碗站了起来。“不行不行,他一个凡人,还是个做饭杀牛的,还是别麻烦人家了!”双头蛇摇着头说。“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8年3期2018-05-14

  • 庖丁解牛”对学习的启示
    ·养生主》有个“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当年庖丁为文惠王宰牛,他手所触及的,肩所依靠的,脚所踩到的,哗然响声,井然有序;进刀割解所发出的声响,全都合于音率和音节……刀子微微一动,牛就哗然解体了,如同一堆泥土溃散落地一般。令文惠王拍案叫绝。庖丁解释说:开始宰牛的时候,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不过是整个一头牛。三年之后,所见到的就不再是一头头整个的牛了;到现在,只是用心神来领会,而不是用眼睛去观察,宰牛时顺着牛身上自然的纹理,劈开筋肉的间隙,导向骨节的空隔,于是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2期2018-02-23

  • 庖丁解牛看工匠精神
    重大价值的。二、庖丁解牛体现的工匠精神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述的是一名叫庖丁的屠夫,运用其优美、高超的技术,在文惠君面前游刃有余地宰牛的故事,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客观规律之后,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庖丁解牛所体现的古代工匠精神与当代工匠精神一脉相承:其一,工匠精神最基础的“技”, “技”是想法与蓝图实现的根本;其二,“道”是攻克技术问题以后,在实践中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其三是“养身”,是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后,处理问题时把握事物肌理,免于遭受

    决策探索 2018年2期2018-02-02

  • 庖丁解牛的自由与美 ——技艺的美
    33000)1 庖丁的自由起先,庖丁解牛时,眼中所见的只是一头普通的牛,庖丁与牛是对立的;进过三年的训练,庖丁眼中已经看不见牛,此时“牛”在庖丁脑中,解牛时他刀随心动,消除了他与牛的对立,手与心的对立,即心与技术的对立。十九年的长期实践之后,庖丁对牛达到了一种了然于指的境界,可以不依靠感官的作用解牛,庖丁解牛的过程就像音乐和舞蹈一样富有韵律 ,他与牛合二为一,超越了技术,达到了审美的范畴。文惠君对庖丁出神入化的技巧惊叹不已,庖丁认为自己能达到如此境界是因为

    陶瓷研究 2018年2期2018-01-26

  • 莊子思想視域中的匠人精神* ——兼論其歷史淵源與當代困境
    先秦社會制度 庖丁 墨子 當代社會近年來,有關“大國工匠”的話題盛行於各種電視網絡媒體以及書籍報刊。但人們在論説相關精神時,總習慣於將目光投於海外,其中尤以日本的文化傳統與現實傳承最爲人津津樂道。實則,傳統中國自不乏相關典故與思想的記述,如在道家的話語系統裏,匠人便有着獨特的地位。且不説老子常曰“大匠”如何如何,就是莊子也與之有着天然聯繫。司馬遷説莊子曾爲“漆園吏”,關於漆園二字所指的解讀歷來有争議,或以爲地名,或以爲漆樹種植園,或以爲漆器加工坊,顯然後

    诸子学刊 2018年2期2018-01-23

  • 庖丁”解小度
    文章,我们将以“庖丁解牛”的方式为您来一一解读“脑王盛典”中的应用到的人工智能技术。“亲爱的”与人脸识别嘉宾在40张父母合照中随机挑选一张,选手和小度同时观察该照片,在40位造型一致,身材接近的女生中,找到该父母的亲生女儿,所找出的女儿手中全家福照片与父母合照背面的全家福完全一致,则挑战成功。AI技术解读——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

    计算机世界 2017年16期2017-06-18

  • 庖丁”解小度
    宋辰“亲爱的”与人脸识别嘉宾在40张父母合照中随机挑选一张,选手和小度同时观察该照片,在40位造型一致,身材接近的女生中,找到该父母的亲生女儿,所找出的女儿手中全家福照片与父母合照背面的全家福完全一致,则挑战成功。AI技术解读——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隔代识别仍属于图像识别分类中的人脸识别

    计算机世界 2017年15期2017-05-08

  • 我的未来校园E生活
    比如今天要学习《庖丁解牛》的故事,机器人就会利用时空穿梭把我们带到庖丁的那个时代。来到那个时代后,我一眼就看到了庖丁,只见他两手拿着刀,准备分解桌上的一头牛。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唰唰唰,一整头牛就变成了一块块牛肉,而且每一块肉都切得十分完美。我在一旁不停地鼓掌叫好,庖丁看见了说小意思而已。我想请教他一下,怎么会切得那么好,那么快。他说这是熟能生巧,经过不断地努力,现在在他眼里一整头牛已经不是一整头牛了,而是每一部分最好最嫩的肉。时间差不多了,机器人说该回

    周末·校园文学 2016年32期2017-04-11

  • 道之所存:以无厚入有间
    许芳杰《庖丁解牛》是高二语文选修课中的一篇文言文,如果用一句话说出通过《庖丁解牛》要教给学生什么,那么就是让庖丁解牛之道的质感呈现出来,以无厚入有间。这既是这篇文言文的内涵实质所在,也是我理论设计的出发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一课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庖丁解牛之道的“道”并没有做出一个明确的理解。对于抽象的“道”和具体的“庖丁解牛”没有联系起来。把庖丁的解牛之道限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情而不做其他解释,这实际上是用一个概念去解释另一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4期2017-04-08

  • 类比在作文中的运用
    ,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为了说明病人所看到的鬼实际上并不是鬼,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列举“伯乐学相马时看什么都是马”“庖丁学解牛时活牛在他眼里只是牛的部件的组合”两个例子,从而推出,人生病见到鬼,正如伯乐看马、庖丁看牛一样,并非真的见到了鬼,而是胡思乱想所致。结论水到渠成,令人信服。三、丰富内容,拓展情境

    同学少年 2017年4期2017-03-23

  • 从《庖丁解牛》看庄予的言意观
    全表达出来的。《庖丁解牛》全文仅三百余字,是庄子假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故事,谈其“养生之道”,阐明了只要在实践中认识和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就能取得行动自由的道理。语言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具有言外之意。庄子借“庖丁”的形象,用诗化的语言探索着解决语言遭遇“不可言说”的困境,通过“言说”而达到了“不可言说”的目的。一、解牛之“不可言说”解牛,即剖开、分割牛体,应该说是充满血腥的。而在庄子的笔下,庖丁替魏国国君文惠王宰牛,他的手、肩、足、膝和谐并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2017-03-16

  • 庖丁解牛”义理探析
    至理的一篇,而“庖丁解牛”则尤其如此,其所及命题对生命和处世有很深刻的感受和洞见,正如刘笑敢先生在其庄子研究中所言“每个哲学体系都有其现实的出发点,也就是它所针对的现实问题或是它所产生的背景......每个完整的哲学体系也必有其归宿,即现实问题的解决和逻辑论证的完成”[2]197。然而尽管“庖丁解牛”这则寓言历来口耳传诵者不少,形诸笔墨亦纷繁,但是对其蕴含的义理却一向缺乏深入而全面的探析,只有熟悉《庄子》全书诸篇的意蕴关联,契中“庖丁解牛”的关键命题,领会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2017-03-10

  • 庖丁解牛》教案
    □刘磊《庖丁解牛》教案□刘磊[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庖丁解牛》中出现的语言现象。2.分析《庖丁解牛》的文本构成,掌握散文文本细读的鉴赏方法。3.感知庄子的“寓言”,明确庄子写作本文的目的。过程与方法:1.结合庄子的生活时代背景和思想认知,把握本文的内涵。2.通过诵读,了解散文内容、情感倾向。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赏析散文,注重提高学生散文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乱世之中避祸全身的心路历程。2.思考“庖丁解牛

    学语文 2016年4期2016-08-09

  • 庖丁解牛养生法”
    文/王月冰“庖丁解牛养生法”文/王月冰伯公今年96岁,身体硬朗,思维清晰。熟悉伯公的人都说他是越活越健康了,因为伯公年轻时身体并不好,经常生病。我很好奇,不知伯公有何养生秘诀。听了我的问题,伯公笑说:“我是跟庖丁学的养生术。”我仔细听了伯公的解释,认为伯公从庖丁解牛那里悟出并坚持的养生之道大概有下面这几条:首先,从庖丁说的“依乎天理”悟出养生之道一:要尊重身体规律。叔公40岁之前基本上不会考虑身体的感受,后来才发现,他的身体晚上10点半到早上7点前都处于

    饮食保健 2016年7期2016-07-27

  • 庖丁解牛
    故】从前有一个叫庖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便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你是如何达到这样神奇的境地呢?”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

    周末·校园文学 2016年25期2016-05-30

  • 庖丁解牛看工匠精神
    者赞叹不已。这则庖丁解牛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什么是“良匠”。什么是“工匠精神”。庖丁技艺的精湛,体现在他解牛的一系列动作上:他用力不大·,但游刃有余,手、腿和膝盖的配合流畅优美,“合于桑林之舞,莫不中音”,简直像是在舞蹈,肢体动作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多余和累赘。更高超的是他能“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该朝什么方向运刀,不睁眼也能将一头牛肢解开,真可谓“神乎其神”了。另外,从宰牛刀的损耗也能看出他技艺之高,好点的屠夫一年换一次刀,差点的一

    金点子生意 2016年10期2016-05-30

  • 庖丁解牛”养生法
    公笑说:“我是跟庖丁学的养生术。”我仔细听了伯公的解释,认为伯公从庖丁解牛那里悟出并坚持的养生之道大概有下面这几条:首先,从庖丁说的“依乎天理”悟出养生之道一:要尊重身体规律。伯公40岁之前基本上不会考虑身体的感受,后来才发现,他的身体晚上10点半到早上7点前都处于渴望睡眠时段,因此他尽量争取那个时间段休息。搁以前,他一般都是午休时间长,晚上睡得晚,结果经常头痛,上午精神也不好。自从调整作息时间后,他中午只小憩20分钟,这样晚上睡眠质量也高了。饮食方面,觉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2期2016-03-14

  • 跟“解牛的庖丁”学文言文翻译之道
    郝冰杰跟“解牛的庖丁”学文言文翻译之道郝冰杰《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讲述了庖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发展规律掌握规律,悟出解牛之道,文惠君看到后并得到养生之道。仔细阅读,细观庖丁解牛的过程,我们也可以悟出文言文翻译之道。当文惠君问到庖丁技艺,为何如此高超,庖丁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所好的“道”,其实就是找到规律、方法。在文言文翻译中我们也要去寻找这个“道”。《孙子兵法》讲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第一个寻找“道”的途

    中学语文 2016年33期2016-02-17

  • 别样的心历路程:《庖丁解牛》解读
    、信念与思想。《庖丁解牛》一文也是如此。《庖丁解牛》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技艺之道的故事,最让人称道的是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从最开始的“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再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而从庖丁对文惠君“技盍至此乎”的回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来看,庖丁解牛的故事已远远超乎“技”,而走向更高的层次——“道”了,它不单单是“技艺之道”,也不仅仅是“养生之道”。何以见得?可以从文章的第一段里得到解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12期2015-09-10

  • 让我们都成为游刃有余的“庖丁
    交锋;多重解读《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我教过多次,回想起来实际上每次都不满意。因为课时的原因,每次大多以翻译为主,即以功利性的解决问题为主,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其它就“淡化”了。特别是没有让《庖丁解牛》中所体现的思想的光芒照亮学生,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加精神的钙质,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家园。我十分清楚文言教学的宗旨,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如何能更有效发挥经典的作用?我也在思考。所以我在文言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庄子的文章上课前做了精心的的准备,对教学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9期2015-01-20

  • 女同志
    一族”板块的板主庖丁。上次网友们在百岁餐厅聚会,彼此见过一面。庖丁善于调侃搞笑,胡小蓝发上论坛的贴子经他一批,味道就变了,变得令人忍俊不禁。胡小蓝对他既恼火又无奈,此时懊恼不减地说:“庖丁,你跟着我干吗?”“哈哈,准备解妞呀!”“你无聊吧你!”胡小蓝想起庖丁发在“BT一族”里的贴子:画面上是一个丰腴女子的裸背,不知穿了一件什么新式胸衣,细绳般的黑带子勒进背部的肌肉里,缠了好几道。庖丁为该图题词道:“五花大绑的女人”。胡小蓝看了不以为然,女性在现实社会里受到

    短篇小说 2014年5期2014-07-13

  • 庖丁解牛》之教学新解
    34000 )《庖丁解牛》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中的自主赏析文章,属哲理散文。“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个典故,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叫庖丁的厨师,能熟练掌握牛的骨骼结构,杀起牛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它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养生的道理。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启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和教师用书,照本宣科,那么课堂肯定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收获将少之又少。于是我大胆尝试,对其广度和深度进行适当地挖掘拓展,在授课过程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2014-03-13

  • 工作休闲化的实现与审美人生境界的建构——“庖丁解牛”的休闲美学阐释
    大家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所包涵的工作休闲化对审美人生的建构就具有特殊的价值内涵与意义。“庖丁解牛”的故事出自《庄子》一书内篇《养生主》①。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庖丁是如何做到休闲化的工作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审美人生。一、“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技之把握与娴熟,工作休闲化的前提娴熟的技艺是庖丁实现工作休闲化的物质前提与基础,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作为主体的劳动者凭借对特定的物质工具的运用达到对工作对象的操作、控制而完成。因此,根据相应的工作对象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庖丁解牛》之我见
    成家坤《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关于养生主,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释义为:“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近人有的认为养生主,就是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善于寻找空隙,集中精神注意,避开矛盾,像保护刀刃一样保护自己。有关它的含义的论述颇多,在这里,我说说个人的浅见。养生的道理何在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庄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背景,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残忍的时代,是一个血腥的时代,这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

    中学语文 2012年33期2012-08-15

  • 解牛之技、养生之道、创造之美 ——《庖丁解牛》中的三重境界
    华松波《庖丁解牛》是《庄子·外篇》中阐明“养生”的一则寓言。短文以细致繁复的笔触描述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之术,并通过“解牛”之“技”来喻示“养生”之“道”。但笔者认为,庄子在这篇寓言中其实还蕴含了一个深刻的美学命题,即美是一种自由创造。一、解牛之技文章一开始即为读者展现了一段维妙维肖的“解牛”描写。作者以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展现出庖丁解牛时神情之悠闲,动作之和谐。“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全身手、肩、足、膝并用,触、倚、踩、抵相互配合,一

    中学语文 2011年4期2011-02-20

  • 游刃有余的人生
    ,就像庄子笔下的庖丁一样,看清楚敌我双方的形势,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不过,谢安在那一时刻内心实在充满了喜悦,只是在客人面前强行掩饰罢了。客人走后,他回内室去,连木屐的屐齿在门槛上磕断了都没有察觉。《晋书·谢安传》说他“矫情镇物如此”,可见他是多么在意这场战争的胜负了。人非圣贤,孰能无情?庄子笔下的庖丁不是也在解牛之后踌躇满志吗?差别在于:庖丁并不考虑别人对他风度的评价,而是纯粹展现了完成任务之后的畅快心情。谢安则十分在意别人的观察与品评,又压制不住心中的欢

    国学 2009年9期2009-12-04

  • 庖丁智慧”应对金融危机
    刘福享庖丁是一位解牛大师。面对一头庞然大物,庖丁能手到擒来,根本就在他善于顺着牛体的机理结构劈开牛筋骨间的大空隙,贴着骨头下刀。毫无疑问,庖丁能成为解牛大师,除了熟练的技法外,还需具备超人的智慧,这种超人的智慧也是庖丁有着熟练技法的“基石”,在这里,笔者把庖丁这超人的智慧定义为“庖丁智慧”。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见底。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犹如“解牛”,把握经济形势的“骨架”尤为重要。如何走出困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庖丁智慧”值得借鉴。真正找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9年6期2009-08-04

  • 庖丁解牛时“释刀”应对的三维解读
    永生当文惠君赞叹庖丁解牛技艺了得的时候,庖丁“释刀”应对自己追求的理想境界,又使文惠君顿悟养生之道。这催生的精妙的应对内容,日常教学中大家可没少花时间琢磨;只是对“释刀”应对的动作本身往往缺少应有的足够关注,相关教辅资料也多是盲区,人教课标版教参除了“放下刀回答”的翻译之外也并没只言片语的进一步解读。我认为,“释刀”者轻易释(放)不得,三思而解其中味。其一,礼节回答人家的问话而放下手里的活计,这是庖丁对对方的一种礼节性尊重。何况从身份地位上说,文惠君是高高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2009-05-13

  • 掌握规律是学习上精益求精的不二法门
    张大文庖丁的刀为什么能够常用常新?他已经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毫无折损,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地锋利,还可以一直用下去。这究竟是什么道理?梁惠王明明要求得养生之道,为什么庖丁讲了自己的二十几年的解牛历史,似乎一个字都没有触及养生之道,而他却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如此说来,我们学生倘若要求得学习之道,莫非也可以从庖丁之言而深受启发?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庖丁的解牛史,是一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实践史,是一部在实践中努力把握方法进而刻苦掌握规律的历史

    美文 2009年4期2009-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