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集

  • 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研究述略
    内容摘要:地方诗总集是地方文学与文化的风向标,而学界对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的研究关注不够,主要集中在地方诗总集的叙录与介绍,地方诗总集的整理与部分地方诗总集的文献考订和专题探讨三个方面。对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具体存佚情况不明,对其在文献、文学与文化上面的价值认识不深等。笔者爬梳整理,胪列了51种清代湖南地方诗总集,并期引起人们对湖南文献的保护和对湖南文学的重视。关键词:清代 湖南 地方诗总集地方诗总集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一直是中国诗歌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界目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体目生成、观念新变与谱系建构 ——论明清总集分类体例研究的空间与视角
    言近十年来,明清总集的编纂与出版研究逐渐成为古代文学文献研究的热点。明清是传统学术与文学集大成的时代,总集存世数量浩大,编纂旨趣多样,形态功能丰富,分类体例亦表现出集大成与新开拓并举的特色。一方面,文体分类更加精细,新兴文体、游戏文体、俗文体与宗教文体等在总集文体序列中得以正名,反映出编纂者新的关注视角与文体观念;另一方面,明清总集在创新分类方式、完善分类结构等层面不断摸索,呈现诸多新的分类现象与发展趋势,推动传统分类学的近现代转向。相比而言,学者偏重于总

    青海社会科学 2022年2期2022-12-27

  • 明清总集“选政”话语塑造与政治权力纠葛
    ◇史哲文总集研究是学界近来探讨的热点之一,大量明清总集选本整理出版,得以重见于世,功莫大焉。不过,总集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内涵仍未能得到充分探讨。明清总集在描述网罗放佚、芟汰繁芜的编辑观念与行为时常用“选政”一词:“逮梁萧统有《文选》之书,而汉魏诗附载。继此而唐,而宋,而金元,而明,皆赖选本以传。因叹选政之事,有功于作者不小。”[1]440然而考诸文献,这一词汇本意并非如此,而是起源于政治,其含义演变过程也与政治权力关系紧密。在明清总集中,政治权力不时隐显

    青海社会科学 2022年2期2022-12-27

  • 唐代书目中选本、评论的位置变迁与总集观念演进
    七录》最早确立“总集”类名,由此开创了古典目录学中的总集观念史。《七录·文集录》所分楚辞、别集、总集、杂文四部各有其著录标准:“楚辞部单收楚辞体文献;别集部单收以‘集’为名的个人作品合集;总集部收录不同作家多种文体的文章选本与评论著作;杂文部则杂收各类文体,单一文体的选本、解释评论之作与无法收入别集的单篇、一人作品,均归入杂文部。”[1]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总集与杂文二分,进一步影响到唐宋时期多体与分体、选本与文论著作的关系,也涉及文论与史评著作在书目部类中

    北京社会科学 2022年11期2022-12-02

  • 论清诗总集溯源《诗经》的编纂理念及经典化意图*
    文清人辑纂清诗总集数量庞大,清诗之繁荣于总集选本可见一斑。近年来,清诗总集的版本、体例、序跋、选诗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拓展,清人在编纂清诗总集过程中或隐含或明言的裒辑思维也逐渐得到考察。前人编选诗作必先学诗,而学诗必以《诗经》为始。清代是诗经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是考索训诂,还是文学解读,都对《诗经》研究极为详尽,达到前人未有之高度。许多清诗总集的编纂者、序跋作者不约而同地对以《诗经》为代表的经部文献加以溯源,同时不少诗经学人也参与编纂清诗总集,这一文学现象

    中州学刊 2022年7期2022-08-10

  • 总集体类研究的新尝试 ——评蒋旅佳《宋元文章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
    入,中国古代文章总集的编纂体例、分类标准与文学观念逐渐为学界所关注。目前学界对于宋元时期文章总集的分类研究有以下几种趋势:对某一部总集如《文苑英华》《文章正宗》《乐府诗集》进行具体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基础上的类型研究,如郭英德先生将“《文选》类总集”[1]113作为研究对象,从《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等总集中观照“《文选》类总集”的分类体例,并从这些分类实践中探求中国传统文体分类与思维方式之间紧密的联系;针对某一特定时期的文章总集研究其分类趋向和体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2-30

  • 文体研究:跨越历史的对话 ——评蒋旅佳《宋元文章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
    编排方式,为后来总集的编纂提供了典型的体例范式。受古文运动的影响,唐宋时期文学创作转向古文,形成古文文章之学。明清时期文章总集的编纂进入前所未有的井喷期,成果远超前朝。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体分类现象屡见不鲜,古代文体学研究涉及范围广,研究成果多。然现代意义语境下的文体学显得尤为“年轻”,其分支如文体分类学等出现得更晚。系统完善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文体学是随着西方文论的引入,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1981年,郭绍虞先生便前瞻性地提出建设文体学学科的建议。此后多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12-29

  • 明代地域总集编纂之特征与成就综论*
    018)所谓地域总集或地方性总集,即着眼于某区域而采收作者作品的总集,传统目录学多名之为“郡邑类”“地方艺文”等。它是我国地方文学文化的重要载体,认知价值非常高。地域总集的最早渊源可追溯到《诗经》十五国风,唐殷璠辑《丹阳集》则是其编纂正式发轫的表征,但其编纂的真正勃兴已然迟至宋代,至其臻于繁盛,更是晚至清代。综观地域总集的流衍历程,呈现出滥觞早、勃兴迟、繁盛更晚的特征。从勃兴的宋代到繁盛的清代,其间经历了明代的长足发展,可谓地域总集之所以形成现有格局的一个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29

  • 近四十年来湖南文章总集的整理与研究
    的不断增多,文章总集的编纂也趋向繁荣。现存湖南文章总集接近百部,在数量上虽无法与江浙一带比肩,但这些典籍包罗万象,涵盖文学、政治、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近四十年来,学界对民国以前编成的湖南文章总集的关注与研究日益增多,与之相关的总集文献陆续出版,研究成果迭出不穷。本文拟对这一研究状况进行回顾与总结。随着地域文学文化研究的渐兴,关于地域总集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各家对地方总集的定义和划分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评述前,有必要对“湖南文章总集”进行具体的概念界定和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1-26

  • 论《两浙輶轩录》的编纂特征与历史定位
    征,也使之在浙诗总集乃至整个地域诗歌总集序列中占据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具备相当高的学术认知意义,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并对其作出切实评估。本文首先论列《两浙輶轩录》的主要内容特征,随后探讨其对于浙诗总集以及整个地域诗歌总集编纂之演进历程的意义,以期给予该书一个较明晰的历史定位。一、《两浙輶轩录》的内容特征《两浙輶轩录》约开编于嘉庆元年(1796),由时任浙江学政阮元主持。嘉庆三年(1798)纂成初稿,因该年九月阮元从浙江学政任上调离回京,遂使编纂工作暂告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11-26

  • 明清福建地方诗歌总集的文献考察
    整理编纂地方诗歌总集,保存了大量的作家诗文作品,使得众多作家作品得以流传。地方诗歌总集是指专门收录某省域或府县范围两个及以上作家作品的合集,包括地方诗歌专集和地方诗文总集,传统目录学通常将其归为“郡邑之属”(《中国丛书综录》《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或称为“地方诗文”(《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地方艺文”(《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地方诗歌总集与地方文学史的演进相生相伴,是地方文学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地方文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保存地方文学文献方面具有重要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5-20

  • 清代江南市镇的地方诗总集探论
    )学术界对于清诗总集的研究成果斐然,但是对于江南地区的研究,尚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例如江南市镇的地方诗总集,以收录某一市镇范围内的诗歌文献为主旨,数量相当可观。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对于该领域的探索还远远不够,即使是最新出版的《历代地方诗文总集汇编》《清诗总集丛刊》等大型丛书,其收录的江南区域内的地方诗总集,虽然已经有很大的学术突破,但就笔者所知,有若干的地方诗总集还没有被收录进去,特别是江南市镇的地方诗总集,还有很大的补充空间。鉴于此,本文拟对清代江南市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2-22

  • 论清代桐城诗歌总集的体派意识与文学权力互动
    ,近年来明清诗歌总集的整理与研究逐渐得到广泛重视,而清代桐城一地辑纂地方诗歌总集不少,就目前知见,有潘江《龙眠风雅》六十四卷(续编二十八卷),王灼《枞阳诗选》二十卷,文汉光、戴钧衡《古桐乡诗选》十二卷,徐璈《桐旧集》四十二卷等数部(1)除此以外,还有如吴希庸、方林昌《桐山名媛诗钞》十一卷,专录明清桐城女性诗人诗作,参见史哲文、尚丽姝《论〈桐山名媛诗钞〉与明清桐城女性诗学伦理观念》(《地域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姚觐阊辑《桐城诗萃》三十二卷,仅存目;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1-01-04

  • 明中后期总集编纂研究
    要: 明中后期总集的编纂是明末出版业的重要一环,其编纂原因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举、文学等息息相关,而其编纂模式往往体现为:主编统筹,众人合力参与。总集编纂的资料来源有多种方式,包括编纂者私人收藏、托朋友搜集、购买等。总集编纂具有连续性、计划性与组织性等鲜明的特点,对当世及后世影响深远。关键词: 明中后期;总集;文社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0.03.11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

    克拉玛依学刊 2020年3期2020-10-09

  • 《四库大辞典》集部辞目分类商榷*
    集类者1.1 误总集类为别集类1.1.1 误通代总集为别集《玉台新咏》(页2373,按:此为《四库大辞典》页码,下同)十卷,南朝梁徐陵编。此书收录汉至梁诗歌六百九十余首,多为宫体诗,绮罗脂粉之词颇多。历代书目如《旧唐书·经籍志》《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等皆归入集部总集类。《四库大辞典》分之入别集,有误。《历代赋汇》(页2777)一百八十四卷,清陈元龙等编。此书收录先秦至明代之赋凡三千八百余篇,是一部重要的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11期2020-01-08

  • 论晚明女性总集中的小说人物与诗词著录∗
    明出现的众多女性总集中,皆收录了大量源自小说、传奇、话本的女性诗词与相关故事。这一现象,既反映出晚明女性总集编者的商业嗅觉和编辑策略,也可从中观察到古代女性诗词与小说故事共生混杂的流传途径与编纂环境。晚明编者对这类小说文本的裁剪增饰与自我辩护,体现了迥异于传统总集的选录标准与文学观念,在此观念下构建的古代女性“贞淫互记”、“良贱并存”的文学图景,对后世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女性文学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晚明是当之无愧的“女性文学的突破的时代”。才女群体的崛起、

    明清小说研究 2019年4期2019-11-12

  • 《史语所购藏甲骨集》释文校对和著录片校重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以下简称《摹释总集》)。一、释文校对1.《史语所》011:《合集释文》20251:《摹释总集》20251:寅…貞:令貞比百…2.《史语所》014:(1)丙戌 [卜],焚。三(2)丙戌卜,焚。三3.《史语所》023:《合集释文》32263:《摹释总集》32263:(1)己卯,貞:歲…4.《史语所》028:《合集释文》33359:《摹释总集》33359:《史语所》和《合集释文》的第5条及《摹释总集》的第1条卜辞中的“求(咎?)”“豕”“

    殷都学刊 2019年2期2019-09-19

  •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院)本文所谓地域总集,或称地方性总集,即着眼于某一区域而采收作者作品的总集。传统目录学多名之为“地方艺文”“郡邑之属”等。其编纂活动正式发轫于唐,勃兴于宋,发展于元明,至清代乃臻于繁盛。随着数量的增加,晚明时地域总集乃被目录学家聚合起来,成为集部总集类下的一个专门类目。如《徐氏家藏书目》于总集类下设“总诗类·各省”之类目,祁承《澹生堂藏书目》于总集类下设“郡邑文献”之类目。该方式被后世广泛继承,尤其20 世纪以来,各家书目往往在总集类下列出专门类目,以容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2019-01-19

  • 近十年来清诗总集研究述评 ——以现代清诗总集研究的整体历程为背景
    006年撰《清诗总集研究的历史回顾》一文,翌年刊发,大抵面向2005年以前问世的研究成果。当时清诗总集研究尚未风气大开,故有“总体上的滞后状况仍然十分严重”的论断。时隔十年,清诗总集研究已实现跨越式发展,令人欣喜,但存在的问题也依旧显著,有必要作相应的总结与思考。本文拟在现代清诗总集研究历程的大视野下,梳理清诗总集研究近十年大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若干热点与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对清诗总集研究的进一步提升起到推动作用。一 清诗总集研究之阶段性发展特征的整体观照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1期2018-11-13

  • 傅璇琮先生当为此欣慰
    著《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这本书的基础,是卢教授在傅璇琮先生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我与中华书局本有很深的渊源,在中华书局宿舍里住过多年,一直称傅璇琮先生为叔叔。傅先生把我既当学生,也当孩子。2015-2016年,燕新到美国哥伦比大学访学。傅先生告诉他在美国有什么問题可以来找我。我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多年,有些经验,应该可以帮上一些忙。后来燕新来到西雅图,我们欢聚十天,也谈到这本书,可惜,他没有带到美国。就我而言,选本书的研

    博览群书 2017年7期2017-09-26

  • 专家说《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窥探唐人编纂诗文总集发展特征之全豹。这种经纬相织的研究布局,难度颇大,但作者能够运用自如,体现出不凡的学术把握能力。刘勰《文心雕龙》提出文学研究应当贯彻“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的思维方法。这种理论方法,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袁济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学院副院长)《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研究格局,开启了新的研究路径:第一,文化现象: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整体考察。作者在论述中一直将“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作为一个整体概

    博览群书 2017年7期2017-09-26

  •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史探
    晋以后,唐代诗文总集的编纂又一次取得辉煌成就。然而,从学术史角度纵向看,自唐迄今,学者对唐人这一成就的态度是什么?尤其是,建国后,学术界的研究有怎样的特点?继续研究这一领域,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壹/学人对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的关注,可溯至唐代初年,这一点,可以从今存载录其编纂诗文总集的相关资料管窥之。如《大唐新语》卷九“著述”条载:“贞观中,紀国寺僧慧静撰《续英华诗》十卷……今复有《诗编》十卷,与《英华》相似……”又如《旧唐书》卷三〇《音乐志》第一〇《音乐》

    博览群书 2017年7期2017-09-26

  • 本期主题:《诗经》中的花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中很多篇目都提到了古代先民喜爱的花草,并给予了这些花草以浪漫的情怀。这些花草伴随着历史车轮,一路芬芳,如今依然灿烂!中zhōnɡ谷ɡǔ有yǒu蓷tuī,暵hàn其qí乾ɡān矣yǐ。——《诗shī经jīnɡ·国ɡuó风fēnɡ·王wánɡ风fēnɡ》【浅析】蓷tiū,益yì母mǔ草cǎo。这zhè句jù的de意yì思si是shì说shuō:山shān中zhōnɡ一yì棵kē益yì母mǔ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7年8期2017-09-12

  • 《清人别集总目》 误收总集考辨
    书中误将一些诗文总集当作别集收录,本文就此进行考辨。关键词: 《清人诗文集总目》 别集 总集 考辨李灵年、杨忠先生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以下簡称《清集总目》)是第一部全面反映现存清代人诗文别集情况的大型古籍书目,共著录近两万名清代作家所撰约四万部诗文集,为文史学者全面了解和研究清代文学、目录版本学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如此多的诗文集,编者不可能一一寓目,故书中难免存在讹误之处,如一些诗文总集被当作别集收录于书中。本文就阅读所得,仅就这一问题进行考辨,略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2017-06-08

  • 明清时期桐城乡邦文献编纂述论
    富,以诗歌和古文总集为代表的通邑文献,分别对应着桐城深厚的诗学和古文创作传统。众多桐城文人自觉以保存先辈文献为己任,终其一生甚至世代相传致力于乡邦文献整理事业。乡邦文献的接续编纂对于表彰桐城先贤精神、树立乡土意识、建构龙眠诗文传统以及滋养传播桐城文化等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桐城;乡邦文献;总集;编纂[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41(2017)02-0086-06Abstract: Tongchengs loc

    北方论丛 2017年2期2017-05-30

  • 传统子卜辞校释举例
    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甲骨文校释总集》、《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校订》等著录关于子卜辞的释读,对子卜辞存在问题的释文作出校正。一、午组卜辞误释、漏释举例1.《合集》21509:“…卜ㄓ…丁。”《摹释总集》读为“…卜有…允丁至…”。前者训“允”之字当为甲骨文“”,“丁”是殷商祭祀对象。《合集》22092、21509与此片同事而卜,作、、者,从字形看像犬类祭祀用牲。21509读为“…卜ㄓ…丁犬。”22092读为“丙午卜:叀犬于丁。”为宜。2.《合集》2204

    三峡论坛 2017年4期2017-05-30

  • 论宋代总集序跋及其蕴含的文学思想
    8000)论宋代总集序跋及其蕴含的文学思想谢敏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宋代总集序跋与总集文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总集序跋交代总集文本的编纂动机和命名缘由、总集序跋透露编纂体例和选录标准、总集序跋提供总集文本创作及编纂、刊行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宋代总集序跋蕴含有浓厚的文学思想,包括标举和体认文道关系、重视文学的教化功用、强调复雅的文学倾向、提倡文学群聚的娱乐功能等,这些文学思想往往标示编篡者或序跋者具有创新性质的文学主张。宋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4-15

  • 山川毓秀 文章汇萃 ——历代巴蜀作家文学总集编纂评述
    历代巴蜀作家文学总集编纂评述李文泽1,霞绍晖2,邓秋良3(1,2.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4;3.广铁集团党校,广东 广州 510000)从历代的角度讨论自唐、五代至宋、明时代的巴蜀文学总集编纂的概况,简要评述其中各部总集的体例、特色,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和地位。有文献记载的巴蜀文学总集是唐、五代出现的,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是现今存世的最早的巴蜀词总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代是巴蜀历史上总集编纂的繁荣时期,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0

  • 地域总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10018)地域总集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夏 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与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地域总集是我国古代各类型总集中的一大主类,包孕着巨量的历史文献与文学文化内涵。目前,地域总集在区域研究的整体格局中,关注度依然偏弱,仍有很大的学术空间可供开掘。文章一则在“古代”“20世纪前中期”“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段框架下,尝试对地域总集研究的学术史作一回顾,再则探讨目前地域总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方向性的前瞻,以期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2-23

  • 揭示清诗总集的魅力和价值 ——评《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
    清人所辑选的清诗总集,即清人编辑的“当代”诗歌总集,保留至今者,不下数千种。清诗号称中兴,其流派繁盛,而重要的原因便与众多的清诗选本有关。清诗总集与诗论、诗歌流派、诗歌创作以及诗作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往往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刘和文《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以相关诗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通过文献耙梳,从其版本、辑者和体例等方面进行系统考叙,力图在宏观上阐述清楚清诗总集的概貌与基本特征,进

    中国出版 2017年17期2017-01-27

  • 清代中叶广东诗歌总集的姊妹篇 ——《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
    清代中叶广东诗歌总集的姊妹篇 ——《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陈凯玲(惠州学院 中文系,广东 惠州 516007)清代广东地区的文化发展空前鼎盛,文学创作和编纂工作非常普及,因此诗歌总集也是数量众多、成就斐然。其中,《岭南群雅》与《岭南四家诗钞》是乾嘉时期广东地区重要的两部清诗总集。二者分别从宏观与局部两个角度总结了乾嘉时期广东诗歌的创作成就,相互配套,流传后世。清诗;总集;岭南群雅;岭南四家诗钞一总集作为文学作品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10-13

  • 清代苏南地方诗总集论略
    :清代苏南地方诗总集是全国清诗总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苏南地方诗总集的编纂之风非常兴盛,覆盖面广,省、府、州、县、镇乃至村,都有诗总集行世,绵延不绝,且规模不拘一格。造成清代苏南地方诗总集兴盛的原因与全国的大文化氛围相关,也与编者的地缘情结相关,同时,诗人辈出、地域文脉传承也是重要的原因。清代苏南地方诗总集因其地域性、基层性、互补性的特点,需要我们进行材料方面的挖掘、整理,也需要我们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关键词:地方诗总集;清诗总集;地域性诗歌;苏南中图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5-30

  • 《全元文》失收郑东佚文二十篇辑补
    作为有元一代文章总集,内容宏富,然而作家作品漏收情况也较为严重。学界对此多有补辑。郑东作为元代著名学者,其文章《全元文》未见收录。迄今,其佚文尚未引起学界关注。通过相关典籍的搜检,蒐辑其佚文二十篇,以补《全元文》之阙。关键词:郑东;《全元文》;总集;辑佚郑东,字季明,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后寓居昆山,生活于元末。有关其生平,明代王鏊《姑苏志》卷五十七记载较详:郑东,字季明,平阳人,客授昆山。弟采,字季亮,性狷介,州里不能容,因来就寓读四库书,晚又同寓海虞。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5-13

  • 明清江南社诗总集编纂研究*
    )明清江南社诗总集编纂研究*王文荣(江苏理工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明清江南地区诗社数量众多,且诗社编纂总集之风盛行,这些总集即为社诗总集。多数社诗总集也是地方诗总集。在编纂形态上,与通常的诗歌总集相比,社诗总集在编纂者、编纂方式以及编纂规模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社诗总集的“社”性、地域史眼光、兼顾趣味性等三个方面使其成为一类特殊的地方诗总集。社诗总集是社团文化、诗歌学养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江南诗社;社诗总集;地方诗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4-04

  • 《全元文》误收作家考甄
    学院)摘要:断代总集的编纂都存在作家收录标准的界定问题。元代立国不足百年,上与南宋、金国交集并立,下接明代,以致《全元文》作家的收录标准颇为复杂。通过考辨作家生平、作品,确知《全元文》误收其他朝代作家共计25人,其中,唐代1人、宋代8人、金代5人、明代9人、清代2人。本文予以甄别。易代之际的作家,朝代归属存有争议,则不予讨论。关键词:《全元文》;误收作家;总集;考甄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全元文》,自1999年出版第一辑,至2004年全部出齐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1期2016-02-12

  • 论宋代地域总集编纂分类的地志化倾向*
    旅 佳论宋代地域总集编纂分类的地志化倾向*蒋 旅 佳摘要:宋代地方志的人文化特点使其兼有地理志和地域总集的双重性质,而趋于定型的类目体例以及多样化的诗文编录方式为宋代地域总集的编纂体例提供了借鉴。《会稽掇英总集》、《成都文类》取资地方志设置类目名称;《宣城总集》、《吴都文粹》、《赤城集》则仿效地方志类目体例编排作品。明清时期,地域总集的这种编次体例和观念得以继承、发展,《吴都文粹续集》、《吴郡文编》即套用地方志类目编次诗文作品,并逐步定型、完善,建构起类目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1-28

  • 南宋方志与地域总集编纂关系论 ——以李兼台州、宣城地域文化建树为中心
    佳南宋方志与地域总集编纂关系论 ——以李兼台州、宣城地域文化建树为中心蒋旅佳中国古代地域文化源远流长,发展演变到宋代,出现了新的格局和气象,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宋代方志与地域总集编纂蔚然成风,且方志的体例日趋完善并趋于定型。地方志以其百科全书式地全面系统记载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社会政治、经济物产、历史文化、风俗物产等方面文献资料,其广泛性和综合性的著述特点,有利于展现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风貌,故其自古以来就成为承载地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重要文献载体。宋代方志广

    文艺评论 2015年4期2015-09-29

  • 将唐代文学研究推向深入的创新力作——评卢燕新《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生《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一书出现在笔者面前时,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题目选的太好了。从唐人编选的诗文总集入手,分析其篇目、体例、诗评、文化背景、文献传播等,进而归纳唐人的选评标准及文学观念,这无疑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又可行的研究视角。《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一书给人印象较深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传统学术观念的突破。如“总集”一词,过去给人的直观印象应该是收集了很多作家的很多文学作品的集子,然而却鲜有学者对这个词进行过深入的辨析,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对其进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9期2015-03-29

  •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评介
    伟《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评介陕西 王伟诗歌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鼎盛,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诗美类型,形成了中国古典文艺创作的高峰。唐人编选本朝之诗文总集在20世纪唐代文学研究中渐为学界重视,卢燕新先生踵武前贤,集数年之力结撰《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无疑对继承和发扬这一瑰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诗选编 选编标准 原则神丰韵异的唐代诗歌,在继承先代创作经验和融合时代风气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古典诗艺的转型,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诗美类型,并产生了大批优秀的诗人、诗作,

    名作欣赏 2015年16期2015-03-24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
    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胡 大 雷摘要:“左史记言”之“言”,或以语言行为动作而被命名为独立文体,进入总集。“右史记事”之“事”以史书的“传”为单位,或庞杂多种文体,或因“互见”而不周全,故只有随赋、诗、辞、移等文体一并,被从史书中“剪截”出来入《文选》,或“事居其前,文列于后”与文体并列入类书。宋时,“叙事”自成文体入总集:一是“传”、“记”以“篇翰”方式生成文体;二是《左传》、《史记》的文字被命名为文体“叙事”入总集。其原因亦有二:一是对古文的崇尚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5

  • 论明清地方诗文总集的整体特征
    个人别集、全国性总集外,当属明清地方诗文总集。明清地方诗文总集是指编纂于明、清时期专门辑录某一地域作者诗、文的总集,与全国性总集如《列朝诗集》《明诗综》《晚晴簃诗汇》等相类,具体而微,辑录省、府、县等地域诗文。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文献之功用大矣,明清地方诗文总集在保存地域文献上意义重大,当某些作者的别集湮没在悠久的岁月长河之中,而全国性总集又未收录其作品时,后人却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1-31

  • 总集编纂形态及其传播效果差异 ——以明人总集传播明词为例
    430072)“总集”其名盖肇始于南朝阮孝绪《七录》,其书今唯余一序,据《七录·序目》可知:《七录》内篇四“文集录”分为四部,其三为总集部,16种;其四为杂文部,273种。两部共计289种。《隋志》将《七录》的“总集部”、“杂文部”并为“总集”,后世因之。总集可分为全集型与选编型,后者即“选本”。四库馆臣说:文集日兴,散无统纪,于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网罗放佚”即全集型总集(当然,在实际操作层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3期2014-11-14

  • 陈尚君《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指瑕
    05)一、别集与总集均兼收文学与非文学作品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全集的纂辑,肇始于明末,至清代因《全唐诗》、《全唐文》等书的问世,引起学界广泛重视。”[1]17陈尚君以总集为仅收文学作品之论大可商榷。其一,既然言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则《全唐诗》可与之相适应,以诗确属文学作品。《全唐文》所收既有文学作品,也有非文学作品,若以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为条件或标准,《全唐文》是否可与《全唐诗》同归于一类?其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5

  • 诗选之学 ——清诗总集的编辑观念
    选之学 ——清诗总集的编辑观念刘和文 康 琳(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 241002)清诗总集;“诗选之学”;编辑观念清诗总集是编辑者按自己的编辑标准从清人作品中辑选出相应的诗歌,按一定的编排体例编排的诗歌作品集,与以前各朝人编辑同时代诗歌总集相比较,清人编辑的清诗总集经过了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支编辑队伍。他们通过对诗歌总集编纂之利弊得失的总结,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诗选之学”,表现出了编纂者强烈的专业意识,具体为三个方向:提出了选诗难于作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4-17

  • 论清代唱和诗总集的基本形态
    催生出众多唱和诗总集。这些总集是我们认知清代诗人唱和活动,进而认知清代文坛动态与士人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同时其自身的大量涌现,也堪称清代文学、文化史上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本文从清代唱和诗总集的唱和形式、唱和内容、作者身份这三个视角切入,对其一般与特殊两方面的基本形态作一初步梳理。一、唱和形式清代唱和诗总集为数甚多,在清代各类型总集中可谓名列前茅。然清代唱和诗总集数量虽多,其个体规模却往往偏小,普遍在一卷至数卷之间,十卷以上者便不多见。譬如汪远孙辑《清尊集》

    晋中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16

  • 清人编纂云南诗文总集思想述论
    清人编纂云南诗文总集思想述论茶志高(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清人编纂云南诗文总集,是基于历代云南诗文创作所取得的实绩、清代总集编纂的风气以及地方文献散佚较为严重的现实背景之上的。其编撰思想的核心集中表现为通过总集编纂达到引领观念和改变士风的目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梳理学术源流、求备文献;二、广为流播、沾溉艺林;三、恭敬桑梓、表彰先贤。从选诗标准上看,强调“性情之正”是清人编纂云南诗文总集的一贯主张。清代;云南诗文总集;序跋;凡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3-20

  • 清诗总集编辑者队伍特征考论*
    和文 高 洁清诗总集是编辑者按自己的编辑标准从清人诗作品中辑选出相应的诗歌,按一定的体例编排而成的诗歌作品集。清人所编辑的清诗总集据笔者调研有近千种,经眼的达320种。与数量众多的清诗总集相对应的是庞大的辑选者队伍,以前述320种清诗总集为例,辑选者有310位(除去无名氏),且这些编辑者身份各异,表现出了不同的编辑趣向。大致来看,清诗总集辑选者分为三大类:推崇风雅的职位显赫者,释放情怀的地位低卑者,承传文化的藏书家、刻书家。一、推崇风雅的职位显赫者统计经眼

    中国出版 2014年14期2014-02-04

  • 云南诗歌总集范畴刍议
    莉摘要:云南诗歌总集属地域诗歌总集的范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即云南地方类诗歌总集,广义则包括云南地方类诗歌总集,以及云南人所辑其他类型诗歌总集。要全面地考察云南诗歌总集编纂实绩,当取广义的理解。关键词:云南诗歌总集;地方类;范畴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2-0000-00云南古代诗歌总集的纂辑从明代开始,清代渐趋发展繁荣,至民国为止,共产生诗歌总集二百余种,在全国范围来看,也算较为突出的现象。云南诗歌总

    学术探索 2013年2期2013-03-29

  •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指瑕
    05)一、别集与总集均兼收文学与非文学作品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云:“别集,是四部分类法中‘集部’的主干部分,集部与经部、史部、子部在内容上有着明确的区别,《隋书·经籍志》别集类序云:‘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势,而见其心灵,故别聚焉,名之为集。辞人景慕,并自记载,以成书部。’由此可见,别集是‘属文之士’作品的各自汇集,开始是后人为前人编集,后来是‘辞人’自己为自己编集。别集收的是文学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3-19

  • 单体总集编纂的文体学意义*——以唐宋元时期为例
    朱迎平历代总集编纂和文体学的关系,近年来受到文体学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①如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吴承学:《明代文章总集与文体学》,《文学遗产》2008 年第6 期;吴承学:《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9 年第2 期;任竞泽:《宋代文体学研究论稿》,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年。。这是因为二者的根本宗旨,都是为了指导各体文章的写作,因而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隋书·经籍志》首次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1-22

  • 略论六朝文学图书的编辑体例
    八千卷之多,文学总集也有一百零七部二千二百一十三卷,合计亡佚图书,达到二百四十九部五千二百二十四卷之多。其中像《文章流别集》、《文选》、《玉台新咏》都是后世推重的文学要籍。这些文学图书所展示的编辑体例与编辑方法对后来的文学以及编辑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借鉴。一、别集编撰别集,是指按一定体例将一位作者的作品汇编在一起的书。①《隋书·经籍志》曰:“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自灵均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后之君子,欲观其体

    文艺评论 2012年10期2012-08-15

  • 论清代方外文学总集的概貌与特征
    )论清代方外文学总集的概貌与特征夏 勇(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清代是方外文学总集编纂的最繁荣时期。较之前代,清代方外文学总集的数量倍增,并拥有独特的思想内容,还涌现出一批专收某一地域、寺院之方外作家作品的总集,以及道士总集,可谓开拓了新领域,取得了新成就。目前,清代方外文学总集的流布范围普遍甚窄,且存在若干含混错漏之处,需要研究者予以更多关注。清代;方外;总集;概貌;特征我国传统目录学往往于“集部”之“总集”类下立“方外”一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清诗总集百年研究进程
    41003)清诗总集是清代诗歌的主要载体,保存了大量的清诗及其相关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史料的重要文献。清诗总集研究现状,夏勇《清诗总集研究的历史回顾》[1](P1-3)一文基本勾勒出自清以来清诗总集的研究轮廓。笔者根据所收资料,借鉴时贤的研究成果,对清诗总集研究状况和主要特征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国内外研究来看,清诗总集的研究状况主要表现在清诗总集总体概貌研究、清诗总集文献价值研究、清诗总集与诗学研究和清诗总集的整理及其它方面研究等方面,本文着

    中国韵文学刊 2011年2期2011-11-20

  • 传统目录著作中总集类发展史略
    )传统目录著作中总集类发展史略柳 燕(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目录分类是目录著作的纲目和框架,经历了长期的演进发展过程。总集类是集部的一个小类,它的发展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唐宋时期总集类由驳杂趋于单纯;明代总集类向多元细化方向发展;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推动总集类分类稳定下来。分类;总集;发展传统目录著作的分类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从汉代《七略》分典籍为七类①七类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其中辑略为总论,故而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4-07

  • 唐代诗文总集编撰者的类型特点及其心态
    071)唐代诗文总集编撰者的类型特点及其心态卢燕新(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唐人编纂诗文总集趋于繁荣,使本时期总集编纂者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若以编纂者及其心态观之,可将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归为三类:即未入仕途及辞官退隐者、贬迁官吏、京官等上层文士。据此分析此三类编撰者及其心态,既可以探讨这一群体在唐代的生活特点,也可以管窥他们在我国诗文文化史、总集编纂史等领域的地位与影响。唐代;诗文总集编撰者;类型;特点;心态一 引论晋挚虞以还,唐总集编纂趋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8-15

  • 《隋书·经籍志》“总集”概念辨析
    书·经籍志考证》总集的“毛伯成诗一卷”后云:“毛伯成有集一卷见别集类东晋人中,案此与别集类之一卷不知是一是二,或毛集多寄存他人诗亦有似乎总集欤?”[1]徐俊、荣新江在研究德藏吐鲁番本毛伯成诗时亦云:“至于《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为《隋志》)的著录是否为同一部书,又何以分置于别集、总集两类,已无从得知”[2]。这些学者对《隋志》中总集所著录“毛伯成诗一卷”与别集中“晋毛伯成集一卷”都存怀疑之心,或不知其是否为同一部书。笔者经过考证,发现其所以然之故,只因我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1期2010-04-05

  • 清代地域诗歌总集编纂流变述略
    :清代;地域诗歌总集;续补;总集序列摘要:清代地域诗歌总集编纂高度繁荣。作为当时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文化现象,此类总集有其自身的演进轨迹。从宏观上看,它兴起于清初,繁荣于清中叶,深化、发展于清末。在这个过程中,清代地域诗歌总集的编纂形式趋于多样,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层级系统日益完善,卷帙规模也普遍宏富,从而将我国古代地域诗歌总集的编纂推进到了新的高度。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1—0004—07所谓地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