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缘

  • 远程民机变弯度机翼后缘外形变形矩阵气动设计
    逐渐将重点集中于后缘外形随飞行条件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变弯度机翼。应用变弯度机翼技术不仅能够通过后缘变形来调整机翼载荷分布实现巡航效率提升、抖振边界扩展,还能进行阵风减缓控制,并改善机动性能,进而减小机翼结构重量、降低燃油消耗并节省成本,对未来“绿色航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后缘外形变形来改善非设计点气动性能的民机变弯度机翼技术,最早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Space and Administration,NAS

    航空学报 2023年7期2023-06-28

  • 经皮椎间孔镜辅助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离断的近期疗效
    青少年但合并椎体后缘离断临床较为少见。临床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负重训练、翻越障碍等军事科目训练的青年官兵发病率较高[1,2]。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采用牵引、理疗、推拿等非手术治疗,以缓解疼痛,但腰腿痛会反复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离断患者会在短期内出现神经根性症状,且日渐加重,需要行手术治疗[3,4]。目前,脊柱内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离断的主要手术方法,但国内尚无对于年轻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离断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

    武警医学 2023年5期2023-06-06

  • 力学超材料柔性后缘设计技术
    飞行性能,其中变后缘弯度作为能够有效提高机翼气动性能的方法,在新一代飞行器设计中受到广泛关注[1]。目前由传统机械结构构成的可变后缘弯度机翼已取得诸多成果,Pecora 等[2]通过刚性组件的运动实现襟翼的连续变形,完成了等比大小机翼实物制造及试验。Zhao 等[3]提出了一种通过双肋板直接接触传递载荷的多铰链结构变弯度机翼,结果证明其飞行效率比传统固定翼飞行效率提高14.1%。仿生也为机翼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Woods 等[4]提出类鱼骨式仿生微结构

    航空科学技术 2022年12期2022-12-27

  • 变弯度柔性机翼与多段翼型气动特性对比研究
    年来的研究热点。后缘机械增升装置通过简单机械变形以增加机翼的最大升力系数,在诸多类别的增升装置中,单缝襟翼的设计和使用相比于开裂襟翼和简单襟翼,能更大程度上优化升力特性[1]。近年来,柔性可变弯度机翼的出现,将传统变形机翼的设计观念从局部固定机构的改变,提高到了内部机构变形与智能材料外皮相结合的设计趋势上去。随着后缘增升装置的更新换代,传统后缘襟翼的优化及柔性变形机翼的使用使得机翼变体技术成为提高飞机升阻特性的一大捷径。相比于传统主翼,简单襟翼翼型,带柔性

    航空科学技术 2022年12期2022-12-27

  • 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形的变弯度机翼前后缘技术开展了长期研究。随着气动力计算与试验技术、先进结构技术、新型智能材料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的持续进步,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正在逐渐走向工程应用[1-5]。在此背景下,对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的应用前景、指标体系和应用于典型民机上的潜在收益开展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牵引总体、气动、材料、结构、传感器和控制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收益研究打下基础,从技术和应用两个角度同时推动变弯度机翼前后缘结构技术更快、更好

    航空科学技术 2022年12期2022-12-27

  • 变弯度机翼后缘多电机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验证
    ,通过光纤梁测量后缘蒙皮变形,作为变形控制的反馈信号,进行后缘分布式闭环控制[4]。国内对于变体机翼多电机分布式驱动系统有所研究。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随涛针对可变弯度柔性波纹蒙皮后缘模型结构,采用了多电机驱动技术,设计并制备了机翼模型、驱动及测控系统[5]。在机翼变形控制系统的驱动器选择上,目前的驱动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电机驱动、液压驱动、气压驱动等,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智能材料驱动器在机翼变形驱动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6-7]。但从目前的研究和实际

    航空科学技术 2022年12期2022-12-27

  • 无舵面飞机变弯度机翼承载/变形一体化设计
    弯度、调整翼型前后缘形状,平滑地改变翼型,提升其气动性能,实现飞机机动控制[1-2]。可变形机翼通常由可变形结构和驱动器组成,可变形结构在驱动器的控制下完成所需的变形,同时承受相关的外部载荷。改变翼型形状所需要的高变形量必须与承载能力和轻量化要求结合,因此需要设计出最佳的机翼内部结构,最有效地利用驱动器以保证所需的形状变化。因此,无舵面机翼前后缘变弯度设计需要协调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轻量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同时满足三者要求目前仍存在较大难度[3]。根据前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2年26期2022-11-01

  • 基于NACA0012翼型的超燃冲压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热预示
    影响[6-7]。后缘形状是影响预示精度的重要因素[8],根据建模方法的不同,NACA0012包括尖后缘和钝后缘两种。本研究设计了两种翼型外流场,通过与参考数据的对比,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仿真预示的影响,给出了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最佳参数配置,并进行了相关的气动热预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有关NA‐CA0012的研究成果。1 仿真基础1.1 超燃冲压高超声速飞行器超燃冲压高超声速飞行器是指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主要动力的巡航飞行器,此类发动机只有在飞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0-11

  • 不同参数对翼型外流场力系数数值仿真的影响
    ent分析了翼型后缘形状、湍流模型和远场距离在不同攻角下对Cd和Cl数值仿真的影响,以期对翼型外流场的数值仿真研究有所借鉴。1 仿真基础根据文献[5-7]提供的自由来流条件和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参数对翼型外流场关键系数数值仿真的影响,分别采用Airfoil tools(UIUC Airfoil coordinates database)和NACA 4 digit airfoil generator设计了2种NACA0012二维翼型,翼型弦长L=1 m。根据Ai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4-05

  • 叶片后缘加厚对轴流风机性能的影响
    A65翼型轮廓线后缘的内切圆半径收敛至0,会导致铸造过程中铝液不能顺畅流动至叶片后缘末端,铝液填充不均匀,铸造出的叶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实际铸造过程中零件最薄处的厚度常要求不小于1.5 mm。因此,研究如何优化此类翼型叶片后缘厚度满足铸造工艺要求的同时,不降低叶轮的工作全压与效率,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SARRAF 等[1]和李俊等[2]基于 ISO-5801 标准所设的试验平台,研究不同叶片相对厚度的汽车动力单元冷却用轴流风机的气动性能,在低流量区间内,厚

    流体机械 2022年1期2022-03-03

  •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研究,进一步预防后缘襟缝翼的故障。关键词: 后缘  缝翼 排故一、系统简介:后缘襟翼(TE)是为了增加机翼面积和机翼中弧线弯度,同时增加升力以帮助提高飞机起飞或着陆时的性能。在起飞的时候,每侧机翼上的两块双缝襟翼会展开,以此来增加升力。这可以使飞机在起飞时低速起飞,保障稳定性。在巡航期间,后缘襟翼完全收上。在着陆时,后缘襟翼完全展开以增加升力和阻力,使飞机接地时速度降低。在后缘襟翼正常操纵期间,后缘襟翼是机械控制液压操纵。在备用操纵期间,后缘襟翼是电控制电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8期2022-02-25

  • 爆破作用下含后缘裂隙岩质边坡的断裂力学分析
    相关理论推导了含后缘裂隙岩质边坡在重力和裂隙水压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公式。ZHANG等[9]基于断裂力学将复合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韧性的比值定义为边坡安全系数。WU等[10]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后缘裂隙长度边坡的破坏模式演变规律。综上研究,目前关于爆破作用下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机制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11-14],但鲜有从断裂力学角度出发探究爆破作用下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利用断裂力学相关理论,推导了爆破作用下岩质边坡后缘裂隙尖端复

    工程爆破 2022年6期2022-02-23

  • 后缘发散翼型在宽体客机机翼设计中的应用
    现增加超临界翼型后缘厚度可以降低跨声速阻力[1],该实验研究了后缘厚度与边界层位移厚度的相关性,结论是当后缘厚度超过边界层位移厚度后,后缘厚度对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将相反。麦道公司研究结果[2-3]表明当超临界翼型后缘厚度增加时(直至0.7%c),跨声速阻力降低而亚声速阻力没有不明显增加。如果后缘形状设计得好,这种效果可以持续到后缘厚度增加1%c。这种翼型称为后缘发散翼型(DTE,Divergent Trailing Edge)。DTE是格尼襟翼的一种进化产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1年6期2022-01-06

  • 基于DOE设计的叶片电解加工工艺优化
    术难点在于提高前后缘加工精度的同时兼顾加工效率。叶片的加工精度能够影响气流和载荷在叶盆和叶背上分布的均匀性,进而影响叶片的气动性能[3]。在电解加工过程中,工件加工精度会受到流场和电场的影响。流场的变化对电解加工精度和工件表面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决定电解加工能否顺利进行[4]。流场的状态不仅受阴极型面和流道结构的影响,改变电解液进出口压力等工艺参数也会使电解液的流动发生变化。通过调节电流密度的分布和大小能够调控阳极工件的去除量和精度,而电流密度的变化也

    航空制造技术 2021年9期2021-05-29

  • 波音737NG飞机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机运行期间常见的后缘襟翼系统典型故障进行了分析与整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实践中可行的改进方法和措施。关键词: 后缘襟翼;双开缝襟翼;大翼横截面曲度;襟缝翼电子组件;襟翼控制组件;襟翼驱动组件;临近电门电子组件;非指令移动Keywords: trailing edge flaps;double-slotted flaps;wing camber;flap/slat electronics unit;flap control unit;flap power dr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1年3期2021-04-12

  • 机翼后缘电磁散射特性分析*
    结构效率,机翼前后缘并未相互平行设计。机翼采用非平行设计,会使得后缘产生的行波在头向角域增加一个波峰,不利于隐身飞行器前向隐身设计。文献[2]以前后缘不平行的后掠机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不同的水平方位角、俯仰方位角、极化方式下的电磁散射特性,但未给出后掠机翼电磁散射特性随机翼参数变化的规律。文献[3]分析了三维机翼前缘影区的爬行波散射机理,建立了前缘影区爬行波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机翼参数对前缘影区爬行波的影响,最后只定性给出了前缘爬行波随机

    电讯技术 2021年2期2021-02-25

  •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此类疾病的名称尚未统一,文献中可见的表述为腰椎后缘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腰椎间盘骨化等等,此类疾病容易与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1⁃2]。目前相关文献认识到此类疾病与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差异[3⁃5],同时针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尚存争议[6⁃7]。本文将总结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和鉴别要点,并探讨经椎间

    骨科 2021年1期2021-02-07

  • CO2-原油混相带运移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宽度变化受前缘、后缘共同影响的特征,同时其仅从宽度角度对混相带运移规律进行分析,有失全面[21]。在对CO2-原油混相带进行多参数准确表征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混相带形成后的运移规律,并推导建立混相带表征参数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式,明晰混相带运移特征对开发效果的影响,以期为CO2混相驱矿场应用提供技术支持。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与混相带表征1.1 数值模拟模型为研究CO2-原油混相带表征方法,参考胜利油田G 区块实际参数[21],建立二维油藏数值模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1年1期2021-01-26

  •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飞机襟翼不对称风险预测*
    了关于前缘襟翼和后缘襟翼驱动及执行系统的控制原理;Anderson等[6]提出了一种成功评估未来高性能飞机控制系统方法,将多种建模和分析技术集成到一种评估方法中;程科[7]通过对飞行数据的分析及数据特征值的提取,开展了基于QAR 数据的故障时间预测方法对后缘襟翼不对称故障进行研究和预测;朱晓炜等[8]通过解析报文数据结合后缘不对称工作原理,针对737NG 开发了关于后缘襟翼监控项目,基本实现预判故障状态;吴帧涛等[9]基于飞行数据对飞机操纵系统提出了故障评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20年3期2020-11-13

  • 可变弯度机翼后缘形态重构光纤监测技术
    用于可变弯度机翼后缘形态实时监测,本文提出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Fiber Bragg Grating,FBG)作为可变弯度机翼后缘形态监测传感器件。FBG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柔韧性好、频带宽、抗电磁干扰、耐腐蚀、易于组成分布式监测网络等独特优点,为实现变弯度机翼后缘在飞行过程中的形态与偏转角实时监测提供了可能[12-14]。NASA飞行研究中心研究了基于光纤传感的机翼形态感知反演技术,在新型大展弦比无人机X-56A上进行了测试试验[15]。日本航空研究

    航空学报 2020年10期2020-11-05

  • 64排螺旋CT重建同层显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出症患者并发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扫描图像1.4 图像分析 图像由两名中级职称人员进行影像学诊断,同时在X线和CT诊断中观察病灶的特征和形态。1.5 观察指标 Ⅰ度:腰椎间盘突出≤0.5cm,形态基本规则;Ⅱ度:腰椎间盘突出0.5~1.5cm,形态相对规则;Ⅲ度:腰椎间盘突出1.5~2.5cm,形态不规则;Ⅳ度:>2.5 cm,形态及其不规则。1.6 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所有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CT与X线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采用χ2检验,实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0期2020-11-04

  • 直升机后缘襟翼驱动器迟滞现象仿真与抑制
    0016主动控制后缘襟翼(Actively Controlled Flap,ACF)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直升机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技术[1-3]。安装在直升机桨叶后缘的襟翼在驱动器作用下动态偏转,产生附加的气动载荷,从而抵消部分旋翼振动载荷。整个后缘襟翼旋翼系统由基体桨叶、后缘襟翼以及附属的驱动器组成,结构简单紧凑,并且因为后缘襟翼的驱动机构位于旋翼上,与直升机操纵线系无直接联系,后缘襟翼机构失效不会危及直升机飞行安全,相比其他形式的旋翼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如高阶谐

    航空学报 2020年4期2020-06-08

  • 流阻渐变型后缘抑制BWB发动机噪声衍射实验研究
    为主,探讨了机体后缘补助翼(Elevon)迎角、后缘吸声内衬材料(Acoustic lining)及后缘与发动机相对位置等参数对发动机噪声的抑制效果,同时也做了翼身融合体垂直侧翼(Verticals)对发动机抑制效果方面的工作。国内在翼身融合体飞机上开展研究的时间相对较晚,且已知研究中更多的是针对翼身融合体飞机的外形布局和空气动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工作[10-14],而利用机体部件的遮挡作用减小发动机对地面噪声影响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BWB机体部件的遮挡作用可

    实验流体力学 2020年1期2020-03-29

  •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精准治疗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容易漏诊、误诊,目前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临床分型、治疗方式等均存在一定争议,精准医疗理念对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启发,本文针对近年来精准医疗背景下腰椎间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是指腰椎间盘或椎体后缘骨骺等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类疾病,因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相似,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又因其影像学表现常伴有

    广西医学 2020年24期2020-02-23

  • 后缘阻胶海绵在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片设计长度越长,后缘多余的粘接剂耗用量越高,该部分粘接剂存在以下问题:设计外的粘接剂用量增加了制造成本;加大叶片的重量,甚至使叶片重量超出设计值;叶片在风场服役过程中,后缘不规则的粘接剂存在脱落现象,导致叶片整机出现事故。通过在SS壳体后缘粘贴海绵胶条对叶片后缘的粘接宽度进行控制,可阻止粘接剂挤压进入叶片内部。为此,在 SS壳体后缘最小粘接宽度[1]的内侧边缘粘接海绵胶条,再刮涂粘接剂,合模锁紧后进行挤压。本文通过 3种试验,逐步验证海绵胶条的阻胶作用,对

    天津科技 2019年7期2019-08-02

  • 牵引式滑坡后缘破裂面计算方法
    发生局部滑动,在后缘产生拉裂缝,其上方坡体失去支撑,导致后缘后侧斜坡体变形失稳,并逐级向坡顶延伸,形成牵引式滑坡[1-3].如渝怀铁路DK615 + 602~ + 830 工程滑坡,即为施工开挖切坡形成的大型中层牵引式工程滑坡.滑坡内共发育3 级滑体,各级滑体后缘裂缝分别距线路中心为97、140 m 和220 m,同时,伴随有滑体下错和裂缝扩张等现象[4].现场调查表明,在牵引式滑坡逐级失稳过程中,滑坡体各级滑体均有后缘拉裂缝,通常依据该裂缝判断滑坡周界和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7-11

  • 基于后缘厚度变化的翼型噪声分析研究
    、叶尖涡流、叶片后缘分离及边界层分离等。由于在一定工况下后缘分离噪声在叶片噪声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深入研究后缘厚度变化对噪声影响的机理,对低噪声叶片设计时翼型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原始DU91-W2-250翼型以及变后缘厚度翼型附近的流场进行了LES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FW-H积分方法数值求解了原始翼型以及变厚度翼型的远场噪声,分析了后缘厚度变化对噪声影响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后缘厚度减小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翼型尾缘涡脱落的情况,降低翼型气动噪声水平

    风能 2019年4期2019-06-14

  • 波音737NG飞机左右后缘襟翼位置不一致的分析和监控报警的应用
    "737NG飞机后缘襟翼失效监控模型",设立报警值,实时监控飞机襟翼位置传感器的信号,对触发差值报警的飞机有计划的安排更换,减少了飞机非正常停场延误。该文详细的讲述了737NG飞机左右后缘襟翼位置不一致分析和监控报警应用,为提高737NG飞机左右后缘襟翼位置不一致故障的排除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要点。关键词:737NG 襟翼 故障 监控 报警故障现象:当机组使用正常方式放襟翼时,后缘襟翼“卡阻”在某个单位无法继续放出,襟翼位置指示器显示左右后缘襟翼指针不重合,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2018-08-11

  • 直升机桨叶连续后缘襟翼设计与气动影响分析
    引 言主动控制后缘襟翼(Active Controlled Flap,简称ACF)智能旋翼技术是直升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原理是通过主动调节旋转桨叶气动力在桨盘上的分布,从而降低旋翼振动载荷,提升直升机的性能。国内外对该技术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国外比较成功的ACF旋翼试验有F.K.Straub等[1-2]的SMART旋翼试验、E.Muir等[3]的旋翼塔试验以及P.Lorber等[4]的旋翼风洞试验,这些试验都取得了良好的减振效果。O.Dieterich

    航空工程进展 2018年2期2018-05-31

  • 后缘小翼对旋翼气动特性的控制机理及参数分析
    流技术[2]以及后缘小翼(TEF)控制等。其中,主动控制后缘小翼技术由于其结构紧凑、重量轻、需用功率小、带宽高的特点[3],根据不同的需求,每片桨叶后缘处可以设计一片或多片后缘小翼,从而增加控制的自由度,通过控制小翼合理的偏转,产生附加的气动力/力矩,影响旋翼的流场与气动弹性响应,实现多样化的控制目标,例如抑制振动及噪声、提高旋翼性能以及增加旋翼的动力学稳定性。相比于其他旋翼主动控制方法,后缘小翼主动控制系统可以将其完全镶嵌于桨叶内部,不会增加额外的气动阻

    航空学报 2018年5期2018-05-21

  •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影像诊断分析
    36600)腰椎后缘软骨结节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少年时期,主要是由于椎体后缘软骨板发生破裂,进而导致髓核组织经破裂孔进入到患者椎体后缘的骨松质内,最终能够使患者的椎体后缘与椎体部分产生间隙而导致分离,向椎管内突入,并对脊髓神经以及硬膜囊产生压迫而引起的一种病变。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在临床中也是导致椎管狭窄的主要因素,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有效判断,CT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极为明显,能够显示患者病灶的大小、形态以及位置,同

    医药前沿 2018年34期2018-01-16

  • 后缘隔板对充气式机翼翼型气动力影响分析
    台264001)后缘隔板对充气式机翼翼型气动力影响分析康小伟,郭卫刚,李 冰(海军航空大学,山东烟台264001)以充气式机翼为背景,研究了安装后缘隔板充气式翼型的气动特性。以翼型E387为基础生成的钝后缘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安装中部隔板的充气式翼型进行了流场数值计算,并与未安装隔板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后缘中部隔板对充气式翼型气动特性影响的变化规律,为充气式机翼设计提供参考。充气式机翼;钝后缘翼型;隔板;气动力相比传统飞行器机翼的复杂结构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12-13

  • 航空发动机叶片前后缘自由式砂带抛光技术
    航空发动机叶片前后缘自由式砂带抛光技术张军锋, 史耀耀*, 蔺小军, 段继豪西北工业大学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72由于叶片前后缘(LTE)的轮廓形状和表面质量将对航空发动机的气动性能和叶片的疲劳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前后缘的轮廓度和表面质量,通过对目前航空发动机叶片前后缘抛光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叶片前后缘抛光工艺要求,并基于自由式砂带抛光的工艺特点,提出了叶片前后缘自由式砂带抛光工艺方法;针对该抛光工艺方法,

    航空学报 2017年3期2017-11-20

  • 基于后缘小翼的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控制分析
    710089基于后缘小翼的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控制分析马奕扬1, 招启军1,*, 赵国庆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16 2.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总体气动所, 西安 710089针对后缘小翼(TEF)的典型运动参数对旋翼翼型动态失速特性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发展了一套适用于带有后缘小翼控制的旋翼翼型非定常流动特性模拟的高效、高精度CFD方法。通过求解Poisson方程生成围绕旋翼翼型的黏性贴体和正交网格,为保证

    航空学报 2017年3期2017-11-20

  • 一种智能材料结构在变形体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材料结构在柔性变后缘机翼气动特性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跨声速风洞中运用模型变形视频测量技术测量了机翼后缘的偏转变形量,并记录了偏转变形的动态过程。同时测量了上翼面的压力分布。实验马赫数0.4~0.8,模型迎角0°~6°。分析了来流条件对结构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跨声速条件下,智能材料结构在气动载荷作用下能够驱动机翼后缘偏转变形。驱动力一定时,变形能力受到马赫数和迎角等因素影响。马赫数增加会减弱智能材料结构的变形能力,导致变形速度减小,后缘偏转角降低。迎

    实验流体力学 2017年5期2017-11-07

  • 直升机桨叶铰链力矩改善方法研究
    ,得出平衡配重和后缘调整片对桨叶铰链力矩的影响规律。对某单旋翼直升机桨叶装机试飞,通过移动平衡配重和改变后缘调整片折弯角,获得了较好的铰链力矩水平,最终使飞行员轻松控制了旋翼总距。旋翼桨叶;铰链力矩;后缘调整片;试验;总距0 引言直升机桨叶铰链力矩是桨叶上各种载荷对其变距铰轴线扭矩的总和,是操纵系统载荷的主要来源。直升机飞行时,周期变化的铰链力矩通过操纵系统传给机身,使驾驶杆抖动,机身振动,并容易引起相关构件的疲劳损伤。过大的铰链力矩将使直升机的飞行难以控

    直升机技术 2017年2期2017-06-19

  • 后缘可变弯度翼型在跨声速中气动特性分析
    1]。由于机翼前后缘的偏转对机翼飞行气动特性影响最大,因此,在机翼前后缘有目的做到无缝光滑连续改变机翼前后缘弯度,能够很好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2-4]。早在1994年,密歇根大学Kota[5]教授在实现机翼前后缘变形研究中首次运用了柔性机构的设计思想,通过柔性机构驱动器来实现机翼前后缘弯度的改变。后又提出“顺从机构”概念[6],即利用单点驱动各个金属组成单元弹性变形使前、后缘发生连续无缝偏转变形。东京大学Yokozeki和Sugiur[7-8]设计出瓦楞结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7年4期2017-05-03

  •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
    030)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张永春(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目的就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方法以2015年11月份至2016年10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58例患者分别采用X线、MRI以及CT诊断,比较各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的符合了为100%,CT诊断的影像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形骨质缺损;MRI的诊断符合了为86.2%,MRI诊断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2017-03-07

  • 428例鼻咽癌患者颈部及Ⅴ区后缘转移淋巴结位置分布规律研究*
    癌患者颈部及Ⅴ区后缘转移淋巴结位置分布规律研究*蒋朝阳①②张涛①②高辉②张伶②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颈部及Ⅴ区后缘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指导鼻咽癌颈部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成都军区总医院428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颅底至锁骨下缘的增强CT模拟扫描。淋巴结分区采用RTOG等推荐的分区指南(2013版),由两位医师共同阅片对颈部及Ⅴ区后缘的转移淋巴结进行分析,并选取1例N0期的鼻咽癌患者作为标准,参照Ⅴ

    中国肿瘤临床 2016年19期2016-11-14

  • 浅谈BOEING 737NG后缘襟翼倾斜-不对称保护系统
    NG 737NG后缘襟翼倾斜-不对称保护系统孙容阵(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蓬莱分公司,山东 蓬莱 265617)本文简要介绍737NG飞机后缘襟翼基本构成,阐述后缘襟翼工作原理,对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倾斜-不对称进行说明,并对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说明,简述不对称故障判断分析方法。后缘襟翼;倾斜;不对称1 基本概述飞机机身两侧后缘襟翼都包含外侧襟翼和内侧襟翼,每一部分还包含主襟翼和后襟翼。两侧机翼底部各有三个襟翼整流罩,襟翼整流罩用于覆盖传动机构整流。襟翼位置指示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19期2016-10-19

  • 一种新型飞机的吊挂后缘设计
    种新型飞机的吊挂后缘设计闫明鹏(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结构设计研究部,上海201210)摘要:新型飞机的吊挂后缘结构主要由框、梁、蒙皮组成,远离高温区。框和梁布置在一个腔内,便于排液和通风,同时应满足强度、刚度、声疲劳设计要求。关键词:吊挂;后缘;排液;声疲劳吊挂是飞机最重要承力结构,承担发动机所有载荷,是全机关键结构件。吊挂直接悬挂发动机,工作环境恶劣,每次飞行均处于强机械振动、高温、强声振动环境中[1]。吊挂后缘位于吊挂后部,介于机翼和发动机尾喷口之间。它

    装备制造技术 2016年4期2016-07-26

  • 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
    安 710072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郭同彪, 白俊强*, 杨体浩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学院, 西安 710072针对后缘连续变弯度对跨声速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不考虑翼型后缘连续变弯度,基于搭建的优化设计系统对跨声速翼型进行气动减阻优化设计,通过添加不同的约束优化得到两种跨声速翼型:无激波翼型和超临界翼型。然后在这两种翼型的基础上,以后缘偏转角度为设计变量、以阻力系数最小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升力系数分别进行优化设计,并根据优化结

    航空学报 2016年2期2016-02-24

  • 多排螺旋CT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诊断中的应用
    031)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又称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1-4],是指多种原因引起椎体后缘骨突与椎体分离,向椎管内突出,进而造成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等改变[5]。以往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飞速发展以及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本病,对其研究愈发深入[1-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5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在本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颈腰痛杂志 2015年4期2015-11-29

  • 柔性后缘单索传动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80哈尔滨)柔性后缘单索传动机构的设计与分析张大为1,石庆华2,王云杨1,姚永涛1,3,尹维龙1,3 (1.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150080哈尔滨;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100004北京;3.特种环境复合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150080哈尔滨)为满足柔性后缘结构空间的限制条件,设计一种用于驱动柔性后缘变形的单索传动机构.建立基板和单索耦合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给出了求解方法和具体算例.分析结果表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10期2015-06-15

  • DR腰椎侧位片与MRI对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显示的对比
    例显示了腰椎间盘后缘的软组织影,我们利用MRI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其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阅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腰椎侧位片能见到椎间盘后缘轮廓征、且有对应MRI资料的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 29~72 岁,平均(51.6±11.3)岁。1.2 仪器与方法 DR腰椎平片使用GE新飞天6000成像系统,投照条件使用自动检测系统所得参数,均摄取标准正侧位;MRI扫描使用GE Signa HiSpeed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03-07

  • 螺旋CT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建在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平面重建在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阿依努尔·哈帕实 834700新疆塔城地区医院放射科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与多平面重建在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患者30例,采用GEPH ILIPS 16排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将数据进行三维(3D)重建和多平面(MPR)重建处理。结果:本组30例患者共发现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31块,结节形状以类圆形为主。单发29例,多发1例,发现2处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分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22期2015-01-27

  • 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改变的影像诊断
    121)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改变的影像诊断刘洪震(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沈阳 110121)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骨质异常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及认识。方法对我院2012至2013年的7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78例腰椎后缘骨质异常改变的患者中,有30例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5例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5例为突出的间盘钙化,6例为后纵韧带钙化,2例为椎体后缘撕脱性骨折。结论CT与X线相比对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改变具有极高诊断价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8期2015-01-24

  • 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分期研究
    影像科)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分期研究朱小东1,王新宏2*,曹和涛3,苏海兵1 (1如皋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226500;2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影像科;3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目的:探讨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SPMN)CT分期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LSPMN的CT表现,依据有无破口及单侧裂口、双破裂或游离进行分期,LSPMN不同发病椎体及分期构成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SPMN55例中单发52例,多发3例,病灶58个。CT表现为椎体上

    交通医学 2014年5期2014-02-20

  •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诊断价值
    学·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诊断价值李毓桥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富顺 643200)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例的影像表现.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 30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8例(60.0%);行椎管造影 25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20例(80.0%);行CT平扫 30例,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28例(93.3%);行 CTM检查22例,显示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5期2014-01-23

  • 基于UG的风电叶片三维建模研究
    理选取翼型和设计后缘型线, 利用 Excel软件将翼型坐标点变换为叶片各个截面的三维空间坐标,最后运用UG强大的三维曲面建模功能建立叶片几何外形的复杂曲面。该方法缩短了建模周期,提高了叶片三维模型的准确度,为更好地进行叶片结构分析等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最后还简单介绍了基于叶片三维模型的初步结构设计,为叶片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人员提供帮助。风电叶片;翼型;三维建模;UG0 引言叶片是风力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其良好的性能是保证风力机稳定运行的关键。风力机叶

    东方汽轮机 2013年1期2013-06-01

  • 中国人股骨近端的测量参数在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技术的临床意义*
    察,并测量股骨颈后缘基底的倾斜角度Angleα。(2)选取30侧标本制作成股骨颈、股骨头系列断面,通过系列断面的投影图来确定股骨颈前后缘最窄处在股骨头的投影。并确定股骨头投影的圆心O和股骨头的顶点C,然后在确定通过股骨颈前后缘最窄处在此重叠图上的位置,标出前后缘端点的垂直线与该球形上半弧形的交点A、B,分别定AOC、BOC的角度为Angle β、Angle θ,并测量出其大小,并通过这些角度来推算出A、B点在该钟面上所代表的时间点。结果:(1)正面观股骨颈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3期2012-11-15

  • 低雷诺数下翼型后缘变化的气动特性研究
    )低雷诺数下翼型后缘变化的气动特性研究吴书山, 周洲, 甘文彪, 许晓平(西北工业大学 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5)以低雷诺数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翼型为背景,研究了翼型后缘变化的气动特性。以低雷诺数流动中气动性能良好的SD7062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求解二维雷诺平均N-S方程的有限体积法,选用k-kl-w湍流转捩模型,给出了数值方法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对翼型后缘变化的流场特性进行了细致分析,总结了后缘变化对翼型气动特性影响的变化规

    飞行力学 2012年6期2012-11-07

  • 带前后缘控制面机翼的颤振分析
    10065)带前后缘控制面机翼的颤振分析许军, 马晓平(西北工业大学 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5)针对同时带有前缘和后缘襟翼的二维翼段,研究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颤振问题。利用线性分式变换形式,分析了模型中非定常气动力、非线性结构刚度和变结构阻尼等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考虑不确定性的机翼闭环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利用鲁棒控制中的μ控制方法,分析了系统的鲁棒性。结果表明,同时带前后缘控制面的机翼可以有效拟制颤振的发生

    飞行力学 2012年5期2012-11-06

  • 后缘翼型的后缘减阻装置研究
    )0 引言关于钝后缘翼型的早期研究发现,其底部附近存在定常或周期性低压流动,带来相当大的底部阻力,所以亚声速翼型设计通常会避免钝后缘的出现[1]。然而近年来,在国外的风电新能源领域中,大厚度钝后缘翼型[2-3]被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此类翼型相对厚度通常在25%~40%之间,后缘底部相对厚度非常大,通常在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效率高(结构容积大,容易加工制造);2)升力特性好(最大升力高,失速迎角大);3)对表面污染不敏感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1年6期2011-11-08

  • 关节式准柔性后缘翼型的气动特性分析
    们提出了一种柔性后缘可变弯度机翼的概念.柔性后缘机翼采用了柔性蒙皮技术,使得后缘在变形过程中机翼表面始终保持光滑和连续,改善了机翼表面的压力分布,提高了气动效率[2-3];同时,可变弯度变形机翼在变形过程中机翼表面始终处于无缝状态,大大地减少了雷达回波,从根本上提高了飞行器的隐身性能.早在1920年就出现了可滑动后部大梁的变弯度机翼,但复杂的结构使其一直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为此,一些学者采用多关节式偏转后缘的变形方案.Monner[4]提出了一种称为“可转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2010-03-24

  • 腰椎软骨结节的多层螺旋CT分型及临床意义*
    上缘各3个。椎体后缘型者24例,均单发,其中位于L5椎体后上缘4个,L5椎体后下缘12个,S1椎体后上缘8个。软骨结节大小不一,从2mm至2cm不等。2.2局限性骨缺损椎体上或下缘局限性骨缺损,范围大小不一,缺损区边缘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带(图1、2)。缺损区内充填软组织密度物,其密度与椎间盘相似,CT值65~93HU。2.3继发改变椎体前缘型本组5例,相应前缘均伴发骨质增生(图3、4)。椎体后缘型24例均见椎后骨块,呈竖向位于椎体缺损区后方并不同程度突入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年9期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