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

1953-08-17 02:12李伟
中国青年 1953年2期
关键词:理想现实美丽

李伟

人们应当有美丽的理想,这个理想应当是从现实的发展规律产生的。理想是明天的现实。生活在人民民主时代的中国人民,理想着未来的幸福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而在苏联,社会主义的理想已变为现实,苏联人民正在为更美丽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努力建设着。

理想是以现实为基础的,不是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而凭空捏造的;理想是革命事业发展的目标,而不应是从个人利欲出发的私愿;理想是要用斗争的实践来实现的。而不应是坐享其成的。这便是理想和空想的分界点。

青年人,富有满腔热情,富有想像力,美丽的理想引导着青年们前进,给青春时代增加了生命力。因此,许多同志在进入工作环境之后,能热情地、积极地工作。这是好的。但是,知识青年在思想未彻底改进之前,往往容易被个人主义的好、恶支配着,被脱离实际的空想支配着,从而,在现实的斗争中,常因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就感到苦恼。有时,本来是可以变为现实的理想,因为他处理得不得法,使原来很美丽的理想变得黯然无光。毛主席曾指出,未经改造的知识青年,其思想中往往带有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成份。这个弱点,便是使空想代替了理想、因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而感到苦恼的根本原因。

近来我接触到一些情况:

一位抱着很大的希望去边疆地区工作的青年同志反映了他近来所感受的苦恼。在去那里之前,他很兴奋,因为那里有广阔的草原,有成群的牛羊,有淳朴的劳动人民,有开阔的工作前途……。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发觉了水土不服,气候寒冷,吃牛羊肉受不了那股腥膻气,缺少大米白面,所以生活不好。志愿军生活艰苦,人家都知道,然而我的艰苦没人知道。在少数民族中做工作,言语不通。机关里的男女同志一道散散步,开晚会,跳了交际舞,那里的群众看不惯。你看,那里的群众多么“落后”!那里的习惯是每天吃两顿饭,分三段时间办公;北京就不是那样,在北京每天吃三顿饭,分两段时间办公……。种种原因,使自己开始厌烦了。思想上,从“帮助少数民族的工作做好了以后,我们就回家了,暂时忍耐吧!”这种“帮忙”、“作客”的想法,逐渐变得无法忍耐,想快点儿离开那里。

这就是说,在现实的面前碰了钉子,暴露了自己的思想弱点。

第二个同志是一个工业学校毕业的青年,他怀着很大的希望到鞍山钢铁公司上工作。没去之前,他想:鞍山是中国的“钢都”,那里是国家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我定然可以干出轰轰烈烈的成绩,成为有名的工程师或发明家。但是,到了那里之后,许多问号接二连三地在脑子里出现了。比如:我学的是某种技术,分配给我的工作却不是和我所学的完全一致,我想搞设计,发明点儿什么,却分配我搞技术监督,工作带事务性,又单调,我的计划岂不落空了吗?这里的设备并不如我想的那样应有尽有,然而却有许多设备是新式的,和我所学的那一套不一样,以前没见过,怎么去用它呢?生活上呢,睡觉的地方拥挤,吃饭的地方拥挤,连进理发馆都得排队,上、下班还得跑几里路,我的身体真是吃不消,还是换个地方吧……

第三个同志是才参军不久的青年。他想:锻炼要在火热的群众斗争里,群众在连队,火热的斗争在前线,为什么把我放在机关里呢?但是,当他真正到了连队之后,在更紧张、更复杂的工作中,在熙熙攘攘的群众生活中又想:拿我的才能来说,还是应当分配到机关去做工作,那里,至少我可以有时间想一想问题。当他看到部队中有个别落后现象发生的时候,他想:这怎么能和伟大的人民解放军相称呢。原来人民解放军里也有这种事,真使我失望!

上述这些青年同志的苦恼从何而来呢?他们的想法中,不对头的地方何在呢?

边疆确实也是祖国的好地方,广阔的草原是美丽的,成群的牛羊是美丽的,把少数民族的工作做好也是美丽的。鞍钢是美丽的,祖国的建设事业是美丽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到火热群众斗争中去锻炼也是美丽的。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在为实现美丽的理想而工作的时候,必须接触那些现实存在的事物;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的所以形成,一种是由于现实和理想之间还有距离(有些是时间上的距离,就是说,过一个时候就会改变了;有些是习惯或认识上的距离,就是说,经过熟习和了解之后会改变),但另一种是由于自己存在着缺点,缺少事业心,眼光不够远大,过份地强调了个人的主观愿望,追求个人名利……

却未正视这些缺点,因而和周围环境发生了矛盾。

我以为,第一个同志苦恼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他还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比如:气候冷,吃两顿饭,不懂少数民族的语言。其实,北方的气候哪能不冷呢?正如同生在北方的同志到南方去工作一样,起初一个时期一定过不惯。像内蒙、东北这些地方,一般群众都是每天吃两顿饭。拿我们军队来说,我自一九三八年参军,一直是每天吃两顿饭(夏季吃三顿),只是驻军在大城市之后才改为三餐,乍改时还不大习惯呢。语言不通,可以通过翻译交谈,也可以学,而且应该学,用在学校里学俄文、学英文的精神来学,则少数民族的语言绝不会更难学些。目前,跳交际舞群众看不惯,可以少跳,或者不跳,群众对交际舞的认识将来会改变。一定要跳的话,分分场合,避免引起误解。这就是说,习惯和认识上的距离不是不可以改变的。那里的生活条件差,工作效率不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不高,这只是时间问题,一切都会前进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他并未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帮忙”和“作客”的思想,体力上的缺陷,生活上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这山望那山高”的思想方法,因为生活环境不如意而失掉事业心,这种感情的脆弱,不就是缺点和弱点吗?我认为,应该将这些缺点和弱点克服,不应该失掉工作信心。

第二个同志的苦恼从何而来呢?首先,他没有把学校和工厂的区别和统一认识清楚。应当说,学校是工厂(工作岗位)的准备,工厂是学校的继续。其次,他做工作的出发点,过份地强调了个人名利,还不是全心全意为国家的建设事业着想。在工业学校学习,分科虽然有,但在工厂工作,分工是更加细致的;当国家大规模建设急需人才、而过去学校教育又不是完全适合国家建设需要的,每个人的所学和所用很难完全一致。分配得正合适那是最好不过的;不大合适,可以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新的东西。要知道,即便是做的工作和学过的科目一样,实际做的时候,未必能运用自如,还得学。从事创造、发明也好,直接从事生产也好,不管你在什么岗位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心,脚踏实地地去做,都可以获得成绩。把工作做好,在搞好集体的事业中获得荣誉,这才是真正的荣誉。国家的建设事业好比一部复杂的大机器,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好比是这部机器上的零件或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却是不可缺少的,机器动作很好,每个螺丝钉都有一部分功劳。此外,即便是克服了个人主义的想法,也得知道:新社会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在建设开始的时候,许多事情未必能满足理想(何况理想本身也是发展的,正是这不断发展的理想,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进)),只要我们努力劳动,则现实会逐渐接近理想,理想会逐渐变为现实。新社会的建设,人民国家的工厂,是自已的,自己应当和大家一起共渡艰苦,共享福利。旧社会职员的那种以赚钱为目的的“雇佣观点”应当抛弃,而代之以主人翁的气魄。

第三个同志不了解机关和连队都是部队不可缺少的,没有连队还成什么部队?没有机关,部队谁去领导?因此,连队工作和机关工作都是不可缺小的重要岗位。二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必须认识清楚。连队是战士群众集聚的地方,是部队的基层组织;机关离战土群众远一些,但站的地方高一些,视野必然开阔些、全面些。在连队工作,不要忘记学习和整理经验;在机关工作,不要忘记关心群众与参加一切可能参加的群众活劲。在各种岗位上都可以得到锻炼,问题在于必须认清客观环境的特点,也必须对主观条件有自知之明,并善于将二者结合起来。如果不从革命利益的需要着眼,只片面地强调个人如何如何,就可能跳来跳去,一无所成;结果,事业受到损失,个人也无法进步。至于为什么人民解放军中也有个别落后现象存在,这并不奇怪。个别落后现象并非人民解放军的本质,其所以造成,是由于人民解放军中的人不是和过去的旧社会以及目前的阶级社会全无联系的。人民解放军的本质是它的为劳动人民解放事业而忘我地战斗的精神,是它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正因为如此,它能手持武器参加社会的改革,它也能改造自己队伍中那些个别的落后现象,它能纠正那些缺点,在斗争中不断前进。

要看得出现实中那些起决定作用的新事物,它是发展的,这些东西才是引导着时代前进的。比如:要懂得工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因此,要以工人阶级的思想意识作为锻炼思想的标准;要看出在我国已经产生的、新的民族关系,它将推动着全中国各民族结成一个亲爱的大家庭;要看出我们的国家新型的生产机构具备着社会主义的性质,正在那里开发巨大的生产力;要看出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新式的、人民的军队,它是人民民主专政可靠的支柱……。这样,你就会有坚强的事业心,有前进的方向和是非的准绳;这样,你就不会因目前存在的那些困难而失掉信心,也不会因为接触到由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而发生错觉。只有这样,你才能有信心和勇气纠正自己的缺点,并能进一步和大家在一起向困难作斗争,向落后现象作斗争,促进新事物的发展,而不致于逃避现实,落入空想。

记得一九四一年,我们部队由敌后往延安调动的时候,上级动员大家到民主圣地延安去开辟南泥湾,保卫陕甘宁边区,南泥湾是“陕北的江南”。大家非常高兴,怀着美丽的理想到了那里。然而,南泥湾却是重重大山,遍地梢林,没有住处,没有水井,住草棚,吃野菜,还得自己动手打窑洞,盖房子,开荒种地,山村没有磨盘,有麦子也得煮整个的颗粒吃。有些同志就失望了。其实,南泥湾是“陕北的江南”,这话一点儿也不错。那里有长满果木、奇花、异草的山,有清清的溪水,可以种庄稼,可以打山羊、打野鸡吃,难道宣传错了吗?问

题在于,这个“陕北江南”要开辟才行,任务是“开辟”南泥湾啊!一年过后,一切生活条件经人们的辛勤劳动都改变了,完成了屯垦任务,保卫了陕甘宁边区;我们也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南泥湾确实是美丽的。然而,理想变成了现实,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啊!

一九四九年大军南下作战的时候,大家估计“下江南”一定是很理想的,江南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有大米吃。然而,渡过长江之后,正是暑天,非常热,追赶敌人很急,稻田中的路却不好走,下了雨泥泞得很,晴天的太阳又像火烧一样,粮食供应不上,还得吃从东北运来的高梁米和从华北运来的小米。有些人就埋怨起来了。但且,由于大家努力作战,消灭了敌人,大片国土解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切都改变了。

毛主席说的“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的充分解说。只要不向困难低头,坚定地去斗争,定然会使希望实现。

困难如果是自己的弱点造成的,必须从克服自己的弱点着手解决;困难如果是客观存在的,也不应退缩,而应抱主人翁的态度去解决困难。

知识青年必须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引导自己的热情、敏感和生命力向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好高骛远、华而不实、眼高手低、轻浮虚漂、好逸恶劳。纠正这种缺点,必须抛弃小资产阶级的个人幻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知识分子在其未和民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民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才能克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些话我们必须熟记,在实践中作为座右铭,一方面埋头工作,一方面改造自己。

总之:

第一、应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统一起来,需要与可能统一起来;克服那种脱离现实的空想。

第二、应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主人翁的气魄统一起来:克服那种“作客思想”和“雇庸观点”。

第三、应将个人利益与国家的、革命组织的、劳动人民的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因为离开人民祖国的、革命的、集体的利益,个人利益也是不存在的。个人主义乃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特征。

第四、应将美丽的理想与辛勤的劳动统一起来;克服那种坐享其成的懒惰及投机取巧的想法。

一九五三年来到了。我们的国家将进入大规模建设的新时期。我们的工人、农民正投入更热烈的生产竞赛中,我们的战土正在那里提高和加强自己,捍卫着祖国与世界和平,我们的“最可爱的人”正在朝鲜前线接二连三地打击着美国侵略者。英雄人物的忘我斗争鼓舞着我们前进。为美丽的理想和幸福的未来努力工作吧!一九五三年一月一日

猜你喜欢
理想现实美丽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