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如何看待家庭出身?

1956-08-16 02:34
中国青年 1956年11期
关键词:剥削阶级富农资产阶级

“全国农业发展纲要”(革案)公布以后,本刊编辑部曾不断收到一些青年读者的来信,询问有关家庭成分的一些问题。这里,就几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答复如下:

什么是家庭出身?什么是个人成分?

家庭出身就是指人们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阶级成分的家庭。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依照其脱离家庭经济联系,取得个人独立生活以前的家庭成分来决定。如果一个人脱离家庭经济联系,取得个人独立生活以前,生长在一个地主家庭中,即是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生长在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里,则出身成分是资产阶级;生长在工人、农民的家庭,则出身成分是工人、农民。

个人成分是依据个人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方式而确定的。假如,有一个人家庭出身是地主,他本人是小学教员或中学教员,并依此为他个人生活的主要来源,这样他的本人成分,就应该是教育工作者。如果这个人脱离了家庭,参加了革命工作,在人民政府某机关担任一定的职务,那么这个人的个人成分,就应该是职员。又假如这个人没有脱离家庭,没有独立的社会职业,或虽有独立的职案但不是他生活的主要来源,而仍旧靠地主的剥削来生活,那么这个人的个人成分应该也是地主。至于出身于地主、富农或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学生以及年不满十八岁的少年和儿童,在家庭中仍居于被支配的地位,一般不要去划他们的个人成分,更不应该把他们也当作地主富农或资产阶级来看待。

不可否认,家庭出身会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态度,但是决定人们前进或落后,革命或反动,更重要的还是人们的个人成分,即自己的现实生活环境和所受到的教育。把家庭出身和个人成分既联系起来考察,又区别开来对待,就能使我们对一个人有全面的认识。

家庭出身是否可以改变?

有些青年感到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不光彩。他们问:“家庭出身难道不可以改变吗?它能永远成为我历史上的烙印吗?”或者问:“我父母原来是地主,现在他们的成分已改变了,今后我的家庭出身是否也应改变,不再是地主家庭出身了?”我们的答复是:家庭成分随着家庭主要成员在社会上经济地位和生活资料谋取方式的改变,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则是反映已经过去的历史情况,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这是不可能加以改变的。

有些青年所以要求改变出身成分,是因为他们题为自己出身成分不好,影响入党和进步。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党从来不是“唯成分论”者,它接收一个党员,固然要考察他的阶级出身,更主要地是看他在政治上的实际表现。出身成分好的人并不。等于一切都好,出身成分不好的人同样可以成为革命战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出身于剥削阶级的子女,由于他们在政治思想上背叛了原来的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划清了界限,在革命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成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干部;还有不少人参加了共产党,成了党的负责干部,而他们的家庭出身仍然是原来的剥削阶级成分。党和人民也不会因此对他们有所歧视或不信任,这就是最好的说明。因此,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不要埋怨自己出身不好,而应该积极努力克服剥削阶级家庭带给自己的思想影响,使自己能够迅速地进步和提高。(编者)

猜你喜欢
剥削阶级富农资产阶级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尉氏:葡萄产业富农家
2021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来了
春风里,奏响助农富农曲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