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教导无比的鼓舞

1957-08-16 03:30刘汝贤
中国青年 1957年20期
关键词:大字报瓷厂老人家

刘汝贤

今年的中秋节,适逢星期天,很多人都回家度佳节去了。我和几个团干部因为值班留在厂里,没有出去玩,心中怪闷的。谁知在这个佳节里却意外地碰到了一件喜事,使我度过了数小时欢乐幸福的时刻。

那是下午四点多钟光景,办公室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朱德副主席来了!”电话中传来传达室值班同志的声音。一楞之下,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便放下电话听筒,直向大门口跑去,只看到几辆空荡荡的小汽车停在那里。“人呢?”我心中正在纳闷,扭头一看,好几个人早站在大门东面席棚前看大字报了。(这是我们在八月二十八日为了迎接我厂鸣放高潮搭起来的。)我一下就发现了一个面容熟悉、身体健壮、穿着黄绿色军服的人。“他准是总司令,没错!迎上前去!”我鼓舞着自己。但是,走近了他老人家的身旁,我倒有些忙乱和神色不安了:“厂是和党委书记都不在,我怎么去说呢?”

我鼓起勇气向前走去,仰起头说:“总司令,你好!我们领导同志都不在,我去找他们来吧!”——未加思索,我便按意习惯称他为“总司令”。这时,他面对着我露出了微笑,慈祥的目光,粗长的眉毛,配上那宽大面孔,显得比像片上的总司令更为结实、健壮、敦厚、慈祥。

“啊,不必要吧!别麻烦他们了,我们看看大字报便可以了。”朱副主席微笑着,用我完全听得懂的四川话温和地回答。

十分钟以后,党委书心和副厂长们都来了。他们也趋上前去向朱副主席问好。朱副主席含着微笑,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我们大家说:“这么多的大字报,提了这么多意见,对改进工作有很大好处呀!”

朱副主席看完了科室的大字报,我们陪着他继续前进,向南拐湾,走向20区厂楼上,这里走廊的四壁也都贴满了大字报。朱副主席边走边看,在一张题为“玻璃窗破了很多,为什么还不修理?”的大字报前停了下来,看了一会,回过头来问:“这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正在研究。”副厂长匆促地回答了一句。

“玻璃窗坏了还要研究吗?你们按上玻璃就可以了。像这一类问题,应该早一点解决。”这短短的几句话,是多么恳切的批评和指示。——第二天,厂长便下了通知,将所有的玻璃窗修好。

朱副主席看大字报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尽量想办法接近他老人家,以便多听他一些指示,多看他几眼。可惜,走廊太窄,我左走右走,总不好意思和他老人家并着肩走,便只好紧紧地随在后边屏心静听了。

走着走着,朱副主席又在一张大字报前停了下来。这张大字报的作者原来在材料室作计划员,后因体弱调作收发工作,他坚决不干,认为干收发、总务工作的人是四等干部,而自己是初中毕业生,要作技术工作;当领导上后来调他作徒工学技术时,他又提出六项条件,如:不作夜班,要照顾身体,分配工作要经本人同意……之类,这些愿望当然不会得到满足,他便在鸣放中写了这张大字报。朱副主席看后,摇摇头。接着又看了旁边另一张装工要求升级的大字报。然后转过身来。对党委书记说,这两张大字报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重视,要向青年讲清我们国家的现状,我们国大,人多,过去很穷,现在解放也不久,才刚刚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就需要艰苦奋斗,我们要过好日子,目前就得艰苦一些。我们现在不能总和苏联比,人家建设社会主义已经四十年了,条件当然比我们好的多。接着他又谈到过去徒工升级快,工资高等不合理现象,叮嘱我们要重视这个情况。

这时,朱副主席已看完了走廊里的大字报,他转过身来对我们说:“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谈谈吧!”党委书记陪他定进二零区厂党总支办公室,我们随后也跟了进来,把这个有二十平方米的小屋子挤满了。党委书记和副厂长坐在朱副主席的对面,我和其他几个人便站在旁边。这时,我想他老人家走了这一阵一定口渴了,便给他倒了杯开水,他微笑着对我点点头。

我们怕他老人家定累了,想让他休息一下,谁也没有提什么问题,但他却抓紧时间,向党委书记问了好几个问题,如:一共贴了多少张大字报?哪方面的意见最多?等等,党委书记都一一回答了。

朱副主席听到职工们对生活福利方面也有很多意见时,便说:“你们是新厂,这方面条件很好,顺利设施比公私合营厂好多了,青年们还有意见,还不知足吗?”

当党委书记和副厂长告诉朱副主席我们厂里的福利设施的确比公私合营厂好得多以后,朱副主席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具体生动的建议,他说:“那你们就动员工人多到公私合营厂去参观、比较一下吧!”

随后,他又询问了我厂各类人员思想状况,接着指示说:整风就是很好的思想教育,就是要提高思想觉悟。通过整风要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克服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我们要说服教育青年,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光想自己好,应该多想想怎样对社会主义好,怎样对社会主义有利。老工人没问题,因为他们过去在旧社会比现在

苦的多,觉得现在好多了。而青年呢?过去没有受过苦,对好坏体会不深。

朱副主席一口气说完了这段意义深刻的话,接着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我们大家随着也笑了起来。

朱副主席啜了一口开水,接着他又询问到我们厂生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工人对节约方面提了些什么意见等,他在听取这些情况时,时而插话,作一些简短的指示,教导我们要向苏联、向民主德国(我们厂是在民主德国帮助下建立的)、向人民民主国家学习先进经验,并要我们好好收集和听取工人们提出的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

停了一会,朱副主席站在窗口远眺,我们顺着他的视线整去,这里可以看到窗外高大的厂房。

朱副主席以前就来过我们厂,对我们厂很熟悉。他看了一会,发问道:“你们瓷厂用的泥土那里来的?”

“泥土来自东北沈阳,山东蓬莱,苏州等全国各地。中国泥土比德国好得多。”副厂长接上去回答。

“这好呀!材料比德国好,那我们就要提高产品质量,学取达到世界第一。”朱副主席用爽朗的语气高声说。

接着,他又恳切地说:“这个厂子在全国还不多,六亿人民都在望着你们,你们应该搞出优良的成绩来!”真的,六亿人民望着我们,这对我们是多么大的鼓舞呀!

朱副主席抓紧一切时间希望知道更多的东西,他边问边作指示,教导我们如何就地取材,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勤俭办企业等,个个问题都那么具体详尽,我们都听得出了神。

接着,党委书记和副厂长陪着朱副主席步出这间小屋,又去参观我们的瓷厂,当走进瓷厂的烧窑车间时,他关心地询问值班工人,一窑能烧多少产品?需要多少时间?等等,工人们高兴地一一回答着。他老人家详尽地参观完瓷厂各个车间后,才乘车驶出了厂门。

朱副主席走后,我们几个年轻人还在议论着,跳跃着,大家十分兴奋,直到深夜,还久久不能入睡。

我安静地躺在床上,窗外月光真有如水晶一般清澈。收音机正播讲着优美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可是我却听不进去,便索性把收音机关上,仔细地回味着今天的一切。朱副主席那朴实近人、和蔼可亲的慈父般的形象,和他那虽简短但却中肯的对我们的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指示,长久地回旋在我的脑子中。

亲爱的朱副主席,我永远记住您老人家的教导,在今后工作中,一定遵循您指示的方向做去!

猜你喜欢
大字报瓷厂老人家
八十年代陶瓷作品
铭记于心的残缺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
欧洲保守派的一张“大字报”
我想去看望上帝
文检技术在侦破一起重大投毒案件中的作用和体会
建国后景德镇瓷款的变迁
我没有什么对象需要反抗
《我经历的反右派斗争》一文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