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一串珍珠/参加第六届联欢节散记

1957-08-16 03:30杜近芳
中国青年 1957年20期
关键词:丽娜玉镯福尔

杜近芳

由北京开往莫斯科的列车,在初秋的原野上急驶。我的心情像转动的轮子,没有一忽儿的平静。到莫斯科去,和苏联青年欢聚,和全世界青年欢聚,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喜悦!

我充分地理解党所给予的一种责任,那就是,必须尽其所能地把祖国的民族艺术,呈献给世界青年面前。用这种艺术的语言,来展示我们国家的繁荣,展示我们的和平的意愿,增进与各国青年、首先是与苏联青年之间的友情。当火车进入苏联国境,我就开始感染苏联人的巨大的热情。不论是哪个车站,只要车停下来,人群便立即围拥上来,把大束大束的鲜花送给你。他们在车站上往往等候几个钟头,从半夜等到天明,欢迎我们。列车到达新西伯利亚,刚是黎明时候,满天正飞着自雪,(那时北京正热得连衬衫也穿不住哩。)站台上就拥挤着人群,他们就是半夜在飞雪中站到黎明。看着他们身上淋得精湿,看着那喷射着热情的笑脸,能不感动?!有一次,列车到了某某站(原谅我,我忘记了名字),有个苏联老太太,双臂环抱着我们中的一个男青年,兴奋地流着泪告诉他:“孩子,盼你们多久了,听我说。以前我有个儿子,解放满洲里战斗中牺牲了!看到你,像见到我儿子。”我们都颤着声音回答她:“妈妈,虽然你的儿子牺牲了,可是,中国有很多你的儿子!”她说:“就是为这一点,我才如此激动。”

列车在路途上行驶了九天,我们就如同在友情的激流里,飘到了莫斯科;就如同在无穷无尽的花丛中,飞到了莫斯科!

莫斯科是多么瑰丽,多么迷人!置身于莫斯科,就恍加置身于古典神话剧中所憧憬的仙境!

我们住的地方,是在莫斯科东北角的“奥斯坦金诺”旅馆。旅馆里设备很完善,有五百多个服务人员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工作,他们之中有不少是暑假中自愿来服务的学生。他们全都是那么细心而又那么热情。

管理淋浴室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头发都灰白了,但是精力还非常充沛,她辛勤地为客人们服务。当我知道她劳累了几天,就劝她休息时,她抚摸着我慈祥地说:“我的孩子,你在这儿,我怎么愿意休息呵!”

我们演员往往有穿紧身衣的习惯,为的是使身材便于舞蹈。她见我衣服很紧,便难受似地摇着手,意思是不应该穿这么紧窄的衣服。我给她解释,但她听不懂我的话,于是,我向她作了个芭蕾舞的舞蹈动作,她才明白地笑了起来,竖着姆指建声说:“好,好!”等我走出浴室来,她见了我,一把将我托在怀里,急剧地旋了一圈,说:“我的孩子,你真像是我的女儿!”

丽娜是我新认识的好朋友。她是莫斯科大学中国语言系的学生,是个美丽而活泼的姑娘。她常常在我身边,照顾我的生活,为我作翻译。每天早晨,我醒来就会听见她的第一句话:“亲爱的,生活得好不好?”

由于职业关系,我对于眼睛有着特殊的爱惜,也习惯于观察别人的眼睛。我发现丽娜的眼睛有几条红丝,就问:“睡得好吗?”她简单地说:“很好!”就把脸回过去了,接着,轻轻地唱起歌来。过了两天,丽娜的碧蓝的眼睛慢慢红起来,我一定要她休息,她执拗地不肯答应,反而在我面前,孩子似地蹦跳一陈,证明她精神是充沛的。有什么办法呢?

丽娜很喜欢看我化装,对我们古典服饰很有兴趣;有时她也学着我化装,并天真地问:“像不像?”她和我说她的志愿:她愿能够到中国来,她是多么向往中国,她说她选读中国语文,就是出于对中国热爱的感情。我们谈话的时候,一头小猫走过,我“咪咪”地唤它,它不睬;丽娜便“符符”地唤它,它就来了。她为这事乐得那么天真,她说她对中国每一件细小的事都关心,都有兴趣。她不止一次地问我:“我能到中国去吗?你说,你说。”

一天,丽娜来了,握着我的手说:“再见了,我的朋友!”这时我才知道,前几天她就发着高烧,但她不告诉任何人,她的同伴看出了,要她休息,她说:“在这样众多的中国朋友的环境中,安不下心来休息。”最后还是领导上决定她休息,她才来和我告别,我们十分难舍地分开了。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什么时候我能到中国见到你?我多么希望这一天!”

在丽娜休养期中,她时常都要来电话,问我:生活得怎样?表演得怎样?

莫斯科的气候同我国不一样,常常有冷空气,常常刮风。当广播电台预告刮风降温的消息,放馆里的护士就挨户地送着药,并且一定要看着你吃下去才走开。

不巧,在临近比赛的前几天,我的琴师却忽然生了

急病。音乐在京剧中占着多么重要的地位,而演员和琴师必须经过长期合作才能达到谐调纯化的境界。这件突然的事故,使我心思纷乱了。

我的琴师先住在旅馆的医疗队里,很快又送到旅馆附近的医院里,我常去看他。大概是我那焦急的情绪有所流露,医生们总是和悦地安慰我。有个医生和我说,他知道京剧中琴师的重要作用,他保证一定在演出前能够治愈。他说:“请你放心,我们和你一样地关心着你的表演,保证在你表演时,他会健康地为你伴奏!”

果然,琴师很快地就好了。

我参加了三项艺术比赛,这三项是:哑剧,东方古典舞,中国古典歌曲。哑剧我是表演“拾玉镯”,东方古典舞是表演“嫦娥奔月”,中国古典歌曲是演唱“金水桥”中银屏公主一段选曲和“柳阴记”中一段选曲。

演唱中国古典歌曲的那天,我觉得虽然不化装,服饰也应该表示出民族的风格,便穿了一件米黄色绣花缎子旗袍,带着一付长长的耳坠。当我走进大厅,台上正唱着,我四周望了一眼,多么多的观众,那前边几排坐着的是竞赛评判委员会的三十七个国家的二百多名艺术大师,其中有苏联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德国罗斯顿音乐院院长劳克斯教授,意大利歌唱家吉·斯基帕,法国钢琴家玛·龙格;我国的京剧名演员程砚秋,舞蹈家戴爱莲也在座。

虽然我唱了几年京剧,可是不化装的清唱还是第一次,在这样一些艺术大师面前清唱,我感到有些紧张和胆怯。我站在台子边,时时不安地轻轻地咳嗽着,我的情绪被身旁的一位负责舞台工作的苏联朋友觉察出来,他走近我,满含笑意地说:“希望你成功,你一定能成功。我祝贺你,我静待着观众对你的好评。”他显然要帮助我镇定下来,我感谢地朝他点着头,慢慢镇定下来了。

我出台唱了,唱完了第一句,我便注意评委们的反应,只见有的评委咬着耳朵讲话,有的评委在笔记着,从他们的姿势里,我辨不出是赞许还是相反。刹那间,我记起一个演员表演的时候,应该忘掉观众,把整个心灵都灌注在剧中人身上,我于是便不再注意别的了。我顺利地唱下去,感情激动地唱下去。

我唱完了,那位负责舞台工作的朋友,马上首先跑了过来,同我握手:“非常好,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成功的。怎么样?”我说:“感谢你!”

但是,我竟忘掉了问他的名字!

苏联观众和其他国家的朋友,对于我国的各项艺术都有很高的兴趣。著名的芭蕾舞演员叶夫根尼亚·鲍里索芙娜说,她已经被中国青年演员们征服了!

苏联观众对中国古典艺术也是有着高度的鉴赏力的。我演哑剧拾玉镯时,凡是剧中有效果的地方,都引起了观众的赏识。哑剧拾玉镯完全是靠表情和动作表达剧情和人物性格,我演到那少女拾起公子有意遗落的玉镯,被公子看见,便急忙将玉镯递过去,那种少女的深情和娇羞,那种天真的矫饰和矜持,观众都立刻理解了,爆发出欢快的笑浪。

我演的嫦娥奔月,也得到观众的热情的鼓励。苏联文化部长米哈伊洛夫曾对我们代表团团长胡耀邦同志夸奖过,说这个神话故事表演得很吸引人。嫦娥奔月中嫦娥舞的粉绸,长达五丈,舞起来满台一片闪光,观众都感到惊奇。有个观众说:“中国艺术真是奇妙的结合。唱、舞、道自同时结合在一起,而且又是舞这么长的绸子!”

我每回表演完了,身边便围绕着很多观众,向我祝贺。有时候,我从这地方到另一地方演出,来不及卸装,便穿着戏中衣饰通过大街,沿途的人一经发觉,便紧紧围拢来,送给我各种纪念品。有个小孩身边没有纪念品,他掏出一张卢布给我,我说:“这怎么能收下呢?”他情急地说:“这不是钱币,是友情的礼品!”我收了,他才笑了。

有一次,我到莫斯科大剧院演拾玉镯,看到剧院墙上贴满了报纸,我问翻译同志,是什么报纸?翻译告诉我:“是一些关于联欢节的文章,其中也有你的名字,有你发表的对艺术的意见。”我并没有写文章,这登的是什么意见呢?因为上演时间迫近了,没有细细询问。后来我终于想了起来。

原来在今年三月,我接到被聘请为联欢节的筹备委员通知,我当时不了解联欢节中艺术竞赛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进行。我想,京剧的节目,有些是细线条的,有些是粗线条的,有些不适宜在室外表演,比如拾玉镯就不适于室外表演。我把京剧的一些特点,写了一信寄给

莫斯科筹委会。我原意只不过就我的意见提供参考。我这个年轻幼稚的演员,怎能谈得上发表艺术上的见解。谁知四个月后,我在这里却看见它用铅字印了出来!苏联同志是多么尊重我们的意见!

我不禁想起前两天一个英国朋友讲的一段故事。那天我碰着这位朋友,我以前在英国演出就认识了他,他在伦敦一个杂志里工作。他说,英国政府要利用一个剧院改建一个机关,这将会剥夺很多演员的艺术生命。有个名女演员为此激愤得发疯了,她一人在大街上游行反对这种扼杀艺术的措施。第二天,很多正直的艺术家都加入了游行的行列……。我的朋友说这段话神情是愤慨而沉重的,自然他在第六届联欢节所看到的更加引起他的感触。我愿把我的同情,遥寄给西方所有被迫害被压抑的艺人!

八月五日,我和朝鲜族艺人方楚善一块,来到了克里姆林富。苏联政府在这里举行盛会招待各国青年代表。

宴会是晚七时以后举行的。苏联党和政府的很多领导人,赫鲁晓夫、布尔加宁、米高扬、福尔采娃等同志都出席了,他们都穿着黑色的礼服,神采突突。我坐的位置和这些领导人很远,但我却目不转随地看着他们,我看见我们的团是胡耀邦同志和他们在一块说话,胡耀邦同志用手朝我们坐的地方指着,苏联的领导人笑着望着我们。我知道一定是谈起了中国的事。我多么兴奋!

不知是谁,在请帖上写着:“请福尔采娃同志到我们这儿来”,交给会场的工作人员递过去了。我暗自称赞这位同志,她作得好,我可以更近地看看福尔采娃同志。请帖递上去了,我们这儿就一个劲的放开喉咙喊:“福尔采娃”!“福尔采娃!果然,福尔采娃同志来了,走近了,到了我们跟前,她穿着一身黑色的西服,精神饱满,看来只不过三十来岁的样子。方楚善赶忙把一块绸花头巾献给福尔采娃。我一看,我该送什么呢?我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手帕,想送给她,又怕她不高兴;但还是鼓着勇气走拢去,送给她了。她笑着说:“我还没有给你们带一样礼品,我收了你们的礼品。”她问明了我们住的房间号码。——后来她给方楚善送了一包礼品。福尔采娃和我们在一块儿站了一会,她是那么慈和,我感到幸福!

在这幸福的时刻,我又想起英国朋友所说的故事。被损害的同行和朋友,愿你们将来能幸福!

下午,天气华晴半阴,我坐上由莫斯科开往列宁格勒的火车,我们去瞻仰列宁的故居。

我和同伴们在事上闲谈,我们是多么崇敬这个革命的巨人,每逢在银幕上出现他的形象,我们都是如何激动,而今天,我们却有这样的机会,亲自去拜谒他生前的居处。我们相约着,要细心地观察故居的每一样哪怕是微小的物品。

列车到达列宁格勒,我也无心玩赏街景,就坐上汽车直驶故居而来。我走进列宁住的地方,这是两间小小的房间,一个房间里放着两强小铁床,床上铺着白毯,白平纹布的枕头;另一个房间里,有一张老旧的三个抽屉的桌子,桌上还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干电和煤油两用灯,一样是列宁夫人使用的小镜子——这面镜子比起我们演员用的面镜小得多了!此外,在这间房里还放着三张老式的沙发,一律是自布套子;沙发前有个小小的桌子,桌上原样地放着列宁生前看的四份报纸。

列宁的整个住室就是这么简单!列宁生前常常教导人们要勤俭朴素,而他的住室就是很好的榜样。像这样一个领导全苏以至全世界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他的生活就是这么样的朴实,我真的感动了!我抚摸着每一件列宁使用过的物件,长久不愿离去。

我的同伴告诉我:“像列宁这样伟大的领袖,谁知生活上却这么俭朴!这真是我们的榜样!”是的,原来我也是这样想的呵!

在列宁故居,我们站在列宁的书桌旁照了相。

我们艺术代表团在比赛中得了很多奖章。我演的哑剧拾玉镯和中国古典歌曲,都荣获了金质奖章,我和杨鸣庆同志合演的嫦娥奔月,获得了银质奖章。我捧着这闪闪发亮的奖章,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党,没有党的哺乳,我是生长不起来的,我也想到苏联的朋友,那个老太太,那个医生,那个舞台工作人员,还有,那个美丽而活泼的丽娜……,我们的成绩中,渗透了他们宝贵的心血和劳动!

我离开了可爱的莫斯科,和可爱的苏联朋友告别了!但在苏联这几十天的活动,却是我的记亿中一串发光的珍珠,它闪烁着的是友谊的光,是和平的光。它将同我的记忆永存!

猜你喜欢
丽娜玉镯福尔
我的宠物家庭
精灵当家 24名侦探福尔巴拉
平安归来
上海福尔欣线缆有限公司
山水黔南
水家情
丽娜爱蔬菜
妙用玉镯
丽娜认钟表
四只老鼠和一只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