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劳动的形成过程

1957-08-16 03:30周先庚郑芳
中国青年 1957年5期
关键词:爱因斯坦创造性时期

周先庚 郑芳

中国青年出版社将出版本文作者所写的“谈天才”一书。本文是该书中的一章。

——编者天才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创造性的劳动就不是天才。一个天才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

(一)准备时期。即研究、思索和搜集资料的时期。

(二)孕育时期。郧将收集的资料加以消化研究,孕育和酝酿新概念的时期。

(三)灵感时期。即思想达到了成熟时期,也就是准备时期和孕育时期的结束。

(四)整理时间。把研究的成果加以整理,是最后的结束时期。

现在把这四个时期分述如下。

一准备时期

天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用七年时期准备写他的“相对论”。俄国天才画家A·A·伊凡诺夫用二十八年时间画了二百张预备性的初稿。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能”,参考了一千五百多本书,并且每本书都作了笔记。托尔斯泰在写“战争与和平”时,他自己说,在他家里“形成了整个一个图书馆”。法捷耶夫在写“青年近卫军”时,他收集的资料有几百斤重。天才们为了他们的创造,经过长久的准备,广泛的收集资料。这是他们获得重大成果的原因之一。

没有详细周密的准备,就不可能有卓越的成就。事情的成功与否,在于你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将来工作的成就,就看你的第一步跨得如何。巴甫洛夫在去世前写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告诫青年们说:

“要累积资料:要研究、比数和累积事实。”他接着说:

“不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善,如果没有空气支持,鸟再也不能飞腾。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你再也不能翱翔,没有事实,你的‘理论是空洞的”。

他也告诉青年们应当怎样对待事实,对待资料。他说:

“要研究、实验、观察。要力求不只停留于事实的表面,不要成为事实的保管者,耍深入窥探事实起源的奥秘,坚持追导支配事实的规律。”

我国著名科学家华罗庚也号召青年们“必须占有充分资料”,因为“搞科学工作既然要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那就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①

为什么科学家必须掌握充分资料?因为我们的研究必须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前进,去钻研前人所没有钻研过的,从而得出自已创造性的结论。这就是需要我们全部掌握住前人在这问题上的全都结果,必需要了解你所研究的问题,以前曾有多少人钻研过,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如何;收集了科研究了全部资料后,然后在他们研究过的基础上前进。

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的问题时,他阅读了并研究了所有物理学家对这问题所做过的实验和他们的结论。他研究过马克斯威、迈克尔逊、罗偷斯等人的实验,把他们的实验用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然后再深入去钻研到问题的本质上去。

所以,掌握资料,做好准备,对于科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文学家在动笔写一部著作前,也都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收集资料。

普希金在写名著“上尉的女儿”时,曾经付出巨大的劳动来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他首先阅读了那时代各种人物的回忆,像诗人德米特利耶夫,寓言家克雷索夫等人的回忆。然后他亲自出去访问。他访问了上尉女儿事件所发生的地点喀山。在喀山他住了四个月。他还访问了西姆比尔斯克、奥连堡、乌拉尔斯克、柏克得村,并且和当时的人进行谈话。他在1833年9月8日写信给他妻子时说:“我在这里曾和一些老年人,我的主角(指大尉的女儿——作者注)的同时代人,仔细地谈了一下,我游览了城廓一带,参观了作战的地点,访问过的很多事情都记录下来了。”

普希金接着在另一封信中,又告诉他妻子说:“在普加乔夫(书中主角之一——作者注)停留过六个月之久的柏尔得村,我有过一次幸运的机会——找到一

个七十五岁的哥萨克女人,她记得那个时代就像我和你记得1830年这样清楚,我没有错过她。”

普希金还搜集了所有有关普加乔夫及其战友的材料,并且仔细地研究阅读。

伟大的诗人普希金就是这样仔细地准备和搜集他的资料的。

二孕育时期

孕育时期是长时期的。在你收集了资料,经过一段时期以后,新的概念在你脑中逐渐形成。新的概念需要在你脑中有一段相当是的孕育时期。在科学家那是假设、推论、研究实验的时期。在文学家那是结构的形成,人物形象的确定的时期。

不要以为准备阶段和孕育时期可以分得非常清楚。不,那是错误的。经常是一边在准备,一边在形成新的概念;新的资料来了,新的概念又形成,是互相交错着的。

让我们首先来看科学家的孕育时期。收集了资料,需要很好地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思考。我们的思想是一系列概念所组成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刺激和反应的连锁,在思考过程中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表面去追求到事物的核心处,从一大堆资料中,提炼出精华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华罗庚同志所强调的由“厚到薄”的过程,是一个资料消化的过程。要抓住主流,抓住重要处,淘汰掉不重要的,这样就能逐渐接近主题。因此,这也是一个分析的过程。在经过分析过程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还需要实验来证实。这就引到了实验阶段。在这里失败是常事。经常一个科学家在经过几百次失败后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就。可是失败并不等于全部推翻实验,或全部否定看法。每一次失败都带来一些成就,在失败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例如居里夫人在最后发现镭的元素之前,她实验过无数次,也失败过无数次,但每一次的失败都给她带来一些成就,在失败的经验上她前进着,她先发现了钋,那是初次成功,再实验下去发现了镭,获得了最后的成功。这是科学家孕育着新的概念的时期。

文学家同样也有一段孕育时期。文学家先得到了一个启发,有了一个概念,一个大约的轮廓,这思想在他们脑子里孕育了很久,到最后才写成作品。心理学家柏屈克曾经研究过55个有名的诗人,后来又研究了50个有名的画家,虽然有一小部分人是在新概念得到的一瞬间立刻就写或画,但百分之七十二的诗人和百分之七十六的画家是经过一段孕育时期的。例如,其中一位诗人这样描写他的孕育时期,他说:

“我得到一个印象很久想写成诗。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尼姑和几只火烈鸟在一个小池旁边。我得到这概念,有一年功夫我想把它写成诗,我知道这将是一首律诗或一首抒情诗。

我看见月亮从云中钻出来,这使我联想到一只白色的鹰。我有了这概念,经过好几个星期,最后我终于写了一首诗。

一个概念在我脑子里很久,有时候一个星期或二个星期,我并不常想到它,但是这概念仍在我脑中。”

现在让我们来看爱因斯坦是怎样经过这段孕育时期最后发明相对论的。

以下是“创造性思想”的作者韦特汉姆所叙述的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的经过。从他的叙述里,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怎样从一个概念,推论、研究、实验到最后作出结论的。

爱因斯坦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注意到光的速度问题。当时他对数学和物理很感兴趣,这时候,他便对相对论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化了整整七年功夫进行研究的准备工作。他实际写相对论只化了五个星期的时间,并且那时他还得整日在专利局里工作。

爱因斯坦认为“光”是一个非常基本的东西。他首先对于光的速度发生兴趣。他研究了当时学者们对于光速这个问题的报告。他阅读了物理学家马克斯威的报告。在马克斯威关于电磁场中的公式中,光的速度是不变的。他化了很多时间研究并改良马克斯威的公式,而并不假设光速是固定不变的。

著名的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实验,他所采用测量光速的方法,在爱因斯坦的思想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爱因斯坦已读过了很多物理学家的报告,但对迈克尔逊的实验最感兴趣,因为这加强了他的信念。

荷兰物理学家罗仑兹把迈克尔逊的实验用公式表达了来,这似乎澄清了一些问题,但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核心中去。

这时的爱因斯坦在准备收集资料之后,在前人的实验基础上前进,他已形成了一些初步概念,现在需要深入到问题的核心上去。爱因斯坦自己问自己:

在一个运动系统中如何测量光速?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测量时间?

在这样一个系统之下,同时性的意义是什么?

假如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性又是什么意义?

爱因斯坦随着这些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地形成,由假设到推论,到用实验来证明。

先由测量光速这概念引到测量时间的问题,从而又引起同时性的问题来,这是概念一步步地在形成的过程中。概念形成后,他用假设和推论,再用实验来

证明,终于证实了他的假设和推论,完成了他的最后结论——相对论。

例如,关于同时性的问题。假设两件事在一处发生,同时性的意义非常明显。但假设两件事不在一处发生,同时性的意义就成问题了。

爱因斯坦在他自己的报告中,报告过这个概念的孕育时期到最后的实验证明。他说:“两个地方都闪着电,你能断言说两个霹雳是同时发生的吗?要决定是否同时发生,就需要计算,并需要证明这两个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你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证明:你把两个镜子垂面地放在一起(V),正放在两个闪电所发生的正中央地带。你站在镜子的前面,观察光线是否同时达到镜子。”②

在这里包括一个概念的被证实所采用的方式。爱因斯坦经常问自己:我对这个问题的证实可能找到实验的根据吗?这些实验能决定新理论的正确吗?

爱因斯坦的这些假设、推论、研究分析,所有这些步骤,实际上都是美丽的统一的图案的一部分。这些步骤都是在同一思想的线条上发展着的。它们的产生和它们的功能在整个过程中都有意义,都能针对着情境、结构的需要而组织起来。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在孕育着新的概念,逐渐达到成熟的地步。大胆的结论一个接一个,结果组成了新的物理学的内容。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概念由发生到成熟的整个孕育时期。

三灵感时期

提起灵感,一般人多少对它有些神秘的看法,以为灵感是神的授与,只要灵感一到,什么创造都通了。于是真有青年坐等灵感到来。这是多么错误的看法!事实上灵感是创造性思想的准备时期和孕育时期的结果。一定先有过准备时期和孕育时期,才可能有灵感;没有经过准备时期和孕育时期,就不可能有灵感。

有人认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一个苹果偶然掉到牛顿的头上,才使牛顿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万有定律。这是非常荒唐的。试问苹果落地曾经打过多少人的头,为什么别人没有想出万有引力定律来?原因并不在于苹果,而在于牛顿早就抓住了开普顿的天体运行规律和伽利略的物体落地定律。他早已抓住了这两个重要资料,早已经过研究,思考,也就是经过一段孕育时期。一个新的概念已经在那里逐惭形成起来,形成到快要成熟时期,一遇到这自然现象——一苹果落地,使他顿然在脑中发生了联系,于是才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

同样的,关于瓦特发明蒸汽机,也有人以为瓦特是偶然看见水壶在水沸腾时,水蒸汽冲开了水壶的盖,于是灵机一动就发明了蒸汽机。这是同样错误的结论。水壶在水沸腾时,水蒸汽冲开壶盖,那是很普通的一个现象,差不多任何人都看到过这现象,为什么别人没有因此发明,而只有瓦特一人发明了蒸汽机呢?关键问题同样的还在于瓦特早就有了关于机械的一些概念,他曾研究过,钻研过这个问题,于是一遇到这个有联系的问题时,在脑中的联系就完成了,使他因而发明了蒸汽机。

以上的例子说明,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只是一个自然的结果。瓜熟蒂落,到你思想成熟的阶段时,偶然的一些联系,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偶然因素,便会突然使你的思想最后得到完全成熟,于是你就得出了最后的结论。所以灵感只是一种成熟时期,思想最后成熟时期。

进一步分析,可以说这是一种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联系的最后完善时期。在你准备和孕育时期,在你大脑皮层中经常在建立联系;神经细胞经常在忙碌地工作着,愈工作,愈健全,愈完善。但是还没有能最后把它的全部联系建立起来。在那时候偶然有一个刺激一一对于牛顿是苹果落地,对于瓦特是水蒸汽冲开了水壶盖——这些偶然现象顿然和你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建立了最后完善的联系,于是问题就最后得到了解决。

灵感也是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你一直在注意着你的问题,注意力便会愈来愈集中到这问题上来,最后注意力达到最高度的集中,这就是灵感阶段。

灵感也可以说是兴奋过程达到了顶点。普希金说:“我忘记了世界”。柴可夫斯基说:“我忘掉了一切”。兴奋过程达到最高点,抑制住了一切思想、情感,使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工作上,这时才会产生“忘了世界”、“忘了一切”的精神状态。

在灵感时期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心情却保持着平静的状态。这使思想敏锐。因此灵感绝不可能产生在思想疲劳、精种萎靡的时候,灵感经常发生在精神状态最良好的时候。

苏联作家ю·维别尔在他所著的“精密的钥匙”一书中,曾经描写过一位天才发明家的灵感时期。

这是发生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事。青年钳工德米特里·谢勉诺夫,正在用心钻研一种重要的发明:他要发明一种机床来制造最精密的块规的量度工具,也就是说他要使块规的制造过程机械化。谢勉诺夫知道机床上有平滑的动作,才能使工作具有准确性,但用什么样的传动机才能使机床有十分平滑的动作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有一天……

“谢勉诺夫到一所大楼里去看一位老朋友。他乘电

梯到大楼的最高层去。他站在电梯室里面,几乎感觉不出自己是在平静中缓缓上升。电梯开动得真快,真平滑。可是刚一感到平滑,就有一种他所熟悉的由于快乐和兴奋所引起的激动突然掌握住了他。电梯开动得真平滑!这是力加平滑……

“他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是电梯室中的玻璃和指示到第几层去的电纽,而只是一幅清清楚楚的运动图案了。”

当谢勉诺夫的发明到最后阶段,偶然的因素——乘坐电梯,电梯的平滑——把他脑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了。他得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于是“一幅清清楚楚的运动图案”出现在他眼前。他得到了解决“平滑”的方法。于是他的情感达到最高度,达到了像普希金所描述的“忘掉了世界”的程度。

“他忘记了为什么到这所楼房来,乘电梯上哪儿去。他用手去按电纽,一会儿按一下这个,一会儿按一下那个;于是他自己就在各层楼中间升降了好多次,把电梯的值班人员惊得目瞪口呆。”③

这就是灵感。

四整理时期

整理时期是创造性劳动的最后阶段。

这时期多半是比较短的。爱因斯坦用七年功夫准备关于相对论的资料,可是他只用五个星期便写成了研究报告。

材料的整理工作,是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随时进行的。材料随时来,随时就加以整理,分门别类,在其中拣出需要的,去掉不需要的。整理材料要注意全面,同时要使重点突出;要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要注意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到系统性,合乎逻辑的规律,材料一部份又一部份地发展着,最后达到结论。

天才文学家也非常注意整理时期。托尔斯泰在写“复活”这本小说时,考虑到马斯洛发这个形象对于全书的影响,对于这个女性的形象一次又一次地加以仔细地修改。对于全书的文字方面,考虑又考虑,修改再修改。所以当我们翻开托尔斯泰的亲笔文稿时,就会大吃一惦,会为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细致的整理工作所惊服。

现在让我们来看天才们在创造性劳动这四个时期中的体会。

德国的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及心理学家黑尔姆霍兹(H.vonHelmholtz),在他七十岁生日时(1896),曾谈到过他创造性思想的过程,他说:

“……它们(指创造性思想)悄悄地钻进我的脑子里,在一开始我并没有感觉到它们的重要性,有时候在以后甚至于很难回想起来在什么情况之下产生;我只可以说这些思想就在这里。但是有时候它们突然降临,我并没有努力争取,像一种灵感似的。依照我的经验来说,它们从不产生在脑子疲倦的时候,或在书桌前。在这之前,这是●●●●●●●●●●●●底地研究过,要研究到这●●●●●●●●●●●●的所有的复杂性。在我的●●●●●●●●●●●●度,不需要写我也能全部●●●●●●●●●●●●种程度,不可能不经过长●●●●●●●●●●●●准备阶段的疲劳逐渐消去●●●●●●●●●●●●活泼和平静快乐的思想●●●●●●●●●●●●过的那样,当我醒来的时候,快乐的思想就在这里。有时产生在晴朗的天气时在树木严生的小山岗上散步的时候。”④

从黑尔姆霍兹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十分强调准备时期的重要性。他强调在创造性思想产生之前,“十分需要把问题彻底研究过”:“要使问题达到十分熟练的地步”,必需“经过长时期的准备时期”。对于灵感的产生,根据他自己的经验是产生在精神状态十分良好的时期中,产生在“醒来”的时候,产生在“晴朗的天气时在树木严生的小山岗上散步的时候。”泼兰脱和倍克尔(Platt,Baker)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根据替泼尔的叙述曾经纪录过一个化学家所谈到的他的创造性思想过程:

“在这里包括着两个因素:第一,十分彻底地研究你所收集的资料,你的脑子里充满了你目前要研究的问题,然后一段休息时间,在你面前没有任何资料,手稿等……我记得有一天早晨我洗了澡,刮了脸,又去洗澡,当我用手去取干毛巾时我才意识到这是第二次洗澡了。我的思想曾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有半小时了。……我举这个例子,因为这很清楚什么样的情况在进行着,我的脑子十分清醒,但充满了我要研究的问题,我的思想又是极端地集中。脑子是在进行着对这问题的思考。……要是脑子平静,并充满了你要研究的问题,而注意力又极端的集中,我想任何人都能解决他所要研究的问题。”⑤

在这段叙述里,我们看到,首先是在准备时期,“彻底地研究你所收集的资料”,然后是一段孕育时期,最后他描写了他的灵感时期。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忘了一切”的那种精神状态,他洗了二次澡而都不知道。其次是心情的极端平静和注意力的极端集中。最后他满怀信心说:“要是脑子平静,并充满了你要研究的问题,而注意力又极端的集中,我想任何人都能解决他所要研究的问题。”

①“先明日报”,1956年9月11日。

②韦特汉姆:“创造性思想”。(1945年版)第168一1

81页,根据林宗基未发表的译文节录。

③知识就是力量(中文版),1956年,第5期,第50页。

④吴伟士(woodworth)“实验心理学”:(1938年英

文本)第818页。

⑤吴伟士(Woodworth):“实验心理学”,(1938年英

文本)第820页。

(因原书缺右上角,所以,此处用●代替)

猜你喜欢
爱因斯坦创造性时期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爱因斯坦的梦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成功来自谦虚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