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庄团支部是怎样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的

1965-08-20 04:02
中国青年 1965年11期
关键词:李家庄贫农毛泽东思想

临朐县城关公社李家庄大队团支部,是山东省四好团支部的一面旗帜。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高,政治思想工作做得突出,学习毛主席著作已经成为经常的群众性的活动。全大队一百五十六名青年,除了一个又聋又哑又不识字的青年外,其余一百五十五名都参加了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两年多以来团支部坚持不懈地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把广大青年引上了革命化的大道。

从学雷锋到学毛主席著作

一九六三年三月,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后,李家庄青年掀起了一个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潮。他们给军属挑水,帮助老大娘推碾子,一个月就干了三百多件好事。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有的青年热情渐潮低下来了。这时,上级团委强调学习雷锋,要象雷锋那样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团支部这才懂得了要使青年真正学到雷锋的思想品质,就必须引导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领导青年讨论:雷锋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通过讨论,青年明白了雷锋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树立了革命的思想。是谁教导雷锋懂得这个革命道理的?是毛主席。雷锋是读了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才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李家庄青年找到了雷锋成长的根,他们就渴望读毛主席的书。于是,抄的抄,借的借,一下子就有了六十二篇毛主席的著作,开始从最短的文章学起来。支委陈志德为人老实,一直认为自己没有文化,又不会说话,在支部里起不了大作用。他初学《纪念白求恩》,虽然有四十二个字不认识,但当他第一次懂得了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毫不利己的精神,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个道理时,第二天一早就背上粪筐给队里拾起粪来。以后每天坚持下去,一个月拾了二百多斤。团支部抓住这件事表扬了陈志德,说他学得最好。打这以后,青年们为集体做好事更加自觉了,拾粪、修桥、补路、帮助烈罩属……越来越普遍。那时,社员们猜不透青年人为什么变了样,就问青年:“你们这障子怎么这么好了?”“俺们这是听了毛主席的话。毛主席叫俺们要做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社员们都高兴地说:“毛主席的书就是管事,以后得好好学。”在群众的支持和鼓励下,青年要求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的人越来越多,到一九六三年下半年,经常坚持学习的青年已经有七、八十人了。

面对这种情况,团支部更加坚定了组织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决心。同时,他们也感到必须使学习深入一步,才能进一步满足青年的学习要求;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怎样把学习引向深入呢?团支书尹兴芳学习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政治工作经验受到启示,他们认识到必须紧密结合青年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青年的活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才能引导青年在斗争中成长,促进青年的思想革命化。

用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思想武装青年

一九六三年冬天,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党支部发现青年中存在着看不透阶级敌人的反动本质,对阶级敌人恨不起来,对贫下中农爱不起来的问题,就指示团支部加强对青年的阶级教育。这时,团支部便组织青年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论人民民主专政》和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些语录。大家一段段分析,一段段讨论,学得很认真;可是,仍然反映不好理解。他们说:“俺庄地主差,和毛主席说的地主不一样”,“公社化后,地富都老实了”。党支部听了团支部的汇报,就指出:“这些青年是甜里生甜里长,对旧社会的苦难生活缺乏体验,领会不

了毛主席的思想;要先帮助他们了解旧社会,用实人、实事、实物进行阶级教育。”于是,团支部就组织青年访贫问苦,写村史家史、收集实物,举办阶级教育展览室。一篇篇家史、一件件实物,就是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阶级斗争的内容在青年面前越来越具体了。这时,团支部再组织青年回过头来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字字句句都打在青年的心上。当念到“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这一段话时,青年尹兴宽突然失声痛哭。阶级感情把青年的心和毛主席著作紧紧地联在一起了。原来尹兴宽的爷爷、奶奶、姑姑都是在旧社会逃荒时饿死的,他出生的第二天,母亲就把他抱在怀里去讨过饭。可是,这一切他过去全不知道,读了中学,回家后,社会活动不参加,干活也挑轻躲重。看见地主陈志道有四合院,还羡慕他有本事。前年家里盖上了六间新房,更认为自己比爷爷的本事大。现在他却沉痛地说:“以前家里穷,总觉得是由于爷爷没能耐;如今丰衣足食,是凭自己本事挣的。现在我明白了,我这是忘了本。”这一夜,尹兴宽没睡着觉,第二天就找到团支部书记,坚决要求给他工作做。团支部分配他当民校教师,他干得很好。不久,加入了共青团,今年还被选为团支部副书记。通过这次教育,激发了贫下中农青年的阶级觉悟,十几名原来表现落后的青年都象尹兴宽一样转变了,进步了。

仇恨心激发起来了,对毛主席说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也能够理解了。这时,团支部又发现有些青年把家仇看得重,还没有完全把家仇化为阶级仇恨。于是,又引导青年再次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最后一段,联系本村有大地主尹文涛、外村有大地主“马大人”,外省又有官僚地主刘文采的事实,使青年认识到反动阶级的本质,“天下乌鸦一般黑”。接着团支部又针对部分青年对贫下中农爱不起来,嫌他们“意见多,爱挑剔,难领导”的思想,组织青年学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革命先锋”一节和《树立贫农和下中农的优势》一文。引导青年联系实际,反复讨论了毛主席说的“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从秘密时期到公开时期,贫农都在那里积极奋斗。他们最听共产党的领导”这段话,使青年改变了对贫下中农的看法,加深了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女青年尹月英,以往见了老贫农尹洪祥总是躲着走,嫌他“粘道”,学习后检查说:“我是贫农的女儿,反而嫌弃贫农,阶级感情哪里去了?”从此决心改正,经常帮助尹洪祥打水、扫院子、摊煎饼,亲如一家人。在毛泽东思想武装下,李家庄的青年懂得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应该恨谁,应该爱谁,应当和谁站在一边,为谁服务,向谁斗争的革命道理,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团支部并没有因此满足,他们要把毛主席提出的向青年一代进行阶级教育的指示,贯穿到各种不同阶级出身的青年中去。有些地富子女由于对家庭的剥削本质缺乏认识,不能很好地背叛家庭,站到革命的立场上来。针对这一情况,团支部也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请老贫农专门讲述他们家庭的剥削史,使地富子女受到很大的震动。他们反映说,老贫农讲的和他们父母说的不一样,认识到自已上了父母的当,表示要和家庭的反动立场划清界限。不少地富子女纷纷向家庭展开了说理斗争,找出来一百多张“地契”、“房约”,有的甚至还搜出了家里暗藏着的武器。地富子女尹兴邦、尹兴鞠,在父亲严密封存着的“地契”、“房约”中,发现有的“地契”和“房约”上写下了他们兄弟俩的名字,非常气愤地告诉团支部:“他们自己到死不想摘掉地主帽子,还要把我们也变成小地主!”事实教育了地富子女,使他们懂得要革命,就要背叛家庭,和贫下中农站在一边。这以后,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能同家庭划清界限,积极靠拢了团组织。

学习毛泽东思想,在生产斗争中

做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愚公

李家庄团支部十分注意引导青年在生产斗争中树立敢于革命、敢于胜利的思想,特别注意引导青年学习愚公移山的不怕困难的精神。因此,他们反复学习了《愚公移山》、《介绍一个合作社》等文章,使青年懂得了“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道理,培养了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精神。

一九六三年夏天,涝洼地里的三百亩玉米又被淹了,玉米苗全部倒伏,苗梢上灌了泥,玉米叶被淤泥粘住了。眼看着一派好庄稼被冲毁,他们下定决心要抢救它。有人说困难,有人说要抢救也没办法。青年们找来《愚公移山》进行学习,大家的信心增强了,决心坚定了。他们说:困难就象山一样,只要不怕它,下决心战胜它,就一定能够把它搬掉。路是人走出来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既然愚公能移山,我们这三百亩玉米为什么就不能抢救?于是大家分头访问老农,寻找抢救的办法。老贫农冯文德告诉回乡知识青年陈怀信说,以前他曾经用“剪叶洗泥”的办法救活过几亩地玉米。办法找到了,经过试验挺见效。党支部支持青年们的倡议,就充分发动群众,组织了一支五百人的劳动大军,奋战了两天,把三百亩玉米抢救过来,获得了亩产三百多斤的较好收成。

这年秋后,党支部决定要兴修排水沟,彻底改造这三百亩涝洼地。青年首先响应号召,积极投入了改造自然的战斗。任务越来越艰巨,排水沟越往深处挖水也越深。初冬的天气,站在冰冷的水里劳动,皮泡白了,脚泡烂了,畏难情绪也出现了。有的青年干起活来缩手缩脚,不象原先那样生龙活虎。在这个困难面前,应该怎样来组织青年学习《愚公移山》呢?团支部考虑,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起来。于是,他们把共青团员召集起来,着重学习《愚公移山》一文中“首先要使先锋队觉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段话,共青团员的革命责任感激发起来了,他们说:“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咱不打先锋,谁打先锋?”第二天,劳动的气氛完全变了,许多团员争先恐后跳进水沟,抢重活干。在团员的带动下,不少青年都纷纷跳下水去,有的女青年也争着下水沟。他们以冲天的干劲,和社员一起奋战了八天,挖成了一条千多米长二米深三米宽的排水沟,使三百亩涝洼地得到了改造。在去年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获得了丰收,全队平均亩产由五百多斤提高到七百五十八斤,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年,不仅社员口粮和生产队储备粮增加,全队一百八十户,还超额卖给国家粮食四万斤。

但是,今年年初,当党支部提出争取亩产闯过“千斤关”的计划时,有些青年却认为现在的日子已经挺美了,还闯什么“千斤关”。有的说,“由一九六二年亩产三百八十斤,提高到去年七百五十多斤,翻了一番,已经不少了。”还有的个别团干部则认为上有队长,下有组长,闯不闯“千斤关”,青年团也使不上劲。针对这种情况,团支部组织青年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不断总结经验的指示。并引导大家讨论:“咱队的产量为什么还赶不上先进队?”青年们学习后说:“多危险啊!毛主席批评的四个错误论点,咱倒占了三个。过去总以为我们的生产不错了,看到别的先进队闯过‘千斤关,认为是别地条件好,没有想到咱思想上还有毛病,要不是毛主席发出了伟大的指示,咱更要落后了。”这时,团支部又发动大家总结过去青年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和经验,批判了无所作为的论调。并且找出了青年过去在生产上干活毛毛糙糙、质量不高,技术没有过关,为集体操心不够等三条差距。针对差距,向全体团员和青年提出了“提建议,抢困难,保质量,带头干”的行动口号。入春以来,青年们热烈响应了团支部的号召,为生产队出谋献计二百多条。为了攻下肥料“碉堡”,保证小麦有足够的底肥,以青年为主组成了一百五十多人的突击队,两天就挖了杂肥一千七百多车。青年们还积极开展了向质量标兵学习的热潮,虚心向老农学习技术,提高劳动本领,为争取实现亩产千斤而努力。

抓住时机用各种方式向青年传播毛泽东思想

团支部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开展得十分生动活泼。每当村里少年进入青年时期,青年加入团组织的时候,知识青年回乡参加农业生产,以及新媳妇过门,他们都抓住时机,向青年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引导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

李家庄团支部从一九六四年起,每逢春节,就召集一次刚刚年满十五岁的小青年开会,宣布他们已经成为毛泽东时代的青年,上一堂学习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的课。要求他们:一、服从团支部领导,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等活动;二、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一心为集体;三、帮助家里干零活,为贫下中农办好事。有个小青年叫尹登成,原来是个出名的“调皮大王”,自从参加青年会,学习了《为人民服务》之后,他变了,过去在家里从来不挑水,现在挑水了,队里突击浇麦,他废寝忘食地干。他还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没有书,就手抄了《纪念白求恩》等五篇文章。他的父亲和社员们都高兴地说:“成了青年,可真管用。”有人问尹登成:团支部用啥法管着你啦!他回答说:“我学了《为人民服务》哩!”这样,每逢一批少年进入青年时期,就有一批青年开始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教育。

猜你喜欢
李家庄贫农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晋州市李家庄村
黑岛传治为贫农发声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土改中贫农阶层内部的形势判断与行为选择
苏区贫农团的权能演变及其与苏维埃关系考察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