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重印吴晗的书

1979-07-15 05:29陈有和
读书 1979年8期
关键词:吴晗札记读史

陈有和

吴晗同志的《读史札记》、《灯下集》和《朱元璋传》陆续在三联书店重印了。这是很好的事。

两个集子收集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的文章。《读史札记》有好几篇文章,锋芒直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权。如《明初的学校》是在学生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中写的,作者愤怒地指出明初的国子监同时又是监狱、刑场,在严刑酷法的威胁下去造就绝对服从的奴性的官僚。明太祖以为这样就可以巩固他的统治,但是朱家的政权却终于被农民的军队所倾覆。读者稍一联想,就可想到:这岂不就是一篇慷慨激昂的反蒋宣言书么?又如《“社会贤达”钱牧斋》,文字辛辣、尖锐,充满了强烈的斗争气息,指出所谓“社会贤达”,竟是浪子、政客和汉奸。这是针对着当时的王云五之流写的。虽然王等和钱牧斋,今古不尽相同,但读了之后,不由得会意地点头。

当然,我不是说《读史札记》只是借古讽今,应当看到这个论文集的高度的学术价值,包括借古讽今的几篇在内。

《灯下集》却是解放后的新社会的产物。虽然当时对于知识分子已经开始了“左”倾的压制,但是作者却在百忙中鼓起了写作的劲头,“老这个字连想也没想过”。这个集子比较着重知识性的文章。对于人们的学习,是很关心的。如《古人读书不易》、《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好文章。他为我们树立了几个学习的榜样:一个是贫穷的宋濂,买不起书就抄书,成年后挨冻受饿,奔走求师;一个是富贵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折节好学,由只会打仗的武夫变成了有勇有谋的大将军;一个是孙权,关心自己的干部,劝告和指导他们认真学习。又如《谈迁和<国榷>》,以谈迁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著书的艰辛启发了我们。

这里必须说一说《论海瑞》。这篇文章介绍了海瑞的一生,要求我们的干部象海瑞那样处处事事为百姓设想,为人民谋利,不怕坐牢,不怕杀头,敢于斗争。林彪、四人帮整吴晗,固然不是简单地为了他赞美海瑞,但他们借这个由头,与所谓“海瑞精神”是联系着的。

集子的学术价值也是不低的。

《朱元璋传》的写作和修订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初次出书到后来各次重印,历史背景变动了,著书的动机和想法也不无变动,分析朱元璋这样一个来自平民的封建统治头子,确是很有意义的。人们的观点可能与作者有所不同,从学术研究上说,它是富有成果的。

三联书店重印这些书,不仅是为了给吴晗同志彻底平反所必需的,而且也是发展我们的学术所需要的。我认为我们的出版社应当多出这样的书。

猜你喜欢
吴晗札记读史
袁震与吴晗的金石之恋
边动笔墨边读书
读史长智商:颤抖吧,糊弄我的人
读史长智商: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读史长智商:我的脚丫子呀
吴晗借钱的故事
备课札记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总结
“吴晗”与“吴哈”
“吴晗”与“吴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