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于中而形于外

1981-01-01 09:31叶圣陶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1年2期
关键词:讲礼貌脏话礼貌

叶圣陶

说话要有礼貌,语言要和礼貌联系起来。“礼貌”这个词,第二个字是“貌”字,这个“貌”好象是外表的东西。其实不然,礼貌是和思想意识、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的。我想到两个字,一个字叫“诚”,还有一个字叫“敬”。“诚”是什么?我看大概相当于实事求是。“敬”呢?用现代话说叫“当一回事”。无论干什么都要当一回事,不是在表面上随便敷衍一下。如果我招呼人家,对于对方的亲切和尊敬就会在语言中表现出来。“诚于中”就会“形于外”。大家都主张要使讲礼貌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要讲礼貌。礼貌不是外表,不是脸上笑嘻嘻,话说得天花乱坠,要“诚于中而形于外”,彼此相处非常亲切,在一起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语文老师教语言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敏锐的语感。我觉得有些人说话出毛病,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敏锐的语感。我们天天要说话,都要注意培养自己正确、敏锐的语感。为自己着想,也为听你说话的对方着想,应该能够敏锐地察觉自己说的话是否合乎礼貌。不这样注意语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对方觉得不愉快,或者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我收到过这么一封信,开头说:“某某同志,您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准备考虑您的意见。”我倒不是看了就觉得不舒服,但是觉得这位写信的同志的语感是不大敏锐的。“您的意见是正确的”,领导口气!“我们准备考虑您的意见”,既然是正确的,就不仅是考虑的问题。正确的,就应该想法去办,“考虑”,是还不大明白到底正确不正确,所以要“考虑”。这位先生的语感就差一点。

还有作报告,有许多人常用一种无主语的句子。讲语法的人往往这么说,无主语的句子常用于命令和告诫。现在有些作报告的人很喜欢用一联串的“要怎么样,要怎么样”,有的能来上十几个。是不是可以加上一点成分,把话说得亲切一点:“咱们要”,包括你老先生也在里面。“要怎么样,要怎么样”,好象“我”不在内,只是指“你们”,听报告的人就会觉得你高高在上,他们都是来听你作指示的。假如作报告的人语感敏锐一点改成说“咱们要怎么样”,听的人就会觉得亲切得多。

还有脏话,说的人大概也不知其脏。这不仅是个语言问题,更主要的是态度问题。说话和态度是很有关系的。就以“对不起”三字为例,口气不一样,态度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可以是威胁,讽刺,也可以是表示歉意。这和说话的环境也有关系。

有没有具体办法使大家语感敏锐一点,不要无意之中使别人不愉快?教师尤其要注意。从幼儿园起,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要来一个广泛的宣传。教师不光要作宣传,还要带头。写几张纸贴在那里,“我们要讲礼貌!”“我们要讲礼貌!”恐怕没有什么用。大家先不讲礼貌有什么用处,先尽其在我,“我自己”特别注意讲礼貌,风气才能形成。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

(下转16页)

(上接15页)语感。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

(摘自1980年11月4日《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讲礼貌脏话礼貌
脏话怪兽
什么是“五讲四美”?
都讲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
礼貌举止大家学!
关于脏话,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礼貌不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