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的社会教育好

1981-08-20 05:12正青
中国青年 1981年6期
关键词:法纪群众性中年妇女

正青

最近,到太原出差,碰到一件事,回想起来颇使人受益。

在候马火车站上车时,旅客们按指定的位置站好队。人们虽然素不相识,但出门在外,彼此都很亲热。当一位年过花甲的长须老人从后面拄着拐杖走来时,大家不约而同让开一条路,请老人站在最前面。当一位中年妇女了解到这位长者要去的地方时,热情地说:“上车后您就坐到我旁边,到站时我扶您下车。”老人不住地点头:“谢谢,谢谢。”看着这“相逢何必曾相识,情真意暖似故人”的情景,我那等车一来定要奋力抢在别人前边的念头,一下子缩回去了。不知怎的,鲁迅的《一件小事》萦上心头,似乎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小字。

“呜——”一声汽笛响过以后,火车进站了。旅客们提起行李,带好小孩,慢慢向车门移去。这时,从旁边闯进来一个小伙子,一下推倒了正准备上车的那位长者,抢步要挤上去。旅客们一个个气得两眼圆睁,发出一片怒斥声。小伙子不服气地转过头来骂道:“老子从来就没有排队的习惯!”一位工人同志实在看不过去,站出来叫住那个小伙子,紧接着那位中年妇女也说话了。围观的人你一言,我一语,理直气壮。小伙子没再吱声,悄悄地排到队后。

大家扶着长须长者上了车,都各自就坐了。唯有那个小伙子立在车厢的过道里。列车过了临汾、霍县,一直到了平遥,小伙子实在有点疲乏了,就靠在别人的座位边,左右摇晃着打起盹来。这时,那位被他推倒的长者,揉了揉摔疼的膝盖,艰难地站了起来,走到小伙子跟前,推醒他,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你乏了吧7到我那座上歇歇。出门在外可不能耍蛮气啊!”小伙子睁开蒙胧的眼睛,看见给他让座的正是被他推倒的长须老人,羞愧地低下了头,两行眼泪滴在他的脚背上。

从这件事,我深深感到社会教育的巨大力量。生活里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不遵守法纪,不懂得文明礼貌,为了个人的一点小利,蛮不讲理,恃强凌弱,为所欲为。在前几年,人们遇到这类事,往往采取两种态度:一是不管,任其耍蛮;一是简单斥责,以至对骂对吵。任其耍蛮,不加过问,实际上是一种纵容,结果使耍蛮的人更加放肆,无所顾忌。在这种场合下,往往大家憋着一口气,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点燃正气,局面很快就变了。理亏的人是怕众怒的。一个人批评他,往往是置之不理,甚至与你对着干;众多的人都来批评,他就被孤立了,防线也就保不住了。

对那些不讲道德、不遵守法纪的青年就是应该“管一管”,对那些表现特别恶劣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大喝一声,使其震动一下,也是需要的。但是,简单的斥责代替不了说理,讥讽更打动不了人心。一旦产生了对立的情绪,一些缺少道德教养的人往往会横下一条心,反而造成不好收拾的局面。如果能象那位长者那样,既能晓之以理,又能动之以情,这种人在“孤立”中看到人们原谅以至信任的目光,就会感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暖;从周围的榜样中,可以增添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这也许就是那位青年最后落泪的情理所在。

人的思想是可变的,青年的心灵更是可塑的,不是铁板一块,更不是什么“刀枪不入”。这里最重要的是人们真诚的关心和耐心的引导。对那些毛病较多一时难改的青年来说,群众性的社会教育是个好办法。那个上车的小伙子从开始的蛮横无理到后来两眼流,泪,关键在于那长须长者、那工人同志、那中年妇女以及在场的人都对他伸出了一双手,都献出了一颗心。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人人有责。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和引导青年,多做群众性的社会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法纪群众性中年妇女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浅析法纪理念促精准扶贫工作落实策略探究
就这样被美征服
加强法纪修养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就这样被美征服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航空工业昌飞兴起群众性太极健身热
从“三个结合”入手 扎实搞好法纪教育
敬法纪者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