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但不拘谨

1983-08-21 03:00杨泉福
中国青年 1983年7期
关键词:毛遂共通差异

杨泉福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耐人寻味的。《哈姆雷特》中,御前大臣波洛涅斯有这样一段教子训词:

“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留心避免和人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要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这段话,未见得句句正确,但它告诫人们:谨慎是必要的,却不可变成拘谨。

奋斗者必当披挂的铠甲——谨慎

莽者招损,慎者受益。古往今来,屡见不鲜。《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刘备正被五千曹军围困在长坂坡,身边只剩百余人马。糜芳报告说:“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也!”谨慎的刘备不信:“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莽撞的张飞一听即信:“他今见我等势寡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张飞不听刘备释疑,硬要去寻杀赵子龙,得亏简雍目睹赵子龙杀入曹军去救甘、糜二夫人及小阿斗,飞马向张飞报告,这才免了一场祸剧。你看,谨慎和莽撞之间,该有何等的利害。

谨慎,常常出于自察、自省;不慎,往往在于不知、不觉。小孩子冒冒失失地伸手去捏灯火,尝了烧灼的滋味后,才会在灯火面前谨慎起来,显然,这是不知造成的不慎。孔夫子自认悟性极高,但也曾错怪颜回偷吃米饭,险些误会了自己的弟子,显然,这是不觉造成的不慎。此类诸事足以说明:谨慎并非天赐之物。谨慎这副精神铠甲,既可以在自察、自省中得到它,运用它,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丢弃它,丧失它。

年轻人经验少,阅历浅,多听听过来人的劝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自察和自省。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荣获国际乐坛玛祖卡奖之后,便以书信告诫他:“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唐代诗人杜荀鹤,更是以自己的《泾溪》诗喻告世人:“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年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环境险恶时,人们都比较谨慎,一旦进入顺境,便容易失之不慎了。

难怪人们把“诸葛一生惟谨慎”,作为一条生活的箴言。谨慎,虽是无形的,却是有益的。懂得生活的人,不论何时何地,总以谨慎的铁甲裹身,它是奋斗者须臾不可离身的精神武装。

谨慎者尤须防范的痼疾一一拘谨

水,既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风,既可以吹旺篝火,也可以吹灭蜡烛;同样,谨慎可以助人,而过分的谨慎,也可以毁人。光线强烈处,影子总会格外浓重;优点与弱点常常是形同影相伴而行。所以,谨慎者犹须防范的痼疾,便是拘谨。

拘谨之疾可分为原发型和继发型两种。原发型多属初入世事的青年,对许多事情茫然无知,便处处小心翼翼,这可谓一种幼稚。继发型拘谨大抵是那些曾经领略过成功或失败之后,在半途中染上的那种谨小慎微,这可谓一种迂腐。两者病因虽异,症状和危害却有许多相似之处。

——“心悸”。“先天”的拘谨者中,有一种人天生的胆小怕事,“走路怕踩死蚂蚁”,“落叶怕砸破脑袋”。“后天”的拘谨者中,有的人是成功后变得拘谨了,害怕丢失先前的成功,听到一点议论就以为在非议自己,正所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有的人是失败后变得拘谨了,害怕再遭逢新的失败,恰如“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心悸,害得拘谨者遇事战战兢兢,哪里迈得开步?

——“多疑”。拘谨的人,一是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才能,怀疑自己的胆识,怀疑自己的作用……二是怀疑环境和时机:是不是施展的时候,是不是施展的地方,周围的人是否理解自己、赞同自己、支持自己。疑云和愁绪,把自己裹得紧紧的,犹如茧中之蚕,不得出脱。

——“畏光”。拘谨者不敢投身于五光十色的生活,尤其怯惧生活的“聚光灯”:在“大场面”、“大责任”、“大人物”面前,他们怯场、怯阵、却步,畏光躲闪,不敢大胆地走上前去。不仅看不清周围的情势,就连自身的形象也无法看清。自己究竟有几多才干、几多能力、几多智慧、几多胆魄,都无法在“聚光灯”下映照出来。拘谨之雾把自身和周围的一切笼罩得茫然一片。这样的人很难展翅腾飞,与创造和突破自然也就无缘了。

——“近视”。拘谨者往往过于看重身边的琐事,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上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小的方面过于细致,大的方面反倒耳不聪、目不明了。结果是小关节拘谨有余,大关节无所作为。这种“近视”,缩小了生活的视野,使精神肌体的发育受阻、受抑,渐而失去了敏感,失去了锐意,失去了朝气。由“近视”变为“弱视”,看不清方向,成为生活的落伍者。

——“郁抑”。人若久在拘谨之中,自己的短缺得不到暴露和克服,优长得不到施展和发挥。这样,人们渐渐就把他看成生活舞台上可有可无的角色。自己也会觉得事事不如人而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拘谨就象雪团,会越滚越大。拘谨者久不解脱,会越来越拘谨,变得落落寡和,郁郁寡欢,悄然而来,默然而去。

——“贫血和佝偻”。一个人知识的长进,能力的提高,事业的成就,道德的升华,既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源于与外界人和事的交往锻炼。两者应该是相得益彰,相互辉映。可拘谨者的内在潜力在人前事前呼之不出,同时,外界有生命力的东西他也吸之不进。由于缺少新鲜血液,拘谨者常常是思想苍白,行动不力,呈现一种精神贫血症。和坦率、乐观、豁达的人相比,拘谨者的胸腔里缺少胆气豪情,骨架里缺少精神钙质,思索时当决不决,行动时当断不断。即使眼见目标,也在那里犹豫、彷徨、徘徊、踯躅,宛若佝偻病患者在那里蜗行。

有人说,谨小慎微不会出什么毛病,看看上面的症状,就会发现这种“常见病”、“多发病”有时也会致命的。拘谨可以把人缠为懦夫,可以把人萎成侏儒,甚至可以把生命之洲夷为废墟。

你若陷入那不幸的拘谨中,你应先则晓其危害,继而设法摆脱。

拘谨者摆脱窘境的药方——求同、求通

各色各样的拘谨,有个共同的心理特点——总让“差异”二字纠缠:面对年高者,过多考虑年龄长幼的差异;面对才高者,过多考虑学识深浅的差异;面对位高者,过多考虑地位高下的差异……。差异固然是客观存在,但在差异的背后,总隐藏着许多共同和共通的东西。拘谨者要想摆脱窘境,一定要在心理上有一个“松动”。要触动“差异”,缩短“差异”;找到“共通”,扩大“共通”。在差异面前不要匍伏在地上,要站起来,挺起胸。对方可能是个“高位子”,但这并不妨碍彼此的交谈、交往和携手共进。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业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总有些最本质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求同”和“求通”的基础。你在与人、与事、与社会的交往中抓住这些东西,你就会变得怡然、悠然、坦然,也就会旷达、舒展和洒脱了。

“毛遂自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毛遂不过是平原君的门客,两者地位的尊卑是悬殊的,但毛遂所以能在平原君面前大胆自荐,就因为他意识到国难当头,国事的安危是上上下下“共同”和“共通”的东西。他不仅大胆自荐,而且能挺身陈言,“小人物”干出了大事情。人们称赞毛遂,一因他立了“功”—一随国君出使载誉而归;二因他立了“言”——“脱颖而出”正是在这里第一次出于毛遂之口;三因他立了“德”——那毛遂自荐的胆气一直播益于后人。倘若毛遂拘谨缠身,他也终归只是个“食客”,决不会如此光彩照人。

不论在事业和社交的天地里,还是在友谊和爱情的王国中,都需要谨慎,但无须拘谨。如果你以往有过拘谨,但愿那永远成为过去。虽遭谨小磨慧骨,莫再慎微损华年。挣脱了拘谨的锁链,你就上了起飞的跑道。

猜你喜欢
毛遂共通差异
品质上佳·息息共通|好的轮胎品牌靠这两点俘获消费者
“共通”与“差异”:汉语国际传播的跨文化美学阐释
相似与差异
《判断力批判》中“共通感”概念考察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你所不知的毛遂自刎
毛遂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