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和他的后期著作

1985-07-15 05:54
读书 1985年3期
关键词:伊特神经病弗洛伊德

林 尘

弗洛伊德这个名字,对于国内读者来说,也许并不算太陌生。至少有不少人大致知道他有一整套耸人听闻的精神分析理论。然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真正理论内容迄今为止尚鲜为人知。远在三四十年代,商务印书馆曾经翻译出版过他的一些著作,但并不很系统。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即使是学术界对弗洛伊德的研究也很缺乏,至于普通读者,就更少有条件问津了。

前不久,译者偶尔与人谈及翻译出版弗洛伊德的著作,发现对方的反应竟不下于“谈虎色变”。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弗洛伊德之卑下似乎类同于那些写作黄色小说的作家。其实,这都是不了解弗洛伊德理论的真实内容而引起的误解。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甚丰。他的第一部著作《歇斯底里研究》是与布罗伊尔合著的,发表于一八九五年。西方学术界称该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因为它奠定了弗洛伊德研究的基础。一八九九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他那后来才成为举世闻名之作的《释梦》,然而当时无论在维也纳,还是在国外,都没有引起什么人的重视。人们把他提出的理论观点当作不过是有意耸人听闻的奇谈怪论。只是到了一九○五年,《性欲理论三讲》一书发表,这才真正引起了世人的重视。这是他的第一部问世伊始未被忽视的著作。非但如此,它还在所谓的伦理学家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些人对弗洛伊德及其理论表示出最大的愤慨和敌意。一刹时,弗洛伊德成了德国科学界最不受欢迎的人。可是,这些并没有使他气馁和退缩,他依然潜心研究,象达尔文对待进化论的反对者那样,并不急于反驳,而是不断地提出新的证据。

一九○八年四月,荣格组织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在萨尔茨堡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大会。直到这时,精神分析学和它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才正式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从此,精神分析便作为一门科学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立五十年后,已经拥有了三十个分会。如今人们已不再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当作异端邪说。弗洛伊德本人也成了世所公认的著名科学家。

我们的翻译也正是本着这种严肃的科学探讨精神进行的。在《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中,我们选择翻译了他后期发表的三篇主要著作:《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和伊特》。它们比较集中、概括地反映了弗洛伊德晚年的成熟理论,可以说是他后期对整个人的心理所作哲学思考的总结。与其早期研究相比较,这三篇著作尤为显著地体现了他后期在理论研究上达到的成就。

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一个神经病学学者、一个精神病医生来从事研究的。他的研究对象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一类的非正常人,课题便是这些人的反常行为。他发现,这类患者的反常行为并非单纯的、无目的和无意义的,而是有着特定的形成原因。因此,他认为,精神病医生的任务不是去寻找这些病症的生理学原因,而是去发现它们的心理学原因。一旦获得这种发现,便有了治愈这些疾病的条件。弗洛伊德根据研究发现,这些病的起因与病人具有的某些无法被人接受、无法得到实现的愿望有关。这是一种性的愿望,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人的幼年期。他认为,人早在幼年期就已经有了性欲。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俄底浦斯,无论怎样回避,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恋母弑父的下场,这表明,他对他的母亲有一种本能的依恋欲望。同样地,在儿童身上也存在着类似情形。男孩依恋母亲,女孩依恋父亲。弗洛伊德把前一种情况称作俄底浦斯情结,后一种情况称作伊赖克辍情结。但是,由于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儿童的这些不现实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因而产生了压抑。这些失败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流逝非但没有被忘却,反而一直被下意识地保留在内心深处。它们就象活的火山那样积聚着能量,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这便是歇斯底里大发作。象梦这一类现象,实际上是通过象征的形式将这些愿望表现出来,并使其得到满足。弗洛伊德指出,若是将患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分析、诱导出来,那将在治疗上取得一定的效果。

这些就是弗洛伊德早期研究的方向。可以看出,他这时的研究基本上还未超出精神神经病学的专科研究范围。然而,到了一九○五年之后,他的研究进入了人们通常划分的后期阶段。这时,他明显地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的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了精神神经病学的狭窄范围。因此,我们说,他晚期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越来越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神经病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类。从这个角度看,弗洛伊德使他的研究哲学化了,他的理论成了一种哲学。我们选译的三篇著作正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特征。

《超越唯乐原则》发表于一九二○年。它的大致内容是说,人们原先以为,决定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也就是寻求快乐和满足,因为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弗洛伊德经过研究移情现象发现,除了唯乐原则,还有一条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则,它的作用超出了唯乐原则。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它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回复到过去。这也正是由本能决定的。在此,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对本能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本能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并不象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是积极的、发展的、促进变化的。相反,本能是人心的惰性表现。它要求回复到事物的初始状态,因而是保守的。象人这样的有机体,其最初的状态是无机状态。也即无生命的状态,人身上的那种具有保守倾向的本能要求恢复的正是这种无生命状态,所以这种本能实际上就可称之为死的本能。除了死的本能之外,人身上还有另一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本能,它要抗拒死亡,要使生命得到保存和更新,我们可称它为生的本能。弗洛伊德认为,真正的生的本能就是性本能。因为它导致繁殖,导致新生命的诞生,并使整个人类的生命历程得以延长。生的本能是建设性的,而死的本能是破坏性的。由于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这就使得人的生命运动历程总是带着动荡不定的节奏。这种矛盾从生命一产生就存在了,它就是那个使人大惑不解的生命之谜。

在这篇著作中,弗洛伊德除了指出强迫重复原则的存在之外,还第一次把本能概括成这样两大类,并指出它们的对立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对自己本能的认识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也是给后来的研究者印象极深的一个重要观点。

次年,弗洛伊德发表了《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它的主题是要说明集体心理学的本质。一个最显著的集体心理学现象是:当一个人处在某个集体中时,他会丧失自己原来的性格特点。他会变得感情用事,责任心下降,良心消失,智能减退。他身上原来被压抑着的那些无意识本能现在通通得到释放,会使他干出一些以前不会干、或不敢干的事情。这些行为是不符合他原来的性格的。以往的研究集体心理学的专家为了说明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一直在寻找构成集体的关键因素,认为惟有它才是使个人进入集体后会出现诸如此类现象的原因。然而,弗洛伊德却认为,他们在寻找这个关键因素时都走错了方向,因而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方向应该是着眼于集体中领袖和个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爱的联系”,用弗洛伊德的专门术语说,是“力比多联系”。这种力比多联系才是使集体得以构成和稳固存在的关键因素。这种爱虽然不是以两性集合为目的的性爱,但它仍属性本能的冲动表现。在弗洛伊德看来,爱的核心是性爱,此外还包括对双亲、对子女、对朋友的爱,以及对某一抽象观念的爱。后一类爱也同性爱一样是性本能的冲动表现,只是它们原来的那种要求两性结合的目的被转移了,或被抑制了。因此,也可以说,性本能其实分作两类,一类是其目的未受抑制的;一类是其目的受到抑制的。而在一个集体中把众多个人连结在一起的纽带,正是这后一类性本能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联系。

这个理论显然是弗洛伊德早期用性来解释神经病观念的推广和扩张。他不仅用性的原因来说明歇斯底里患者的反常行为,而且还用它来解释正常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它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核心力量。

《自我与伊特》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三年。可以说它是弗洛伊德的最后一篇重要著作。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它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描述不仅是新颖的,而且是革命的。至少从使用的术语上看,在这部著作发表后的所有精神分析著作无一不带有它的烙印。

在该书中,弗洛伊德对人的心理作了专门的分析。首先,心理可分成两部分:自我和伊特(id,这个词因在中文中找不到确切的对应词,故用音译)。伊特是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结构,它是由遗传的本能和欲望构成的。在伊特中,充满着发自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它们始终力图获得满足。因此,伊特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它完全受唯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寻求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而改变了的伊特的一部分。它代表着理性和常识,代表着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因此,它是根据唯实原则行事的。它的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压抑来自伊特的非理性冲动。它主张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它提倡通过迂回的途径来满足这种要求。自我和伊特的关系就象骑手和他所骑的马的关系。其次,在自我中还能作进一步的区分,这就是分作自我和自我的理想。这种区分在《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不过,在本书中后者又被进一步明确为超我。超我是人性中高级的、道德的、超个人的方面。它也是人们通常说的良心、自我批判能力一类的东西。它代表人的内心中存在的理想的成分,因此也叫自我的理想。它以良心的形式严格支配着自我。

弗洛伊德在以上三篇著作中提出的观点中存在着十分明确的错误倾向,它们突出表现在这样几方面:首先是泛性论的倾向。弗洛伊德早期用性本能的作用来解释神经病的起因,在那个特定的领域中,这也许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至少可算是富有创见的一家之言,否则的话,弗氏也不会成为国际公认的精神病专家了。可是,他在后期却进一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一切人的行为,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表露出十分突出的泛性论倾向。其次,他的理论也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理论。他把非理性的情绪、本能、欲望提高到了首要的地位,把它们当作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基础和动力。第三,当他把本能、欲望等一些先天遗传的心理倾向作为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时,忽略了外部世界、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人的行为所起的决定性影响,从这方面看,他的思想有着唯心主义的倾向。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张唤民、陈伟奇译,陈泽川审校,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伊特神经病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七章)
搬运炮弹的熊士兵
福伊特将上调销往北美的造纸机织物价格
在沙漠里经历酷暑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越测越开心
你是“神经病”吗?
漫画
公交车上搞笑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