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踪》之误

1985-07-15 05:54章锡良
读书 1985年10期
关键词:周先生沁园春杨梅

章锡良

周瘦鹃先生《苏州游踪》一书,是先生逝世(一九六八)后,于一九八O年由江苏金陵书画社把他的遗作搜集起来编成的。这些文章,引古人诗词散文较多,编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核对原文。现在看来,错处甚多:

《观光玄妙观》一篇,引清初词人陈其年的一首《沁园春·秋日登姑苏玄妙观弥罗阁》:“肃肃多阴,萧萧以风,危乎高哉见飞薨夏榭,虹,梅梁藻井,龙鬼。灯烛晶荧,铎铃戛触,虎篆雷音百幅裁。锵创佩,是南陵朱鸟,黄能。玲珑月殿云阶,况珠斗斓绝点埃。正井公夜戏,象博,麻姑尽降,绣帔瑶钗。叱日呼烟,囚蛟锁魅,五利文成未易才。银鸾背,笑蟾蜍窟里,金粟争开。”其中“是南陵朱鸟,黄能”句,按《沁园春》格式应是四字(《沁园春》词调无两字句),经查原文应是“北极黄能”(据四部丛刊本《陈迦陵文集》第十三册第三十五卷第14页,下引同)。原来是“南陵”对“北极”,“朱鸟”对“黄能”。又如下半片“正井公夜戏,象博”句,经查原书应是“犀枰象博”。如《杨梅时节到西山》一文中,周先生引易实甫的一首七律,其中开头四句标点成:“石公山畔此勾留,水国春寒尚似秋天;外有天初泛艇,客中为客怕登楼。”第二句的“天”字当然应后属,不用解释了。又如前引陈其年的《沁园春》词中“危乎高哉见飞薨夏榭”句,应在“危乎高哉”后断句,不应连成一句。

有些字句凭其内容,也可发现其差错。如“见飞薨夏榭”中的“夏”,核原文应为“复”。“复”者,重叠也。“复榭”就是重重高屋,与“飞薨”并列。又如“锵创佩”的“创”为“剑”之误。再如周先生在《杨梅时节到西山》一文中引了唐代诗人皮日休《太湖诗·初入太湖》一首,其中有句云:“倏忽雪阵吼,须臾玉崖圻。”两句两个错字,其中“雪”应为“雷”,“圻”应为“坼”。且不说后一错字,单说一个“雪”字,起码有三点应引起注意:一是周先生是写杨梅时节到西山,当然不会引用描写冬景的诗;二是“雪”不会“吼”,应是“雷”“吼”;三是该诗前有一“序”曰:“十一年夏六月,会大司谏清河公忧霖雨之为患,乃择日休,将公命,祷于震泽,祀事既毕,神应如响。”可见“雪”字为“雷”字之误。(皮日休的文字均见《皮子文薮》,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第143页)

还有一些作者可能是一时笔误,编辑时亦未能发现。如《访古虎丘山》一文中有一句:“吴县太守褚渊过吴境。”“褚渊”为南朝宋、齐时人,曾为“吴兴太守”,“吴县”为“吴兴”之误。再如《观光玄妙观》一文“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黄天源、冯秉钧老师傅手制的一座三清全景。”句,“黄天源”与“冯秉钧”之间用一顿号,似乎“三清全景”是“黄天源”与“冯秉钧”两个人手制的,其实“黄天源”是苏州城里玄妙观旁边的一家著名吃食店的店名,不是指人名。那句话的意思是指“黄天源”店里的冯秉钧师傅。因此,不能在“黄天源”与“冯秉钧”之间加一顿号。

猜你喜欢
周先生沁园春杨梅
沁园春.雪
沁园春 雪
沁园春·民富国强、时代新篇章
戴着耳塞生活的人
杨梅
走进新余市仙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细腻不等于多情
杨梅酒
乐摘杨梅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