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文学管窥——从中国观点出发》

1986-07-15 05:54
读书 1986年8期
关键词:由纪夫管窥石原慎太郎

许 缃

井上靖在为《管窥》所写的序言中说:“读后受益匪浅。……这部著作是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出色介绍、解说和批评。……是一部热情洋溢的好书。”

由于作者对于研究对象有比较全面的把握,故能在不大的篇幅内高屋建瓴地回溯四十年来日本文学的轨迹。全书涉及的作家不下百人,不仅对战后派、社会派、广津和郎、井上靖、司马辽太郎、有吉佐和子、松本清张等现实主义作家分章评介,而且对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石原慎太郎、新戏作派、日本诗歌中的各种流派(包括:荒原派、列岛派、派、今天派、语言至上主义、民族派和潮流派等)以及以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和开高健等为代表的现代派作家也都一一条分缕析,作出切中肯綮的评介。

《管窥》一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作者重视作品的艺术分析,在说明井上靖在人物塑造上的准确和深度时,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指出井上靖注意节奏、层次的变化,善操弦外之音,长于捕捉人物的瞬息动势和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思维等艺术特点。对于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作者指出他在创作方法上已经“与现实主义相切相交”。对于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作者指出他擅长运用复线结构作广阔的、全景式的描写……

井上靖和《管窥》一书另一位序言作者、日本川端文学研究会会长长谷川泉都强调他们通过这本书注意到了中国学者在指导思想上和对文学的批评标准上与日本学者的差异,正是这种不同的视角才使日本学者感到此书有新意、有价值。这就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坚持中国批评家的“主体意识”,决不人云亦云,而是敢于对棘手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碰撞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里我要以作者对三岛由纪夫和石原慎太郎的评论为例。这两位作家在当代日本素负盛名。但作者还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加以分析,指出三岛由纪夫前期作品唯美主义色彩较浓,他继承了日本平安王朝文风,善于雕绘字句,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但是后期作品反映了一小撮企图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社会力量的思想动向,作者清醒地指出“军国主义幽灵仍在某些角落里徘徊。”对于宣扬“放浪形骸”的石原慎太郎,尽管他得了“芥川奖”,但《管窥》的作者指出,他之所以能在当时的日本名噪一时,正是日本资产阶级文化堕落的表现。

《管窥》中关于《中国学术界对<雪国>的争论》一文是作者在日本川端文学研究会上的报告,该会会长长谷川泉回忆说,作报告时“举座为之惊叹”,因为按照“中国的观点”,川端康成并不是一位进步作家,而中国学术界仍对他进行了深入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日本学者可以从中捕捉到当前我国文化政策开明、学术空气健康的信息。

(李德纯:战后日本文学管窥——中国的视点,明治书院,东京,1986)

猜你喜欢
由纪夫管窥石原慎太郎
《哦!爸爸》:希望你一生平安、健康、勇敢有正面力
如是说
《孝友堂家规》《家训》文献管窥
管窥
三岛由纪夫的心理世界及其文学创作
小学生数学合作学习现状及其策略使用管窥
石原慎太郎鼓吹称中国“支那”
三岛由纪夫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