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爱书人

1988-11-01 03:21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1期
关键词:书架上藏书好书

书,何其多,在有限的岁月里该读哪些书?

爱默生说:“出版未满一年的书,不去读它。”

或许莎士比亚的话可以用上:

“没趣的事有何益处呢?所以嘛,就选您最喜欢的书来阅读吧!”

书真好啊!

日本筑地小剧场创始人之一,日本新剧先驱者小山内熏(1881~1928)先生,亲友帮他整理藏书时,发现好多书本里都夹有钞票,那是小山内先生为逃避夫人耳目而藏匿的私房钱,可能是藏后日久遗忘了。为此,他的亲友只好一本书一本书、一页一页翻阅,以免疏漏。等所有藏书都仔细检查搜出许多钞票之后,才将小山内先生的藏书卖给旧书店。古人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真的没有骗我们。

著有“湖上佳人”诗集、“华委莱”系列小说的英国作家司各脱,(Sir Walter Scott,1771~1832),有一天,在他家工作的老仆人对他说:“先生,您实在太了不起,任何时候只要翻开您的书,我就立刻进入梦乡。所以,我床边随时都放着一本先生您的大作啊!”

书除了可以当催眠药之外,在睡眠上的另一贡献是,许多客人来访打地铺睡觉时,书可以当枕头。怪不得近年来大部头书好卖,因为只要一两本书就够高了,比一大堆小本书更能“安枕无忧”。

自从有人提倡以书橱代替酒柜后,许多希望有气质的富人纷纷在客厅摆放了书橱,这不但促销了大部头书,而且也使书的功能增多了一项:充当门面。

现代印刷术越来越精致,特别是书的封面,设计印刷美丽又大方,漂亮到不象书了。有一位小姐每天出门必携带一本书,而且一定要精挑细选。许多朋友都羡慕她藏书不少,好学不倦。她说:“才不呢!我带着书是给人看的。我每天拿着不同的书在手里走,为的是调配衣服的颜色。”

原来书可以当作衣饰的配件。

有的人从书上学习到健康知识,有的人在书中云游世界,有的人从书本获得相夫教子的诀窍,有的人从书本上领略到修身齐家的道理,更多人从书本上吸收了新的知识与技能……。书之奇妙伟大,在于即使你不开卷,也可能受益匪浅啊!王太太每次和先生打架,随手抓起书架上的书丢过去,都能很快地制伏王先生,只因为王先生心疼那些书。张太太每次看到屋里有蟑螂,她绝不惊叫紧张,她往书架上一抽,越有分量的书越好,说时迟那时快,有许多人拜它为师的蟑螂,就这样被书本压得喘不过气来,绝不比在升学压力下的中学生稍微轻松些。

书是让人阅读的

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在谢师宴上一位教授的临别赠言很短:“各位同学毕业后一定很忙,不可能每天看书,我期望各位至少一年看一本好书。”

话一说完立刻引起哄堂大笑!大家认为这位教授太爱说笑!天天看书或许办不到,但是一个月看一、两本好书绝对不成问题,一年下来岂不是就有一、二十本了吗?

时间过得真快,三十年过去了。这一届校友聚餐,邀请了当年的恩师团聚。席间一位老教授站起来致词:“记得三十年前各位毕业前夕,我期望各位每年能看一本好书,当时引起各位大笑。今天我要问一下,毕业后每年看了一本好书,也就是毕业后看过三十本好书的人请举手。”

没有人举手,一个也没有。

有人责问德国大诗人歌德:“您说过书是精神的食粮,可是,为什么您最近很少看书呢?难道您不需要精神食粮吗?”

歌德回答说:“您不知道吗?蚕一定要多吃桑叶才会长大,可是当它开始吐丝结茧时,它是一点也不吃的。”

有很多人既不吃桑叶、也未结茧啊!为什么?因为他不是蚕。

据旅日学者王孝廉教授告诉我,他有一位朋友跟他一样,靠了一屋的书才好不容易读出一个文学博士学位。可是他这位朋友不知道是过河拆桥呢,或是一时顿悟了,竟找来旧书店老板估价。日本各大学附近一定有许多家售书店,他们懂的不一定比大学教授少,而且相当有气质,不象台北许多旧书店老板势利之至,一看到日本人就弯腰躬背的。再说这位“新科”博士和售书店老板谈拢价钱之后,全部载走,一本也不留。他丢下了一句名言,流传日本学界:“看什么书!没有学问的人才看书!”这位一肚子学问的博士从此不看书,他也并没有吐什么丝结什么茧的。

“没有学问的人才看书!”这一句话我赞同,因为我每天仍然不忘看书。

书,不借人

美国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警告我们:“千万别借书给您的朋友,因为我书架上的书都是借来的。相信您早就听过这句金言。

有一天,有人去拜访马克·吐温,奇怪地问他,为什么桌上、地板上,到处都堆满了书呢?马克·吐温回答说:“书架可没有书那样容易借到啊!”

我有一个朋友大概听过马克·吐温的名言,他在书架上贴了一张字条:“书和老婆恕不借人”。不久,他玩起音响了,简直象个唱片图书馆,在唱片柜上又贴了一张字条:“书、老婆、唱片恕不借人”。

这个人一定活得很辛苦,因为日新月异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出现了录影带,一下子又出版了有声的书,一下子又发明了个人电脑,又有了镭射唱片,镭射录影碟片……。很久没去他家拜访了,他家到处一定都贴了字条,这个不借、那个不借。

向人借书可要有点技巧。

现代日本国学家、英文学者柳田泉(1894—1969)先生从小就喜爱看书,被认为是活的“新书月刊”,许多朋友要买书都会来邀请他。他立刻为朋友开列书单,当然,这些书都是他极想看而尚未买的。等朋友买了回来,他就向朋友一本一本地借阅。

有的人,我们真不知道他为什么买书。

葡萄牙里斯本有一位银行家名叫古拉皮纳,他将贵重的书全部运往里斯本市郊的一个小村里,盖了书库收藏起来。有人问他何不放在里斯本家里呢?他说:“朋友来访难免会借阅,大都一去无回,即使不借走,就这么翻阅,日久也会把书翻坏的。”

他把书收藏在郊外的书库里,自己也从来不阅读,这书库当然就成了“书坟”,而他只是个守墓人罢了。

法国有一个名叫安利·鲁拉尔的藏书狂,每次去买书都是一马车一马车载回家的。好书太多无处摆放,只好再买房子,一共买了五栋房子存放藏书。书,绝对不借给人!

他死后,他的家人将他的藏书全部廉价卖掉,讨厌的是他害得巴黎旧书市场的书价一落千丈。

西洋人不借书给人,因为古代书极昂贵。

欧洲刚开始有大学之际,一本书价值连城,一本圣经可以换取一栋房子加上周围的田园土地。当时的书,是在经过处理后的薄羊皮上,一个字一个字书写上去的,书页都用金银宝石镶饰。学生只可能在图书馆看到书。

即使今天印刷术如此发达,影印一张一元,书本便宜的现今图书馆也经常遗失书,或被窃。或被切割、撕毁,更何况当年一书难求!

为了防止“雅贼”(我一直不懂偷书的人何雅之有?)偷书,图书馆没有阅书台,书放在台上,人必须站立阅读,而且书是上了锁的。每一页书约等于四分之一只羊皮。

最早将书加上锁链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时在公元1320年。翌年巴黎的苏尔本大学仿效之,几年后全欧的大学或一般图书馆都群起而效法之。由此也可看出当年不雅之偷书贼是多么猖狂。据说当时一家图书馆能有一千册图书的,就已经非常了不起,我的藏书都比一家大学的图书馆还要多。

152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比二世完成了皇家图书室的规划,首先将书一本一本放在书架上,距西方印刷术发明后已一百多年,纸印的书的大小比羊皮当然要小许多。

1602年,米兰的波罗米尼枢机主教设立了安布罗及南纳图书馆,首先开放给神职人员借阅。书没上锁链?这还得了?立刻引起全区知识界的震惊!

书之敌,何其多

张潮说:“为月忧云,为书忧蠹,为花忧风雨,为才子佳人忧命薄,真是菩萨心肠。”书的第一大敌就是书虫。

世界史到公元前130年结束。

英国罗利爵士(Sir Walter Raleigh,1552~1618)的《世界史》,是他晚年被监禁在伦敦塔内所写的,可惜到公元前130年就没了。为什么?

有一天下午,罗利爵士从塔上看到内院有两个男士吵架,进而一人将对方杀死。过后,两个自称目睹现况的朋友来访,所陈述的经过和罗利爵士所看到的都不一样。罗利爵士非常感慨说:“我们三个人十五分钟前亲眼目睹的一幕,竟然有三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那我们从未见到的历史,我岂有资格来写?”说着将他《世界史》的原稿丢进火炉里焚毁,他的朋友动作快,抢救了一部分原稿,因此后来出版的《世界史》到公元前130年结束。

由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谁是“改变历史的人”?历史学家。其次,我们知道炎炎的火,是书的另一大敌。

多少书焚于火中,除了天灾之火,火灾之火烧毁了许多书之外,中国的秦始皇。西方纳粹政权,都是烧书烧出名的。

美国小罗斯福总统(FrankliD.Roosevelt,1882~1945)说得好:“书是火烧得着的,可是,好好想,书不是火所能毁灭的。人会死,可是书不会死。用什么力量也抹灭不了人类的记忆。即使在这次战争中,书也是武器的一种。”

水,是书的另一大敌。

十五世纪,穆罕默德二世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之后,放纵他的士兵抢掠。最可惜的是他们打开了皇帝的书库,将所有手抄本书籍全部丢进大海。

台大黄得时教授是唯一保存日据时期台湾人喉舌——台湾新民报(日报时期)全套的人。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轰炸,闪避了人为的摧毁,却在八七水灾时,在豪雨淹水中成了一堆堆恶臭的泥浆。这不仅是黄教授个人的损失,更是台湾文学史、台湾新闻史、政治社会史无法弥补的损失。

如果仔细想想的话,书的第一大敌是人。

书,是念不完的!

日本真的是出版大国,一年有三万多本新书问世,也就是除了星期假日之外,每天有一百一十本新书出版,面对着这书的洪水,您要怎么办?但是如果以人口比例来看的话,日本在世界上连二十名都排不进去呢!瑞士比日本多五倍,荷兰高于日本三点五倍,西德二点一倍一一。别说这些出版大国,即以台湾出版的书,我们也看不完啊!真的连看目录都来不及了!张潮说:“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的理想绝是遥不可及的。

问题是沉沦于书海中的我们,在有限的岁月里读哪些书?您为什么要读书?

一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为什么要看书?他说:“为了要作抽象的思考,为了要扩充经验,为了解决自个儿的问题,为了满足情绪上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生活,为了……。

也许美国哲学家爱默生(Ralph W.Emerson1803~1882)给我们的忠告,多少可以帮助我们。

他说:“出版未满一年的书,不去看它。没有获得高评价的书,不去看它。自己不喜欢的书,不去看它。或许莎士比亚的话可以用上:没趣的事有何益处呢?所以嘛,就选您最喜欢的书来阅读吧!”

(摘自《博览群书》原载台湾《皇冠》杂志)

猜你喜欢
书架上藏书好书
推荐一本好书
小毛驴藏书
她就在我书架上
彩色猫头鹰
好书推荐
给书架美容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
主编推荐:六月好书排排站
藏书与读书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