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心理效应

1988-11-01 03:14方展画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8年11期
关键词:控制组罗森塔尔格言

方展画

日常生活中有些司空见惯的心理现象,很少受人注意,但却有着奇妙的效应。正确地认识并有意识地利用心理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1~6年级中各选3个班级,对学生作了一番煞有介事的“发展预测”,随后用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通知校长和有关教师,并再三叮嘱:名单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8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学习进步快、性格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甚笃。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坚定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教师从眼神、笑容和嗓音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些学生的爱抚感情,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这种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爱而产生的效应便叫做罗森塔尔效应,它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最容易产生。

产生这种效应有4个社会心理因素:第一是气氛,即因对他人高度期望而产生一种温暖的、关心的良好气氛;第二是信任,即教师对寄予厚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扬;第三是输入,即教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并提供极有帮助的知识材料;第四是鼓励,即教师对学生作出的努力给予真挚的鼓励。这4个社会心理因素实际上是爱的期望效应。

真诚的爱将促进孩子的智力、情感和个性顺利成长,而嫌弃、厌恶将导致孩子智力衰退、精神痛苦和感情畸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可以看到,生长在民主和睦、互敬互爱的家庭中,孩子活泼开朗、求知欲强、学习成绩好,这也证明了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作用。

晕轮效应

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常会因为对方的某一特征或品质很突出,很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从而“掩盖”了此人的其他特征或品质。这种心理现象很象月亮上的晕轮,故称为“晕轮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S.E.阿希曾设计了一个实验,证实了这种效应的存在。他给被测试者看一张表,上面列有“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等5种品质,要求想象出一个具有这5种品质的人,结果受试人都把他想象成一个友善的人。然后把表中的“热情”换成“冷酷”,也要求测试者根据“聪明”、“灵巧”、“勤奋”、“坚定”、“冷酷”这5种品质,再想象出一个相称的人,这时被测试者都否定了先前那个“友善的人”的形象,产生了其他一些形象。这里,热情或冷酷的特点很突出,以致使被试测者忽视了其他4种品质。热情-冷酷这对品质,在人际关系中起了“以点概面”的晕轮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晕轮效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效应。例如,有些青年在择偶中往往只看到对方的某一点,如美貌、经济优越或学历高,就坠入情网,对他(她)的其他方面就“视而不见”,尤其是不能及时了解个性方面的缺点,以致婚后会因条件的变化而“恍然大悟”。

晕轮效应往往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造成的。因此,在对某人作出评价时,要充分和对方交往,掌握较多的“第一手资料”,避免以点概面,并将自己的“印象”同实际情况作对照,以检查是否受晕轮效应的影响。

接种效应

给人体接种某些疫苗,可以刺激体内“抗体”,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而在人们的态度变化中,也有相似的情况。1961年,W.麦克格里和D,帕帕乔治斯发现,如果对某种态度进行“劝导性的进攻”,就好象是在“接种疫苗”,使人们更执着于自己的态度,并“抵抗”任何不同的意见。因此,他们借用医学上的术语,将这种心理效应称为“接种效应”。

麦克格里和帕帕乔治斯实验时,将被试者分成“支持组”、“接种组”和“控制组”三组,然后又找了一些习以为常的格言给他们看,例如:(1)我们每年都应进行一次X光胸部透视,以便及时查出潜在的肺结核症状;(2)青霉素几乎毫无例外地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好处;(3)大多数类型的精神病是不传染的;(4)饭后应该刷牙。被试者对这些格言都表示赞同。然而麦克格里和帕帕乔治斯对三个组分别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对“支持组”的人说,十分赞赏和支持你们的态度;而对“接种组”的人提出了温和的批评,但这种批评又缺乏足够的道理;对“控制组”的人,则既不支持,也不批评。尔后又对所有组的人宣布:这些格言毫无道理,结果“支持组”和“控制组”的态度明显改变,变得不相信这些格言了,而“接种组”的态度改变很小,仍坚持相信这些格言,似乎原先的“接种”已产生了“抗体”。

为什么让一个人的意见或态度受到轻微的攻击后,会增强其以后更强攻击的抵抗力呢?有人认为这种轻微的攻击使人产生反击后来攻击的动机,并给人一种实践的机会。

接种效应给我们一些启示。即在批评一个人时,应态度明确,理由充分,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不要含糊其词、捕风捉影,去轻易批评一个人。

进门坎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别人又提了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统一或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进门坎效应”。

心理学家D.H.查尔迪尼在1975年做了更加明确的实验。他在代替慈善机构募捐时,对一些人在提出募捐要求时附加了一句:“哪怕一分钱也行”;而对另一些人没有说这句话,结果,前者收到募捐人数比后者多两倍。为何会有这种效应?因为当人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往往很难拒绝,否则好象“太不通常情”。一旦接受了这个要求,再一个更高的要求就和前一个要求有了继承关系,似乎就应顺理承章地接受了。

进门坎效应告诉我们,在做他人工作时,特别是做思想工作,可以循序渐进,考虑他人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下子提过高的要求。当然,进门坎效应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些不法分子拉拢、腐蚀他人总是从小到大,慢慢使人变坏。

暗示效应

在非对抗性条件下,人际关系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接受或符合另一个人的意志。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

心理学家E.谢里夫曾对暗示效应作过一个实验研究。他要求一批大学生对两篇作品作出评价,并告诉他们:第一篇作品是英国文豪狄更斯的作品,另一篇作品出自无名之辈。其实,这两篇作品都是狄更斯写的。结果,这批大学生因这种“暗示”而对两篇作品的评价大相径庭:对第一篇作品充满敬仰,赞叹不已;对第二篇作品作了严厉的挑剔。暗示效应在这里完全显现出来了。

决定暗示效应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一般来说,年龄较小、体质较差、自信心较缺乏的人更易产生这种效应。此外,诸如“权威”、“地位”之类的“条件”也更加容易使人接受暗示。

通过种种渠道的暗示,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并会改变我们原有的认识和态度。暗示效应可能是积极的,但在不少情况下,暗示效应能产生消极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不要迷信权威,要勇于作出自己的判断。

(摘自《科学画报》)

猜你喜欢
控制组罗森塔尔格言
罗森塔尔心理护理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给商品起名字
老师的样子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小饼干的大道理
图片格言
阅读理解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