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人生 养生之本

1995-12-30 06:51陈乃祥
祝您健康 1995年2期
关键词:李教授艾滋病饮料

陈乃祥

《祝您健康》杂志编辑要我写点养生之道。这个题目六年前就有人向我提出了。那是1988年暑期,苏州工农速中1958届毕业的400多名校友在母校聚会。交流别后三十年的情况,我这位当年的老师,也应邀参加。

阔别三十年,个个都交了模样:有的头顶已经光了,有的眼睛小得睁不开了,有的说话已口不关风了。可那年我倒还没生白发,学生们都说我还是当年那副老样子。于是他们好奇地向我请教养生之道。

讲什么呢?讲营养吧,对五大营养要素毫无研究,天天粗茶淡饭,不要说山珍海味。就是鸡鸭鱼肉也很少进门:讲锻炼吧,家务已忙得不可开交,哪还有时间去做气功、跳迪斯科?讲进补吧,除了子女孝敬的不得不勉强下肚外,自己从不购买,可以说我与朴品基本无缘。想来想去,觉得淡泊,人生这一点。倒值得跟他们讲一讲。

我自知算不上什么人才,所以一不想做官,二不想发财,只求干一般的工作,过平淡的生活。1981年创办某杂志时。局领导三次找我谈话。要求出来挑担子。都被我婉言谢绝。1984年局领导要我负责另一本杂志,实在无法推辞,我才勉强接受。红尘扰扰,矛盾重重,我只想以一颗淡泊之心面对世界。为此。我立了三个“不为”:不为名利所累而苟且钻营;不为财物所困而勾心斗角;不为私心所扰而失去自我。

虚名、浮利对人犹如无形的“杀手”,稍生贪欲,就会贻害自身。所以,一个人要健康长寿。须得看淡物欲。物宽不如心宽。即使遇到很不合理的事,向组织、领导反映后仍不能解决,也只需自我解嘲。一笑了之。

退休以后。我又给自己立了个座右铭:“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家大事还是很关心的)。一心只看地方志”。什么出国观光,升官发财,晋级升职,乔迁之喜。一概不关心,也不眼红。天天看看稿、读读书。写点短文,心地平静如水,无忧无烦,无困无伤;一日三餐淡茶饭。一觉睡到大天亮。要说养身之道,这大概也算得上一条;对我来说,甚至是根本性的一条呢。要补充一句:还做得很不够。尚须不断努力。

危害严重

谈及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李教授深感忧虑地说:“艾滋病是没有国界的。目前病人日益增多,除非大家都行动起来积极预防,否则不易控制。”

情况的确如此。1981年,当艾滋病刚开始流行时,全球大约只有10万名感染者,但10年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1290万人,其中发生艾滋病的有260万人,已经死亡的有250万人。

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7月1日宣布: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百分之六十,现有带毒人数为1700万,到本世纪末将达4000万,亚洲将成为新的“重灾区”。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国际艾滋病中心的预测要比世界卫生组织的结论更残酷,哈佛中心根据世界各地40位专家集体作出的预测认为,到2000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上升到1亿2千万,个别专家甚至说将达1亿5千万。真是个惊人的数字。

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关资料说,到1993年11月,我国查实染有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为1159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9例,19例中已死14例。值得注意的是。这1159例感染者仅仅是从230万人次中查出的。卫生官员估计。我国现有至少5000~10000例带毒者,有的专家估计达5万人。切勿以为这些数字微不足道,若不严加防范,后果不堪设想。以泰国为例,该国1984年才发现第1例艾滋病人。由于未加重视,如今的带毒者已超过60万。为全国总人口的1%,对周边国家形成了严重威胁。也迫使本国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对付它。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这“前车之鉴”。

艾滋病的终身感染和无药可医,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非洲,有6个国家中的五分之一人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今后10年内,非洲将有900万人死于艾滋病;乌干达的危害更甚,农村已出现有地无人耕的局面。

目前虽无良药治疗艾滋病,但又不能不给病人以可能的治疗。何况“发作”本是个渐进过程。所以,医疗费用相当庞大。美国第一批1万名艾滋病人支出的医疗费用高达15亿美元,即人均15万美元;因病人过早死亡给国家带来的损失达47亿美元。我国专家这样估计:中国一个艾滋病人的医疗费用和间接损失为6.4-8.6万元,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9~3.9倍。据世界银行估计。艾滋病将耗费非洲国家22%的国民生产总值。高昂的费用,对于穷国穷人来说,实在是承受不了的负担。有些国家的总统也只能坦率地表示:治不起。

重视中药

迄今为止,据说有少数几种西药可用来对付艾滋病。但它们的作用也只是延缓发病或只能延长病人若干个月的生命。因此,专家们把眼光转向中草药。因为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激活体内抵抗力的思想值得重视。而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优点还有简便和价廉这两条。

李洪教授的见解也是:“艾滋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害有关,完全可以用中药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以达到防治艾滋病的目的。”他不仅这样想,而且早就开始探索了。他告诉我,他已经用中药配制出一种“抗艾滋饮料”。据他说,这种饮料就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抵御艾滋病病毒危害的作用。”他还特地让我品尝了一小杯在两年前配制的“抗艾滋饮料”,并强调:“这是纯中药制剂,不含防腐剂而能长期保存。”我觉得这饮料的口感相当好,强于市售的许多口服液。要是果真能预防艾滋病,必有极好的商业开发价值。李教授还兴致勃勃地向我述说,他不久前曾去泰国、新加坡等地考察,泰国有关部门对“抗艾滋饮料”甚感兴趣,现正积极商讨合作事宜。对此,我真诚地祝愿他的科研成果能尽快投产,祝愿中泰双方的合作一切顺利。

预防为上

1994年8月,在日本举行的第10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鉴于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上的真正进展,认为健康教育仍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

李洪教授比较注意艾滋病的普及教育,他自己就曾创办一张由姬鹏飞题写报名的《性艾与健康》小报。为普及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而尽责尽力。最近,他又编写了一本预防艾滋病的通俗小册子,我们预祝此书早日问世。

李教授的敬业精神极其可贵,在了解他走过的曲折道路之后,这种感觉尤其深刻。就艾滋病而言,我能概括他意见的就是这两句话:

注意预防是当前的唯一办法:

洁身自爱为现今之最佳处方。

猜你喜欢
李教授艾滋病饮料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分发饮料
育槐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