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罗布泊

1998-03-18 02:31
知识窗 1998年10期
关键词:雅丹罗布罗布泊

言 风

罗布泊,地处中国大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从本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以来,才渐渐为人所知。1980年初夏,中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考察时失踪,虽经大规模的地面和十多架飞机的空中撒网找寻,仍踪影全无。1996年恶讯再传,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遇难。这位步行探险八年,从死神掌中逃脱无数次的勇士却在这里倒下,不能不令人谈“罗”色变。

罗布泊气候险恶。据介绍,罗布泊年降水量一般为10至60毫米,大部分地区终年无雨,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罗布泊荒漠干燥酷热,最高气温达50℃,地表温度近80℃。如果把一只生鸡蛋放在沙砾里,半小时后就烤熟了。

罗布泊风沙也很大。放眼望去,整个就是一片沙的海洋。在七八级的风速下,沙浪满天翻滚。搭的帐篷,就是特意拉紧绳子,并加固铁钉,那呼啸的风声还是让人不得安宁。一觉醒来,那露在睡袋外的嘴唇、鼻孔、耳朵、头发全都塞满了沙尘。

罗布泊虽然环境恶劣,但却充满了神秘色彩。神秘之处首推那著名的“雅丹”地貌。“雅丹”一词是维吾尔语“雅尔”的变音,意为凶险的土丘。

关于“雅丹”地貌的成因,众说纷纭。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风的吹蚀作用,吹走了所有的沙子,只剩下吹不走的卵石和坚硬的粘土层。后来这些粘土层也被剥刮成一座座不成规则的高台,形成今天的风蚀土台群。这些土台,大都高十几米,长几百米,整个土台群,绵延上百公里,仪态万千,气势磅礴。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姿容,很像古城寨堡争雄对峙。人站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雅丹”风蚀地貌如同迷宫一般,人走在其中,三转两转就迷失了方向,故“雅丹”地貌又有了一个可怕的名字“鬼层”。

罗布泊的神秘之处还在于它的“荒漠蜃楼”。当朝阳升起在广阔荒漠的时候,“荒漠蜃楼”可能就出现在离你不远的前方。放眼望去,便见一池碧波荡漾的湖水,环湖是参天蔽日的森林,隐隐约约好像还可见有人家的村庄。等你欢呼雀跃追寻它的时候,也许它就不见了,也许它就在你眼前忽隐忽现,带着你转来转去,不知不觉间让你迷失了方向。

据三次带队深入罗布泊腹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王弭力研究员介绍说,广袤的罗布泊“无人、无路、无水”,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天空上亦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这里,其危险性可想而知。一行人往往走了半天,却最终发现竟在原地兜了一个大圈子。没有别的办法,就只好以人为坐标,每100米站一个人,千方百计找出一条路。古代高僧曾为之慨叹,“风动流沙,多热毒鬼魅之患,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罗布卓尔人的存在也增加了罗布泊的神秘色彩。“卓尔”,是蒙古语,意为湖泊。罗布卓尔人最初一直世居罗布泊,随着罗布泊的渐渐干涸,他们开始西移,移往罗布泊以西约50公里处的米兰。如果研读一下西域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这块土地上的一次次民族大迁移、古国的灭绝、沙漠戈壁的形成:一种文明的突然消失无不跟水源有关。如今的米兰是一处遗址,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吐蕃统治时期,附近的佛教寺院遗址中,曾有大量珍贵历史文物出土,并发现了绘制精美的“有翼天使”壁画。罗布卓尔人的住房一般都很简陋,窝棚式,以芦苇秆为墙,里外糊上泥巴。土房内也是空空荡荡,没什么摆设,但他们穿着却很整齐,也很好客。

罗布泊自古就是古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的必经之地。如今的罗布泊,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甚至普通游人涉足。素有“生命禁区”的罗布泊又因钾盐、淡水的发现可望再现生机,“地下死海”变成“地下金海”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韩春萌)

猜你喜欢
雅丹罗布罗布泊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
罗布泊之咒
罗罗布
罗罗布
魔鬼城
彭加木 拓荒罗布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