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生态环境战

1998-03-31 07:49耿海军
知识窗 1998年2期
关键词:敌方人造人工

耿海军

纵观人类战争发展史,任何一种新技术运用到军事领域都会导致战争概念的更新和变革。现代战争,由于现代高技术成果不断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使得作战样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今天,随着生态环境武器的研制和发展,一些军事专家已经预言:“在未来战争中,一种不再有人员直接参加对抗和武器不直接毁伤对方兵力兵器,而是围绕着破坏对方的生态环境,使敌方失去生存和抵抗的物质基础,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新的作战样式——生态环境战将会出现。”

环境武器:生态环境战的杀手锏

环境武器的研制发展和应用,为高技术条件下全面实现生态环境战提供了扎实的物质是础和多种作战手段。环境武器这个概念是在近一二年才明确提出来的,它是指为了军事目的,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为地施加一定的能量,改变自然环境,诱发巨大的自然力,创造出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敌方的作战条件,或对敌人造成严重破坏,加速作战进程。环境武器的种类繁多,按其作用性能可分为气象型环境武器,地震作用型环境武器和生化型环境武器3种。

1946年,美国青年工程师谢非尔和冯尼格分别作人工降雨试验成功,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耕云播雨的愿望变为现实。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很快注意到这一发现的巨大车事价值,立即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着手其军事应用方面的研究。自此,揭开了世界各发达国家竟先秘密研制气象环境武器的序幕。目前,随着大气科学的发展,人类已掌握了20多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其中可以起到战术武器作用的主要有:利用云和大气中微粒的微观不稳定性,通过向云中、潮湿的空气中撒播碘化银、干冰、气溶胶或燃烧红磷等物质,人为地造出降雨、降雪、暴洪、干旱、闪电、冰雹和大雾;利用大气中垂直不稳定性,通过采用向风中撒播大量碘化银或核爆炸等方法,人工引导台风、飓风、龙卷风;利用热带地区属季风型气候,且有着辽阔的茂密林区的特点,通过人工闪电诱发火灾。气象武器不仅可以直接用于进攻,以破坏敌方交通、杀伤敌方人员、破坏生态平衡、削弱敌国经济,而且还可以用来掩护自己的军事行动,给各种武器的使用提供有利的气象条件。

地球自身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聚集体,在地下沸腾的溶岩中贮存着巨大能量。地震作用型环境武器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采用人工方法施加一定的能量,人为地诱发或制造地震、海浪、海啸、山崩、雪崩等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从而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早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前苏联的地震专家发现地下核爆炸可引发地震时,就开始了对地震作用型环境武器的研制。而美国也投资近千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在内华达州进行了一系列地下核爆炸实验。地震作用型环境武器主要包括:利用强大的超音速波单独或同时在某个地点向着地底的岩层目标发射,击碎该处的岩石,将蕴藏在地底的能量在需要时释放,向四周扩散制造人为地震;通过海底核爆炸,导致海底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形成海啸;利用风能、潮汐能和海底聚合的能量,在海面或海底产生海浪和暗涌;利用动能导致山崩、雪崩或泥石流。

生化型环境武器主要包括:通过向敌方地区撒播能阻止地球表面散发热量的化学物质使敌国的大地变成干燥的沙漠,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利用导弹或航天器运载工具把大量的氟利昂或氮的氧化物送入到离地面25—30公里高度的臭氧浓度最大的臭氧层,使臭氧浓度减小,造成一个臭氧“洞穴”,让大量的紫外线辐射到敌国地面,导致各种生物和生命受到致命的影响,致使敌国遭受饥荒;通过向敌方上空发射并引爆装有大量吸收氧气的化合物,使敌方区域内的氧气在一定时间内被全部抽光,形成接近真空状态,继而使整个空间完全瘫痪;通过人工降雨、雪、冰雹中附加化学药剂,以腐蚀对方武器装备,甚至杀伤敌方人员、破坏生态环境。

环境武器有着普通武器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环境武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其所造成的危害可达到甚至超过任何一次大型核爆炸所造成的破坏;环境武器不直接产生杀伤力,同其它杀伤武器相比,具有极高的战斗效率;环境武器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它的杀伤力是由其诱发而产生的自然灾害来实现的,所造成的后果与自然环境变化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而在某时、某地对环境所施加的人工影响效果,可能在几小时、几天以后,甚至在作业区以外很远的地区才能表现出来,人们很难辨认这种后果与人工影响作业之间的联系,使受攻击者受害于不知不觉中,难以及时侦察掌握确凿证据,而攻击者很容易逃避战争责任。

生态环境战: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以往的局部战争和菲军事行动中,生态环境战武器已初露端倪。1970年,美军在古巴使用人造干旱的武器,使古巴气候反常,天气燥热,数日内不出现降雨天气,致使糖类作物大量减产;1974年10月美国用人工影响的方法将一台风引向洪都拉斯,造成中美洲国家损失达千万美元,人员伤亡达万人。美军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的气象武器则更是让人怵目惊心。60年代中期,美军已陷入越战的泥潭面不能自拔。当时由于越南北方沿胡志明小道的后勤十分活跃,使南方战线得到充足的军火,给养供应不缺,美军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利用飞机在越南战场上进行了秘密的大规模的惨无人道的气象战。通过在该地区云层中播撒大量碘化银烟弹,导致了大规模、持久的人工降雨,使越南北方暴雨成灾、洪水泛滥、桥断坝毁、道路泥泞,对越南的战场运输和民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美军统计,1971年4月初未进行人工降雨时,胡志明小道每星期通过运输物资的车辆达9000余辆,6月份,美军投放了1391颗人工降雨催化弹,使这一时期每周通过的车辆不到900辆。而据1971年9月越南南方的电视报道,仅1971年6月至9月内的洪水泛滥,就使100万人死亡。

未来战争:生态环境的控制与反控制

未来战争,由于环境武器的大量运用,必将导致生态环境战的白热化。敌对双方将围绕着生态环境的控制与反控制而展开激烈的对抗。一个方面是对“气象权”的争夺,敌对双方将以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作为武器,造成对敌不利,对己有利的气象条件,进而展开激烈的气象控制战。其采用的战法是利用人工降雨,造成洪水泛滥和交通阻塞,给敌方的军事行动制造困难;利用人工造雾影响制导武器的命中率,阻挡敌方激光、红外探测仪、热像仪、电子设备等先进技术对重要军事目标的侦察;利用人造冰雹对暴露的军事装备和设施进行破坏,并对人员进行一定的杀伤;利用人造台风或控制台风风向对敌方造成杀伤和破坏;利用人工诱发闪电伤害敌机,干扰敌方通信,在敌区造成森林火灾,以及通过人工消雾、人工抑制闪电、人工削弱台风强度等等手段,减少自然损伤,为己方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另一个方面将是围绕着“地震权”的争夺。事实上,冒险的军事家早已设想把人造地震作为未来的致命武器。战争中,通过人造地震使敌方的首都、枢纽、指挥中心完全瘫痪,从而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人们观察到,在任何一次地下核试验后,两个月的时间以内爆炸中心周围20至30公里范围内通常发生多次的地面颤动。这是因为,核试验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能引起地壳能量的连锁反应。地下核爆炸实际上就是人造地震。战争中,通过人为诱发“人造地震”,地震带内的国家便成了天然的攻击目标,而海洋地震带内的“人造地震”则可以将有极大破坏性的海浪、海啸等引导到大西洋沿岸国家的海港,对海军军事基地给以毁灭性的打击。此外,对“生态权”的争夺也是不可少的,敌对双方将通过在实施人工降雨和雾中播撒化学药剂,使降下的雨和烟雾腐蚀地面雷达、坦克等技术设备,刺激人的眼睛、皮肤,损伤人的呼吸器官。甚至使其中毒死亡;通过控制闪电产生的超声波以及在高空电离层中人为地产生低频电磁波,杀伤敌方有生力量;通过使敌方大气层中的臭氧浓度大大增加造成人员中毒以及在大气中放入某些吸热或吸光物质,使预定地区气温急剧变化;在高空电离区制造干扰区,建立稳定辐射带,影响天电;改变一定范围内的气体组成,加大空气中某些原子的成份,使氧分子减少和通过人造“紫外窗口”等方法,达到损伤敌方人员和作物的生长等,进而展开激烈的生态破坏战。总之,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环境武器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呼风唤雨的生态环境战必将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孙开颜)

猜你喜欢
敌方人造人工
无中生有人造木
人工“美颜”
会呼吸的人造树叶
水果大作战
疯狂编辑部之人造惊魂夜
人造彩虹
小罗汉拳技击术(上)
人工制冷
罗汉神打 (下)
罗汉神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