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富王永庆创业始末

1998-03-31 07:49
知识窗 1998年2期
关键词:米店王永庆嘉义

蓝 潮

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素有“塑胶大王”和“台湾商神”的美称。他的生意遍布全球,曾一度是全球华人的首富,至今稳坐“台湾首富”的交椅。

家境贫困无心向学开米店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县,王家世代以种茶为业。卖茶叶的收入很有限,王永庆的父亲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到山上去做苦工。虽然家境贫困,父母还是把王永庆送去读小学,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出人头地。

念完小学后,王永庆再无心读书,1931年15岁的王永庆来到嘉义一家米铺做小工。在台湾中南部的这个商业重镇,王永庆干活非常吃苦耐劳,只一年的功夫,他便对米店的经营运作了如指掌。于是,16岁的王永庆在嘉义开了一间米店。

嘉义有20多家米店,王永庆资金紧缺,米店只能开在偏僻的巷子里,生意十分难做。但他在米的质量和服务态度上做文章,每次送米上门都用小本记下这家几口人,问清一天大概吃多少米,在人家的米吃完前两三天又送上门去。这样,整个市镇都知道了王永庆的米店好,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红火。

一波三折办台塑胆识超人

米店生意红火的同时,王永庆又开碾米厂。但好景只维持了10年,米店就关门了。王永庆回家当了一阵子小地主,又再次前往嘉义,开砖厂,做木材生意,但都没赚到什么钱。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建筑业欣欣向荣,王永庆所经营的木材业蒸蒸日上。到1946年,30岁的王永庆,家产已达5000万元。

为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台湾当局推行的第一个四年计划中,将大批工厂交给民营,王永庆接手了塑胶厂的筹建工作。1957年,台湾塑胶有限公司经过两个月的试产后,于6月15日在高雄举行了正式开工典礼。对这个行业了解十分有限的王永庆以为,他的塑胶厂月交100吨塑胶大概没问题。然而他始料不及的是,在投产的头lO个月,生产了1000吨塑胶粉,由于生产成本高,开价也高,竟然1公斤也卖不出去。

骑虎难下的王永庆,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对,找尹仲容去!

已经升任“经济部长”的尹仲容静静地听完王永庆倒“苦水”,然后以乌龙茶在台湾本地倾销,而且还能远销美国和欧洲这件事启发他。王永庆恍然大悟:“部长的意思是,要降低成本,就必须扩大产量?”

尹仲容微笑着点了点头。

1958年,在王永庆的提议下,台塑进行了第一次扩建。扩建后,产量翻了一番,月产量达到200吨。在产品难卖出去的情况下,王永庆还敢于成倍增加产量,足见胆识与众不同。

然而,由于日本厂家的基数大,同类产品成本降低的幅度也大。相比之下,台塑公司的产品成本还是偏高,依然无法拓展海外市场。

不久,王永庆再次召集公司高层干部以及专门从国外请来的顾问共商对策。有人提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扩大生产,月产量提高到400吨,外国顾问则提出,如果月产量能提高到600吨,成本可以再降低一些。大家把目光转到王永庆身上,想听听董事长的意见。

王永庆平静地说:“我的意见是增至每月1200吨。”他的话使所有在场的人大吃一惊。

外国顾问说:“要进行如此大的扩建,设备得全部更新。虽然提高到1200吨成本会大大降低,但风险也会增大。因此600吨是一个比较合理且保险的数字。”

王永庆提高了点嗓门说:“大家应该清楚,台塑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什么我们的塑胶粉卖不出去?就是因为成本高、价钱贵,如果成本再降不下来,那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日本有个别厂已经达到月产5000吨了,我们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1960年台塑第二期扩建顺利完成,月产量增至1200吨,成本降低,结果打进了海外市场。

强化管理四面出击广投资

台塑越办越红火,王氏开始向企业集团化方向努力。在飞往香港的客机上,一位美国人拿出一件塑胶玩具哄小孩,这样一件小事触发了王永庆办二次加工厂的决心。最难得的是,他竟然提出由自己投资办厂,让那位美国人赚钱。该厂办成后,每年可消化台塑南亚厂600吨的PVC塑胶粒。

为培养人才,王永庆投资创办了私立明志工业专科学校,并五顾茅庐,请得商界名人丁瑞鉠相助。

在不断扩大生产开拓市场的同时,王永庆特别重视企业的管理,通过强化管理促成效。他处心积虑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最著名的便是设置幕僚系统。据说台塑集团的幕僚高达200多人。1980年,一个幕僚小组对部分下属企业进行了3个月的调查,结果裁掉了272名员工,每年节省材料费745万美元。

台塑有名的“午餐汇报”制,就是王永庆特有的习惯。一提到“和王董事长吃午餐”,台塑员工没有不胆战心惊的。王永庆喜欢“追根究底”,许多人就是这样被他问得哑口无言的。因此,台塑的高级主管中,不少人都患有“压力症”。压力大但奖励很高,压力变成动力,使台塑生机勃勃。

1980年,王永庆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买下了一个石化厂,跨出了进军美国的第一步。此时美国经济陷入低潮,美国石化工业普遍不景气,王永庆认为这是发动攻势的好时机。第二年他又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德拉瓦州各买下一个石化厂。1982年他以1950万美元买下了美国JM塑胶管公司的八个PVC下游厂。

为使肥水不外流,王永庆1981年成立了台湾第一支化学船队,直接从美国加拿大运回PVC的中间原料二氯乙烷。他从石化业扩展到海运业。造船时他连环压价,又省下了250万美元。

王永庆一直都在倡导和使用电脑管理,台塑企业是台湾最早实现电脑化管理的企业之一。

台塑这个塑胶王国被王氏管理得井井有条,业绩蒸蒸日上。在台湾,王永庆的名字成为“财富”的代名词。1988年他被美国《Forbes》杂志列为全球华人首富,在全球的富豪中名列第11位。有人形象地比喻说,他“打一个喷嚏,全台湾工业界都要感冒。”

1989年后,王永庆数次秘访内地。1990年初王永庆视察了厦门特区,决定在海沧开发区兴建一座现代化石化城,总投资高达70亿美元(£由内地提供)。王永庆说:“我选择内地,毕竟我是中国人。”

(责任编辑/韩春萌)

猜你喜欢
米店王永庆嘉义
父亲
米店三问
高米店北B1
凌晨三点的面试
凌晨三点的面试
不计较的人才最好用
谁能一直跑下去
悬崖上的箱子
悬崖上的箱子
丰裕米店那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