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品治心病

2000-06-13 23:20丁永明编译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0年2期
关键词:马克西姆洋娃娃暴风雨

丁永明 编译

妈妈带6岁的马克西姆去诊所,因为他说话结结巴巴。心理医生问:“孩子是不是害怕什么?”妈妈摇摇头:“没有!他白天单独在家,晚上单独睡觉。”可是,当心理医生要求马克西姆画一画自己害怕什么时,纸上则出现一系列怪物,而且每个怪物都有自己的名字。男孩不安地小声解释每种怪物都住在哪里:一个在柜子里,另一个在床底下,第三个在窗帘后,第四个在卫生间……

多数孩子都不愿跟父母“坦白”自己的感受,唯恐受到讥笑和不被理解。因此,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宜大声嚷嚷:“胆小鬼,都这么大了,还害怕什么!”这样做,孩子不但不会变得勇敢起来,反而会更孤独,更胆怯。

父母要注意的生活细节是:

●不要强迫孩子单独关灯睡觉;

●如果孩子害怕,不要让他单独在家;

●如果在电梯里孩子感到不舒服,那么就登楼梯上楼,不要坐电梯;

●尽可能经常强调,父母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帮助他的,不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的;

●告诉孩子们,你们自己在童年时害怕过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这样,孩子们会逐渐增强信心,他们的胆子也会大起来,变得坚强起来。如果孩子在战胜自我方面稍有进步,父母一定要表扬他的勇敢。

有些做法有助于孩子战胜恐惧。比如选择合适的机会,让孩子画出自己所害怕的东西。如果他做到了,就表扬他画得好。再让他在这张纸上画一画自己。

许多孩子会表示拒绝,不想流露内心深处的东西,那就别勉强,不要急于求成。过一段时间再画,或者带孩子一起画。孩子画画时越投入越好。让他把自己画成一个巨人,手拿棍子或手枪……你要及时给他鼓励,并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已取得的胜利上来。

可以想象,生活在恐惧之中的孩子是多么的难受。父母可以通过一起做家庭小品来帮助他们。心理学家经常利用这种自编的小品来治疗孩子们的病态心理。

为了让孩子们能在家里表演这类小品,需要一些简单的道具:两把椅子、一块废布当屏风,还有几个洋娃娃。

家长最好跟孩子一起表演,如果孩子没兴趣,那就让他当观众。最理想的是让孩子自己表演,其余的人都来当观众。小品可从最简单的剧情开始,反映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恐惧的例子。

●小品《可怕的睡眠》

剧情:一只洋娃娃正要躺下睡觉,突然,在黑暗的角落深处,一系列让人害怕的怪物:狼、巫婆、机器人等等正忽隐忽现,洋娃娃害怕得浑身直哆嗦,眼泪也快要掉下来了。这时,洋娃娃突然眼睛一亮,原来妈妈(也是洋娃娃)来了,妈妈点亮了灯,整个小屋顿时充满了温暖的桔红色,洋娃娃感到温暖极了,她终于安心地入睡了,嘴角还露一丝微笑。原来,那些怪物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窗帘、窗台上的花盆以及椅子上的衣服,被风吹得发出了沙沙的响声……

●小品《暴风雨之夜》

剧情:在郊外的一幢别墅里,洋娃娃要上床睡觉。刚躺下不久,屋外便电闪雷鸣,瞬时,一场暴风雨从天而降。在一阵阵可怖的雷声之中,洋娃娃害怕得浑身发抖,牙齿直打颤,她心里祈盼这个可怕的暴风雨之夜早点结束……突然,大门外传来一阵阵哀嚎声和急促的敲门声,洋娃娃的心顿时紧缩成了一团。她拨开窗帘朝大门口望去,只见一条被冻得直哆嗦的狗正在门外徘徊。这时,洋娃娃既同情狗的境遇,想把狗放进来,但又害怕打开那扇朝街面的门,她内心十分矛盾。最后,怜悯和同情终于战胜了一切,她鼓足勇气在暴风雨中打开了大门,让那条狗进入了温暖的客厅。她还端来温水把狗的爪子擦洗干净。后来,洋娃娃和狗一起相依偎着在壁炉旁睡着了。

这个小品强调洋娃娃感到自己十分强大,是弱者的保护人。

●小品《林中散步》

一起散步时,狗独自到一边去玩。后来,狗发现自己迷路了。这时,夜幕降临了,远处出现了点点星光,狗突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它知道只能独自在树林里过夜了。黑夜中的树林显得阴森恐怖,一根树枝像一条凶恶的蛇一样盘曲着,灌木丛中正发出可疑的声响……狗把自己藏在浓密的小松树下,身子蜷缩成一团,它想念着主人,渐渐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焦急万分的洋娃娃终于找到了松树底下的狗,见它安然无恙,连连夸奖它十分勇敢。

这些小品告诉我们,只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对那些可怕的事物,孩子的恐惧心理是会逐渐消失的。(译自俄《健康》)

图/毛小榆

猜你喜欢
马克西姆洋娃娃暴风雨
今夜没有暴风雨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The Storm暴风雨
我是洋娃娃
解析钢琴曲《野蜂飞舞》
猛烈的暴风雨
浅析马克西姆与乔治·温斯顿的流行钢琴音乐代表作品比较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
洋娃娃挂饰
母亲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