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爵士乐(Jazz)

2000-06-13 21:12
音乐周报 2000年6期
关键词:布鲁斯爵士乐爵士

爵士(Jazz)一词从何起源?什么意思?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本世纪初在密西西比洲的威克斯堡(Vicksberg)某小乐队有个叫查尔斯·华盛顿(Charls Washington)的鼓手,风头出尽,名噪一时,每当乐队演奏迟缓时,指挥就大叫:“ New Chaz!”(Charles的简读),来激动演奏者们。Chaz逐渐演变为 Jazz。

第二种说法是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New Orleans)早年有个“痉挛乐队”名乐手叫爵士彼尔(Jasper),大家叫惯了就叫他Jas,后一传再传,竟叫成Jazz。第三种考证是Jazz一词在非州土话是“加快”之意。

回首百年,爵士乐为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喜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爵士音乐千百万变万化,但其中“十大原则”始终贯穿:

(1)连续切分法,构成完整旋律;(2)即举特征;(3)打击乐的强化运用;(4)节奏多变幻;(5)多用乏用的忧郁布鲁斯音符(Blues notes);(6)音乐鲜明而强烈;(7)和声丰富而柔和;(8)小过门(Break)精简而有力;(9)衬句(Riff-即兴重复一段)陪衬主句,如像背景音乐似的反复叠奏,加强气氛;(10)演奏的喜悦气氛,正如爵士乐的格言所说:“只是为了欢乐(Just offun)。”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爵士乐被列入大学的正式课程,如纽约大学开设了爵士乐史、爵士乐欣赏,另还有纽约爵士音乐学院,巴黎有爵士乐协会,东京的爵士乐团就有近百。一些大作曲家也运用爵士乐的素材进行创作,如德彪西于1908年写的“格里哦的竞赛”(Golliwogs Cakewalk);拉威尔运用布鲁斯(Blues)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另外象格什温(G.Geshwin 1898-1937)、列伯曼(R.Liebermann 1910-瑞士人)、伯恩斯坦(L.Benrnstein1918-1996)、舒乐(G.Schuller 1925-)等作曲家将爵士乐溶入交响乐创作的行列,并产生像《蓝色狂想曲》这样的杰作。

近百年来,爵士乐传遍全世界,众所周知,爵士乐可分为几个主要派别:

⑴热情(Hot);⑵甜美(Sweet);⑶冷静(Cool);⑷贝包(Bebop);⑸摇摆(Swing);⑹布格沃(Boogie-Woogie);⑺迪可斯兰(Dixieland)。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迪可斯兰”的代表音乐家有欧利威尔(Kign Oliver)、阿姆斯特朗(Lousi Armstrong)、“摇摆”的代表音乐家有顾德曼(Benny Good man)、多赛(Jimmy Dorsey)、另外从阳作曲目上,韩地(W.C.Handy)于1909年和1914年创作的《曼费斯布鲁斯》(Memphis),《路易斯布鲁斯》(st.Louis Blues)都已成为爵士乐的经典曲目。

爵士乐本身的“特艺”除了本文前提及的“十大原则”外,雷格泰国姆(Ragtime)是很重要的一环,这种“繁音拍子”是一采用黑人旋律,按切分音法,循环主题(Cyclical rhythm),变形乐句(phrase distortion)等公式组成的爵士音乐。像斯特拉文勘探基于1918年就运用这一音乐形式创作了为十一件乐器而作的“Ragtime”。

从近二十多年来看,爵士乐的明星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成倍增长,大小乐队比起70年前已有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仅北欧五国,爵士乐队已几乎饱和,许多爵士音乐家称找不到足够的演奏机会。但杰出的爵士乐队如日中天,像芬兰乌莫爵士乐队(UMO Jazz Orchestra),从70年代到今,已从一个业余爵士乐小组,发展成专业的、每年定期赴欧美演出的乐队。

与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爵士乐也有被认为是“老一套”的“陈词滥调”的一面,比如“贝包”(Be-bop)的那种特有的高音区,复杂和弦的序进,急快的节奏加上无意义的狂叫(Scat),听多了便有千篇一律之感。而“摇摆”(Swing)的那种狂热情,色情感,即兴风,早在40年代已让路、屈服于“贝包”(Be-bop)。但从总体来观察,自从60年代以“披头士”(Beatles)为代表的流行乐的崛起,爵士乐一直在其“阴影”下被笼罩着。

猜你喜欢
布鲁斯爵士乐爵士
Dad and daughter jazz duo父女爵士乐二人组
爵士三重奏
作文
请给我一幅画
10美元的纸
Music
中国爵士乐的双城记
爵士乐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