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基础

2000-06-13 23:50指导:杨兆民
中国针灸 2000年3期
关键词:内经实验性针灸

●徐 斌 指导:杨兆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江苏210029)

摘要分析当前针灸界对现代科学的基础--实验的一些观点,认为针灸现代化是针灸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当前针灸界的共识,但其现代化的基础,不是《内经》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实验。由于以往对实验理解的片面,而使《实验针灸学》没有承担起其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建立现代针灸学不仅要引入实验方法,更要以实验的理念来对待实验的结果。只有以《内经》的观点为启发,以现实的临床实践为立足点,才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针灸学。

主题词针灸研究实验室

针灸科学化、现代化是近百年来针灸界孜孜以求的目标。1989年刘钟衡先生首先在《中西汇参铜人图说》中引用西医的解剖、血液循环等知识来阐述人体脏腑、骨度、脉学等理论,试图对针灸学进行中西汇通。其后,本世纪40年代曾天治编撰了《科学针灸学》,50年代朱琏编写了《新针灸学》,80年代汤德安编写了《实验针灸学》。这些著作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针灸学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针灸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临床的主要指导以及科研的立足点,仍是传统的理论、原则和经验,针灸学仍未完成从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转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针灸学尚未形成。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对现代科学建立的基础--实验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没有用实验的理念对待实验。

1《内经》是实验科学吗?

《内经》是实验科学的观点是刘里远博士在其新著《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中提出的。刘博士认为"古人以极其杰出的实验科学思想,真实地记录了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总结出高度概括性的生命规律"[1],"《内经》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现象、事实为依据的,它建立于对人体的形态解剖、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建立于人体和自然的对比和联系上,因此《内经》是实验科学"[2]。一般认为《内经》是传统医学典籍,是经验性的,那么,为什么刘博士要将《内经》的性质定为"实验科学"?他又为什么能将《内经》定性为"实验科学"呢?这并不是刘博士的过错,实际上这反映了当前针灸学术思想上的一种倾向。现代科学是以实验为其基础的,要证明针灸学的科学性,就必须证明针灸学的实验性,而要证明针灸是实验性的就必须证明《内经》的实验性,因为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针灸学仍然是以《内经》的原则为原则的,这就是证明《内经》的实验性的动机。而证明《内经》实验性的逻辑,则反映了作者对实验概念认识的错误。

观察与实验都是科学研究活动,但是,观察并不等同于实验,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认为"所谓的观察者,是那些应用简单的或复杂的研究方法,依着自然赋予现象的本来面目加以搜集的研究者。所谓的实验者",是那些应用简单的或复杂的研究方法,为了某种目的,变更自然现象,使自然本来并不显露的条件下或情况下的现象显示出来的研究者。在这个意义上说,观察是研究自然现象,而实验则是研究由研究者变更了的现象。"[3]"观察的科学只是由种种观察完成的一种科学,也就是说对自然观察的事实加以推理的一种科学:实验的科学则是用实验才能完成的一种科学,也就是说,在这种科学中人们根据实验者自己创造的和决定的条件所获得的实验事实加以推理。"[4]这里明确地阐明了观察与实验的区别。而《内经》是"以观察和体验到的现象、事实为依据"[5]、是"轩辕帝同歧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类经》序)的著作,《内经》理论的形成模式是"天人相应"、"取象比类",是当时的医学家依据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把从观察宏观事物及其运动所得到的规律应用于医学中,其所依据的事实是"象"。象是什么呢?唐·王冰曰"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通观《内经》,其主要内容就是依据直观的现象进行推理,而没有变更自然现象使之表现自然状态下所没有的现象的任何记录。《内经》判断一个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是依据实验的结果,而是看其是否符合"天之大道"、"圣人之旨",所以《内经》只能是"观察的科学",而不是"实验的科学"。说《内经》是观察性的并不否定其科学性,它是它那个时代的科学,其反映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内容,则永远也不会失去其价值,但是,并不能以此认为其就具有了现代科学的特征,科学性并不等于实验性,《内经》的科学性并不体现在其实验性上,而体现在其对"象"的精辟而科学的认识上。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需要而把古人没有的东西强加给古人,这非但不能增加其价值,反而降低了其价值,同时也扼杀了其继续发展的可能性。

这里还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凡事总要从《内经》去找根据?难道针灸现代化问题在《内经》中也有答案吗?针灸现代化是针灸发展的必然之路,但并不是证明了《内经》的科学性就完事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捧着《内经》进入21世纪去"发扬光大"了。实际上,针灸现代化的序幕在实践中早已拉开,并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只是我们在理论工作上的保守和迟滞,更主要的是发展学术的人文情结--从骨子里拒绝分析的、实验的理念(证明《内经》的实验性就是很好的例证,其逻辑是:我已经具备了现代科学的特性,还要现代化吗?)--使现代针灸学难以建立。

2《实验针灸学》的学科性质及任务

汤德安教授把实验针灸学定义为:"实验针灸学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与针灸作用原理的一门新学科,它是中医向微观水平深入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传统针灸学的一个新的分支。"[6]10年后,林文注的《实验针灸学》认为"实验针灸学是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研究针灸防病治病的作用、规律、原理和应用技术的科学,是针灸科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实验针灸学的任务是在继承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学术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传统针灸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结合"[7],还认为实验针灸学"主要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针灸为什么能治病的问题"、传统针灸学"主要是用传统中医学的方法,解决针灸如何治病的问题"[8]。以上的论述表明对《实验针灸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作为传统针灸学的分支到作为针灸科学的分支,但其学科性质仍未明确,而对其与传统针灸学的关系的认识则是不正确性的。

在传统针灸学里针灸如何治病和针灸为什么能治病是不成为问题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理论、腧穴理论等,不断地而且很好地解决着针灸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内经》确立的原则一直指导着传统针灸学的发展。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则是在西学东进、现代自然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被中国学术界广泛接受之后才成为问题的,即如何用现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的原理来解释针灸作用的机制。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证明针灸是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原理的,是科学的,从而使现代人接受传统针灸学,而并不是使传统的针灸学现代化。所以现在的《实验针灸学》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现代科学方法来阐明和证实传统针灸学理论和临床疗效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而绝没有用实验研究的结果来重构针灸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的想法和内容,依照这样的内容其作为传统针灸学分支的学科性质是正确的。但是,这样,《实验针灸学》并没有使传统针灸学有任何进步,只不过是传统针灸学的一个现代注解而已,仍然是沿着传统针灸学发展的传统模式--后代注解、发挥前代--再发展,这样能完成其"实现传统针灸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结合"的任务吗?答案是:不能。用实验去研究针灸为什么能治病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去证明针灸的科学性,而是要解决针灸如何更好地去治病的问题,即实验研究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用实验研究的结果去指导针灸临床实践,建立基于实验研究的结果之上的针灸治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针灸的现代理论。

《实验针灸学》的任务并不仅在于证明针灸的科学性,而是要实现针灸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传统针灸学是它的起点而不是它的终点,传统针灸学给予的是关于针灸规律性研究的启示,现代针灸学应该是在传统针灸学的理论和经验的启发下,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现代的临床实践为立足点,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总结,从而形成一门新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实验针灸学》只承担了它本应该承担的任务的很少一部分,它只罗列了用实验证明针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材料,而没有从这些实验材料中总结现代针灸的规律性,更没有进行理论加工,所以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针灸学,但它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是针灸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产物。

3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基础

把《内经》论证为实验性的,把《实验针灸学》定性为传统针灸学的分支,并不是学者们的主观过错,而是针灸学的现实状态在学术思想上的反映,其深层的原因在于学者们仍然沿用发展传统针灸学的思维模式来构建现代针灸学。由于引入实验是针灸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学者们不是如现代科学那样去否定过去理论,而是在过去的理论中寻找新理论的合理性,以证明这一行为是"合法"的;而当新理论不能与旧理论相协调时,学者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否定旧理论,而是不惜肢解新理论以适应旧理论,从前文引用的《实验针灸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们都认为《实验针灸学》是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来研究针灸学,这种措辞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却是把实验--这一现代科学的基础给肢解了,只用其方法而否定其理念。因为研究者并不准备用实验的结果去代替传统针灸学,而只是去证明传统针灸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其实际结果是:引入实验方法并没有使针灸学现代化,实验结果只是传统针灸学的现代诠释。实验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方法,而更是一种方法论,方法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如何获得正确的知识。用实验获取知识,不仅要求形成知识的材料来源于实验,更要求用实验的理念来加工材料,使之重构为关于研究对象的知识。实验是一个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它把对象分解为一个个可以控制、观察的元素,从而获得关于各个元素在对象中的作用的事实,但这并不是实验的最终结果,它还必须将这些事实按照它们在对象中的作用进行理性的加工,从而形成关于对象的内在特性或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即对象的理性重现--知识,而知识是否正确还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如此往复,以不断深化对对象的认识。同时,实验还是更新知识的途径,它能否定旧知识发现新知识,这是中医、针灸研究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否则,《内经》怎么会如此"永垂不朽"呢?由于这样地引入实验,使研究者对于实验对针灸的价值产生了怀疑,但,为什么实验在其它学科能结出累累硕果,而在针灸则不能呢?根本的一点在于:必须否定传统的发展模式,而用现代模式来发展针灸学,即用实验作为现代针灸学的基础。其基本要求是:(1)用实验来检验继承的理论和经验,一切的继承均必须是因为它具有现代实验的基础,而且,必须是以现代的概念来表达;(2)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有实验基础(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3)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新理论--用实验理念来整理和加工实验的结果,从而形成新理论;(4)承认实验结果的局限性--所有的结果均以当前条件为前提,不要试图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针灸学的问题以后再建立现代针灸学;(5)实验研究对象应是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经典中的理论、概念和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讲,经典中的许多问题根本就不是科学问题。

建立现代针灸学是针灸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尽管针灸学科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现状,但现代化是其历史的必然,而其基础也只能是与其它现代科学一样是实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实验是建立现代针灸学的唯一基础。

4参考文献

1刘里远.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

2刘里远.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

3[法]克洛德·贝尔纳.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8

4[法]克洛德·贝尔纳.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8

5刘里远.古典经络学与现代经络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

6天津中医学院编.实验针灸学.1983:1

7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

8林文注,王佩.实验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

(收稿日期:19990423,刘炜宏发稿)

猜你喜欢
内经实验性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重塑与解构
核电
针灸
浅析中国早期油画的激进实验性特征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