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时,父母心态要平和

2001-05-10 05:38王晓春
孩子 2001年11期
关键词:多动症头脑幼小

王晓春

孩子刚上小学,家长首先要做的其实倒还不是怎样教导他们,而是自己保持冷静的头脑和一颗平常心。

毕竟是第一次背起书包上学堂,小家伙有可能遇到的挫折五花八门:不会听讲,不愿拿笔写字,不能完成作业(甚至根本不记得老师留的是什么作业);动作慢,随不上大流,老是落在后面做尾巴;上课说话,小动作不断,甚至离开座位,如入无人之境;害怕老师,害怕同学,不敢发言,不敢与人交往,甚至拒绝上学:不会收拾书包,不会系鞋带,不会上厕所,生活自理能力差,遭到同学的嘲笑……遇到这些情况,多数老师会批评。这样一来,家长就慌了,一慌就可能乱说一气:

一、“我的孩子不正常,有病”

这种家长第一时间就会认为孩子有病,什么“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等等,有些老师甚至也提示家长:“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吧?去医院看看吧。”家长就忙不迭地跑医院,吃药,看心理医生,最后的结果往往不佳,因为孩子可能根本就没病。

其实轻事判断孩子有病的家长和教师,潜意识里是想把责任推到第三者——“病”身上。这“诊断”让孩子知道更糟糕,他可以用“有病”为借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轻易说孩子“有病”是极不明智的,我甚至主张即使孩子真的有点病,也要说他“没病”,效果反而好。

二、“我孩子小,您得照顾”

第二种家长总是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埋怨学校。老希望学校对自己的孩子降低要求,老想让孩子在学校做“特殊公民”。孩子有了这个“后盾”,就会撒娇耍赖,有恃无恐,变成“讨人嫌”,家庭环境特别优越的孩子尤其容易如此。这种孩子属于“社会化障碍”,完全是家长惯出来的“宠物”。如果不加纠正,将来真正受罪的还是家长自己。

三、“你这孩子可真没用”

这类父母习惯片面指责孩子“没出息”、“不争气”。其实上学受挫,一年级的小孩基本上没有责任,怪也该怪家长家教失误,怪老师缺乏耐心和技巧。可是在通常情况下,家长和老师是不习惯反思自身的,他们最常用的办法是不断地批评,斥责、惩罚孩子。大人有病,让孩子吃药,当然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

总起来说,在幼小衔接的关口,家长头脑要清醒,心态要平和。孩子表现好,不必太高兴立马“升温”;孩子遇到挫折,也不必惶惶然、急赤白脸。认真对待,分析情况,请教专家,采取措施就是了。虽然上了小学,孩子还是孩子。记住:问题的关键永远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叶亦蓬

猜你喜欢
多动症头脑幼小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头脑对对碰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房子犯了多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