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表形象”到历史规律

2001-12-31 17:20
全国新书目 2001年9期
关键词:范畴古典山水

文 月

面对悠远流长的中国古典美学,不少人总有些感到神秘而陌生。而《中国美学之旅》一书,会为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并导引您步入中国古典美学的王国,进行一次神游。

《中国美学之旅》以7个阶段的旅程,共58个“风景点”勾勒了从远古到清末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历史轨迹,以近300个重要的美学命题(概念、范畴)为节题,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100多位相关人物(著作)的美学思想,展露了中国古典美学美丽而丰饶的“庐山真面目”。

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在大量引证命题(范畴、概念)原文的基础上,紧扣本意,适当生发,而绝少空泛议论和虚幻之言。如孔子称《韶》乐尽善又尽美,《武》乐尽美却未尽善,《美旅》即以对原论的梳理和解读,揭示了孔子区分美与善,强调情感愉悦(审美),以社会功利(善)为前提和基石的核心美学思想。而对于既无文字记载又无音像录存的先民原初审美意识的萌生,《美旅》的切入点是从“美”字开步,即以“美”字造字的原初本义(“美”字初文是雉尾作头饰的舞人形象;羊人为美;羊大为美),结合考古出土文物和后世历史典籍中的相关传闻来综合寻绎,结论切实而又能为一般人认同。

历史的“外表形象”也必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也必然为历史的发展规律所支撑。对此,《美旅》也作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探讨。魏晋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语),也是古典美学的昌盛时期,尤其是绘画美学更是异军突起,诞生了直至今天仍有生命力的重大命题(概念、范畴)。如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美学思想成熟的“澄怀畅神论”,《中国美学之旅》认为这是古代自然美观发展到六朝时期的必然产物。先秦时期,自然物观赏对象,已从与劳动对象或劳动成果息息相关的猎物、果蔬,扩大到了作为君子美德象征物的山水、松柏。魏晋六朝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们寄情山水,出现了“君子比德观”与“山水畅神论”的并行,并在中国延续了千余年。

再如关于最能代表中国美学民族特色的“意境论”,该书认为其初步成型于唐代的诗歌美学。根据刘禹锡“境生于象外”和司空图的韵味说,该书从系统的角度指出,意境的构成要素(自然质)是情与景,其审美效应(功能质)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而意境创造又受制于艺术创作的普遍性形象思维规律,则是它的系统质。论断是否确当,还可进一步探索,但独到的探索是可贵的,有启发意义的。

《中国美学之旅》鲁文忠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定价:30.00元

猜你喜欢
范畴古典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范畴观与认知语言学上的范畴等级结构
轻古典风
陶艺范畴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