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香港上市 乳业竞争现变局

2004-01-01 02:22张华胜
成功营销 2004年7期
关键词:牛根生蒙牛乳业

张华胜

在“人人都是老板”的动力驱动下,蒙牛每天超越一个对手,年均递增速度达365%

6 月10日,蒙牛集团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蒙牛此次共发行3.5亿股,发行价为每股3.925港元,共募集资金13.74亿港元。这标志着蒙牛已突破资金瓶颈,从一个成长冠军变成一个领跑冠军的角色转变。

但要做到基业长青,股权结构完善、战略目标清晰、管理制度严格则是三个基本标准。蒙牛能否继续保持高歌猛进的姿态,在这三方面是否真正准备好了呢?

从股本结构看内部管理 大陆最独特的股本结构——100%自然人持股

蒙牛开创了内地民营企业中在香港上市最独特股本结构的先例:蒙牛没有政府性投资和国内投资机构入股,是一家完全由100%自然人持股同时又吸纳境外投资机构入股的企业。蒙牛清晰完善的股权结构保证了其坚实与稳健发展。

据蒙牛招股书显示,蒙牛管理层、雇员及业务联系人在蒙牛香港主板上市后,将会合并直接或间接拥有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54%的发行股本。蒙牛的高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蒙牛的兴衰同蒙牛管理层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蒙牛的老板并非蒙牛富豪团队中最有钱的

蒙牛乳业是所有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公司董事长股份最少的,牛根生只有6.1%的股份。该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是公司发起人潮州印刷商人谢秋旭。而他只是股权投资,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经营管理。

几乎是一夜之间,蒙牛众多高级及中层管理人员一夜之间跨进了亿万、千万富翁的行列,但根据香港联交所的规定,蒙牛管理层拥有的股票五年内不能变现。亿万财富更多的是纸上富贵,蒙牛高管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企业,才能保证纸上富贵最终变为真金白银。

蒙牛公开招股期间发生的一个戏剧性事件是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向摩根士丹利等外资股东正式发下“挑战书”:未来三年,如果蒙牛每年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低于50%,牛根生等蒙牛管理层要向摩根士丹利为首的三家外资股东赔上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者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如果管理层可以完成上述指标,三家外资股东会将7800万股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这反映了蒙牛管理层对蒙牛乳业未来赢利的乐观预期和强烈信心。

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百年蒙牛强乳兴农

目前中国人均液体奶消费量只是日本人的1/18,韩国人的1/29。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中,中国将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牛奶消费市场。

最新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业的前四强——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市场份额已逾50%,而前十名的总体份额则高达62.73%。这表明,中国乳业已进入品牌化时代,形成强者愈强的品牌马太效应。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液态奶是整个乳业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市场,蒙牛在液态奶上登顶:拥有全球安装生产线数量最多、日处理鲜奶能力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单体车间;蒙牛的利乐枕销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际著名调查机构AC尼尔森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蒙牛液态奶”不但市场销售份额位列第一,市场综合占有率、市场覆盖率也均居市场前列。

蒙牛此次募集资金将发展液态奶产品、冰淇淋产品及其他乳制品的生产能力。蒙牛更宏大的计划就是成为世界级乳业十大巨头之一,完成融资后,未来很可能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一系列的收购合并事宜。

管理机制保证 :中国乳业的梦之队

投资者看好蒙牛,正是由于蒙牛有一只“管理梦之队”。

自然人发起、国际金融资本的投入,海外上市的成功,优化了蒙牛的公司治理结构,决策体系更加系统化、国际化、科学化。蒙牛是管理层集体持股,在“人人都是老板”的动力驱动下,蒙牛每天超越一个对手,年均递增速度达365%。如今,在蒙牛独特的股权机制、激励机制的策动下,管理学中的乘数效应在蒙牛得以最大的发挥。

对于高速发展的蒙牛来说,香港上市成功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融资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蒙牛已经站到了国际化的平台上。意味着蒙牛从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到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与国际接轨,采用了国际化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从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行政法规管理等现代化管理的各方各面,对蒙牛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控制、实施管理与监督维护,从而使蒙牛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的现代化企业道路,有效提升蒙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力。

猜你喜欢
牛根生蒙牛乳业
伊利:陈年旧事
伊利:陈年旧事
悲情牛根生
蒙牛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