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统”解“独”

2004-01-11 01:25罗建平
南风窗 2004年7期
关键词:声符许慎构词

罗建平

中国历史上追求一统的政治心理十分强烈,千年积淀下来,构成中国政治文化的地质层,有关统一和分裂的政治心理也沉积在相应的汉字中。在事涉历史分合的汉字中,“统”和“独”最具代表性。

我们先来看“统”字。统,原指线或丝的头绪,引伸为本原,起源,继而有连结、指导、准则、主管、率领、治理等义。从汉字文化层面讲,统的“头绪”本义实际上来自统的声符“充”(汉字研究表明,声符是别义的,往往是字义的核心)。充,《说文解字》:“长也,高也。从儿,育省声。”许慎的解释暗藏玄机。从字义上讲充为长、为高,但从结构上讲从儿,育声,字义和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清朝文字学家朱骏声认为:“充,育一声之转。或曰:从育者,会意,育子长大成人也。”(《通训定声》)依朱氏之见,充的本义当是生育、养育,如同植物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大树,高且长,由此引伸为充满、充实(沛)。从整体上看,充的字象表征了人的发育、成长,隐含着两个信息,一是生养、生源,二是走向成熟的人。这两个信息影响了统的构词:从生养、生源方面讲,统因此有了头绪、本原、起源义;从走向成熟的人方面讲,统暗含了人的特殊性,即字源上,统的语义场中有一种人主、人本方面的潜台词。

这个潜台词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它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充”很可能是我们先祖的图腾,象征着氏族、部落的兴盛发达(充满、充沛)。图腾是民族自我实现的精神支柱,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基本意象取自龙的绳形及其贯穿其中的诸动物特征物(其他氏族、部落的图腾)的统一体。这个绳形物文字形态即“统”(线的头绪,线形)。若从会意分析,“统”乃先祖手舞长缨统领诸方氏族、部落。我们感到身上的血从远古流来,这就是我们的血统。此刻,我们也就明白了统的构词之所以多含褒义的缘由了。

这是从汉字文化、汉字心理出发的“统”字意象分析。就汉语而言,“统”与“通”音义相通,这意味着,统一的国家货币、交通、商旅等畅通无堵,万事亨通,一片兴旺景象。如秦帝国的在文字、度量衡、车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元帝国带来中西文化的大交流。“统”还与“同”音义相通,这既表明同文同宗是大一统的文化、心理和血缘的基础,又表示大一统长治久安的社会理想,如儒家的大同社会。同则亲,处处有认同的亲切;同则通,一体化时代的社会效应和政治理念。同还有聚集、协调义,象征着大一统的国家聚集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强大的综合国力;同时又统筹兼顾,协调各方利益。

如此,“统”融合诸方而成“同”,国力强盛;“统”领天下而见“通”,政通人和。显而易见,这些都是“统”,带来的历史成果,积极因素。

至于“独”字,繁体作“猸”,《说文解字》:“犬相得而斗也。从犬,蜀声。羊为群,犬为独也。”许慎又补充说明“独”是一种自身、豕鬣、尾如马的虎形兽。在许慎的定义中,比较犬和羊,前者好斗,独而不群;后者和合温柔,相拥成群,而且羊通祥,与养、善同源。这一比较带有明显的价值评判:“独”乃好斗之辈,为虎形兽类,有攻击性,少有善意。从传统观念讲,独的构词中含有不少贬义色彩的词,比如独吞、独裁、独来独往、独头独脑、独揽大权、单独、孤独等,即使独立、独特这些在今日观念中十分肯定的词,在汉文化的意识深处也并非正面角色,因为在我们的传统中,集体主义、大局利益与协调、配合始终是主流,而反对独立特行等社会支流、逆流的出现。

“独”之所以不入正统与其深层意识中好斗不群、凶猛如虎的特性相联系。在华夏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长期存在着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的冲突和融合,如汉时与匈奴的战争。游牧民族悍勇善战,常常南侵,掠夺攻伐。在汉民族的心理深处,深感周边地区游牧民族的侵扰,危害重大,有如独兽之好斗作乱。因此,对四方少数民族的命名也带有贬义,如北狄,南蛮,东夷,西戎。其中战争较频的是北狄,西戎,故狄从犬与“独”的意象同(狄从犬为好斗,从火为兵燹),戎的本义为兵器,是战争的象征。另外,蛮从虫(虎或蛇),食人、伤人的意象,为野蛮人;夷从弓,为弯弓射箭者,也与攻战行为有关。

“独”的声符为蜀,系指一种蚕虫,蚕虫的字象与蛮相似(从虫)表示动物蛮暗不文明的方面。在蚕的构词中,有一个叫“蚕食”动词很特殊。试问一个毛茸茸的小虫会有什么危害呢?但是,我们设想中原大地有如一片桑叶,周边有几只蚕虫正在噬咬。噬咬的蚕虫正是制造战乱和分裂的因素,这个“蚕食”就非同小可了。

以上所述,系汉字“统”与“独”语源中的原始意象所“释放”出来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统”与“独”在今日的特定语境实际上接通了其远古的观念,唤醒了主流历史的语言原型。既然语言是存在之家,是人和历史的存在本体,语言中深藏的观念和价值,就值得世人去深思,去反省。

猜你喜欢
声符许慎构词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秦汉时期“迹”字声符的历时演变*——兼谈锡、铎两部通转及相关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形声字声符特点的应用
许慎文化园简介
英文摘要(Abstracts)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许慎德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许慎文化研究
游许慎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