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遗产的总汇

2004-02-10 15:56
中国民族 2004年1期
关键词:古籍整理古籍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简称民族古籍)是指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古代书册、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碑刻铭文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内容包括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艺术、语言、经济、医学、地理、历法、农技、碑铭、拓片、文书、档案、方志、谱牒、民俗以及乡规民约和口碑文献等领域。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分为两大类,有文字类和无文字类。有文字类的民族古籍包括:各民族文字及少数民族古文字记载的历史文书和文献典籍;用汉文记载的有关中国少数民族内容的古代文献典籍;用少数民族文字和汉文记载的有关少数民族内容的碑刻铭文。无文字类的少数民族古籍主要是指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以口头传承留下来的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各种资料,大多反映本民族的民族起源、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民族性格,主要有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时间范畴与汉文古籍一样,以1911年为下限,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特点和古籍存世情况有差异,不受1911年下限的限制,根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有的民族可以延伸到1949年。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是各民族文化遗产的总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民族古籍工作成为我们党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党和政府始终给予了高度的重视。198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国务院在1984年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的通知中也指出:“少数民族古籍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同时确定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有关政策。同年7月,国家民委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下设办公室(1989年经人事部批准为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联络、协调、指导"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由此民族古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同时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建立、健全并完善了民族古籍的机构设置。目前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相应的少数民族古籍机构,有13个民族建立了省、自治区、直辖市协作组织,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从上到下基本理顺了工作关系,使全面组织与宏观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积极落实工作经费,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整体水平。

自1986年开始, 国家民委陆续制订并实施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 "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四个五年计划,呈现出分阶段、有计划地稳步发展的态势。同时按期召开大型会议,全面部署工作,推进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进程。其中1983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座谈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少数民族古籍方面的全国性工作会议。1985年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会议、1986年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1993年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座谈会(分片)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在我国民族古籍工作史上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民族古籍工作新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我们抢救、整理了散藏在民间的少数民族古籍约30万种(部、件、册)(不含馆藏及寺院藏书),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孤本、珍本和善本,并公开出版了5000余部有价值有影响的少数民族古籍。同时,数百种民族古籍获得各种奖项,其中54种民族古籍获得诸如国家图书奖等国家级奖项,表明民族古籍整理出版研究体系已经形成。

当前,我国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盛世修典”,编纂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现阶段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对20年来民族古籍工作取得成果的一次全面汇总。《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将收录我国55个少数民族及古代民族文字的现存全部古籍目录和内容提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各少数民族现存古籍的全面情况。全套书目共60卷,100余册,每册收书目约3000条,共收书目30余万种。作为国家民委重点文化项目,该项目于1996年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上提出,1997年正式立项,计划于2008年完成。国家民委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写纲要的通知》,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全国25个省区均在全面落实总目编写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和编写小组,并在人员培训、经费落实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首卷《纳西族卷》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这一宏伟工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是一部综合性的具有多功能学术价值的特大型目录学巨著,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一套新颖而全面的资料,是诸多领域科学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它是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一部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反映我国多民族文化更全面的资料性套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工作中具有极大影响的一件盛事。这不仅对于继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功在当代而惠泽千秋。

猜你喜欢
古籍整理古籍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宋云彬古籍整理奖”历程与第三届评选方案公告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少数民族的服装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评审会召开
近30年来广西地方古籍丛书编辑出版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