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04-04-26 02:38本刊评论员
人民教育 2004年19期
关键词:质量改革建设

本刊评论员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的喜庆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伟大祖国55周年华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开始。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两个历史性跨越:一是如期实现了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2003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下:二是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也为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具有平等化的功能,是社会发展的平衡器和稳定器,在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自己独特的重要作用。教育要为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源于改革,源于创新。要永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思想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组织好中央8号文件的深入学习和教育思想大讨论,改进中小学德育课教学的方式和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推进教育制度创新,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要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积极开展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努力做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要有新的举措;在大力发展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方面要有新的进展: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方面要迈出新的步伐;在中小学教师教育和使用机制上要有所创新;在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的作风建设上要有明显的进步。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推动我国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形势下,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把加快发展与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快发展与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快发展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快发展与深化各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快发展与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提高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继续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的质量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战线首要的任務。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有效地把那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知识教给所有年轻人,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我们要始终坚持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的原则,坚持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使教育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会议。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创新工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质量改革建设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睡个好觉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