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基金知多少

2004-05-10 22:30
中国名牌 2004年5期
关键词:投资者基金企业

温 歌

编者按:经济生活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就像每天早晨的太阳,熟悉却又可能陌生。今年经济学家们念叨的最多的是通货膨胀,而经济学的实践者们却利用这种种预言大发基金,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所以有人称今年才可以称为中国基金的元年,因为买基金甚至成了老太太们的话题。今年经济生活最大的变化,使我们对太阳感到陌生的,莫过于此。

前不久,中信基金和海富通基金的发行数额分别都超过了百亿元,而近期德盛小盘基金提前17天结束发行。不少新基金都设定了“门槛”,钱少了还不卖。凡此种种,同几年前的求人求天和硬性摊派,一派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已有的基金如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等等,也大踏步地进入证券市场。

所以,业内人士称,基金的春天来啦。

负利率时代

2003年末以来,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以及利息税的支出,银行实际存款利率出现负数。当前的经济社会正在从低利率时代走向负利率时代。居民存款不但不会获得收益,反而将导致实际收入的减少。以2004年1月份3.2%的物价上涨指数为例计算,对照当前的存款利率,按一年期存款利率1.98%计算,考虑20%利息所得税的因素,实际利率为-1.616%。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将100000元存进银行,1年后它的实际价值变成了98384元,1616元就白白地"蒸发"了。

负利率时代来临,一些敏锐的投资者逐步将理财的渠道从储蓄转为收益较高的证券市场, 在银行投资账户资金不断增长的同时,仅2月份全国新开户股民就达36.5万 。

负利率时代的到来,让百姓的投资意识变得空前强烈。炒股票、买国债、买保险这些传统投资方式已被人们所熟知,而买基金、炒外汇、买黄金这些新生或再度受宠的投资品种也备受大众青睐。数据显示,百姓手中的闲散资金正越来越多地流向理财渠道。基金针对银行定期储户和活期储户不失时机地开发出保本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两个品种,各种股票型基金更是随着股市的回暖而在各地热销。

牛市的力量

负利率时代催生了今年开始的大牛市行情,而基金的大卖则使得这个行情的延续性更加看好。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受热捧的是证券型投资基金。"股票市场正处于牛市初期,预计证券型基金会有较好收益。"已经首发近两周的申万巴黎基金公司总裁唐熹明满怀信心。他们预期未来三年的投资过程中,平均收益率可以争取达到15-20%。

“最近基金的确比较火爆。”工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谢海昌说,仅第一季度,工行就卖了银泰、申万巴黎、国联安等四只基金,总体形势好过去年。据称,申万巴黎在广东省工行前三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000万元,国联安国内销售第一天即募资1.79亿元,基本上都是散户购买。唐熹明透露,目前该只基金已有六七个亿的募集资金额,"我们觉得合理的资金额是50亿元左右,如果在认购期满前就达到,我们会考虑提前结束认购。"

由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申银万国证券和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联手销售的今年国内基金市场第一只"高仓位股票型"基金--盛利精选证券投资基金,1天售出近2亿元,创下今年来基金日发售量的新纪录,并使该只基金的6天发售量达到7亿多元。

谢海昌预测,从投资者对该只基金的认购势头看,该只基金有可能提前宣布成立。他同时指出,从该只基金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投资者对今年证券市场走势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

据了解,"盛利精选证券基金"是中外合资申万巴黎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后发行的首只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亿元人民币,申银万国证券持有67%的股份,法国巴黎管理公司持有其余的33%。

最稳定的部分在松动

“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正成为今年投资开放式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的主力。”近日,华宝兴业基金管理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公司的“多策略基金”自3月31日在建行和11大券商的1.3万个网点发行以来,每日销量近2亿。据了解,目前购买该基金的散户比例高达99%,其中以四五十岁左右、家庭生活和收入比较稳定的中年人居多,这部分人已逐渐成为今年开放式基金的主力大军。

据该负责人介绍,购买"多策略基金"的一大部分投资者是老客户。吉林长春一位去年花60万元买了华宝兴业宝康消费品基金的中年人,这次又出手120万元买了"多策略增长基金"。这位老"基民"的话道出了大部分中年散户的心声:"炒股怕风险,存款怕缩水,国债怕排队,因为'三怕'才决定买点基金尝试一把,没想到去年买的宝康消费品基金现在给我赚的钱比银行定期和国债高出十几倍,今年行情不错,买股票基金应该赚钱机会更大。"

据悉,华宝兴业"多策略基金"是国内基金业首次从欧美引进的成功产品,也是国内首只采用板块轮动和精选个股策略的股票基金。该基金经理童国林指出,与国内众多单风格、单策略的股票基金相比,"多策略基金"更能抓住市场投资机会,尤其适合中国证券市场多变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新发开放式基金规模将近600亿,其中90%属于个人投资者,在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的份额构成中,个人投资者的贡献超过了百亿元,占到了八成以上;南方现金增利基金的份额构成中,95%以上为个人投资者;日前成功募集60.7亿的银华保本基金,其个人投资者比例也超过了95%。基金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热捧,与开放式基金去年的良好表现以及今年的通胀预期密不可分,而基金管理公司也抓住了投资者的"心理"来宣传自己的新基金。

基金的热销带来银行储蓄资金的流失已成为事实,虽然对于11万亿的储蓄来讲这只是冰山的一角,但毕竟最稳定的部分已经松动。

改变资金存放的方式

起初人们认为银行界会对基金的热销冷脸向迎,但中国建设银行基金托管部副总经理李春信显然并不为这个问题担心,"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预期,基金卖得好能够改变中国资金存放的方式,是将来中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在融合过程中的一段真实历史。"

李春信认为,建行今年的股份制改造将使建行与资本市场密切联系起来,而基金业务将是建行参与资本市场最为明显和直接的业务。

“投资者用储蓄存款买基金,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钱从左口袋到了右口袋。”招商银行一位人士说。

对于有基金代销以及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基金的热销不但可以使银行获得不菲的代销费和托管费,同时也减小了存贷差压力,更不会有不良贷款的隐患。多数银行已经从基金热销的担忧中走向理性的平静。

李春信有理由为基金的热销感到高兴。他所在的部门自2001年首批代理发行开放式基金以来,已先后与华夏、博时、银华和华宝兴业等"绩优"基金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代销了华夏成长、博时价值增长、银华保本、华宝兴业宝康系列基金等多只"精品"基金。自去年成功代销华宝兴业宝康系列基金后,建行也成为四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跟合资基金公司合作的银行。

建行并不是对所有的基金来者不拒,在日前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基金"发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春信谈到代销基金时表示要做"三好先生":与最好的基金公司合作,卖最好的基金产品,为百姓带来最好的投资收益。

实行精品战略使建行对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的选择历来非常挑剔,事实上建行所代销的基金业绩普遍比较优异。2003年所代销的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为22.47%,而同行平均为17%。

李春信认为,目前发行的开放式基金产品之所以备受瞩目,归根结底是因为基金管理公司的理财能力和专业水平已经普遍得到认可,基金赚钱效应明显,加之基金由银行托管,所以老百姓很放心。

据统计,2003年国内股市1100多只A股中只有302只上涨,总市值下跌。但开放式基金累计净值的平均涨幅为16.91%,股票基金为投资者带来总收益230亿元(包括已实现收益与未实现收益),平均收益率是通过储蓄途径获利的16倍。

按照这个速度,不到5年,基金投资者的资产便可以翻番,多大的诱惑!

养命钱也“弄险”

谁都知道股市是个高风险的投资场所,对社保基金这类养命钱的入市,始终微词多多。不过,最近养命钱却加快了入市的步伐,有识之士指出,这最起码标明养命钱的操盘者们认为股市的风险已在可控范围,而且未来经济的发展足可以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这也是明白无误的政策信号。

在2003年半年报中,一家名为"上海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机构现身几家上市公司十大股东名单之中,自此,对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颇为神秘的"企业年金"面纱被慢慢撩开。随着2003年报的披露,企业年金的身影出现在更多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截至4月2日,共有19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按照其持股数量以及2003年末各个股票收盘价计算,其持股市值达到4.2亿元。

企业年金以前的名字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早在1991年,政府部门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从而建立类似美国"三大支柱"式养老体系: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000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正式更名为"企业年金",所以企业年金实质是养老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目前企业年金已经达到一个可观的数量。据统计,企业年金积累的基金总量到2002年底已经达到260亿元。另据估计,目前年金总量应该达到300亿元的规模。

随着实施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增多,更大规模的企业年金将在未来几年出现。据中国保监会预测,今后我国企业年金每年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10年估计能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而世界银行给出的预测是,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今年5月1日正式对外公布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草案)中,对企业年金的资产配置有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估计不高于年金净资产的15%。该比例看似不大,但如果动态的来看企业年金的规模,那么15%将意味着上千亿巨资。

与此相应的是,日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表示,今年社保基金股票目标投资比例为25%,可上下浮动5%。而去年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仅为5.1%。根据社保基金去年末资产总量及今年投资比例估算,今年社保基金股票投资总量最低可达约265亿元,这意味着社保基金将在股市投资上新增200亿元资金。

“在当前资本市场情况下,扩大社保基金在股市的投资比例应该是非常及时与正确的。”这是近日有关证券专家对社保基金扩大入市比例所作的评价。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杜书明认为,社保基金扩大在股市的投资比例,对证券市场来说是个积极因素,也是社保基金由被动型保值增值向主动型保值增值迈进的一步。同时表明,各方面对股市的市场预期已经大大好于前几年。

他说,社保基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储备,这一比例今后是否会继续保持或提高?是作为一项策略性投资还是作为一种长期战略性投资?这些都仍不明朗,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笔"养命钱"的职责是要保值并增值。

对社保基金增加投资股票比例的时机,著名分析师张卫星认为正当其时。从整个市场来看,社保基金不能等到所有政策与结构问题全解决后才入市。在当前政策较为明晰的前提下进场,其风险较之以往更小。虽然上证A股从1300点提高到了1700点,但仍属股市低谷值,加之当前人们预期风险较小,适当增加股票投资力度正是社保基金增值的好时机,同时也符合其做大做强的要求。

不是每片阳光都温暖

但是,证券市场的风险是系统性地存在的,专家们理智地指出。

目前证券市场上的基金品种大概有133家,其中封闭式基金54家,开放式基金79家。基金家数比以前大大增加。随着散户投资者的逐渐减少,以基金、券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增加,证券市场机构博弈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而机构在零和游戏规律支配下作证券投资,少数赢钱,多数赔钱的结果是"命中注定"的,因为风险市场有赢家就必定有输家。从国外基金业的经验也可以看出,在机构博弈时代,基金将转入"自相残杀",且只有少数基金跑赢大市,因此现有基金“共赢”的局面终将改变。

在我国的基金发展史上,基金管理公司最有经验的是管理40亿左右规模的基金,还没有运作管理上百亿基金的经验,而对于像中信与海富通这样首发规模就达到了120亿和130亿的基金,不仅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整个基金业都是很大的挑战。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追求首发规模,却大肆片面宣传投资收益而忽略风险提示,这使得许多投资者似乎只看到了收益,看不到风险。实际上,即使在2003年,也有开放式基金净值一度跌破1元面值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开放式基金都一定会成为常胜将军。去年全部基金为投资者贡献的净收益为10亿元,可基金自己提管理费就拿了20亿元,上市公司每年的盈利蛋糕就是这么大,基金发得越多,到头来自然僧多粥少,上市公司盈利蛋糕摊到每家基金身上就只得那么一丁点,导致基金的盈利越趋减少,而管理费却越提越多,投资者的收益将越来越少。

所以,专家们提出,在目前基金热当中,投资者务必在衡量自有资产和相关收入状况后才能作出购买基金的决定,务必先详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点,以及基金公司以往基金的业绩,还有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同时自己应有良好的投资心态和应急策略,不要盲目购买。而基金管理公司在宣传上也不要一味讲收益、少提风险,要让投资者买基金买个"明明白白"。

猜你喜欢
投资者基金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