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丹心照山乡

2004-08-15 14:54
中国民族 2004年7期
关键词:全乡山乡文学

在祖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中,居住着我国最后一个确认的民族——基诺族。为了改变基诺山的贫困面貌,基诺族的几代领导干部为民族的发展艰辛探索,其中有一位叫白文学的基诺族干部,他在基诺乡工作期间,时时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到州里工作后,仍然情注基诺山的发展,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把一片丹心留在了基诺山乡。

白文学是个从基诺山寨走出的基诺族汉子。1980年9月,初中毕业的他收到了中央民族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书,“白文学要到北京读书”的消息使基诺山沸腾了。他就这样在同龄人的羡慕中,带着家乡父老的希望到北京求学,先后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附中、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读书期间,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他都非常勤奋,立志学成一定要回家乡报答养育自己的故土和民族。1988年他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故土——基诺山。

当时的基诺山年人均只有400多元,许多乡亲仍然住着茅草房。白文学更坚定了在家乡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在基诺山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过乡党委秘书、副乡长、乡长。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乡的繁荣,为基诺民族的振兴踏实工作。他时常教育引导群众:“富裕说不来,也等不来,关键只有一个字:干!”。作为一个基层领导,他善于建立团结的领导班子,在没有现成经验可惜鉴的情况下,边摸索边总结,带领乡政府一班人钻山箐、爬山岗,访农户,找差距,谋发展,使基诺乡逐步走上了致富路。

在发展山区经济的实践中,白文学充分认识到单纯依靠种粮是不行的,必须采取多条腿走路,他带头增强服务意识,为农民提供市场导向帮助,让农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根据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粮食、橡胶、茶叶、砂仁、水果五大产业格局,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他审时度势,根据基诺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发展种植业为主,加工业为辅”的发展思路,使基诺山乡镇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乡乡镇企业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要求,在市级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他时时把群众的困难记在心里,1993年,他刚任乡长,就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带领技术员翻山越岭实地测量,为还未通电的8个自然村架电,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基诺乡全乡45个自然村实现村村通路、通电,全乡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在白文学的带领下,基诺乡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96年,全乡完成“扫盲”高标准验收,“普六”通过省级验收,“普九”通过了市级评估。在发展中,白文学注意为基诺乡经济发展培植新的增长点,在山区开发,发展民族旅游、交通建设等方面都认真做了规划,为在“九五”期间基诺乡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文学从大学毕业回家乡工作后,在基诺乡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10年中,从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他以勤勤恳恳的工作,获得了基诺族干部群众的好评和肯定。1990、1991年,他两次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1995、199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干部,1997年,他被评为“景洪市首届十佳杰出青年”,同时被选为西双版纳州九届人大代表。

1998年,白文学被调到西双版纳州政府任副秘书长。2001年5月至12月被选派到江苏省江荫市挂职,任市长助理。回到版纳后,2003年4月又调任州扶贫办主任,在州扶贫办期间,他和扶贫办的同志一起,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巩固温饱和脱贫致富三个层次的发展为主要内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努力工作。他不仅跑省城申报项目,到县、市调查研究,而且还深入乡镇、村寨,到农户家中访贫问寒。2000年,基诺山综合扶贫开始启动,已在州里工作的他,虽然面对的工作更多更重,但仍然时刻把家乡的发展放在心上,经常利用休息天到基诺山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用他的话说就是“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是家乡发展的事,是使基诺族不断进步的事,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

2003年8月4日,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了39个春秋的白文学在下乡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基诺山的乡亲们听到这一噩耗后,纷纷自发地赶到景洪,看望这位失去的好同志、好领导,基诺族人民的好儿子。

“满腔热血如春雨,留得丹心照山乡”。白文学以其短暂的、勤奋的人生,在基诺族干部成长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猜你喜欢
全乡山乡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山乡种花女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山乡一瞥
山乡新农民
文学小说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