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引领中国新“官”念

2004-09-10 07:02
中国经济 2004年9期
关键词:中国政府考核体系

易 如

面对人们对绿色GDP所寄予的种种期望,经济学家范恒山提醒:绿色GDP的出台,将有助于修正干部考核体系,但不是纠正干部行为的全部,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GDP有助于弥补现行GDP的不足。

范恒山,经济学博士,著名青年经济学家。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主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主持和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文稿的撰写,提出了许多重要政策建议。著有《社会主义理想经济模式》、《所有制改革:理论与方案》等30余部著作,其所提出的“虚拟私有制理论”尤其受到学界的关注。

范恒山博士非常明确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官员是一定要讲政绩的。但是官员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政绩,用什么方式去追求,这是目前需要廓清认识和纠正的问题。”

官员的政绩观异化为“GDP观”

长期以来,不科学、不合理的政府工作效绩评价体系制约着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许多地方政府对下级政府和企业实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考核指标体系,实际上是以GDP论英雄。GDP增长状况成为政绩考核的基本的甚至是唯一尺度,成为决定干部升迁的基本的甚至是唯一条件。这就使很多地方政府不择手段去追求GDP的增长。

范恒山说,这种对GDP的狂热追求,使一些地方政府成为虚浮的政府,并且因此而损害了一些地方政府的形象——政绩观也就异化为"GDP观"。

“地方政府在追求GDP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扭曲的行为。有的不去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福利的实事,却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有的用牺牲或剥夺农民的办法去搞所谓‘城镇化、‘工业化,用强占耕地、随意拆迁的方式搞所谓‘城市资本运营或‘经营城市;有的以损害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为代价,搞地区封锁,画地为牢;有的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搞零地价、滥优惠,甚至突破国家规定搞税收优惠等;有的不惜破坏生态资源环境和社会长远利益来追求眼前的高增长;有的还弄虚作假,在经济数值中掺水分等等。”

范恒山认为,这种官员行为的扭曲与中国的体制问题是相关的。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仅要按照新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科学的干部业绩考核体系,还要推进一系列的改革,从制度上、体制上实现真正的转变。

譬如,加快国有经济战略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发展多元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政府公正履行职责的财政保障制度;加快推进行业自律组织的发育与规范,强化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建设等等。

范恒山还特别阐述了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一个政府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的话,必然使它的行为变样。发生在执法机构,有这样的怪事,在哪里办案,就在哪里出钱,这怎么能保证公正性呢?这就从间接上反映了如果政府财政经费不能保证政府公正运作的话,职能方面就必然发生扭曲。”

范恒山认为,从长远来看,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使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相匹配,为全面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供财力保障。同时,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

范恒山进一步告诉记者,新的干部考核体系正在加紧制定和完善中。另据最新消息报道,国家人事部下属的人事科学研究院牵头完成的《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公布了政府绩效的33个指标。而干部考核评价新体系的制定工作已经从2004年2月份启动。由于干部工作面涉及得比较宽,各地情况不同,也更加敏感,所以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中组部也在边试点边总结,具体指标还没有出来。"中组部的一位官员说。

塑造新“官”念

在这套体系中,即将出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犹为引人注目。在2003年底,就有中国官员透露,针对GDP的种种弊端,中国政府开始研究绿色GDP的核算体系,而且出台后的绿色GDP将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挂钩。

面对人们对绿色GDP所寄予的种种期望,范恒山提醒道:“绿色GDP的出台,将有助于修正干部考核体系,但不是纠正干部行为的全部,只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范恒山说,绿色GDP解决的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贯彻的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方针,注重环保和开发的协调发展,以弥补现行GDP的不足。

中国政府出台绿色GDP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了40多倍。

“我们的资源和环境再也无法支撑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面对中国当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一位环保总局官员用了四个字:“触目惊心”。

范恒山强调说,中国过去追求GDP的增长是没有错误的,而今天中国政府要转变到追求绿色GDP的方向上来也是没有错误的,这样的不同追求是由于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

范恒山向记者解释了国家出台这样的新考核体系的背景。“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前,温饱问题是中国政府安排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着眼点,还顾不上环境和资源问题。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今天,可持续发展问题则摆在眼前,即必须考虑中国人口多资源少的现实条件,追求效益、结构与质量、速度与质量的协同发展的新‘官念。”

“所以”,范恒山说:“中国政府在具体考核指标的选择上主要体现这样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像实际的就业率、年均纯收入、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社会保障状况等应该成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二是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像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的发展状况及人均享受或获得程度,涉及到人民衣食住行和全面发展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等应该成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有利于地区的长远发展,像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间的比率、项目工程的投入产出比率等应该成为评价好坏的重要依据。”

从务虚走向务实

范恒山指出,在新的科学发展观和政绩体系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主要靠耗资源、增投资、铺摊子等方式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到主要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说,就是要坚持和实现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而今后,如何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将主要把握两点:第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停止一些不利于解决甚至加剧不协调发展的做法。如:由于农业发展难度大但相对经济效益低,对凸显“政绩”作用不明显,有的地方政府就不重视抓农业,甚至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等,这些做法必须坚决停止。第二,转变工作重心,把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到解决薄弱环节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并将继续向西部大开发倾斜,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

范恒山希望,通过推进一系列的改革,使中国政府官员从务虚走向务实,转变到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子孙后代打基础、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道路上来,形成实实在在的政绩观。

“简而言之,科学的干部业绩考核体系和相关改革的推进,就是要解决干部应该做什么,和谁去考核干部这些关键问题。如果老百姓说了算,官员敢不重视百姓的意见?”范恒山反问记者。

猜你喜欢
中国政府考核体系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中美(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问关系发展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