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市场经济”的“根”

2004-11-15 07:24
中国新闻周刊 2004年41期
关键词:左翼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当下某些左翼知识分子所希冀的,与“美国化道路”相对立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实际上与他们想的大相径庭。

大陆境内的下一场思想纷争,很可能会把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牵扯进来。前文已述(见本刊总第202期《王朝社会主义》一文),法国人所言《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正在某些圈子里流行:西方应该一分为二,莱茵河模式对立美国模式,前者最好的代表不是法国,而是德国,德国有“社会市场经济”。如此提法,正好切中左翼知识分子心理饥渴:中国前二十年改革走了一条美国化道路,从现在起咱们改邪归正,应该向莱茵河模式靠拢了!

上世纪初列宁也对比过美国道路和普鲁士道路,评介正好相反。而普鲁士道路与莱茵河模式,并不是没有历史脉络可寻。我在德国访问,寻找的就是这一历史脉络。所闻所见所思,却与法国人所说、新左翼所悦大相径庭:

第一,“社会市场经济”并不是对抗美国模式,恰恰相反,没有美国在战后支持(包括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这个经济模式就不会产生;

第二,“社会市场经济”曾创造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最近15年却陷于停顿。这一模式是由“社会”(福利政策)和“市场经济”组合而成,演变结果,前一部分日益突出,后一部分丧失活力,逐渐陷入从王朝社会主义到国家社会主义的危险误区;

第三,这一模式如果对今日中国有警示意义,它能告诉我们的,是正、反两面历史教训:左翼知识分子要引进的“社会”(福利政策),正是人家要改革的对象;而他们所回避的“市场经济”之“根”,却正是当下德国力争要恢复的改革动力。

战后德国并不是注定要走市场经济道路的。有三重压力可能使它走上今日左翼人士所希望的道路:苏联占领东德,迅速建立了中央统制的计划经济,这是外部压力;西占区得以恢复的第一大党是左翼势力——社会民主党,该党领袖舒马赫狂热鼓吹计划经济,这是内部压力;令人意外的是,还有第三股从侧面挤压过来的不利:英国政局变动,丘吉尔选举失败,工党取代保守党执政,为执行工党的社会主义取向,英军占领当局居然也要在德国工业的心脏地带鲁尔区推动国有化!只是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支持下,阿登纳才突破禁锢,组建基督教民主联盟党,推出了“社会市场经济”。美国与这一经济模式的关系,是支持,而不是对立,更不是反对。

1948年6月19日货币改革前夕,美军进行以“捕鸟猎犬”为代号的行动,将500吨重、总值57亿的德国新钞从美国运抵法兰克福。6月20日开始,旧钞换新钞,帝国马克作废,德国马克生效,所谓莱茵河模式——“社会市场经济”这才能在战后废墟上正式启动。阿登纳事后回忆战后险境,还有后怕:“如果英国的意图实现了,如果这些工业被置于国家的中央机构下,那么未来的德意志国家对付人民的力量,就会比纳粹国家崛起的最初岁月时更大。”

从俾斯麦时代延续过来的王朝社会主义,不仅在社会民主党那里有延续,甚至在刚刚诞生的基民盟内部也有余绪。1946年3月制定第一个党纲 内海姆-休斯敦纲领写道:“由于德国经济上还不自由,因此,急于对部分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化的问题,从目前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日后解决这一问题时,将从政治上和经济上,特别是从全民福利方面着眼来作出决定。”这就为日后基民盟难以抵制社会民主党修正“社会市场经济”,留下了隐患。

希特勒统治期间,地下反战人士已经凝聚了一批经济学家,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就是后来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之父的艾哈德。正是阿登纳与艾哈德联手,领导德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艾哈德也担任过基民盟主席,却坚辞总理不就。但他从来没有像法国人所说,将德国经济奇迹解释成“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

20世纪60年代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取得成就的鼎盛时期,全世界都为其战后奇迹惊讶。1961年6月9日,艾哈德在《德国之声》发表长篇讲话:“昨天-今天-明天”,被公认为他在世时发表的最好也是最长的思想自传。讲演中,艾哈德把他倡导的社会市场经济明确定位为“新自由主义”:“我时常反思我自己的根,我和美国人连在一起,我实在是美国的‘发现”。

这样的“社会市场经济”之“根”,实在称不上“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美国当然可以批评,而且都在明处;德国也应该赞扬,我至今认为是欧洲最为优秀的民族;法国有美衣、美食、后现代理论,却如美人迟暮,值得同情,但最好是远离其幽怨而善妒。

猜你喜欢
左翼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软性电影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郭松棻哲学追问与文学创作中的左翼坚守
忘忧草不是黄花菜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