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数字鸿沟的梦想

2006-01-11 08:37何冰梅
计算机世界 2006年1期
关键词:鸿沟差距北京市

何冰梅

2005年12月27日“北京市数字鸿沟研究报告(2005)”的发布,成为全国范围内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创举,而报告的内容及其所引发的讨论,留给了政府相关部门更多的工作和整个社会更多的思考。

2005年12月27日,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发布了“北京市数字鸿沟研究报告(2005)”,这是北京市第一次发布相关领域的详细报告。该调查是全国范围内的创举,调查中的诸多指标体系、参数,均为参考世行研究基础上的第一次提出和建立,而调查得出的结论,看上去也相当惊人。总体而言,信息设备、信息技术拥有和投入水平居全国之首的北京,居民数字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数字鸿沟相当明显,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自我强化的马太效应巨大,差距正在不断增加。

在随后的讨论中,北京市科委邀请各界专家就数字鸿沟问题给出建议和帮助,北京市展示了自己在行动和理念上对消除数字鸿沟的努力。而有趣的是,在数字精英们的眼中,这一社会性问题有了一些技术性对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数字鸿沟差距,而在解决的时候又回到了对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利用的技术探讨上,到底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鸿沟越来越大

数字鸿沟概念由来已久,而且在不同的阶段表述上也有一些差异。这一次的调查中北京给它的定义是: 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2005年居民数字化总指数为42.28,距离该指数的满分100分仍有相当差距,这意味着北京市居民数字水平整体仍处于较低层次。北京市2005年居民数字鸿沟弥合系数为0.51,人群间数字鸿沟尚比较明显,不同人群间数字鸿沟明显,以高、中、低三个层次划分,则低端群体所占人口比例超过半数。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 学历、收入、年龄,以及地域分布,称为是划分数字化人群的主要特点。学历与群体数字化水平高度正相关,学历越高,数字化水平越高,硕士及以上学历者数字化指数达到74.7分; 北京市城乡居民数字化指数差距巨大,城镇居民数字化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间数字鸿沟巨大; 不同职业群体之间数字化水平差异巨大,其中,白领群体数字化水平最高,大学生群体次之,其余依次是中学生群体和蓝领群体、个体工商户、小学生、下岗/无业/失业/家庭妇女、外来打工者、农民、残疾人和老年人,而下岗/无业/失业/家庭妇女、外来打工者、农民、残疾人和老年人等数字低端群体的数字化指数甚至不足白领群体的一半。

在小康生活标准的评判中,富有和贫困之间的区别不仅是财富,重要的还包括信息获取和使用的权利,这之间的差距甚至更大。调查结果就显示出一种数字鸿沟上原因和结果的互动,越是低收入、贫困人群,数字化程度越低,而他们对于数字的态度也更趋于保守和淡漠; 而数字高端群体在信息可得性、知识和技能、使用行为、态度和利益这4个方面的指标显示出很强的相关性,4类得分都明显高于数字低端群体。

数字鸿沟“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提出了相当严峻的警示: 缺乏必要的社会矫正机制将会加速扩大现存的数字鸿沟。

院士观点: “耕者有其田”

从调查的结果看,不同收入人群在信息权利享有方面的差距巨大,说明价格是一个关键门槛。李国杰院士对数字鸿沟问题一直非常关注,他强烈抨击对信息资源的闲置、浪费,以及不合理的定价。他举了个1兆存储的价格的例子,买1M存储的价格在1973年可以买一座别墅,1977年可以买一辆汽车,到1987年就只能买一件T恤,而如今,只能买一张即时贴。“但计算机的价格十几年来只降低了10倍左右!”在使用方面,信息资源的浪费问题严重。他认为,几十年前对于工业化的追求,给几十年后的现在带来了环境污染等无穷无尽的问题,而在“几十年后,后辈们会不会责骂我们现在对信息化追求的非理性?”

目前,发达国家ICT消费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2004年美国只占到7.7%左右,而在我国一些地区以ICT对GDP贡献增加而沾沾自喜。李国杰感慨: “如果真的越多越好,那就出了大问题了!”“比如政府部门,为什么非得要买‘个人电脑,DVD、多媒体到底有多少用处?”

缩小数字鸿沟,信息技术应如何作为?李国杰院士提出了“低成本信息化”的思考命题: “‘低成本信息化的本质,是要降低广大民众获取信息资源的门槛,通过释放信息社会的生产资料,大幅度解放生产力,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多种途径实现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耕者有其田。信息资源(包括设备、软件和内容资源)是新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力,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娱乐产品。”

实现低成本信息化,在技术上,李国杰院士提出了“能力计算机的原型”想法。他分析说,计算机系统中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是处理器件、存储器件和通信部件,遵从摩尔定律甚至超过摩尔定律发展; 发展速度较慢的设备主要是键盘、鼠标、显示器等人机接口设备。每台PC机都是一个全系统,在办公环境中大量采用单人全系统,是导致计算能力浪费的一个主要因素,能力计算机将计算机系统中发展速度较慢的部分和计算机系统中发展速度较快的部分分离,这种分离恰好可以促进计算机的核心设备与人机接口界面的分离。

这样的设计理念可以推出低廉的产品,关键是突破低成本显示技术、需要研制一片式(SOC) PC 芯片(奔腾4水平),起点要形成数百万台以上的市场容量、应该区分流媒体应用和非流媒体应用两种桌面终端,首先满足文字处理和浏览要求,DVD和游戏功能宜与信息家电综合考虑。目前,全球很多国家对低价计算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发。最近的一个例子是MIT的100美元笔记本电脑,它的成本构成表明,低价格IT应用并不是没有可能。

政府怎么做?

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考虑采用手段来缩小数字鸿沟,多少有些乌托邦色彩。对政府来说,“缩小数字鸿沟”不是一个理想,而是当前必须着力开始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清醒的思考、认识,和相关可行的步骤。

从分析来看,北京市整体数字化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包括技能、兴趣、需求等因素,接触不到计算机和网络是农民群体上网的最大障碍,互联网可获得性差、使用技能不高和使用频率低导致了居民互联网应用水平低。市民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对信息技术和服务应用水平很低,公共信息服务等社会资源供给不足、市民利用率低是居民数字化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各类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利用信息基础设施获得公共信息服务的便利程度较差,这直接制约了农民群体和远郊区县的总体数字化水平的提升。

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年均收入3.91万元,农村居民家庭年均收入1.49万元,收入水平的差距恰恰造成了城乡居民在个人数字化产品拥有方面的巨大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方面的拥有状况相距甚远,直接导致了城乡间巨大的数字鸿沟。

从问题入手,北京市政府也在制订缩小数字鸿沟的规划,制定公共政策扶助数字低端群体。已经开展的百万家庭上网工程、推广农民上网工程、建设和整合数字家园等,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北京市妇联的报告说,2004年建设和整合“数字家园”100多个,使家庭没有电脑的居民可以在居住地附近就近学习,为普通家庭接触信息化知识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

这些行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信息服务的价格和可获得性,推行免费信息服务。按照政府普遍服务原则,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低端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数字终端服务体系。北京市推广的策略包括加大对农村、城市社区、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提供普遍服务。组织开发针对数字化低端群体的电脑、数字产品和信息化自助终端服务设施。实施宽带城市计划,降低上网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北京市科委主任朱炎也呼吁全社会关注数字鸿沟问题,包括各个社会团体组织、企业等。

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否认的因素是: 一个人不可能被推着走向信息化,一切还需要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鸿沟差距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鸿沟为界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真实:作文难以逾越的鸿沟吗?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