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爱情悲剧探因

2006-03-03 07:55陈光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6年2期
关键词:杜十娘百宝箱金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高中语文教材四册)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的性格及其悲剧原因进行了诸多分析和阐释,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教学用书》中“课文鉴赏说明”部分里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对此,笔者不敢十分苟同。李甲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对杜十娘只能是一种庸俗的金钱关系,无爱情可言。

一、从金钱玷污“爱情”,看李甲背信弃义的必然性

杜十娘一直生怕金钱成为二人间的纽带而使真诚纯洁的爱情遭到玷污,但还是被金钱玷污了。

1.李甲用钱占有杜十娘

杜十娘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七、八岁时被人拐卖到远离家乡的京城,高价让给春光院里的老鸨。老鸨看出这个伶俐的妞儿日后必能挣大钱,便用心地调教管理。十七、八岁时出落成天姿国色,琴棋书画,样样皆精。招惹得京城中的王孙公子、达官贵人慕名而来,一个个情迷意荡,一掷千金,在所不惜。

李甲生于官宦之家,为求功名,独身一人在北京,身边又带着许多银两,常与同乡柳遇春到妓院沾花惹草。后来遇见杜十娘,当然如获至宝,从此终日厮守,不能分离。李甲为赢得青楼幸名,便“撒漫用钱,大差大使”,以致“囊箧渐渐空虚”。

李甲同所有的浪荡恋色之徒一样,他用金钱占有了杜十娘的青春和美貌。

2.杜十娘用金钱买爱情

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济”,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犹如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金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

在李杜的情感纠葛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如: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问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杜十娘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用金钱买爱情,是她唯一的一张牌,所以为防不测,不肯轻易说出。

3.李甲因钱抛弃杜十娘

杜十娘怀着和李甲白头偕老的愿望,多方筹措、苦心经营,终于脱离了牢笼,和李甲一同回家,期待过上一种幸福自由美满的生活。可是没有料到,遇上了贪婪荒淫狡猾的孙富。在孙富花言巧语的蒙骗下,李甲终于要转卖杜十娘,一方面对家庭有个完善的交待,另一方面也使自己能够摆脱钱财无着的困境。对李甲一往情深的杜十娘,没有想到自己全心全意付出了莫大牺牲,竟然得不到情郎的理解。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把自己当作商品再一次卖掉,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

在这个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杜十娘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4.杜十娘只能用金钱惩治负心郎

杜十娘为什么在“怒沉百宝箱”之前,要孙富兑足千两银子?如果有让李甲得到千两银子带回家的意思,但仅为此的话,杜十娘为什么不干脆从“百宝箱”中拿出部分钱银给李甲,以此来表达也曾柑爱一场的心意?十娘此举的目的,是要让李甲明白他这一场“生意”做得可是大亏了,十娘要让他意识到千两银子与价值不下万金的“百宝箱”的巨大反差,让他在悔恨和痛苦中煎熬,惩治负心郎。同时也让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的孙富,人财两空。

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大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地失望了。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世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帮她惩治负心郎,惩罚孙富这个无耻的小人。杜十娘,她只有用金钱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用金钱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

二、从李甲的背信弃义,看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心态

1.追逐名利,至高无上

虽然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和繁荣的时期,虽然金钱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根深蒂固。它要求文人走正统的道路:或谋功名、或取天下、或保贞节。

李甲他出身官宦门第,家住江南绍兴,父亲位居布政司之职,膝下三个儿子,李甲居长,父亲要他顶立门户,要求甚为严厉。李甲因科考未中,被严父送到北京国子监读书,成为一名国子监的太学生,希望日后能混个一官半职。李父李布政是受封建正统思想浸淫很深的封建礼教的化身。李布政对李甲满脑子灌输的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李甲走的是读书求取功名之路,日后来继承和维护封建统治、封建秩序。可以这样说在他老子的强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之下,他暂时没有屈服的原因只有一个,即舍不下十娘的花容月色.。所以当李甲与孙富“萍水相逢”时,便暴露出了他的真实面目,面对白花花的一千两银子,面对“父子天伦,必不可绝。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李甲便毫不犹豫地二者兼取,既获得钱财又保全礼教。杜十娘不过是一个烟花女子,只要有钱随时都

可以拥有,在他的内心深处绝没有杜十娘的一席位置,因此毫不怜惜地舍弃。可见,李甲彻头彻尾是一个贪财庸儒,他选择钱财选择礼教符合他这类人贯穿始终的性格,并非最终才“背信弃义”!

2.自私自利的暧昧心态

在杜十娘看来,这位书生,虽生于官宦之家,却“忠厚志诚”,在此烟花之地,自是待琢璞玉。这就是杜十娘在万千人中苦苦寻觅的那一位,也是杜十娘全部人生理想之所寄托,她等来了生命中的支柱——李甲。

杜十娘是个真正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死的痴情女,爱情是她全部的人生信仰。杜十娘偏执的是真情,使她变得不顾一切,勇往直前。而李甲呢?当与孙富举杯相劝时,孙富问道:“昨夜尊舟中清歌者,何人也?”李甲说道:“此乃北京名妓杜十娘也。”此时的杜十娘,正随李甲南下,凭的正是李甲妻子的身份,而这时李甲向孙富介绍时,却说是“北京名妓杜十娘”,却又何故?却原来,李甲既有好色的浪荡子迷恋美色、轻视真情的一面,又有旧时代知识分子软弱无能、自私自利的性格,表现出极其暧昧的思想特征。虽然杜十娘离开了妓院,但杜十娘的身份在李甲心里是暧昧不清的,说她是北京名妓吧,她分明已经“从良”:说她是李甲妻子吧,她又未曾藉此在李甲心中存在,随时可以转手。在这种身份的暧昧不清中,我们可以看清李甲内心世界的龌龊与外在的“忠厚志诚”,是多么让人捉摸不定。李甲的暧昧态度,给杜十娘留下了多少个谜底,一旦真相大白,已成千古遗憾。孙富的出现只不过使矛盾冲突变得更加尖锐和激烈,使李甲的选择变得紧迫,使他的荒唐懦弱无能的态度表现得更彻底。它只是作为一个外因,使人物的性格弱点暴露无遗,使本来就潜藏的矛盾终于激烈地展开了。

杜十娘的美丽使人感到可爱,她的聪明能干使人感到可敬,她的痴情忠贞不渝使人感到可叹,而她的悲壮的死就更增加对李甲之类的“正人君子”的痛恨。但是,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社会里,浓重的封建礼教思想,男权至上的社会秩序,把妇女当作玩物的腐朽的剥削阶级的思想,已经决定了曾经拥有妓女身份的杜十娘的爱情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用年轻、貌美、富有换来的所谓幸福,她要追求的是真正的幸福。当杜十娘撒尽珠宝,跃身投入江中,她的身体,伴随着无价珠宝,渐渐沉入江底时。这种双重的毁灭强烈震撼着人心,演奏出可悲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现代的今天,我们或许从中得到启发,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人生观,怎样的爱情观。正如舒婷《致橡树》里倡导的,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而来不得半点依附思想。但愿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光明,浙江省绍兴县职教中心)

猜你喜欢
杜十娘百宝箱金钱
猴爸爸的百宝箱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杜十娘看错了李甲,而你看错了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语丝画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二则
军迷百宝箱
金钱的人生之旅
军迷百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