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诚信建设的认识

2006-06-06 18:25宋秀兴
新闻爱好者 2006年5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信用

宋秀兴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具有普遍的价值。目前,在我国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诚信的“淡出”和缺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深深的忧思,重建诚信已成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在企业界,诚信是无价之宝,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替代的“金字招牌”。百年老店“同仁堂”一贯奉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规,虽历经沧桑,仍昌盛不衰;香港巨商李嘉诚靠诚信经营,白手起家而成香港首富;蒙牛乳业的牛根生,以自己的品德和信誉,两年多的时间就从1300万做到了销售收入8.5个亿;海尔集团从大锤砸冰箱开始,步步实践“真诚到永远”的誓言,才有了今天的国际化大企业形象;还有双汇、新飞等知名企业的迅速扩张壮大,无一不是在生产经营中坚持诚信的经营理念,靠良好的信誉、精湛的技艺和周到的服务而获得成功的。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一些地方由于诚信的缺失所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10多年前,温州冒牌劣质鞋充斥市场,导致上海、杭州等十几个城市火烧温州鞋,大小商场贴出安民告示:本店无温州鞋。温州一时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给温州企业造成的损失无法计算。朔州假酒案使山西白酒业险遭灭顶之灾。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使当年全国月饼销量锐减四成以上。前几年,由于个别河南人的欺诈行为,影响很坏,以致使河南人蒙受了不白之冤,造成河南人到外地找不到工作、河南的产品外地人不敢要的局面,给河南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诚信缺失的原因透析

今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一些人抛弃了,以致假冒伪劣、偷税骗税、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等种种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诚信危机”。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在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利益调节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诚信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为了利益,或感觉“诚信”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时而宁愿“不诚信”。同样的道理,当人们发现一方面社会信用体系还不成熟,有许多空子可钻,另一方面感觉“不诚信”又没什么惩罚反而获大利的情况,他必然会选择“不诚信”。不讲诚信、不守信誉不仅导致个人、企业交易成本和社会总成本的大大提高,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且会严重地侵蚀“社会诚信资源”。

二是信用制度不健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信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我国企业信用意识之所以淡薄,除了企业自身尚未建立起内在的信用责任制度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与社会没有对企业构成强有力的外在信用约束机制。由于没有建立必要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全国统一的信用登记制度,致使失信行为并不构成对企业信誉的损害。

三是对欺诈失信行为处罚过轻。以利益驱动为主要调节机制的市场经济,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健全的法制经济,对违法违规的欺诈失信行为处罚过轻,也必然导致诚信缺失。以打假为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买到假货时“双倍赔偿”,听起来重,实际上轻,因为制假售假首先侵犯了全体消费者的利益,但却只赔偿一个人,这种偶尔的“双倍赔偿”处罚,对制假卖假者的打击不会伤筋动骨,利益的诱惑还大得很。因此,除了实质性赔偿外,还应有力度很大的惩罚性赔偿。由于法律对违规行为处罚太轻,使得守法成本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守法经营的人也可能变得不守法。

重建诚信刻不容缓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将诚信建设提高到关乎市场经济发展命运的高度予以重视,全国许多地方也在付诸实际行动加强诚信建设。司法部发出建立律师诚信制度的通知;许多行业协会制定和倡导行业诚信自律规范;温州市将每年8月8日定为“诚信日”,全国工商联及有关方面正积极倡议将每年9月19日确定为我国的“诚信日”。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的过程,搞好诚信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认识当前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首先,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从运行机制上讲是一种契约经济,从法律层面看也是一种法制经济。各市场主体之间、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等等都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承担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享受自己的权利。其次,加强诚信建设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于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级组织、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和广大干部群众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了解掌握世贸组织规则,并且要恪守规则,践行承诺,认真修改、不断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建立起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

二要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第一,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第二,要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第三,要促进信用管理行业的市场化发展。

三要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要强化约束,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管理等多种手段,依法从严从重打击和治理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欺诈行为,为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证。

(作者单位:中石化中原油田)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诚信信用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